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江西省民办高教现状的调查与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江西省论文,高教论文,现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我国延续了二千多年的私学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而销声匿迹,改革开放又给民办学校带来了蓬勃生机,迄今为止,仅我省批准成立的民办高校就达30所之多,成为教育系统中不可忽视的生力军。但是,由于有的民办高校存在办学目的不明确、管理不善等问题,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又尚未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调控、监督机制,使得我省民办高教仍未能走出无序状态,部分民办高校举步唯艰,甚至名存实亡。笔者仅就近期对我省民办高教所作的调查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作为抛砖引玉。
(一)
纵观江西省民办高教的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萌芽兴起阶段(1986-1991)。当时我省的民办高等教育刚刚起步,尚未完全实现归口管理,各方面实力也还非常单薄,影响不大。
2、发展迅猛阶段(1992-1993)。在这一阶段中,仅1992年就批准成立了14所民办高校,1993年又批准成立了7所。由于发展过快以致泥沙俱下、良莠不齐。面对激烈的竞争和无情的市场规律,其中有的因制度不全、管理不善而倒闭。
3、调整稳定阶段(从1994年至今)。在此期间,我省只批准成立了华商工程技术学院。由于前一阶段发展势头过于凶猛,导致后一阶段无论办校数量还是招生都出现了明显的滑坡。有的民办高校陷入停滞状态,举步维艰。以某大学为例,该校成立于1992年,当年招生人数即超过200人,1993年增至300余人,但是随后1994、1995两年因故更改专业,统共招生竟不足40人,无法开班,只好与某成人高校联合办学,将学生转移。
(二)
民办高教在我省发展时间短,难免存在许多问题。目前,各校都在努力摸索人才市场规律,总结办学经验,苦思良策,试图通过自身的调整求稳定,在稳定中谋发展。
我省民办高教面临的基本上是两大问题:生源与经费。
生源的抢夺不仅在民办大学之间,也存在于民办大学与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之间。近年来,由于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扩大招生,发展自考班,成为各民办大学实力雄厚的竞争对手。
再则,由于权力直接或间接介入民办高校,利用其特权实行垄断,截留了民间办学的生源,造成不公平的竞争环境,挫伤了其他民办大学的积极性。没有生源就没有经费,没有经费就无法生存。我省民办教育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个人出资、学校积累和社会赞助。少部分高校虽仍有公助性质,但财力的支援业已日见贫乏。
资金底子薄,是江西民办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由此导致办学地址不断变动。拥有自己的校舍而不是寄人篱下,是每一所民办高校的领导、老师和学生们的殷切期望。
积累资金对民办高校而言,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我省民办高校走向成熟,实现真正繁荣稳定和独立的过程。目前,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尚不发达,教育经费有限。但是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国家为民办高校提供尽可能的财力援助,则势必大大促进民办高教事业的发展。
就现阶段而言,为解决民办高校的资金困难,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制订出一套法规机制,创造出一种社会氛围,促使先富起来的企业与公司将一定比例的利润投资于教育事业。另外,政府各部门应当尽可能地减轻民办高校的经济负担。该免的税、不该交的费,应该向民办高校网开一面,否则势必阻碍我省教育体制改革的进程。
此外,加强校内管理,加大改革力度,以务实的态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管理水平,也是民办高校生命力的决定因素之一。
我省各民办高校的主要负责人大多数是从事高等教育工作数十年后退下来的老同志。他们经验丰富,有志于献身教育事业,发挥余热服务社会。但是也有一部分民办高校的负责人素质不高,极少甚至没有高校管理工作的经验,或者甚至是由个体户发展而来,把办学当作生财之道。这从各学校的招生广告中可略见端倪。
例如某服装学院,在其1996年春的招生简章中如此开篇:“××××服装学院是我国一所创办最早、规模最大,有二十年办学历史,学科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学生学完全部课程,经考试合格,颁发学院的大专毕业证书……”该招生广告没有广告批准文号便已大量散发于省内外。事实上,该院乃是租用某中学的校舍办学,教室八、九间,教师人数也不超过十名,校长也很难有固定的时间到校办公。招生广告中所谓的图书馆乃是设在学校办公室某角落里的小书柜。该校要求学生一次性缴纳两年的学费3000元,若第二学期尚未交清,则不予安排上课、住宿。这明显违反了我省关于社会力量办学的有关规定。
有的院校还采取高额“回扣”的方式招生,以不正当的商业手段招徕学生。这些院校的领导办学动机不纯,用纯粹经商(甚至奸商)的方法来办教育,最终必然导致自我淘汰的结局。值得欣慰的是,我省大部分民办高校都是兢兢业业、依法办学。诚如南方联合大学关键校长在怒斥不良风气时感慨道:“即使还没有公平竞争的环境,谁走正道谁吃亏,我们也决不搞歪门邪道。”“我不可以出卖灵魂,即使招不到生我也不这么干,即使垮台我也不这么干。否则我们办学的初衷究竟是什么呢?”老党委书记的铿锵陈词正代表了我省民办高校中的一股浩然正气。
当民办高校稍有盈余后,除了一部分用作提高人员待遇,另一部分是吃掉、花掉,还是投入到学校的自身建设与发展上,是对民办高校办学宗旨端正与否的实践检验。为此,赣江大学总结出“育才生财,生财育才”的指导思想,坚持办学的公益性,把节余的资金用于改善办学条件。该校董事长傅雨田同志提出:“古今中外都是赚钱办教育,而没有办教育赚钱的,办教育的目的只能是培养人才。”由于学校领导人具有对民办高教的丰富经验和较高的理论水准以及严谨认真的作风,使得赣江大学成为我省民办高校中当之无愧的“领头雁”。
正是有许多这样坚持办学方向与宗旨的领导,我省民办高校的学生们普遍对老师们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表示满意。
加强对民办高等教育的统筹管理、宏观调控,健全法制是民办高校健康发展的必要保障。
管理力量薄弱是我省乃至全国民办高教的现状之一。除北京、上海、天津、沈阳外,其他各省市通常只有教委成人教育处一、二个人在负责,则无专门机构对社会力量办学及民办高教进行监督管理。由此难免会造成办学的盲目性和无序状态,让一些意图牟取暴利的不良分子趁机钻了空子。
我省在条件允许的时候,应当设置专门机构来管理民办高教,或者成立一个领导小组,设一个办公室,挂在某个处室。政府主管部门要能够运用市场经济规律,创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规范和监督办学行为,严肃查处虚假广告和违法行为,使我省民办高教逐渐适应教育市场的需求,求得平衡,求得发展。同时,切忌对民办高校的办学自主权横加干涉,以免挫伤民办高校的积极性,妨碍民办高教活力的充分发挥。这一尺度的把握需要极高的管理技巧,管理部门的干部要能够吃透政策,对民办教育有清楚明晰的认识、较高的理论水准以及较强的责任心。如此,则我省民办高教事业的振兴与繁荣指日可待。
(三)
综观我省民办高校的状况,则可清楚明了我省民办高教所肩负的使命。就目前阶段而言,我省各民办高校应当力争早日实现由非学历教育向学历教育的转变。明确了这一发展目标,我省各民办高校应当大力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实现跻身于学历教育的各项达标,这同时也离不开教育主管部门的积极扶持和整个社会的支持。由非学历教育到学历教育,也将是我省民办高教由无序走进有序的重要标志之一。
我省民办高教的远景目标应是打破孤立幽闭状态,加强跨省的横向联系,并且力争走出国门,开展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这也是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一个长期奋斗目标。
目前,我省民办高教的调研工作起步不久,这项工作可为民办高教的管理提供理论和事实依据,为民办高教的办学总结经验、发现规律,使民办高校能够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才,进一步提高青年人的素质,从而为振兴江西省的经济开发出巨大的智力资源,提供有力的支持。
收稿日期:1996-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