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课堂交流展示的有效性论文_郭建文

浅谈提高课堂交流展示的有效性论文_郭建文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滨海小学 518101

如今的课堂,小组合作彰显了自己的独特魅力,课堂展示更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既可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又可以检查各小组的合作互助情况,同时也给学生的素质发展提供了一个锻炼展示的平台,它应当是课堂中最精彩最关键的一环,是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方式。然而,如果展示缺乏规则,展示交流环节所应起到的作用就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提高交流展示的有效性,让小组合作学习的效能得到充分发挥呢? 我做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课堂展示前学生要充分准备

要使学生在课堂上展示有效,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准备要充分。如:调查生活中的大数、天气预报、七巧板的由来等,可以通过网络等途径提前搜集资料,便于课上交流。合作学习时小组内要充分交流,充分思考,群策群力,得出较为准确的结论,在展示之前还应在小组内确定好有梯度的展示人选。

二、课堂展示时教师要适当调控

我们每个小组中都会有一些学生胆子比较小,不敢大胆展示自己的学生,而这些学生又是小组的重要成员,遇到这样的学生,在展示过程中,就会容易出现展示过程不利索,气氛不活跃的情况。这时,就需要教师主动适时进行调控。

教师要培养一批优秀的学生,让他们成为参与课堂展示的积极分子,为其他同学树立一个榜样,既起到带头作用,也让他们成为展示的一个范本,然后再让这些同学再带动组内其他的同学。

教师要调控好学生展示时间。要给学生提出要求,学生代表展示前要提前组织语言,发言时简明、有条理,尽量不要超过两分钟。这样既有助于规范学生语言精炼,又能让更多的同学有参与讨论的机会。

三、课堂展示的形式要多元化

展示方式如果太单一,学生对展示的过程就会失去兴趣,时间一长,展示就会变成机械展示,所以展示方式多元化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根据难易程度的不同,在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展示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游戏展示,如开火车展示或者卡片展示,这样,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参与,在展示的过程中充当双重角色,既可以充当回答问题的学生,又可以充当提问的小老师;在对重难点进行展示时,可以采用分层展示,即组内先展示重点的问题,然后在展示的过程中把遇到难点问题推向全班,从而引起大家的讨论,让人人参与到展示的环节中来。

四、课堂展示的内容要在精

哪些内容适合展示?一是开放性内容;二是拓展性内容;三是难点、疑点且在学案中出现较多错误的内容。展示内容贵在精,无论是组内小展示还是班内大展示都要明确展示是提升,绝不是各小组对导学案上问题答案的重复性讲解,统一答案。在实践教学中,有的老师在学生小组讨论交流之后,就让学生分组或自荐按照顺序把学习任务中的内容一个一个都展示出来,这样既浪费了时间,又不能抓住重难点;也有的老师只注重学习任务的展示,认为只要把学习任务中安排的内容完成,就达到了教学目标,忽略了课堂内容的适当拓展和延伸。

五、课堂展示的过程要有序

在小组合作交流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巡视,要有目的选择小组样本,做到心中有数并有序展示。如:低年级学习《搭配中的学问》时,屏幕上出示2种汉堡和3种饮料的图,问学生搭配1个汉堡和1杯饮料有几种不同搭配方式?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很丰富,展示样本很多,有画简图的、有写汉字的,标字母的、画圆圈三角符号的等。教师如果随意抽取一张标字母的先展示,低年级学生往往不理解。如何增加展示的有效性呢?首先应展示画简图的直观样本,接着展示写汉堡、饮料字样的,这两类样本清晰明了,学生易于理解,但是较为费时;然后展示画圆圈三角符号的,因为有了前两张的展示,学生不难看出,圆圈代表汉堡,三角代表饮料,最后展示字母的,学生也很快就能明白A1、A2分别代表2种汉堡,B1、B2、B3分别代表3种饮料,后两类样本较前两类明显省时省力。这样,根据低年级学生认知特点,教师展示时遵循由直观到抽象的原则,可以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

六、课堂展示后要有评价

课堂展示还有一个关键的环节就是评价。在学生充分展示后,对学生展示的过程,首先不论正确与否都应该对其及时作出评价。评价不能由老师包办代替,老师在展示后的评价的过程中,开始可以起一个示范的作用,然后逐步放开,教师要鼓励培养学生参与评价,评价的过程不仅是对学生知识方法掌握的一种检测,也是对学生倾听能力和习惯的一种检验。同时教师要对基础差的学生多肯定,多鼓励。通过评价,达到展示交流的目的,提高小组合作的时效性。

在展示的过程中,老师可以视情况,建立适当的奖励机制。如:为调动大家参与展示的积极性,对展示时声音洪亮、展示有序、能展示出重点的优秀学生,奖励星星或小红旗等。同时教师也要积极鼓励和帮助胆小的学困生,让他们勇敢参与,对于他们的参与,只要有进步,就给予适当的奖励。当然还要特别注意,不要忽略我们展示过程中的“中间力量”。只要教师正确引导,抓好这三类学生,班级就会逐渐形成个个想参与、人人想尝试的局面。

在高效课堂的实施中,过程是艰辛的,有许多东西需要我们根据数学学科特点以及单元内容特征去精心地设计导学案。随着学生对高效课堂的接受,随着教师的思想不断地解放和理论知识的不断学习,高效课堂一定会成为学生的获取知识的天堂。

论文作者:郭建文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5月总第2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8

标签:;  ;  ;  ;  ;  ;  ;  ;  

浅谈提高课堂交流展示的有效性论文_郭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