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中兴趣教学法的运用论文_韦红海

初中体育教学中兴趣教学法的运用论文_韦红海

韦红海 广南县莲城镇莲城初级中学校 663300

【摘要】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工具,兴趣教学方法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原来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吸取。初中是孩子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对孩子知识教育的同时也要注重孩子的身体健康。初中体育教师需要不断吸取新的教学思想,对自己的教学计划进行改良,使学生享受体育课程,对初中体育教学中兴趣教学法的运用进行了深入分析。 本文从兴趣教学法角度入手,就其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初中体育;兴趣教学法;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8)12-105-01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和课程改革的推进,初中教育逐渐将教育的重点由“重知识、重理论”逐渐向“重发展”方向发展,即学校教育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为教学目标。传统的初中教学中,教师往往主要重视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对于体育则很少涉及,即使涉及体育,也仅仅只是用单纯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来进行体育课程,而很少考虑教学方法是否具有极佳的适用性,这样极大地制约着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对于体育的兴趣得不到有效的激发。笔者就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究,希望给后续有关方面的研究、学习和应用提供借鉴。

1 增设心理引导,奠定兴趣基础

所谓的心理引导实际上是众多教学模式中的一种,它主要是指从学生的思想意识出发,通过对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性格特点进行分析来制定相关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模式。初中生正处于心智成长的高峰期,且在这一阶段具有很强的叛逆心理,这时候教师不能强行的要求学生参与某项体育活动或者要求学生做一些学生不喜欢的事情,而需要结合学生的这种特征和心理来为学生创设一些具有较强团队合作性的体育项目,从而达到纠正学生叛逆心、不负责任、浮躁和争强好胜等不良心理和特征。只有顺应学生的心理来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教师的教学质量才能得以有效的提高。

例如,在开展初中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体育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一些集体性质的体育活动,如篮球、足球和排球等,让学生在集体的运动中感受集体意识和精神,从而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行为特征,同时也有助于增强学生之间的友谊,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和能力。此外,通过这种集体性质的活动,可以帮助部分学生克服自卑、胆怯和懦弱等消极心理,促使他们勇于接受挑战,迎接困难,从而有助于学生成为一个积极乐观、开朗的中学生。

2 开展兴趣小组,活跃课堂氛围

在开展初中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教师可以采取差异性的教学方式,即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征而采取对应的教学手段,并对每个学生的兴趣点进行观察和统计,再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用适当的方法加以引导,则极其有利于加强学生在体育方面的能力,这实际上就是兴趣教学法的应用原理。通过兴趣教学法的应用,可以打破传统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那种沉闷的课堂氛围,为学生们营造一个良好的、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有关的体育知识,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使自身得到有效的锻炼,有利于增强自身的体质。基于此,体育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可以采取建立兴趣小组的形式来让大家进行课程的学习,即让拥有相同兴趣和爱好的学生组成一个团体,让他们一块进行体育活动,这样不仅可以达到活跃课程教学的目的,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能力。

例如,在开展初中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可以多为学生组织一些适合学生,且具有一定趣味性的活动,如踢毽子、跳大绳、拔河和踩高跷等活动项目,让学生在活动中来增强自身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同时也可以使学生自身的竞争勇气得到锻炼;又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类似摸石头过河、丢手绢和接力赛等活动,可以有利于学生融入班级,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精神;此外,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展现学生独特的风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趣味性较强的体育活动,如丢花包、跳街舞和打花鼓等。

3 恰用游戏引导,激发学生兴趣

正如上述所述,在没有将兴趣教学法引入初中体育教学中之前,传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学校和体育教师均将体育文化课放在学校教育的首要地位,而很少涉及体育课,即使涉及到体育课,也没有对体育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研究。这样一来,体育课上与不上就几乎不具有区别,加之体育课教学内容的枯燥性和乏味性,学校的体育器材也极度缺乏,致使学生在体育学习方面的兴趣不高,进而影响学校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而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就是为了充分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初中生都具有好玩的特点,教师可以适当的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游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促使学生自主投入到游戏中来,从而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但是在开展游戏的时候,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个性特点,确保游戏的适用性。只有这样,学生的兴趣才能得到有效的激发,促使学生自主投入到游戏和活动中来,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使自身的体育能力得到提升。

例如,在开展初中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些趣味性与技能型并存的游戏,如开展“持轻物投准”游戏,让班级中的学生轮流充当“射手”角色,让学生自主选择投击方式,看看谁投的最准,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参与游戏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又如,为了锻炼学生的运动能力,教师也可以开展“老鹰抓小鸡”游戏,由班级学生抽签决定谁是老鹰,谁当小鸡,这种小学就会的游戏会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自主投入到活动中来,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

总之,兴趣教学法作为众多教学方法中的一种,它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体育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兴趣教学法是一个全面而系统的教学方法,其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全体师生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的。因此,为了切实提高初中体育教学的质量,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将兴趣教学法适当地导入到教学中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参考文献:

[1]韩宝龙.论初中体育教学中兴趣教学法的运用[J].学术研究.2015,16(1):176-177.

[2]韩林.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学园.2014,24(35):162-163.

全息育人研究:基于“4M”模式的区域英语教研实践思考

屈宸羽

(重庆市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 重庆 404100)

【摘要】“4M”研修模式:“4M”研究模式将“set the mirror立镜子、Look in the mirror 看镜子、Wipe the mirror 擦镜子、Bright the mirror亮镜子”四步作为学科日常研修的基本模式。在全息育人的研究视角中,英语教师在教研过程中,以课例为载体、组建研修共同体、开展英语教学研究是基于“4M”模式的区域英语教研实践的重点。

【关键词】全息育人 “4M”模式 区域英语 教研转型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8)12-106-01

一、全息育人的背景和缘由

近年来,由于国家党和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多次强调学校教育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1“全息”在辞海里的解释为反映物体在空间存在时的全部情况的信息:全息照相。“全息”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含义为反映物体在空间存在时的全部情况的信息。“育人”在新华词典里的含义为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地教导和训练: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教书育人等。“全息育人”指的是对培养对象从文化底蕴、社会参与、自主发展三方面2进行的全方面育人培养。

二、全息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一)“4M”模式下的区域英语研训思考

“4M”研修模式:“4M”研究模式将“立镜子----照镜子----擦镜子----亮镜子”四步作为学科日常研修的基本模式。其中 “set the mirror立镜子、Look in the mirror 看镜子、Wipe the mirror 擦镜子、Bright the mirror亮镜子”,“立镜子”即为行动而研究,对教师的对堂课进行全程录像,真实记录教师的教学细节,为教师后面的研修与改进梳理一面清晰的镜子,“照镜子”即对行动开展研究,每个教师观看镜中的“我”,审视专家的教学行为与细节,知道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擦镜子”即在行动中研究,参训教师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发现镜上的污垢,精心擦拭;“亮镜子”即通过研究而行动,教师个人经历了反思与领悟后,再上跟进课,使磨砺和擦拭后的镜子更加亮丽。

课例研修模式具有情境性、反思性及建构性等特点。以课例为载体、组建研修共同体、开展英语教学研究是课例研修模式的三大操作要素。实施课例研修模式时应联系教师实践性知识,引导教师参与课例研修活动;通过讲解、示范与指导,促进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让教师在观摩、练习、交流、反思中获得感悟;促进教师自觉开展教学反思与研究,重建与创生教师实践性知识,成为 “反思性实践家”。

(二)“4M”模式下的区域英语研训思考尝试

1.对照课标,回归课堂主体

课标是学科教学的根本要求,在以学科内容为载体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时刻学会对照课标要求,在教学中回归学生,回归教学主体,不仅仅要学会教,更要思考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规律,在课标的要求中提升课堂教学之效率,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能获得身心的提高,润泽心灵,启示智慧。在课标的要求中构建开放、多元的生机课堂,充分尊重个体差异,发掘潜能才华,让学生的学习充满乐趣。

2.对话教学,探寻学科文化

在全息育人的教学视角下,对课堂育人进行反思和探究,将教学活动视作一种探寻学科文化活动,赋予课堂更多的理念情趣,找寻教育之本真--文化育人。师生之间多进行多维对话,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与书本对话,与身心对话,走向书本,融入学科知识体系,实现经验与情感的相互交流,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采用对话的方式,探索教育之内涵,在课堂中多问几个为什么,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和主动性,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性,拨开学科教学中所遮蔽的文化本性,还原全息育人全貌,揭示学科教学背后的文化内涵,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3.探问学生,张扬学生个性

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之下,学生的性格各异,在进行全息育人的教育过程中,我们要时刻遵循学生本身的个性差异,因地制宜的进行个性化的教学,遵循身心发展规律,激发学习潜能。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中也对我们有所启发,我们不应当以某一方面的内容来质问学生的能力,而是应当对学生的能力循循善诱,激发其擅长之处,充分激发其内在动力,使其充分发展。

4.打破学科界限,实现资源整合

无论什么学科,在知识的承载中都是有一定界限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打破学科的界限,对于知识内容进行深挖深耕,多角度进行剖析,并与其他学科进行横向联系,实现资源的整合。在校本课程的探索中,多思考多实践,开发具有趣味性、艺术性、活动性、方法性的校本课程,充分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发展、素质发展。

(三)“4M”模式下的区域英语研训发展定位

1.紧扣课标要求,塑造学生较为系统的英文知识结构

在区域教师的研训活动中,我们要时刻紧扣课标中内容的要求,在课堂中以提升学生能力为基本要求,提高知识应用的实践能力,促进教学知识的迁移,关注不同学科知识与能力的整体;联系,在教学中塑造学生较为系统的英文知识结构,关注主体与主体、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协调平衡,形成良好的生态知识机构。

2.紧贴能力结构,完善学生英文知识体系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各生之间的能力各异,学生也会受到情境以及背景的影响而各异,情境和背景受社会影响,在研训中要紧贴学生的能力构成,让教学成为充满文化性、人文性的价值,不断完善学生的知识能力体系。

3.紧密联系实践,改进教师教学行为

教学育人的指向是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人,在实践中,要通过良好的课堂文化的创设,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主动学习,获得知识。在课堂中要借助文化的有机整体,开展综合教学,拓宽学生的学习体验,获得真情实感,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

4.紧系个人所长,促进形成教师自我风格

教学过程是一种文化的生成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关注人的发展,引领学生感悟生命的真谛,追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重知识重技术中专项关注生活的意义与价值,构建文化课堂,回归文化生活,促进教师形成个性鲜明的自我风格。

参考文献

[1]《有效对话教学》 李森、伍叶琴 2012.5 西南师范出版社

[2]《浇根式改善型教师培训》 朱福荣 2016.10 西南师范出版社

[3]《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 余文森2017.7 上海教育出版社

3.BARR R B, TAGG J.From Teaching to Learning—ANew Paradigm for Undergraduate Education[J].Change, 1995, (11/12) :13-15.

注:

1《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2014年

2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论文作者:韦红海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8年12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3

标签:;  ;  ;  ;  ;  ;  ;  ;  

初中体育教学中兴趣教学法的运用论文_韦红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