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审计市场结构与绩效研究综述_产业组织理论论文

我国审计市场结构与绩效研究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绩效论文,结构论文,我国论文,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审计市场的研究主要基于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组织理论哈佛学派以新古典学派的价格理论为基础,运用实证的方法,按结构、行为、绩效三个方面对产业进行分析,构造了“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市场绩效(performance)”的分析框架,即为SCP分析框架。在这个框架中,产业组织是由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三部分和政府公共政策组成的,市场结构、行为和绩效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市场结构决定了市场行为,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下市场行为又决定了市场绩效,按照这个逻辑分析,在决定某一产业市场绩效的因素中,市场结构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要获得好的市场绩效,关键是运用政府公共政策来调节市场结构,促使其达到合理的状态。在哈佛学派之后,产业组织理论进入了多元化发展的时期,许多学者针对哈佛学派的缺陷提出自己的观点,但是却没有放弃SCP的基本框架。基于产业组织角度的审计市场研究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从已有对国外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研究综述来看,国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审计市场结构方面,这与当时会计师事务所不断进行合并扩张,审计市场集中度加强的现实状况有关。哈佛学派的贝恩提出产业组织理论中著名的“集中度、进入条件与利润假说”,即在集中度高到使有效串谋成为可能的条件下,少数大企业之间的串谋会提高产业的平均利润率,并且新企业的进入也比较困难,那么产业的平均利润率就会保持在较高的水平。这一假说一度成为市场经济国家反垄断政策的一项基本依据。因此会计师事务所大规模的合并导致美国政府等对由此可能带来审计市场效率降低忧心忡忡。国外关于审计市场结构的研究就此展开。

二、我国审计市场结构研究综述

(一)审计市场的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是影响行业市场结构的最基本因素,所谓规模经济是指单位产品的成本随着规模的扩大而降低,从而实现收益递增的现象。在某一特定市场上,规模经济水平越高,大企业的效率越高,其竞争能力越强,在市场上所占份额也就越大,市场集中度越高。从规模经济的含义可以看出,对其进行衡量需要对成本进行计量、产出进行度量等。但是对于审计行业而言,审计成本往往无从获得,同时对于审计产品其质量不能直观衡量,因此研究审计行业是否存在规模经济效应时,必须突破限定的范围,采用替代指标和方法进行分析。徐正刚(2006)指出注册会计师行业具有典型的规模经济特征,具体表现在事务所盈利能力、审计质量和技术进步三个方面。规模效益递增是事务所之间不断进行兼并、联合以扩大规模的重要原因,致使西方审计市场上呈现出“四大”寡头垄断的格局,历史上形成的竞争优势则使得其他会计师事务很难对其展开有力的挑战,市场竞争态势相对稳定。相比之下,我国目前的注册会计师行业仍处于混沌分化阶段,尚未出现重量级的大型本土事务所。这可能是我国审计市场上屡展出现恶性竞争的原因之一。所以优化我国的审计市场结构需要使会计师事务所实行规模化发展。刘明辉、徐正刚(2005)指出由于审计行业资产专用性低、审计产品的异质性和审计服务与非审计服务联合提供产生的合约范围经济等原因,审计行业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效应。他们运用“生存竞争法”分析发现我国的注册会计师行业,“四大”存在明显的规模经济效应,且其规模优势主要体现在大客户市场上,即使在该市场内部,其客户也大多为规模更大的公司。而本土会计师事务所则呈现出一种规模不经济的状态,规模越小其规模不经济的现象越明显,原因在于准入管制、价格管制、监管当局不信任、事务所内部管理混乱及缺乏国际经验等。

(二)审计市场集中度 MarkLDe-Fon d.TJ.WongandShuhua Li(1999)的研究以新审计准则的发布这一事件为契机,以1993年至1996年证券审计市场的经验数据为基础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新独立审计准则的实施提高了审计的独立性,但却出现证券审计市场集中度的下降和上市公司对高质量审计的规避。吴溪(2001)延续De-Fond,Wong和Shuhua Li (1999)的研究,考察了1997年至1999年我国的证券审计市场。按照客户股本总额的市场份额排名,无论是前10位还是前20位会计师事务所,整体市场份额在1997年至1999年均呈逐年下降趋势。综合两部分的研究可以发现1993年至1999年期间随着新审计准则的发布和监管约束的加强,可能导致某些高级差的会计师事务所失去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伴随了审计市场集中度的降低。余玉苗(2001)运用描述性统计的方法以沪深两地A股上市公司1999年报审计进行统计,分析客户的数量和市场份额后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市场倾向于完全竞争的结构,但与此同时本地客户在会计师事务所中占有较高比例使得审计市场结构带有强地域性色彩。这种市场结构暴露出我国审计市场存在的缺陷,阻碍了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化的发展和独立性。根据发达国家审计市场的发展和研究成果,作者认为应该建立寡占型的审计市场结构,这样有利于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独立性、审计质量的提高和审计市场的发展。夏冬林、林震昃(2003)从市场集中度、审计收费和劳动生产率三个方面进行考察了我国审计市场的竞争程度。以上市公司2001年年报披露的支付给会计师事务所的费用为依据,计算上市公司审计市场的集中度,发现我国审计市场的集中度很低。同时选用2000年和2001年的样本测算审计收费水平,发现随着上市公司资产的增大,审计收费占公司资产的比例明显递减;从总体情况上看,审计收费接近于各地法规规定的水平,多数资产规模较大的公司支付给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费用集中于最低审计收费标准范围;对于资产规模越大的客户,会计师事务所的争夺越为激烈,价格相对更低。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我国审计市场都与国外存在较大的差距。目前我国审计质量不高的原因之一就是这种竞争性的市场结构。周红(2002)曾经通过对法英美审计市场和集中度的比较得出结论,我国的审计市场结构中存在两个问题,即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太小和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太少,而在针对前一点问题上政府采取的合并做大的政策无疑是正确的。易琮(2002)以1997年至2000年之间国内各会计师事务所的各年业务收入资料为基础,将研究的对象扩大到上市公司审计之外的整个审计市场,按业务收入为参变量,分别统计了“八大所”和“二十大所”的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收入总额,计算得出不论是“八大所”还是“二十大所”,其市场集中度都在提高。除此之外,在1998年至2000年的证券审计市场中,我国的“二十大所”的市场集中度也在逐年升高。这个结果表明,在经过脱钩改制之后我国的审计市场结构也在发生着变化,审计市场的集中度逐年提高,换言之,即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张立民、管劲松(2004)利用2002年A股证券市场的数据分别计算了审计市场的集中度和离散度,发现我国A股审计市场的CR10,CR20和赫芬达尔指数(HerfindahlIndex)数值都比较低,未形成垄断竞争关系。同时因为行政力量的干预,在我国审计市场中的地域分割现象严重。刘桂良、牟谦(2008)在分析审计市场结构和审计质量的关系时将审计市场集中度、行业专长、进入退出壁垒和审计市场地域性作为自变量,通过对2004和2005年A股证券市场的分析发现,审计行业集中度提高,在多数行业中都有行业领导者,并且地方保护主义有所下降。笔者在(表1)中将上述学者对我国审计市场集中度的衡量结果进行了总结,从(表1)可以看出,1993年到2005年我国审计市场集中度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并且对于同一年度集中度的考察,不同的学者得出的结果也不尽相同。笔者在(表2)中还给出了不同的研究者在计算市场集中度CRn所使用的指标,从表中的比较可以看出,在审计市场集中度的研究中,由于早期事务所收入不可获得,或者上市公司对外公布的支付给事务所的费用不完全等原因,不同的学者采用了不同的衡量指标,这也使得计算的集中度产生不小的差异。在审计市场集中度的研究中,衡量指标的选取是个关键的问题。CRn衡量市场集中度本身存在缺陷,即其不能反映全部企业规模分布对市场集中度的影响,只反映了最大的n个企业的总体规模分布状况。同样的,在对审计行业的衡量中,CRn也不能有效的反映出所有事务所的分布状况。而国内的研究却局限于CRn指标的应用,缺少从其他角度考察审计市场结构。综观主流观点可以发现,无论发达国家成熟审计市场的范式还是已有国外文献的研究结果都显示审计市场集中利于审计市场绩效的提高,如在美国,审计行业被认为具备典型的垄断或者寡头垄断的特征(BandyopadhyayandKao,2001)。因此在我国进行的多次审计市场结构调整中都将提高审计市场集中度作为目的之一,众多学者也认为我国审计市场的有效结构应该是寡占型的。虽然大部分学者都认为审计市场的寡占型结构有利于审计市场的发展,但也有研究认为这种寡占型的审计市场结构实际上是扭曲的,通过分析发现审计市场开始出现集中度下降的趋势。如周红(2005)通过世界最大40家会计师事务所和美国审计100强的数据分析,证明了近年来国际审计市场的趋势是集中度在降低和“四大”的寡占市场地位开始减弱。这是由于“事务所审计质量与其规模成正比”的观念开始动摇,并且“四大”规模过大垄断市场的观点也开始形成,致使陆续开始出现限制“四大”的政策等。周红还认为审计市场结构的优化程度应该与所服务的股票市场的集中度相适应。以这样的标准来衡量,中国审计市场的结构反而好于美国审计市场。因此在我国审计市场发展过程中应该扶植和鼓励国内事务所的发展,避免给“四大”的超国民待遇。

表1

注:上表中用序号区分不同的研究者:①MarkLDeFond,TJ.Wongand Shuhua Li②吴溪③易琮④余玉苗⑤夏冬林和林震昃⑥刘桂良和牟谦⑦张立民和管劲松(他们以两种方式进行排序得到2002年CR10和CR20的数据)

表2

注:刘桂良和牟谦在研究中同时采用了三个指标,并且假设三者的重要性程度相同

(三)审计市场行业专门化 从产业组织理论的角度看,大部分企业都从事一定程度的专业化生产,即使是在从事多元化生产的企业中,也将主要资源集中于此。并且审计产品的差异在于产品质量的差异,这种差异对于消费者来说是很难辨别的,但是这种矛盾可以通过会计师事务所纵向的产品差异化行为得以缓解,包括培育高质量的声誉以及行业专长。因此,在审计行业中专门化程度的研究也是市场结构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王英姿(2001)首次以上市公司年报审计为样本,描述了我国上市公司2000年年报审计市场上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门化情况,并借用了Zeff和Fossum衡量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门化时方法,立足于特定行业,用某一行业中的市场份额来衡量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长。其判断标准是:如果在某一行业中,按客户总资产或主营业务收入衡量的会计师事务所市场份额超过4%就认为该会计师事务所在此行业审计中具有行业专门化水平。统计结果表明,按行业性质和上市公司数量划分,在上市公司数量较少的行业中,具备行业专门化水平的会计师事务所数量较多,而在上市公司数量较多的行业中,具备行业专门化水平的会计师事务所数量则较少。夏立军(2004)对国外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长与审计市场关系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内容涉及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长的衡量、行业专长与会计师事务所行为、行业专长与审计收费、行业专长与审计质量等方面。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国内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长研究的现状,认为研究审计师行业专长与审计师行为的关系可以更好地理解行业专长影响审计质量、审计收费和审计效率等审计绩效变量的机理。关于行业专长与审计收费关系的研究,他指出不应直接考察审计师行业专长与审计收费的关系,而应着重考察审计产品的生产过程及其成本构成;并认为考察审计师行业专长对客户财务报告质量、盈余的股价反应、盈余管理行为以及舞弊行为的影响可以更好地验证审计师行业专长与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李慧、余玉苗(2005)对行业专门化与会计师事务所竞争优势之间的具体关系进行了分析,他们认为行业专门化能为会计师事务所创造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扩大行业市场份额、实现规模经济、为客户提供低成本高质量的服务、取得与规模无关的成本优势、获得稳定的市场份额增长和更多的审计收费溢价以及降低专用性人力资本的流动性等方面,使会计师事务所更具有核心竞争力。文章还指出发展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门化应首先提升会计师事务所的整体规模,其次会计师事务所应从行业市场规模、发展前景等角度考虑,慎重选择将聚焦发展的行业,另外还要充分关注行业专门化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韩洪灵、陈汉文(2007)以2002年至2004年全部A股上市公司为总体研究对象,以Defond,Francis和Wong(2000)及Casterella(2004)等人的模型为基准,并参照国内已有的关于我国审计定价之一般性影响因素的经验研究结果建立模型,对行业专门化与审计定价之间关系做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行业专门化的会计师事务所会以目标集聚为基本战略,基于其差异化的能力在大客户市场上实施差异化的具体战略,而基于其规模经济优势在小客户市场上实施成本领先的具体战略;相对于非行业专家,行业专门化的事务所在大小客户市场上均能获得超额利润。这一经验结果支持行业专门化的发展道路可以成为会计师事务所行之有效的一种竞争战略。陈玉菡(2008)搜集整理了2004年至2006年上市公司审计市场的数据,分别采用市场份额法、投资组合份额法和对审计对象专营的加权市场份额综合分析法,对国际“四大”与我国本土会计师事务所的行业专门化程度进行比较,并对三年中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门化程度的变化趋势做了简要说明。研究显示,我国本土会计师事务所与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在行业专门化程度方面仍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并认为,我国缺乏对行业专门化会计师事务所的有效需求,是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发展行业专门化最根本的现实障碍。叶丰滢(2007)以产业组织的SCP范式(“结构→行为→绩效”)为行文路径,研究了2002年至2005年间我国A股行业细分审计市场的结构、审计师行业专门化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并探讨了在一定市场结构条件下,审计师行业专门化行为对审计市场最重要的绩效表现——审计定价的影响。研究发现,具有行业专家特质的国际“四大”主要活跃于大、中型客户市场,并在其所涉猎的市场领域表现出了较为系统的高定价行为,这应被理解为它们提供了以卓越品牌为主要表现特征的品质差异化审计产品;另外,行业市场份额最大的国内“三大”在整个审计市场活跃,并在大客户市场较明显地提供了低价,而行业市场份额最大的其他国内所则主要在大客户市场和最小型的客户市场上活跃并提供低价,但总体来看,除了他们之外的其他国内所在我国目前的审计市场上存在普遍的规模不经济。

(四)审计市场进入壁垒 市场的进入退出壁垒也是市场结构研究的组成部分,它反映了市场结构的动态变化。关于审计市场进入壁垒的研究大多与审计市场集中度的研究同时进行,我国单独对此问题进行研究的文献较少。李眺(2004)从市场占有率变动率、进入壁垒和注册会计师更换三个方面分析了审计市场的进入壁垒。她认为进入退出的动态分析比静态分析更能反映市场的竞争状况,我国审计市场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变动率说明我国审计市场还是存在较为激烈的竞争。而审计市场的进入壁垒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管制带来的进入壁垒、结构性壁垒和策略性壁垒。在更换注册会计师时由于新进入者的学习成本和客户转换成本的存在使得在位注册会计师取得了成本优势。在注册会计师更换频繁的情况下,为保持住这种优势,在位注册会计师不得不通过专业化、声誉投资等方式来构筑壁垒,从这方面看,审计市场是存在激烈竞争的。在余玉苗(2001)的研究中发现,A股审计市场中,“十大”所的本地客户占到了74.2%,前20家事务所本地客户更是占到75.8%。说明在我国的审计市场中存在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刘桂良、牟谦(2008)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审计质量和市场进入退出壁垒之间存在正向变动的关系,即市场进入退出壁垒越高,审计质量越高,但显著性水平并不是特别明显。在规范我国审计市场时,应该提高市场进入壁垒。

二、我国审计市场结构与审计市场绩效关系研究综述

(一)市场绩效与审计市场绩效 市场绩效是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下,通过一定的市场行为使某一产业在价格、产量、成本、利润、产品质量、品种及其技术进步等方面达到的现实状态。根据产业组织理论的SCP(结构—行为—绩效)模型,一个行业市场绩效的高低最终取决于市场结构。那么现实中是否与上述理论相符合呢?许多学者进行了衡量和研究。产业组织经济学中,市场绩效的研究是比较复杂的,除了难于进行计量之外,还在于绩效本身就是一个含有价值判断因素的概念。如果从最抽象的角度考虑,并且假定厂商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那么经济效益就可以作为市场绩效衡量的标准。但是在现实经济中,对市场绩效的讨论并不是抽象的,经济学家在分析中还要考虑效率、创新、分配公平等因素。对于审计市场结构的研究最初是出于对审计市场绩效的忧虑,最终目的也是为改善审计市场绩效。所以审计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的关系也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但是由于审计市场的特殊性,在对审计市场绩效的衡量中,审计质量成为众多学者衡量审计市场绩效所广泛采用的指标。

(二)审计市场集中度与市场绩效关系研究 王跃堂、陈世敏(2001)以1997和1998年A股市场为样本,通过实证分析发现,经过脱钩改制之后,我国会计事务所的审计独立性显著增强,与此相反的是脱钩改制后的审计质量并没有得到改善,反而有所下降。但脱钩改制却使注册会计师的风险意识明显增强。独立性和审计质量呈相反方向的发展。刘桂良、牟谦(2008)采用盈余管理计量模型估计出的操纵性应计利润的绝对值作为审计质量的替代变量,运用调整KS模型计量盈余管理,选取2004到2005两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为初始样本,对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审计质量进行了测量。发现审计市场集中度与审计质量成正相关关系,即审计市场集中度越高,审计质量越高,反之越低。我国的审计市场结构是一种非有效的市场结构,按照SCP分析范式,这必然会导致审计市场绩效的低下。因此,优化审计市场结构、规范事务所行为以提高审计质量已成为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行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应该促进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合并,以形成若干大型事务所来提高审计市场集中度。刘明辉、李黎、张羽(2003)以审计质量为被解释变量,审计市场集中度和客户资产规模为解释变量,选取了1998年至2000年期间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所有A股上市公司年度审计报告数据,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和审计市场集中度之间存在倒U型函数关系,并且平均来讲当一个会计师事务所市场份额(按客户数)达到7.4%时,其审计质量达到最高。按照这个比例他们发现:1998到2000年平均审计市场的最佳事务所数约为14家,而现实的情况是2000年我国共有77家参与了年报审计。由此可见,我国审计市场存在过度的竞争,这种远远未达到最佳的市场集中度造成了审计质量低下。

(三)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门化与审计市场绩效的关系 余玉苗(2004)采用规范分析的方法,分析了行业知识、行业专门化与独立审计风险控制的关系。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市场行业专门化状况的初步分析,发现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市场还没有形成明显的行业专门化格局,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应将对行业知识的掌握作为审计质量和独立审计风险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培育行业审计专长,以努力提高上市公司审计质量,降低出现审计失败的风险。陈涛、张雁翎(2006)以2004年聘用了十大会计师事务所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了实证研究,他们检验了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长和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表明,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长与盈余管理之间呈现出显著的反向关系,相对于聘用不具有行业专门化的会计师事务所的上市公司而言,聘用具有行业专门化会计师事务所的上市公司的管理层进行利润操纵的范围会更小。而盈余管理是衡量审计质量高低的指标之一,也就是说,选择具有行业专长的会计师事务所有助于提高盈利信息质量的可靠性,进而提高审计质量。蔡春、鲜文铎(2007)以2001年至2004年在上海和深圳股票交易所上市的4332个非金融行业公司为样本,对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长与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在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市场中,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长与审计质量负相关,这与国外大量研究证实的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长能够提高审计质量的结论相反。进一步分析表明,目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总体上独立性相对不高、易受行业内经济依赖度的负面影响和行业专长发展程度较低是造成这种负相关性的主要原因。胡南薇、曹强(2008)从审计服务供求两方进行经验分析,以验证中国审计市场是否需要专门化经营。研究表明,行业专门化水平的提高能够给会计师事务所带来审计收费溢价,同时也能给投资者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研究还进一步发现,在我国审计市场,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门化经营具有“非常快”(vervfast)的学习效应,能显著提高审计质量,认为应当大力、广泛推广会计师事务所的行业专门化经营。董秀琴(2009)使用分行横截面Jones模型(1991)估计出的可操控性应计利润作为盈余质量的表征变量,分别从投资者和财务报告的视角研究了行业专长与盈余质量的关系,研究表明,投资者感知行业专长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客户的盈余质量更高,行业专长会计师事务所比非行业专长会计师事务所具有更高的审计质量。胡南薇(2009)用可操纵性应计项目作为审计质量的替代变量,以2003年至2005年深两市所有A股上市公司为初始样本,分别检验了审计市场行业专门化经营的内在绩效和外在绩效,研究结果表明,行业专门化程度与审计生产效率正相关,异地所较之本地所具有更高的审计生产效率;行业专门化能改善审计质量,从而满足了投资者对高质量审计服的要求,行业专门化也能够提高审计收费,事务所从而能从中实现较高的回报。研究还发现,行业专门化具有“非常快”的学习效应,审计质量会随着行业专门化水平的提高而大幅度的提高。

三、研究述评

从以上综述可以看出:(1)我国审计市场结构是大多数文献关注的重点。我国学者采纳了国外关于审计市场研究的经验和方式,研究多数集中在产业组织理论结构主义观点,从实证角度考察审计市场结构。审计市场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审计市场集中度。目前主流的观点认为我国审计市场集中度偏低,应该采取措施建立起寡占型的市场。但从前面笔者对审计市场集中度的总结可以看到,我们无法在一个连续的时间段内找出我国审计市场集中度的变化趋势,一是由于大多数学者的研究只是集中于某几年的时间,二是由于在研究指标的选取、样本数据的选取中存在差别无法形成系统比较。(2)根据产业组织理论,行业专门化、规模经济以及进入退出壁垒都是市场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已有文献对于审计市场结构的市场集中度外的其他方面缺乏研究。(3)审计市场结构对市场绩效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部分学者对我国审计市场结构变化前后的审计质量、独立性等进行了分析,发现由于市场集中度低使得市场绩效大幅度降低,行业专门化与审计质量存在正向或者负向相关的关系等。但是笔者发现在研究中缺乏对审计市场绩的系统衡量,并且涉及的时间范围也很分散。许多研究局限在描述性统计分析上,缺乏足够的说服力。对审计市场绩效的衡量大多数都是集中在审计质量方面。虽然在审计市场中审计质量的高低关系到整个行业的发展,但是却不能忽视作为一个产业的审计市场的利润水平的考察。根据产业组织理论,利润水平是衡量市场绩效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在当前我国关于这个方面的研究中有所欠缺。第四,缺乏对具体的审计市场行为的分析。大部分学者以产业组织理论的SCP范式为分析框架,根据这一分析框架,市场结构决定了市场行为,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下,市场行为又决定了市场绩效,而大部分学者都是直接研究审计市场结构与审计市场绩效的关系,缺乏对审计市场行为对审计市场结构和审计市场绩效影响的分析。

标签:;  ;  ;  ;  ;  ;  ;  ;  ;  ;  ;  ;  ;  ;  ;  

我国审计市场结构与绩效研究综述_产业组织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