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盆底功能训练的延续护理模式效果观察论文_常琴

四川省平昌县人民医院 636400

【摘 要】目的:探讨产后盆底功能训练的延续护理模式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4月到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102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1)与实验组(n=51),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施以延续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者盆底肌肌力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盆底肌肌力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的盆底肌肌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盆底功能训练的延续护理模式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的提升盆底肌肌力评分,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产后盆底功能训练;延续护理模式;盆底肌肌力评分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将会对患者造成较为严重的不良影响,为此需要予以及时有效的治疗,目前临床中主要使用产后盆底功能训练进行治疗[1],能够获得一定的效果,然而若想进一步提升患者的预后质量,避免不良情况的发生,则需要予以良好的护理,医生多使用延续护理模式[2]。本文将重点探讨产后盆底功能训练的延续护理模式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4月到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102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51例,年龄为23-30岁,平均年龄为(26.5±4.9)岁;实验组51例,年龄为24-31岁,平均年龄为(27.6±5.1)岁。纳入标准:①符合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诊断标准;②未患有其他按、肝、肾等合并症。排除标准:①患有其他感染性疾病或慢性疾病;②患者家属不同意研究方式。将本研究的目的与方法向患者及其家属讲明,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在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并监督的情况下进行本实验。使用相应的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处理,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之间的年龄、病情等差异在统计学上不具有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即对患者进行常规的出院指导。

实验组予以延续护理模式:①第一阶段,患者出院前,护理人员需要指导患者家属在出院后7d内需要辅助患者进行盆底肌肉的康复训练,例如进行缩肛运动,每日3次,每次约为10min,为确保患者能够持续进行训练,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电话提醒。②第二阶段,患者出院7-40d后,护理人员需要定期对患者进行实地指导,从而能够使患者进行正确的盆底肌肉的康复训练。③第三阶段,患者出院41-100d后,护理人员需要定期了解患者的盆底肌力和子宫脱垂情况,从而能够及时对护理方案进行调整与完善,例如使患者增加如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同时还可使患者进行阴道哑铃锻炼等内容。④第四阶段,患者出院六个月后,护理人员需要随时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并使患者填写护理满意度调查表,之后进行有效的回收并进行统计分析,依据结果及时调整自身的护理措施。

1.3观察指标

患者护理前后的盆底肌肌力评分变化情况,采用Oxford肌力分级评估法进行评分,共5分,0分表示毫无收缩能力;1分表示既能够抽动;2分表示收缩力量微弱;3分表示收缩能力一般,并且具有向内缩的感觉;4分表示收缩能力正常;5分表示强力收缩。

1.4统计学处理

建立Excel数据库对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分析软件工具SPSS20.0,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方差表示且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且用x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患者护理前后的盆底肌肌力评分变化情况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盆底肌肌力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的盆底肌肌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患者护理前后的盆底肌肌力评分变化情况比较(分)

 

3.讨论

盆底功能障碍是一种具有较重危害的不良症状,需要予以可有效的方式进行治疗,目前主要使用产后盆底功能训练进行治疗,能够获得一定的良好效果,然而当患者出院后由于无法自身缺少相关的护理知识与能力,因而需要对患者予以有效的出院后护理,临床主要使用延续性护理模式[3-4]。此种护理模式主要是指导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的家庭护理,通过严格按照护理人员制定的家庭护理方案,患者获得了良好的预后质量,有效的恢复了盆底功能[5]。依据本项研究结果可知,通过对患者予以延续性护理模式,患者的盆底肌肌力评分获得显著提升,高达(4.26±0.34)分,其主要原因在于此种护理模式使患者获得了有效的出院后的护理,通过护理人员的指导,有效的增强了自身的护理能力,因而在较大程度上恢复了盆底的正常功能。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产后盆底功能训练的延续护理模式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的提升盆底肌肌力评分,可作为未来一段时间内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首选护理方式。由于样本容量有限,因而关于产后盆底功能训练的延续护理模式所产生的深远效果需要进一步观察。除此之外,临床护理人员仍然需要提升护理能力,从而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更加全面与有效的护理指导,进入更进一步的提升患者的护理效果,使其摆脱疾病困扰。

参考文献:

[1]霍然,王惠珍,石兰萍,等.产后盆底功能训练的延续护理模式构建及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28):29-32.

[2]刘素梅.延续护理模式对产后盆底肌功能锻炼依从性及效果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8):47-48.

[3]张春兰,刘素梅.电刺激盆底肌组织联合延续护理模式在产后女性盆底恢复中的临床应用[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6,28(1):54-57.

[4]苏文霞.认知行为护理应用于产后盆底功能锻炼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27):80-82.

[5]张海瑛,关金凤,关文新,等.延续护理模式对产妇盆底功能康复的影响[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6,11(10):153-155.

论文作者:常琴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5月上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1

标签:;  ;  ;  ;  ;  ;  ;  ;  

产后盆底功能训练的延续护理模式效果观察论文_常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