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现实 以人为本——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开创新局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精神文明建设论文,以人为本论文,现实论文,工作论文,开创新局面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西乌珠穆沁旗简称西乌旗,位于锡林郭勒盟东部著名的乌珠穆沁草原,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民族文化悠久,被誉为“游牧文化之源、民族服饰之都、蒙古长调之乡、摔跤健将摇篮、蒙古搏克胜地、北方华丽草原”,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以草原畜牧业为基础产业的少数民族旗县。近几年来,旗委、政府领导班子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有效促进了全旗各族干部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开创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一、立足现实,明确思路,找准两个文明建设落脚点
几年来,旗委、政府在客观分析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树立了“生态立旗、牧业强旗、工业富旗、开放兴旗、文化塑旗、旅游活旗”的经济发展战略。立足西乌旗现实,经过几年的实践与摸索,初步形成了“三化互动,以人为本,以德为魂,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的两个文明建设模式,从而解决了工作的落脚点和着力点问题。使全旗两个文明建设作到了方向明确、思路清晰。
二、以人为本、以德为魂,全面提升广大干部群众素质
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中,旗委、政府一班人深刻认识到“人是发展的动力,发展是为了人”的科学内涵,并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旗委、政府执政为民,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的各个领域和各项工作,提出了精神文明建设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通过在广大干部群众和青少年中开展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形势任务教育、文明规范教育、科学知识和劳动技能的教育和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为主的“五项教育”活动,全面提升了公民素质。
三、以点带面、突出重点,全面提升文明城镇创建水平
两年前,旗委、政府在全旗各族干部群众中发出了“城镇建设全民动员、全民参与”的动员令,从上到下形成了“抓城镇建设就是抓经济,加快城镇化步伐就是加快发展”的共识。按照建设草原生态旅游城镇的目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要求,该旗先后投入50余万元,编修了巴彦乌拉镇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和旅游发展规划、街路详细规划等十六个分类规划,使巴彦乌拉镇详细规划面积累计达到3.2平方公里,覆盖率达61.2%。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先后完成了城区道路改造、给排水工程、有线电视、通信光缆等一系列基础建设工程。2003年融资近5000万元,新建或改造了集中供热工程、排污工程、给水改造工程、沿街建筑整容改造工程以及59条居民区小巷道路硬化、净化整治工程。城区绿化覆盖面积128公顷,人均拥有公共绿地13.7平方米,从而实现了城镇环境的净化、硬化、绿化、美化和亮化。与此同时,城镇文化设施建设同步进行。2003年投资230万元建成了占地1.4万平方米的休闲广场,以城防林为主体围封改建了生态公园。今年,乌珠穆沁广场建成投入使用后将成为西乌旗的标志性建筑。按照建管并举的方针,从制度建设和改革城市管理体制入手,规范完善了城镇管理机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城市建设和管理的规章制度,组建了集交警、土地、卫生监督于一体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加大了城镇集中整治力度。经过三年来的改造与建设,巴彦乌拉镇已初步显露出现代化草原生态旅游文明城镇的鲜明特色,并于2003年由自治区丙组三星级文明镇一跃跨入五星级文明城镇行列。
四、以城促牧、城牧共建,推动基层文明创建水平
在两个文明建设过程中,该旗一直坚持以小城镇建设为龙头,不断向牧区延伸辐射,带动牧区村镇的创建工作。在加快城镇建设步伐的过程中,把目标牢牢锁定在通过城镇建设壮大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增强对牧区生产要素的集聚能力,对旗域经济的辐射及带动能力,从而实现以城促牧、城牧共建。城镇两个文明建设始终坚持了面向基层牧区的“四个结合”:即把城镇经济发展与牧区的生产要素和培育特色产业紧密结合、与发展草原旅游业紧密结合、与改善城乡经济结构紧密结合、与优化城乡投资环境紧密结合、与牧区两个文明建设紧密结合。2003年,以全盟小城镇建设现场会为契机,在全旗城乡各地广泛开展了以“防非典、讲卫生、除陋习、树新风”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集中整治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各族群众的道德意识、文明意识、环境意识和健康意识。该旗巴彦乌拉镇于2003年被列入自治区五星级文明城镇,同时还涌现出4个旗级文明苏木、自治区2星级和盟级文明嘎查各3个、五星级以上文明小康户3500多户。全旗现有盟级以上文明单位25个,旗级以上文明单位90多个。
五、开发文化产业,创新载体,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一是深入挖掘文化资源,确立特色文化品牌。通过举办了“2002年锡林郭勒盟民间艺术节那达慕首游式”、“乌珠穆沁文化节”活动和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2048搏克大赛,促进该旗潜在的文化资源尽快转化为现实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二是加强对外文化宣传。三是积极组织文化交流活动。四是大力繁荣民族文化创作,进一步提高了该旗城乡文明程度,实现了两个文明建设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