小剂量右美托咪啶在全麻诱导期中应用的效果与安全性分析论文_喻国平

广西北海市第二人民医院(北海 536000)

北海市2015年度科学研究课题(北科合201504005)

[摘 要]目的:探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在麻醉诱导期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安全性。 方法 对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本院在全麻下手术的204例患者资料回顾性研究。将采用右美托咪定麻醉诱导为105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芬太尼麻醉诱导99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麻醉诱导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麻醉后五分钟和麻醉后半小时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情况较麻醉诱导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是2.85%和21.20%,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在麻醉诱导期的使用,可抑制插管操作造成的交感神经兴奋,使患者血流动力学维持在稳定状态,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对于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具有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右美托咪啶;小剂量;全身麻醉;安全性

全身麻醉时由于喉镜窥视和气管插管的强烈刺激,患者交感神经系统兴奋,血浆儿茶酚胺分泌增加,心率(HR)增快,血压上升等应激反应,导致血流动力学出现不稳定状况,从而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所以在临床手术中对麻醉方式的选择和麻醉药物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1]。右美托咪定是近年来风靡临床的一种新型的镇静镇痛药物。有研究认为右美托咪定具有高选择性,其在麻醉过程中清醒、镇静作用与自然睡眠相似[2]。我院近年来采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作为全麻诱导药物,发现患者在全麻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稳定,大大地降低了手术的风险性,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本院在全麻下手术的204例患者。采用芬太尼麻醉诱导99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右美托咪定麻醉诱导为105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中患者男性56例,女性43例,年龄为 36-68岁,平均年龄为(44.2±12.8)岁,观察组患者男63例,女性42例,年龄为 37-67岁,平均年龄为(43.8±13.2)岁。两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疾病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选取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没有精神类疾病,意识清醒;麻醉方式为全身麻醉;没有发生异常麻醉手术史;没有高血压疾病史。

1.2方 法

患者手术前均禁食 8 小时,进入到手术室后开放静脉通道,连接参数监护仪,予以心电图、血压、脉搏监测。对照组采用常规全麻方法院即在患者进行插管前给予 2 mg/kg 丙泊酚 iv0.15 mg/kg 顺阿曲库铵 iv和 4 g/kg 芬太尼 iv,当患者的肌肉松弛后30s内进行气管插管措施,连接麻醉机将潮气量设定为 8 mL/kg将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控制在35-40 mmHg、呼吸频率为 8-12 次并在手术中给予瑞芬太尼和丙泊酚静脉泵入,定时给予顺阿曲库铵维持肌松效果。观察组在进行麻醉诱导前给予0.5μg/kg负荷剂量的盐酸右美托咪啶,持续泵入10分钟,之后给予0.5μg/kg-1h-1负荷剂量进行维持。对照组患者给予同剂量生理盐水代替右美托咪啶,其他处理一致。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麻醉后五分钟、麻醉后半小时、手术完成后的心率和血压变化情况,记录和观察手术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 SPSS17.0 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资料采用 t 值检验,P<0.05 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2.1比较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麻醉后五分钟、麻醉后半小时、手术完成后的心率与血压变化情况

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和手术完成后的心率、血压情况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麻醉后五分钟和麻醉后半小时的心率、血压情况较麻醉诱导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完成后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与麻醉后五分钟和麻醉后半小时的的心率、血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 论

全身麻醉是为了在手术中更好的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降低患者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帮助患者平稳的度过手术期[3]。但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时上述部位由于受到机械刺激,会引起反射性交感一肾上腺系统兴奋,引起体内儿茶酚胺浓度迅速升高,可诱发(或加重)心肌缺血和严重的心律失常[4]这一潜在的高危因素,极易导致心、脑等重要脏器的严重并发症或意外,甚至死亡。因此如何选择全麻患者诱导期的麻醉药物对于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相当重要。有研究证实右美托咪定对血压的调节呈双相作用。高剂量时可刺激血管平滑肌上的α2B 受体,使得血管收缩引起高血压,反射性的心率下降,低剂量缓慢给药时突触前α2 受体抑制去甲肾上腺素释放,抑制交感神经的传导作用,增加迷走神经的活性,导致血压及心率的缓慢下降[5]。

在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和手术完成后的心率、血压情况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麻醉后五分钟和麻醉后半小时的心率、血压情况较麻醉诱导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完成后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与麻醉后五分钟和麻醉后半小时的的心率、血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中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证实,在全麻诱导期中采用小剂量右美托咪啶的观察组能够降低患者麻醉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手术安全性方面大大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采用小剂量右美托咪啶在全麻诱导期中应用,其效果理想,安全性高,确保患者的手术能够顺利开展,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唐泽萍.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辅助全身麻醉的效果[J].中外医疗研究,2014,12(20):34-34.

[2] 汪涛. 右美托咪定在气管内全身麻醉苏醒期拔管中的应用[J]. 海南医学,2011,22(6):47-48.

[3] 姚卫桦. 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辅助全身麻醉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6,7,148-149.

[4]徐道妙.围麻醉期应激反应及其调控[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1995,1 6:207.209.

[5] 徐斐. 盐酸右美托咪定的临床应用[J]. 中国循环杂志 2015 , 30(4 ):401-404.

论文作者:喻国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9

标签:;  ;  ;  ;  ;  ;  ;  ;  

小剂量右美托咪啶在全麻诱导期中应用的效果与安全性分析论文_喻国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