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速度及社会的不断进步,大量的水利水电施工项目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在水利水电施工项目中混凝土工程占比较大,因此混凝土施工在项目施工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更使越来越多的施工技术人员积极主动关注水利水电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研究工作。本文首先概述了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然后阐述了目前我国水利水电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运用,最后提出了水利水电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有效举措。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技术;水利水电工程;应用
1水利水电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概述
在水利工程中,混凝土工程施工广泛应用于修建闸坝、引水和泄水系统、厂房及各类水工建筑物。从水利工程在国内建设分布情况来看,规模都较大,建设时间较长,地理位置较偏僻。因此根据工程建设需要,工程混凝土施工一般采用现场搅拌混凝土施工。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由施工准备、混凝土搅拌、混凝土运输、混凝土浇筑和混凝土养护等环节构成,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会影响到最终的施工质量,为工程建设埋下一些不必要的质量和安全隐患。
1.1施工准备阶段
首先做好混凝土施工作业人员的技术交底工作,其次做好材料准备工作,即水泥、骨料、外加剂、配合比等;再次,作业条件的准备,即基础或施工缝处理、模板制作安装固定检验、钢筋制作安装验收等,各项准备条件验收合格,方可根据工程部位,确定混凝土强度等级,由实验室开具对应强度等级的配合比,然后通知拌合楼拌制混凝土,进行后序作业。
1.2混凝土搅拌
配制混凝土的方式要根据工程情况、混凝土工程量、浇筑方法、施工进度、要求的混凝土技术特性、现场布置、交通条件等选用。大中型水利工程多采用可自动控制,集中操作,生产效率高的拌合楼。这种拌和楼与骨料场地、水泥贮罐以及配套的输送和其他装置,构成混凝土拌和系统。有的大型工程,还在两岸不同高程分设几处拌和系统,以适应各部位和各阶段施工的需要。无论采用哪种拌制方式,都必须控制好混凝土拌制的质量。首先,拌合系统操作人员要严格按照现场试验人员开具的配料单进行配料,偏差不允许超过规定值;其次要将混凝土各组分拌和均匀,遵守规定的投料步骤和拌和时间(最短时间如下表)。
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S)
1.3混凝土运输
混凝土运输方式主要有自卸车、水泥罐车等。混凝土拌制完成后,需根据运送距离选择合适的运输工具,及时运送到工程需要的部位,合理入仓。由于水利工程的施工位置较为偏僻,拌合系统位置较为空旷,所以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因此对混凝土运输的过程中的要求相对较严格,为了避免混凝土出现分层、离析的问题,根据工程空间特点,适当的添加缓凝剂,延缓混凝土的初凝时间,确保在缓凝时间前浇筑完毕。
1.4 混凝土浇筑
当混凝土运送到浇筑仓面指定部位,将根据部位不同选择不同的入仓方式,比如手推车、吊罐、泵送等。浇筑过程中,浇筑人员应对入仓的混凝土进行振捣,振动棒振捣时应按分层浇筑厚度分别振捣,插入深度不应小于50mm,另振动部位混凝土表面应无明显塌陷,并有水泥浆出现,该部位振捣可视完成,最终确保该部位的混凝土密实、均匀、不漏振等;整个仓面浇筑时间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确保浇筑质量。
1.5 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在12小时内采用吸水较好的棉布等类似材料加以覆盖并浇水养护;养护日期规定:掺加缓凝剂或者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小于14天,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应根据气候条件按施工技术方案采取温控措施。合理养护,避免出现温度应力而产生裂缝等问题。
2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运用
水利工程中较为典型的是混凝土大坝,且为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为了确保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大坝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需要施工人员加强对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了解和认知,根据施工特点,合理选用施工技术。对于素混凝土浇筑,对施工部位进行模板安装,固定后,彻底清理河床基础面或者对施工缝进行凿毛处理,符合规范要求后将混凝土垫层铺设于基础或施工面上,然后进行仓面浇筑;而钢筋混凝土结构则不同,除上述之外,还应确保内部钢筋间距布置规范、绑扎或焊接牢固、斜拉筋布设合理等,从而降低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钢筋变形的概率,为钢混结构提供可靠保障。另外,在浇筑期间施工技术人员尤其要对环境温度进行有效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测温范围包括:大气温度、混凝土入模温度、混凝土养护温度。除此之外,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期间,施工人员不仅要考虑分缝分块问题,还要加强对灌浆工艺的重视,主要包括坝基灌浆、坝体灌浆、溢流面灌浆等,严格控制灌浆参数,合理调配灌浆材料,选择钻孔设备等,做好灌浆前的测试工作,以及灌浆完成后的各项试验测试,确保灌浆工序满足工程质量评定的优良标准。
3加强混凝土施工的相关措施
3.1优化水利工程项目中设计阶段的施工设计方案
水利水电施工项目的技术人员需要在原设计的基础上,根据工程实际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项目技术工作人员在编制施工方案时,要制定详细的施工工序及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规定,找出施工过程中每一阶段所涉及的施工工序之间存在的不足,并对各项工作进行重新梳理,从而有效的分析水利水电施工项目施工设计方案的合理性,提升整个水利水电施工项目的进程,切实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并能有效的控制项目施工成本。
3.2对施工技术进行严格管控
混凝土施工涉及内容较多,如果混凝土施工质量符合规范要求,一方面能够确保施工工序顺利衔接,确保工程如期完成;另一方面能够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意外事故。因此,施工技术人员要加强对施工技术的重视,充分掌握技术方面的知识,提升自身的技能,对过程严格有效把控,提高施工质量,严格将施工技术运用于工程建设中,为水利建设做出充足的准备。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对于我国城市及电力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为了有效的提升水利水电施工项目的施工质量,水利建设相关技术人员需加快水利水电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研究工作的进程,将先进的、创新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到水利建设中,切实有效的提升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质量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刘玉新.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2):183.
[2]张小亮.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江西建材,2015(20):142+146.
[3]马信,孟凡华.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6(05):291-292.
论文作者:唐兰兰
论文发表刊物:《新材料·新装饰》2018年6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1
标签:混凝土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水利水电论文; 工程论文; 部位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技术人员论文; 《新材料·新装饰》2018年6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