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分析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择我院在2015年7月~2017年8月接诊治疗的78例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39例实验组(实施早期护理干预)与39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生活质量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实验组患者Barthel指数、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均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参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4.10%,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87%,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病症及生活治疗,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因此,值得使用。
【关键词】脑梗塞偏瘫;失语;实施;早期;护理干预
本次选择我院接诊治疗的78例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选择我院在2015年7月~2017年8月接诊治疗的78例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39例实验组与39例参照组,参照组患者中右侧偏瘫19例,左侧偏瘫20例;最大年龄为76岁,最小年龄为47岁,平均年龄为(56.8±2.3)岁;其中女性15例,男性24例。实验组患者中右侧偏瘫18例,左侧偏瘫21例;最大年龄为76岁,最小年龄为46岁,平均年龄为(55.8±2.3)岁;其中女性16例,男性23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中未出现差异,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可比。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具体方法为:对患者开展预防压疮护理、饮食指导、血压测量、环境护理等常规干预。
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具体方法为:若患者已确诊为脑梗塞偏瘫并伴失语病症,需立即对患者予以早期护理干,取平卧位,指导患者开展恢复运动;之后对患者予以全身按摩,使其肢体运动能力得到改善,同时对患者关节功能及血液循环功能开展恢复活动,一日2次;当患者肢体能力及关节能力恢复后,需对患者予以康复锻炼,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站立、坐立活动开展锻炼,直至简单行走训练,在此过程中需有专人看护患,以患者独自完成训练活动为主,同时患者需开展日常活动训练,以此提高日常能力;待患者病情稳定后需针对失语病症开展相应的处理,锻炼患者舌头功能,从基本音节直至简短话语,护理人员需保持充分的耐心,通过温柔的话语纠正并引导患者恢复语言能力;由于患者会因疾病影响产生较为严重的负性情绪,再加上伴失语病症会使其产生孤独情绪,极易出现抑郁症,因此,护理人员应联合患者家属对患者开展全方位的心理护理,为患者讲解成功案例,疏导患者心理障碍,为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饮食指导需根据患者口唇肌肉障碍情况来制定饮食方案,以浓稠流质食物为主,告知患者及其家属进食方向应以口唇部肌肉运动能力较好的一侧为宜,以此防止患者出现误吸或呛咳的情况。
1.3 评定指标
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生活质量及治疗总有效率。通过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分数越高代表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强;使用SF-36简易生活质量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治疗总有效率等于有效率加上显效率。无效标准为:患者经治疗及护理后,临床病症未改善。显效标准为:患者经治疗及护理后,可恢复发病前70%~90%,无功能缺失。有效标准为:患者经治疗及护理后,可恢复至发病前50%~70%。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0.0软件对本文78例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的指标数据进行分析,卡方检验,以%形式展开患者治疗总有效率,t检验,以形式展开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生活质量评分情况情况,两组患者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以P<0.05展开。
2.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生活质量评分情况情况
实验组患者Barthel指数、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均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 讨论
脑血管疾病中一种多发且常见的疾病就是脑梗塞,且该病具备病情进展快的特点,会导致患者出现失语、偏瘫等病症,使得患者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进而提高了患者出现抑郁症的几率,再加上脑梗塞会使得患者颅内血管堵塞,导致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严重下降,最终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对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实施有效、针对性、早期的护理干预是非常必要[1-6]。早期护理干预可对患者予以心理疏导、康复训练、饮食指导、发音训练等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病症。基于此,本次选择78例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分析早期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干预的效果,通过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Barthel指数、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均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参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4.10%,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87%,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较常规护理干预具备更高的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病症及生活治疗,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因此,值得使用。
参考文献:
[1]王亚萍.早期护理干预在偏瘫、失语的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康复的应用效果[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7(6):211-212.
[2]王奚.早期护理干预用于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评价[J].医药前沿,2015(26):284-285.
[3]裴玉丽.分析对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J].心理医生,2016(22):155-156.
[4]杨红霞.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偏瘫、失语的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研究,2015(6):190-191.
[5]孙丽霞.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医药前沿,2018(6):278-279.
[6]陈静静.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2):4-4,3.
论文作者:杨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7
标签:患者论文; 脑梗塞论文; 实验组论文; 生活质量论文; 统计学论文; 病症论文; 有效率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