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委婉语对比研究论文_程舒阳 李丽晶

英汉委婉语对比研究论文_程舒阳 李丽晶

(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广西 南宁 530226)

摘要:委婉语是任何语言交际过程中都不可避免使用的语言,委婉语的不恰当使用势必会影响人们的正常交际,影响交际的效果。不同民族不同语种的国家,委婉语的使用目的都一样,但是在实际具体的使用中又会因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因此,本文将对英汉委婉语的几个方面的差异作对比,并从中找出委婉语背后所隐含的不同国家的社会文化差异。

关键词:委婉语 差异 原因

一、委婉语

英语委婉语“euphemism”源自希腊语。“e u”意为 pleasant,“ p h e m I s m”意思是speech(言语)。因此最初委婉语“euphemism”的意思是“让人听了感到高兴、愉悦的话语”。在人们的日常交际中,往往会遇到不宜用直接表述的话语,需要委婉含蓄的话语替代表达,这种委婉含蓄的话语,既能够把意思表达清楚,又不会令人尴尬、丢面子或者触犯忌讳、令人生厌,因此受到大众的普遍使用。汉语中对委婉语也下过定义:在实际的交谈场合,有些话低俗不雅,不宜直说,需要闪烁其词、拐弯抹角、迂回曲折的话语来代替,这就是“委婉语”。委婉语也被称为“曲折”、“曲指”、“婉转”等等。

英汉委婉语是两种语言的同一修辞法,但它们不可避免地打上各自的文化烙印,显示出它们之间的差异。本文试从委婉语的使用差异进行分析,从而更好的理解英汉民族间的社会文化差异。

二、英汉委婉语的差异比较

(一)死亡

英语关于“死”的委婉语的表达有:To close one’s day(寿终)、To expire(终结)、To pass away(走了)、To depart(去了)、To go to heaven(上天)、To be with god(与上帝同在)、To be raised to the skies(升天)等。

汉语表示“死”的委婉语有:故去、老去、逝世、牺牲、谢世、弃世、与世长辞、长眠、老了、仙逝、羽化、结束一生等。

从以上英汉对“死”的委婉语可以看出人们对于“死”都是非常忌讳的,这是英汉两个民族间的相同点。但在某些层面上,两个民族间的表达却又是不同的。从表达形式上看,汉语中“死”的委婉语会因官职、方式、年龄、性别、价值等的不同而区分出不同种类的表示“死”的委婉语。

(二)身体隐私部位、性爱、婚育

身体的隐私部位向来也是被人们所不齿。英语中相关的委婉语称呼有:secret part(私处)、bottle(底部)、box(阴部)等;汉语中有关人的某些隐私部位被称为“下身”、“羞处”、“阴部”等。

英语中有关“性”行为的委婉语有:What Eve did with Adam、 on the make、make love、marital duty、intercourse、go to the limit、act of love等;而汉语中则有:过夫妻生活、同房、云雨、上床、睡、睡觉、干、玩儿、留宿、过夜、发生关系、同居等等。

在性方面的差异对比上,英汉两个民族的差异是显而易见。在表现形式上,汉语词里对女性是一种不重视,甚至是一种贬低的姿态。比如带“女”字旁的词,除了部分表示褒义或者是中性的意义外,大部分的词表达的意义都是消极贬义的意义,如“奸”、“嫌”、“妨”等。性的道德约束和社会约束对于女性来说要求也比较苛刻,要求女性婚前自爱,女子失贞洁就是“失行”。乱搞男女关系的叫做“破鞋”。而英语国家对于男女的“性”方面的要求是平等的,并没有汉语国家那样严格。另外,英语有关“性”的委婉语也比较丰富。有人做过统计,英语俗语中表达“男妓”、“女妓”的同义词超过五百多个,这一方面的词汇量远远大于汉语。从民族性格上看,由于西方人的性格比较开放豪爽、外向,善于表露自己情感,所以在“性爱”的委婉语的表达上显得更加的大方,大方地谈论性,也不会为此感到特别拘谨,并且善于谈“性”,善于解决在谈论“性”的过程中所带来的尴尬。因此在词汇上,有关“性”的委婉语就非常多。另一方面,西方倡导性自由,每个人都有选择爱的权利,因此对于性行为不检点、不道德时也不会使用一些带有贬义、具有侮辱性的词语,而只是用一些比较中性,并且比较模糊的委婉语来描述,如“free love”、“love company”等。在汉语委婉语的表述上却是不一样的。汉民族历来都比较内敛,注重礼仪。《论语 颜渊》中曾记载道:“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视、非礼勿动”。这是孔子的至理名言之一,意思是不符合礼制规定的,不能说,不能听,不能看、不能动。汉民族受到这样一种传统文化的影响根深蒂固。在“性”方面认为这是“房事”,夫妻之间的私密事,不可对外言说的。因此汉民族在“性”观念和“性”心理方面都比英美民族更为内敛和含蓄。所以,在对待性行为的不检点方面,汉民族几乎千篇一律给予强烈的批评和指责,所以在委婉语的使用上也都是具有贬义色彩的委婉语,如“勾搭在一起、有一腿、水性杨花、不正当关系、小三、露水夫妻”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对待“结婚”、“怀孕”,英汉两个民族的态度也是不一样的,英语国家的人对结婚是持消极态度的,而汉语国家的人认为结婚是一件大喜事。英语有关结婚的委婉语有:to have gotten hitched/yoked(给拴住了或套住了)、an unattached man/woman (独立的男/女);汉语有关结婚的委婉语:终身、大事、终生大事、办手续、登记、办喜事、吃喜糖、喝喜酒、大男、大女、大龄青年(年届而立而未婚的青年)。

英汉两个民族对结婚怀孕委婉语的使用差异,与社会价值观的差异有关。西方人强调个性、独立,常视家庭为羁绊。汉语重人伦,家庭观念特别强烈,并且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念里有“多子多福”的思想。

(三)贫穷

自古以来,人们渴望摆脱贫穷,希望过着富足美好的生活,于是就有了许多有关贫穷的委婉语。尤其是在金钱万能的西方商品社会里,贫穷是一件非常尴尬和忌讳的事。西方人为了掩饰自己经济生活的困境,因此委婉语层出不穷。

首先看一看这个例子:At first I was poor then I became needy, later I was under privileged, now I’m disadvantaged. (起初我“穷困”,过后我“拮据”,后来我“受到不公正的待遇”,现在我“机遇不佳”,我虽一文不名,但词汇却学了一大堆)这个例子是一个穷人对自身不同时期经济状况的描述。在描述中用了很多的说法,但实际上都离不开“贫穷”这个主题,其中使用了很多不同表示“贫穷”的委婉词汇,而且一次比一次委婉,从poor(贫穷)——needy(贫困)——under privileged(特殊情况)——disadvantaged(机遇不佳),委婉程度逐渐增强。英语中表示贫穷的委婉语还有:the low-income group (穷人);slum(贫民窟)----substandard housing (低于标准的住宅)等。

汉语中表示“贫穷”的委婉语并不多,常见的有:拮据、手头紧、手头不便、囊中羞涩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贫穷”并不一件不光彩,甚至是一件耻辱的事。相反地,中国人经常会说自己是如何的贫穷,新中国成立后,宣称无产阶级、贫下中农成了领导阶级,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的思想意识里甚至形成了“越穷越光荣”的价值观念,“贫穷”因此不会像西方那样忌讳,这方面的委婉语自然也比较少。另外,在中国人的眼里,不说自己贫穷而是说自己的经济状况很不错的话,极易让人误以为他人在炫富,炫富是一种不好的习惯,相反的,中国人喜欢“卖穷”,即使自己很有钱也时常会说自己的经济状况很糟糕,如中国人经常会说自己很穷,工资低,还要养家,各种开支,经常是入不敷出。

三、总结

从以上几个方面我们就可以看出委婉语的一些特性。也就是汉英双方在委婉语的使用上都是为了避俗求雅、避邪求吉、礼貌幽默的风格特点。但是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又导致了它们之间在某些委婉语的使用上的差异。

委婉语的产生、变化和发展蕴含着时代变迁的历史和不同时代的民族心理、社会风俗和价值观念。在人们愚昧无知的,宗教迷信盛行的时代,人们把祸福归咎于神的施为,企图用吉言美称安抚神祗、求福避灾、委婉语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达,人们逐渐揭开了大自然神秘的面纱,宗教迷信意识逐渐消失,继而反映社会生活的新委婉语又不断地产生和发展。比如,在社会动荡、战争不断、饥寒交迫的生活条件下,人们的语言往往是比较粗暴直率的;而在稳定和平的环境下,人们注意文化学习和道德修养,知美丑、辨善恶,语言文明程度提高,反映人们的审美倾向、社会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的委婉语又不断的产生。

委婉语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有些禁忌语在以前或许是不可以直接说的,但现在已可以直接说出来,因此,我们应当要注意时代的变化,认真辨析委婉语的使用环境,并且注意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的委婉语的使用,从而使委婉语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现实生活。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 英汉语言文化对比[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3).

[2]喻云根.英汉对比语言学[M].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4(12).

[3]张宇平、姜燕萍、于年湖.委婉语[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2).

[4]赵滨丽. 词汇与文化 英汉词语文化的内涵对比[M].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5(9).

[5]张立玉、王红卫.英汉委婉语的表现手段与构成原则[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

[6]杨鹏飞.浅谈英语委婉语的翻译[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2).

[7]魏在江.英汉“生理现象”委婉语对比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7).

[8]杨林.英汉委婉语及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

[9]谢遐均.英汉委婉语的语用功能比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6).

[10]黎昌抱、吴锋针..英汉“死亡”委婉语对比研究[J].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3).

[11]许玫.英汉委婉语跨文化交际失误探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

[12]王冬梅.英汉委婉语与中西语言文化异同[J].宁夏社会科学,2007(5).

[13]王娅.英汉委婉语对比及翻译[J].海外英语,2012(1).

作者简介:程舒阳(1989年10月—),女,汉族,广西梧州人,研究生班学历,学士学位,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教务处学籍科科长,研究方向为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论文作者:程舒阳 李丽晶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3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5

标签:;  ;  ;  ;  ;  ;  ;  ;  

英汉委婉语对比研究论文_程舒阳 李丽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