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等教育--访赵自时教授_教育论文

论高等教育--访赵自时教授_教育论文

也谈超前教育——赵寄石教授访谈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超前论文,也谈论文,访谈录论文,教授论文,赵寄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现在许多父母注重“教育”,孩子刚刚四五岁,就为他制定了长期的“发展计划”,孩子每天的作息安排得满满的,刚从幼儿园的英语班回来,又要去上钢琴班,晚上临睡前还少不了督促他背几句古诗,把孩子过早地拉到了书本前,接受严格的教育训练。没有对孩子进行“超前教育”的父母心里暗暗着急:教育要不要超前呢?

我认为教育不要超前,因为超前违反教育的规律,把儿童在后一发展阶段的任务,提前到前一阶段来完成必然会耽误儿童现阶段其他方面的发展。

东南大学少年班的主管老师发现,在学业上和往后的事业上能不断冒尖的少年大学生有着共同特点:独立性强、自信、有毅力,在学习上和人际交往、接触社会方面都具有主动性,而那些最终流于普通的少年班学生心理素质较差,难以承受挫折,生活自理能力等较差。

以儿童识字为例,儿童在自然状况下认一些字是其整体发展中的一个方面,只要他有兴趣,成人加以引导,也没有什么不好,幼儿学英语也是同样的道理。但如果成人用机械训练的方法,花好多时间灌输好多东西给孩子,可能有短期效果,但不会有长期效果,甚至会占用孩子其他方面发展的时间。

人的成才因素中,智力发展只是一个因素,非智力因素更加重要。东南大学自1985年起在全国招收少年大学生,共招收了136人,平均入学年龄15岁。他们中,90%左右的人读了硕士研究生,10%左右的人读完本科四年以后参加工作,湮没在普通人群中。只有10多名少年大学生真正成了才,在学术界形成较大知名度,且参与国际竞争。少年班主管老师方家秀、陈健安两位副教授认为,几乎所有的少年大学生都很聪明勤奋,但综合素质却各不相同。他们发现,在学业上和往后的事业上能不断冒尖的少年大学生有着共同的特点:独立性强、自信、有毅力,在学习上和人际交往、接触社会方面都具有主动性,而那些最终流于普通的少年班学生心理素质较差,难以承受挫折,生活自理能力等较差。他们认为,造成这种差异,是家庭对孩子进行不同教育带来的结果。有的家长觉得,要加快孩子成才,首要的是尽量多地灌输知识,平时把孩子关在家里,这样的孩子往往成绩好,但缺乏爱好,社会交往能力极差,没有主见。相反那些独立性强的孩子在大学所提供的良好环境里如鱼得水。

这个例子说明了只有孩子的发展比较平衡、全面,他的智力因素才能充分发挥出来,特别是社会性的发展对孩子尤其重要。

不少家长询问:“我的孩子入学年龄差一到两个月,要不要提前入学?”我认为这种情况下提前入学不合适。

与其它动物相比,人类从出生到成熟,时间特别长,但从物种角度来说,越是成熟晚的物种越有发展的潜力。

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主要是指他适应集体生活的能力,能不能很好地参与、投入集体活动,能不能与同伴、与成人友好相处,孩子离开了同龄儿童,社会性发展就会受影响。

在不久前我们搞的一次专家咨询中,不少家长询问“我的孩子入学年龄差一到两个月,要不要提前入学?”我认为这种情况下提前入学不合适。因为,在幼儿时期,孩子相差几个月,他的发展情况、成熟程度都不一样,假如勉强提前进入小学,进入比他大的孩子的集体中,他的学习会比较吃力,要花几倍于其他同学的时间完成学习任务,随之自信心会慢慢消失。假如孩子第二年再入学,他的年龄比班里其他同学大,学起来就会轻松一些,学习时心情舒畅,还有精力和时间学习其他东西。实际上正常年龄入学比提前几个月入学,对他今后的发展更有利。我认识一个孩子,进小学时年龄差三个月,当时幼儿园老师建议家长不要让他提前入学,家长没有听进去,找了熟人让孩子提前进了小学。这个孩子在学习上一直很吃力,拖了六年,升初一时再也跟不上了,只好留了一级,家长很后悔当初没有听幼儿园老师的建议。

与其它动物相比,人类从出生到成熟,时间特别长,但从物种角度来说,越是成熟晚的物种越有发展的潜力。人从生物的人到社会的人,是一个社会化的进程,脱离了同辈,社会化发展就会受到阻碍。

英国哲人约翰·穆勒比正常人提前25年进入成功者之列。虽然他拥有财富和地位,但那没有同学、没有游戏、没有假期的童年,使他的感情世界一片荒芜。

通过训练和灌输,人的智力虽然可以拔高,但人的社会性发展不能拔高,必须顺应。超前教育为了某一方面发展而占用了社会性发展的时间,这种损失是不可挽回的,有些知识和技能现在不学,更成熟些再学,学习的速度还可以快一些,但社会性的发展错过一定的环境和时期是不可弥补的。

英国哲人约翰·穆勒是一位诞生于自由竞争时代的神童,他比正常人提前25年进入成功者之列。虽然他拥有财富和地位,但那没有同学、没有游戏、没有假期的童年,使他的感情世界一片荒芜。所幸的是他意识到了这一点,并且后来献身于社会正义事业而有所补偿。

以上例子说明了超前教育仅仅是提前结束灿烂的童年,把孩子提前变成一个成人,而这种早熟的代价是无法弥补的。

因此,不应该提超前教育,但应在学前期(0~6岁)使孩子的潜能得到发挥,这并不是人为超前的问题,而是提供给孩子的机会多、促进其发展的因素多而导致了他的发展。

提供条件、充分发挥孩子的潜力,还应把孩子放在主动发展的地位,在他感兴趣的前提下,这样的发展越早越好,并且这样的发展也同样应该是全面的。

赵寄石 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教授

1983年以来主持“幼儿园综合教育结构的探讨”,1990年获全国首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987年~1991年主持国家教委“七·五”规划重点科研项目“农村幼儿教育研究”,出版专著有《农村学前一年综合教育课程设计》、《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等。

标签:;  ;  

论高等教育--访赵自时教授_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