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象贤[1]2001年在《正宫调正羽调音乐对应激减缓作用的经穴电流值变化观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音乐心理疗法是功能性的音乐使用,是将音乐所具有的治疗与保健功能应用于改善人的心理和行为,现已被众多康复机构运用于临床且确使无数来访者或患者受益。但我们认为对音乐疗法的研究或应用中亦存在诸多尚待完善的地方:1、关于音乐治疗保健效果的研究常是同其它治疗方法结合一起使用,仅把音乐作为一种媒体或辅助手段而没有单独地考察过音乐本身的治疗保健效果,因此很难断定音乐在其中起多大的作用。2、音乐在治疗保健中使用范围广泛,从精神病、神经症的治疗到轻度头痛、失眠的缓解;从增多血小板到催乳均有报导。但单纯音乐是否对应激有减缓作用,现仅见一、二篇关于动物实验的报导,对人的研究尚属空白。3、从音乐治疗保健作用及对应激的研究中所用指标来看,发现所运用的研究手段确实丰富多彩,从简单的血压、脑电图探测到微量元素的测试分析均有报导,然百密一疏,也发现极少有人(包括中医界学者)运用中医经络理论对之进行探讨。因此我们尝试结合这叁方面的不足加以研究。 目的:本文以山口中学初一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经络电流值为指标,探讨单纯接听正宫调与正羽调音乐对心理应激的减缓作用。 方法:本研究采用两因素完全随机实验设计(2×3)。两个自变量为心理应激与音乐干预。其中应激源分两个水平:电击与十分钟快速作文。音乐干预分为叁个水平:单纯接听正羽调音乐、单纯接听正宫调音乐及安静休息。两自变量各水平组成6个不同处理组合。将山口中学一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的84名被试随机分成6组,每组随机接受一种处理。利用经络诊断治疗仪于应激前后及音乐干预后叁次依次探测左右侧肢体太渊、大棱、神门、太白、太冲、太溪等十二原穴处电流值作为机体身心状态变化的指标,以探讨心理应激及音乐对其干预的效果。为说明经穴探测的可靠性,本研究另采测了一非经非穴处皮肤电流值作为参照。 结果1、对实验前后测左右肢体各原穴与非经非穴电流值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各原穴电流值均明显高于非经非穴处皮肤电流值,差异十分显着(P<.01)。这表明经穴确具低电阻性,是机体气血盛衰的敏感点。这为本次研究提供了前提。2、通过对前测各随机组各穴位电流值的方差分析,各随勿愧无显着差异(P>.05),这表明实验处理前各随机组的身心状态基本保持一致。对后测结果方差分析显示:心理应激与音乐干预两者交互作用不明显(P>.05);两种心理应激之间亦无显着差异(P>.05);而音乐处理各水平间差异十分显着(P<.01),经随后的多重比较发现:单纯接听正宫调音乐或单纯接听正羽调音乐相对安静休J自、差异显着(P<.01),但单纯接听正宫调音乐与单纯接听正羽调音乐之间差异不明显。3、为了说明应激源的效果,我们也对各穴位应激前后的电流值作了均值比较,结果表明,两种应激状态下,各原穴应激前后电流值差荆良大,均达极显着水平(P<.01),这说明本次实验的应激有效。 结沦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本次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与非经非穴相比,十二原穴穴位具有低阻抗性,经络电测量法为应激的减缓与音乐的保健治疗作用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诊断参考指标;2、相对安青淋息,单纯接听正宫调或正羽调音乐更能有效减缓应激;3、在对应激的减缓过程中,正宫调音乐与正羽调音乐没有表现出显着的差异。
刘斌, 余方, 施俊[2]2009年在《音乐疗法的国内外进展》文中提出音乐疗法集音乐、医学、心理学为一体,是一门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中国的音乐治疗学虽起步晚,但发展很快,特别是在悠久历史的中国古代音乐治疗理论和中医思想指导下,音乐疗法更是具有了中国特色。文章总结了国内外音乐治疗的应用领域和研究现状,以及对音乐疗法的展望。
参考文献:
[1]. 正宫调正羽调音乐对应激减缓作用的经穴电流值变化观察研究[D]. 周象贤. 湖南师范大学. 2001
[2]. 音乐疗法的国内外进展[J]. 刘斌, 余方, 施俊.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