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健康教育护理的价值评价论文_张成玉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健康教育护理的价值评价论文_张成玉

(荥经县人民医院 四川 雅安 625200)

【摘要】目的:观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术后健康教育护理模式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7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分组法将76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观察组38患者均于术后给予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对照组38例患者则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术后两组患者预后康复情况差异。结果:经不同护理模式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再次出血率,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38例患者,组间差异对比显著(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实施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可有效强化患者预后康复水平,降低再次出血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健康教育;护理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3-0325-02

本研究为有效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系统选取了我院2014年8月以来收治的76例同病症患者作为护理服务对象,对比分析了术后常规护理模式及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干预下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差异,以期为后续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模式选择提供有效借鉴参考,现将研究结果具体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7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检查及临床综合诊断确诊,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76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观察组38例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16例,年龄区间36~78岁,平均(52.2±10.5)岁,出血25~62ml之间。对照组38例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15例,年龄区间37~75岁,平均(53.1±9.1)岁,出血量处于24~61ml之间。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本研究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经临床综合检查确诊后,择期实施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术后对照组38例患者均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即做好患者药物护理、降颅压、神经营养、切口护理等基础护理工作。观察组38例患者则于常规护理模式之上联用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具体护理路径如下。

1.2.1术后疾病护理宣教 针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的健康教育护理工作开展,需建立在患者病情全面了解熟悉基础上有步骤的开展。护理人员需在患者术后先做好院内康复期的健康教育护理工作,合理调控患者的各类负面心理,将患者预后康复作为护理主诉原则,辅助患者明确知晓焦虑、紧张、暴躁等情绪波动的危害;比如可能诱发血压持续升高、夜不能寐等不良问题,影响手术治疗效果同时,也可导致术后再次出血情况发生;进而以关心、鼓励的言语告知患者术后尽量保持情绪的稳定,通过辅以药物控压防范措施,即可相应解除此类不良问题,以此取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护患服务关系[1]。同时,护理人员还需鼓励患者表达自我痛苦及内心顾忌,从而在全面了解患者术后具体担心事宜的基础上,为患者讲述手术治疗优势及术后相关康复注意事项,通过对患者诸类问题作逐一解答,全面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促使患者更好的状态投入到术后康复范畴。

1.2.2健康生活习惯引导 术后针对患者的健康宣教工作实施,还需基于患者后续自我健康管护原则展开。护理人员需为患者仔细阐述高血压脑出血疾病的相关知识及预防技巧,促使患者掌握高血压脑出血疾病发生、发展的各阶段特征,确保后续疾病复发时可及时入院接受治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另外,护理人员需要良好纠正患者日常不良习惯,督促患者按时休息、减少熬夜行为,针对存在抽烟、酗酒史的患者,需使患者明确知晓长期饮酒、抽烟等习惯均易诱发高血压脑出血疾病,因为酒精、尼古丁均会导致大脑神经损伤,诱发脑梗、心血管类疾病,通过提醒、说教反复强调二者的危害性,引起患者重视,确保术后及时戒除烟酒[2]。饮食方面,需辅助患者及家属及时建立科学的饮食结构,日常注意清淡饮食,多摄入粗纤维、高蛋白、维生素类食物,规避高脂、油腻、辛辣、刺激类食物,注意多饮水加速血液杂质排泄。

1.2.3康复锻炼护理指导 针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健康宣教工作的开展,最为关键的一项内容即是督促患者术后尽早的参与到患者康复锻炼之中,使患者知晓积极参与康复锻炼不仅可以促进神经功能康复,同时能够有效规避高血压脑出血疾病的复发。具体能够指导患者参与慢走、太极拳、爬山、游泳等运动项目,保持力所能及的锻炼幅度,合理保持正常体重,促进心脑系统血流速趋于常态,即可有效防范高血压脑出血再次发生。再者,天气变化时,需合理加减衣物,尤其突然降温时,更需注意保暖,避免血管骤然收缩而引发再出血情况[3];以此通过众多健康宣教举措,辅助患者全面了解术后乃至院后应注意的事项,并在日常作出有效关注、预防,降低疾病再次伤害情况发生。

1.3 指标观察

两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均实施为期6个月的调查随访工作,观察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再次出血率情况,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CSS卒中量表实施,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越重。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均纳入SPSS 18.0软件作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术后6个月随访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38例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9.25±3.04)分,随访调查期间共见再出血患者1例,再次出血率2.63%;相比对照组38例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25.34±3.62)分,随访调查期共有再出血患者4例,再次出血率10.52%。综上可知,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再次出血率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隶属心脑系统常见病症,具有着较高的致死、致残率,及时实施患者手术治疗,清除患者血肿、降低颅内压是为治疗的关键[4]。但需注意高血压脑出血同样具有较高的术后复发率,手术治疗同期辅助患者了解高血压脑出血疾病的发生、发展,并在术后做好自我预防控制,才是综合强化患者预后生活质量的关键。

本研究观察组38例患者实施的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基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病情分析之上,对患者术后各阶段危险因素予以了系统掌握,进而本着强化患者预后生活质量的原则,通过术后情绪管护、疾病认知强化、饮食结构调整、康复锻炼等健康教育护理路径,对患者的各类负性心理实施综合干预同时,督促患者自身全面掌握了高血压脑出血疾病相关知识,对术后再次出血预防措施予以了有效了解。研究结果显示,经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干预的观察组38例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且预后再出血率明显较低,组间差异对比显著(P<0.05);由此,进一步表明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健康教育护理模式的实效价值,值得后续临床综合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郭晶,刘沫.脑出血健康教育路径实施效果评价[J].医学与哲学,2012,33(12):77-79.

[2]方兰英.程序化护理在脑出血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四川医学,2015,(9):1354.

[3]吴赛云.人本位护理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6):1406-1408.

[4]徐晓艳,王涛,张顺英等.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0):1863-1865.

论文作者:张成玉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5月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3

标签:;  ;  ;  ;  ;  ;  ;  ;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健康教育护理的价值评价论文_张成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