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考化学实验试题的分析与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启示论文,试题论文,化学实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本文简要分析2002年秋季和2003年春季高考化学卷中的实验试题,并简要分析以知识为载体突出考查学生的素质与能力的形势下高考试题给我们的几点启示。
一、高考中的化学实验试题
1.2002年高考(全国卷)理综第29题。
大气压强对许多物理实验和化学实验有着重要影响。
Ⅱ制取氨气并完成喷泉实验(图中夹持装置均已略去)。
(1)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
(2)收集氨气应使用向下排空气法,要得到干燥的氨气可选用碱石灰做干燥剂。
(3)用图1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装满干燥氨气,引发水上喷的操作是打开止水夹,挤出胶头滴管中的水。该实验的原理是氨气极易溶解于水,致使烧瓶内气体压强迅速减小。
(4)如果只提供如图2的装置,请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
答:打开夹子,用手(或热毛巾等)将烧瓶焐热,氨气受热膨胀,赶出玻璃导管内的空气,氨气与水接触,即发生喷泉。
解析:该题的前三问都是基本实验内容,第一问考查制取NH[,3]的方程式,第二问考查氨气的收集与干燥,这两问比较基本,学生容易得分。第三问考查具体操作及其原理,不但考查了学生由实验现象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考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的敏捷性、严密性、整体性、创造性)。第(4)问体现了一定的开放性,可使用的方法很多,最主要的是想办法造成烧瓶内外的压强差,使氨气能与水接触,如加热使烧瓶内的气体膨胀,赶出空气,使氨气与水接触,或反其道而行之,用冰块或往烧瓶底部涂一定量乙醚,通过冰块吸热或乙醚的挥发降温使烧瓶内气体体积收缩,让大气压把水压进烧瓶,等等。但在使用所有这些方法之前,有一个细节是必须注意的,那就是先要把止水夹打开,否则都不可能形成喷泉。
2.2002年高考文理大综合(江苏、河南卷)第37题。
在化学反应中,铜元素可表现为0、+1、+2价。
(1)在西汉古籍中曾有记载:曾青得铁则化为铜(即:曾青(CuSO[,4])跟铁反应就生成铜)。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铜器表面有时会生成铜绿Cu[,2](OH)[,2]CO[,3],这层铜绿可用化学方法除去。试写出除去铜绿而不损伤器物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新制的铜试剂Cu(OH)[,2]与葡萄糖反应会生成红色沉淀,因此该试剂可用于检验糖尿病人尿液中葡萄糖的含量。葡萄糖的结构简式如下:GCHO。
本题综合考查化学史、元素化合物知识、官能团的检验等知识,并对化学与生活知识进行考查,这对中学化学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情感、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科学实践意识及应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积极的作用。
3.2002年高考(上海卷)化学试卷五第26题和第27题。
为探究乙炔与溴的加成反应,甲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先取一定量工业用电石与水反应,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溴水中,发现溶液褪色,即证明乙炔与溴水发生了加成反应。
乙同学发现在甲同学的实验中,褪色后的溶液里有少许淡黄色浑浊,推测在制得的乙炔中还可能含有少量还原性的杂质气体,由此他提出必须先除去之,再与溴水反应。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甲同学实验中两个主要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同学设计的实验不能(填能或不能)验证乙炔与溴发生加成反应,其理由是a、c(多选扣分)。
(a)使溴水褪色的反应,未必是加成反应
(b)使溴水褪色的反应,就是加成反应
(c)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未必是乙炔
(d)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就是乙炔
(3)乙同学推测此乙炔中必定含有的一种杂质气体是H[,2]S,它与溴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在验证过程中必须全部除去。
(4)请你选用下列四个装置(可重复使用)来实现乙同学的实验方案,将它们的编号填入方框,并写出装置内所放的化学药品。
(5)为验证这一反应是加成而不是取代,丙同学提出可用pH试纸来测试反应后溶液的酸性,理由是如若发生取代反应,必定生成HBr,溶液酸性将会明显增强,故可用pH试纸验证。
本题涉及有机化学基本反应:有机物的制备和加成反应,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化合物性质的检验、化学实验设计与评价等内容。其中化学实验设计与评价不但考查化学基本原理与基本操作等内容,还注重考查学生对自然科学概念、原理和规律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这也是学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
阅读上述实验流程,完成下列填空:
本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理论指导实践的思想。将所学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数学方法在化学解题中的应用与实际工业生产相结合,这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着积极的作用。
4.2003年高考春季理综第26题。
为了检验Pb(NO[,3])[,2]热分解的产物,有人用示意图中的装置进行实验。(图中铁架台、铁夹和加热设备均略去)
实验时在试管中放入研细的Pb(NO[,3])[,2]晶体;实验结束后,试管中得到黄色粉末(PbO),U形管下部有少量液体X,集气瓶中收集到无色气体Y(如图)。
回答下面问题:
(1)在装置中试管和U形管上的橡皮塞最好用锡箔包住,用橡皮管连接的两玻璃管口要相互紧靠,原因是NO[,2]气体会损坏橡胶。
(2)液体X可能是N[,2]O[,4](答液态的NO[,2]同样给分);气体Y可能是O[,2]。
(3)导管口不再有气泡冒出时,停止反应,这时在操作上应注意先把导气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火焰,理由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到U形管中。
(4)用简单的实验证实(2)中的判断。
①对X的判断:在通风橱中取下U形管放置,观察到U形管中液体迅速消失,管中充满红棕色气体,证明X是液态N[,2]O[,4]。(其他合理答案同样给分)
②对Y的判断(要求:怎样从水槽中取出集气瓶、实验方法、现象、结论)。
在水槽中,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按住玻璃片,小心把集气瓶移出水面,正放在桌上,用带火星的木条插入瓶口,木条迅速燃烧,证明Y是O[,2]。
二、几点启示
综观高考化学实验试题,题目难度较往年有明显降低,加强了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基本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注意与生活和实践的联系,这种考试变革方向有助于教师和学生从题海中挣脱出来,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对于化学实验试题,有以下几点启示。
1.夯实化学实验基础知识。
应强化化学常见仪器的了解与使用、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等内容,在平常练习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对这类问题认识不够。像启普发生器的适用条件一般描述为:①块状固体与液体反应;②反应不需加热;③生成气体难溶于水。但是当问到为什么CO[,2]溶于水却可以用启普发生器制取CO[,2]时,许多学生不能准确地答出因为反应用的是盐酸,而不是水,CO[,2]是难溶于盐酸的。反过来,当问到制备乙炔时所用电石是块状固体,却为什么不能用启普发生器时,有的学生又弄不清楚。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应注意强化基础。
2.注重开放性实验习题。
例如,2002年全国理综第29题(Ⅱ)第(4)问便体现了一定的开放性,可使用的方法很多,学生可以有五种答法。再如,防止倒吸的措施也有很多种,常见的有:
①切断装置:将倒吸赖以产生的密闭装置系统切断是防止倒吸的措施之一,如制取O[,2]、CH[,4]等气体采用排水法收集,实验完毕,将导气管撤出水槽后再熄灭酒精灯。
②设置源头化解装置(如(1)(2)(6)(7)):一是导气管只接近液面而不深入液面以下;二是在接近液面的导气管端连接一个具有蓄液能力的仪器,且让其深入液面下。
③设置蓄液装置(如(3)(4)(5)):当发生倒吸时,倒吸过来的液体被预先设置的蓄液装置贮存,从而使受热仪器得到保护。
④设置平衡压力装置(如(5)):根据倒吸现象的实质,在大型密闭装置系统中连接能自动调节仪器内气体压强的装置。
这些都说明,只有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注重平时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才能更好地应对开放性的高考实验习题。
3.关注实验设计与评价。
2002年全国理综实验题,不但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考查思维能力(思维的敏捷性、严密性、整体性、创造性)和综合应用能力。例如,第29题(Ⅱ)让学生对不同实验装置采取不同的措施完成实验并解释原理,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要求是很高的。故建议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多做实验,让学生自选课题、设计实验、改进或创新实验,并对实验进行评价和分析,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训练学生用实验解决化学问题,真正明白每一个实验的目的、原理,使学生的实验能力进一步提高,并教给学生正确表达的方法。
在实验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而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责任感会使学生想方设法战胜困难,尽量寻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这无疑是在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意志和毅力,开拓他们的思维,增强自信心、自觉性,提升创造力。在实验室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观测、查阅、记忆、思维、想象和表达能力。创新思维不仅能揭露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而且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独创的、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办好实验室,特别是开放性实验室,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已有知识,加深对化学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可以分析异常现象,扩展知识领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