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学物理教学要转移到以实验为基础的轨道上来,切实完成初中物理教学的任务,就要在实验教学中努力做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形成物理概念、建立物理规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科学作风和创造精神。
关键词:物理实验 兴趣 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它们是获得感性认识、探索物理规律、认识物理世界的基本手段。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在激发和稳定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科学态度、掌握科学方法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调动学生主动性,使课堂达到最佳效果
兴趣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内部心理倾向,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开阔视野、推动学习的一种强劲的内部驱动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关键是兴趣,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从“好学”到“乐学”再到“会学”“创造性地学”,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例如,在《升华和凝华》一节的教学中,由于生活中给学生提供的感性认识不足,所以,学生尽管能顺利地背诵升华、凝华的定义,但到运用概念来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时,往往会感到束手无策或发生许多错误。针对这一问题,我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升华和凝华的演示实验:取一个平底烧瓶,底部加入少量萘粉,顶部插入一些枯树枝,用酒精灯对烧瓶底部微微加热,不一会儿就看到枯树枝上已是银装素裹,一场奇异的“六月飘雪”的景象便出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无比兴奋。这个实验,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参与和探索这种物态变化的强烈愿望,又给学生学习相关知识提供了足够的感性认识,从而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二、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定义的理解和掌握
加深对物理概念、定义的理解和掌握通常分两个过程:一是从现象(感性认识)归纳出定义(理性认识);二是运用概念、定义去解释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巩固、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何引导学生轻松地完成这两个过程,物理教育家朱正元先生曾有过精辟的论述,他说,对于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等一些理论的东西,往往是“千言万语说不清,一看实验便分明。”画龙点睛地道出了实验现象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因而,在进行抽象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创设学生去探究实验情景,并以学生获得的结论为感性材料展开教学,形成“发现问题——猜想——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教学活动模式。
三、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弥补模拟实验的缺陷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有些实验不易观察、很危险或没有条件做到,这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来演示仿真实验,真实再现实验中的物理变化过程。学生在观赏课件的过程中加深对物理规律的认识,获得探究体验,以弥补实际实验的缺陷,从而在学生脑海中形成深刻的印象,帮助他们完成对教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比如,有些物理实验,像分子运动、伽利略理想实验等,在现有课堂的实验条件下是很难实现和观察到的,这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模拟功能来演示这些物理现象,让学生能够通过观看生动形象的物理现象建立一个直观、形象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再比如,在要求摩擦力为零的伽利略理想实验中,现实实验条件中是不可能没有摩擦力的,但多媒体课件却可以帮忙完成这一理想实验。
四、拓展课外物理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1.正确选择课外实验用品。为了提高课外实验水平,首先应合理地选择正确的实验器材。怎样利用生活中的常见物品作为实验器材是学生所遇到的主要问题,由于学生探究问题的思路不同,所以他们选择器材的角度就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就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也没有必要帮助学生一一解决问题,应放手让学生自主解决。
2.设置有效的实验课题。课外实验虽然可以不受《教学大纲》的限制,但是也不能随意设置,需要教师根据教学需求与教学进度认真设置。
例如,在教学“声音的传播”之后,可以鼓励学生自制“土电话”;在教学“光的直线传播”之后,可以自制“小孔照相机”;在教学“透镜成像规律”之后,可以开展近视眼的问卷调查等。这样的小实验不但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之情,从而树立起学好物理知识的自信心。
总之,在物理学科中开展综合实验活动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非常有帮助,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学生放在主人翁的位置,给予学生主动权,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是一种值得推崇的物理教学模式。希望本文的分析对广大同仁能有所启发和帮助,在今后的初中物理教学的运用中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 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J].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
[2]李丽 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进展研究[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6,(7)。
[3]郑晓明 陶行知教育思想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J].课改研究,2005,(3)。
论文作者:王克琪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12月总第29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3
标签:物理论文; 学生论文; 感性认识论文; 概念论文; 能力论文; 规律论文; 初中论文; 《素质教育》2018年12月总第29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