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河县人民医院;黑龙江通河1509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川芎嗪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效果及药理作用。方法:选取3年内在我院治疗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30例(2012年6月~2015年8月)。将其动态随机化分2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盐酸川芎嗪注射液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治疗后的症状积分情况。结果:研究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60.00%),对比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值(2.17±1.09)分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比较明显更低(P<0.05)。结论:采用川芎嗪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在临床上可以广泛应用。
【关键词】:川芎嗪;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效果;药理作用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易出现反复发作的情况[1]。中老年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症状较为常见,主要是由于中老年人血液黏度增高,血液流动缓慢,大脑循环产生障碍。本次主要是研究分析川芎嗪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如下:
1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的一般基线资料和方法
1.1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的一般基线资料
将我院收治的3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2年6月~2015年8月),所有患者均通过临床诊断,确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随机将这3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医护人员同患者及其家属详细介绍了该类疾病的治疗原理及治疗方法,患者及家属对本次实验研究均知情同意,且自愿纳入本次研究。
研究组患者15例,男性占9例,女性占6例,年龄(54~75)岁,平均年龄(64.51±3.23)岁。
对照组患者15例,男性占8例,女性占7例,年龄(55~76)岁,平均年龄(65.73±3.16)岁。
两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各方面资料均无明显差别(P>0.05),研究对比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低分子右旋糖苷作为基础治疗。
对照组患者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每天1次,每次20ml,加入500m 5%葡萄糖注射液中,进行静脉滴注,连续使用10天。
研究组患者给予盐酸川芎嗪注射液进行治疗,每天1次,每次用量2支(每支40mg),稀释于500ml氯化钠注射液中,连续用药10天。
1.3观察指标、疗效判定标准
1.3.1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检测TCD血液流变学的情况,以此评价治疗效果,TCD血液流变学主要包括:血细胞比容、血浆比黏度、全血比黏度等;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症状评分,共5项,包括:肢体症状、视觉障碍、耳鸣耳聋、恶心呕吐、眩晕,每项0~4分,总分为20分,得分越高,症状越明显。
1.3.2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2组患者检测TCD血液流变学的情况,分为3种。
显效:患者血细胞比容、血浆比黏度、全血比黏度等数据均正常。
有效:患者各项数据均有明显改善。
无效:治疗后未达到以上2个标准。
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即为显效概率和有效概率之和。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治疗数据均用SPSS20.0软件进行核对,计数资料用(%)表示,用卡方进行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两组患者之间,对比临床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
2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0.00%),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得知,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
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注:*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由大脑供血不足所引起的晕眩现象[2],主要发病人群以老年人为主,主要症状一般为旋转性眩晕、视力模糊、头痛、昏厥等,发病率与死亡率都较高。
川芎嗪能对抗氯化钾和肾上腺素引起的动脉收缩,不但能有效的增加冠脉流量,还能降低冠脉阻力和动脉压,增加微血管开放数目及肠系膜微循环血流速度,增进微循环的作用。川芎嗪具有降低血小板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动脉血流、扩张血管等作用,在体内分布广泛,吸收较为完全,在脑部有持久的作用[3],进入脑部5分钟即可透过血脑屏障,在脑干中分部最为广泛,在临床上,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慢性呼吸衰竭、肺心病、肺气肿、脑卒中等疾病治疗中应用也较为广泛,川芎嗪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降低血管阻力、抗血小板凝集、抗纤维化、Ca2+拮抗等作用。川芎嗪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疾病的治疗中,不但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的视觉障碍、耳鸣耳聋、恶心呕吐、眩晕、等症状,能有效的改善脑血液循环。
本次研究主要是分析3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治疗的效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3.33%)与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60.00%)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症状积分值为(2.17±1.09)分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症状积分值(5.86±1.42)分相比较有明显差别,研究组的数据较对照组更胜一筹,P值小于0.05。
总而言之:使用川芎嗪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在临床上可以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卫星.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应用法舒地尔与川芎嗪联合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1):164-165.
[2]白丽,吴惠,刘珺等.丹红注射液联合尼麦角林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2013,8(8):1085-1086.
[3]杨春霞,徐静,臧东静等.益气聪明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11):1191-1192.
论文作者:周晓玲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6月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8
标签:患者论文; 基底论文; 动脉论文; 供血不足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两组论文; 症状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6月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