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一高官谈WTO与中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官论文,中国论文,政府论文,WTO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日前,政府一高官应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之邀,作“中国与WTO”专场报告,现根据录音整理,摘登如下。——编者
很高兴在中美达成双边协议后的几天就来到海南,给同志们汇报一下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的问题。中美达成协议确实是13年的一个重要转折。如果说前几天我还不知道到底是3年或5年后中国才能加入WTO,那么现在我可以说曙光在前,2000年上半年就是中国加入WTO之时。
一、关于WTO的基本情况和中国十三年复关谈判的历史回顾
中国要加入WTO就要做出两个最重要的承诺:1)必须承诺遵守WTO的规则;2)逐步开放市场。我们十三年谈判就是谈这八个字:遵守规则,开放市场。为什么谈了十三年,我分解讲一下。十三年谈判的历程,归纳起来讲,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于1986年—1987年。第二阶段历时六年,从1987年开始谈判到1993年党的十四大以及1993年在日内瓦召开的十二次中国工作组会议。这六年解决的问题是:审查中国的经济贸易体制。任何一个国家要加入WTO,都要通过对经济贸易体制的审查,看是否是搞市场经济,只有搞市场经济才可能遵守WTO的规则。为什么前苏联乃至现在的俄罗斯以及其他许多国家都不是WTO成员?就是因为这些国家不是搞市场经济。所以1987-1993年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使其承认中国是搞市场经济的。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提出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这是在理论上的一个伟大突破。1993年十四大确定了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决定后,我们在WTO第十二次中国工作组会议上正式宣布:中国是搞市场经济的,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中国十三年谈判的第一个重大转折,就是在小平同志提出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搞市场经济、十四大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上,我们在WTO承诺中国可以遵守WTO的市场经济规则。至此,解决了中国加入WTO的第一个问题:市场经济。我经常说,中国加入WTO,为这四个大字花了整整六年时间。在祝贺这次成功时,我们回想起若没有小平同志当年的南巡讲话,没有十四大正式确立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们至今还在谈判的第一阶段徘徊。
1994年开始到1999年,开始了长达六年的开放市场的谈判,即市场准入的谈判。谈怎么开放市场,怎么降低关税,怎么取消配给许可证,谈来谈去都是市场开放的问题。后来又谈电信市场怎么开放,银行怎么开放,保险怎么开放,商业零售怎么开放,也都是开放市场的问题。开放市场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中国必须以一个发展中国家的水平为出发点来开放市场,所以我们开放市场必须是有步骤的、有条件的、是循序渐进的。我们本来是愿意开放市场的,我们搞改革开放,当然愿意开放市场,但开放的度有多大?条件是什么?这始终是我们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争论的一个焦点。这个谈判非常艰难,这不仅是关于汽车怎么开放比较合适的问题,而是关税是降到30合适,还是25合适?是2005年降到25合适,还是到2008年降到25合适?这是涉及汽车的问题。再如电信,首先开增值电信?还是开移动电信?还是开基础电信?长途电话怎么开?当地电话怎么开?互联网开不开?卫星电视开不开?问题非常复杂。这次中国和美国达成的协议有400多页。谈了这么多年,一直到1999年11月,我们和美方经过了6天6夜的谈判,终于在11月15日,在江总书记的亲自指挥下,朱总理亲临谈判第一线才最后把它谈下来。这标志着中国加入WTO又一次重大突破。加入WTO有三个阶段:1)审议经济贸易体制,我们在1993年取得了突破;2)开放市场谈判,我们于1999年11月取得了突破;3)办理相应手续。办理手续的问题很简单,关于与剩下的其他一些市场组织的谈判也好谈。比如欧盟,欧盟与美国要求差不多。上个月我还和欧盟在日内瓦谈判,会后一个代表跟我说:你们和美国谈成了,咱们也就成了,你们先谈吧。因为他们知道美国人强硬,欧洲人拉不开脸和我们大干,美国人是拉得开脸的。其他的还有加拿大,还有一些小国。小国都很好处理,比如哥伦比亚,它就要咖啡和鲜花两个东西,解决这两个问题就算是达成协议;古巴就只需解决一个问题:糖;泰国要求解决大米。美国要求4000多种产品,几十个部门的服务贸易。这些国家与美国相比,都很好解决。有人问为什么没先和他们谈?因为他们都看着呢,怕与他们达成协议后不管他们了,他们在看美国。我们有把握解决余下的这些国家的问题。在这些国家的问题解决后,在日内瓦召开一次中国工作组会议,最后把加入WTO的拟定书和协议汇总交到WTO由135个成员组成的总理事会去投票批准,2/3的成员同意了,就算解决了。总理事会批准后,给一个月的时间办理法律的审批手续程序。中国政府一旦批准签字,*
就算加入WTO了。
二、中国加入WTO的战略考虑
为什么十三年来中央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仍然坚定不移地要把加入WTO的谈判进行下去,从不动摇,中央有哪些重要的战略考虑?我理解:
1.加入WTO做出遵守规则、开放市场两个承诺,有利于塑造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有利于为中国的经济发展营造一个好的国际环境。
按照政企分开原则,真正的事由企业去干,政府的职能就是营造环境。政府首先要营造一个好的国际环境。怎么营造?由于中国的块头比较大,经济规模较大,中国的经济发展也很快,今后十年、二十年影响中国在国际上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消除中国威胁论,让全世界国家,特别是西方国家,感到中国经济的发展对他们不是一个威胁,而是一个重大的机遇。怎么做到这一点?加入WTO,承诺遵守市场经济规则,承诺开放市场有助于做到这一点。为什么?按照西方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观点来讲,一个国家不管多么强大,如果它是愿意遵守规则的话,那么这个国家就不仅不会对世界造成威胁,反而会成为世界发展的积极力量。通过加入WTO做出两个承诺,对于解除或者减轻中国威胁论的说法有重大影响,而解除中国威胁论是中国今后营造一个好的国际环境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另一方面,今后由于贸易越来越多,投资越来越多,我国必然要与美、法、日、欧洲等国产生很多的贸易磨擦和纠纷,这些纠纷和磨擦是双边面对面解决好呢?还是拿到WTO的多边争端机制里去解决好呢?这是个重大的选择。由于目前我国经济比较弱,美日比较强,西方国家比较强,我们当然不愿意与美国面对面的解决,而希望拿到WTO多边机制去解决。这个道理很简单,一个大个子和小个子发生矛盾时,大个子最喜欢两个人面对面解决,把小个子拉到阴暗的角落里揍一顿就算了,小个子则希望把冲突拿到人多势众的地方去,讲点道理。所以,我们是愿意使用WTO多边的争端解决机制的。另外,我们与日本不一样,日本和欧盟,日本和美国、经常也打贸易战,但是由于他们政治制度、意识形态、价值观念都相似,所以打贸易战对他们政治关系没有多大影响。中国不一样,我国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西家国家不一样,我国一旦和他们打贸易战,很快便波及整个双边政治和其他重要关系。所以我们不想以双边对立的方法来解决,而希望拿到WTO的争端解决机制去解决,这样不至于因为贸易纠纷而波及整个中美关系。这些都说明为什么中国要加入WTO,这是从重大战略利益考虑的,为了使中国在今后几十年营造一个好的国际环境,这是一个很深层次的重大战略考虑。
2.有利于中国参加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世界经济全球化问题的核心是生产的全球化。生产的全球化现在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现实。所有重大的生产,从飞机、汽车、集成电路到通讯设备等,都成了跨国的生产。联合国的一份材料显示:波音飞机的零部件分别在全球的七十多个国家生产,只不过在西雅图组装。1999年9月份“财富论坛”时,我见到了波音飞机的总裁,他说,你们应很骄傲,全世界天空上飞的3000多架波音飞机当中,机尾都是你们中国生产的,西安的飞机制造工厂专门为波音飞机生产尾翼,波音飞机所有零部件在全球七十多个国家生产,这就是生产全球化。也有同志问,美国的科技如此发达,机尾就不能自己生产?为什么零部件放到七十多个国家生产?这是因为现在竞争非常激烈,成本必须降到最低。虽然飞机是一个科技含量很高的产品,但是在几千种零部件中,有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也有技术密集型产品,把劳动密集型的产品放到劳动密集的地区去,把精密仪器放到德国、瑞士等长于生产精密仪器的国家去生产,然后自己最长于什么就生产什么,这样发挥各国比较优势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这样做也可以分散汇率风险,零部件有些在美元区生产,有些在欧元区生产,有些在日元区生产,汇率怎么变动,平衡下来,损失不大。此外,也可以达到分散政治风险的目的,一些零部件由几个国家生产,如果一个国家发生了军事政变,其他国家还可以生产。全球化的生产确实是当前激烈竞争导致的一个现象。福特公司的老板说:在底特津生产的福特汽车其零部件来自十几个国家,也是出于同样的原因。全球化生产使得所有国家必须降低贸易壁垒,降低关税。如中国要生产一辆汽车,为了发挥各地相对优势,也可以把一些零部件放到越南、马来西亚去生产,以利用各地相对优势,但如果中国的汽车零部件的税率是15%,甚至更高,那么在越南生产的汽车零部件虽然便宜15%,但一到了中国马上增加了15%的关税,这恰恰抵消了在越南生产的零部件的相对成本优势的作用。现在,全球达成了一个很重要的协议:从2000年起,生产400多种高科技产品,包括计算机、集成电路、通信设备、高新技术仪器等,将全部实行零关税,以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所有此类产品的自由流动。所以,中国如果不跟上这样一个大趋势,还维持非常高的关税,就可能成为下一个世纪高技术的一个孤岛。
现在对加工贸易的问题,有不同的意见。加工贸易已成为全球性贸易和生产的主流,如果中国不把关税降下来,怎么参与生产全球化的过程?这也是中国参加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目标。为什么降低关税?这会不会对我们产生重大的影响?同志们要从大处着眼。
跨国公司的影响力日益增大,中国为了参与经济全球化,必须和跨国公司建立长期的稳定的合作关系。现在,国际上的跨国公司在全球生产中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其生产总量目前已占全球生产总量的1/3,其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技术转让费用占全球2/3。跨国公司的力量是相当可观的,如果把一个国家和一个跨国公司同样看为一个经济体,1998年的数字表明,在全世界最大的100个经济体中,有51个是跨国公司,49个是国家。可见,一个跨国公司的经济总量可以超过大多数国家的经济总量。比如,福特公司,其经济总量超过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经济总量。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化,中国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不与跨国公司合作是不行的。要和跨国公司合作,就必须承诺遵守国际规则。跨国公司最注重的是法律环境,它进行的是中长期合作,中国要与其合作必须承诺按照国际规则办事。跨国公司不重视诸如关税等小恩小惠,而重视大的法律环境,注重中国政府遵守规则的承诺。跨国公司长期合作的目的是占有部分市场,有利可图,如果中国不让出部分市场,不开放市场,跨国公司和我们合作就没有动力,只有开放市场才能吸引跨国公司到中国来合作。和跨国公司的合作是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发展经济的一个重要目的。为什么在上海开“500强”会议时,江总书记亲自讲话,做工作,经常接见各跨国公司大老板?就是因为,许多跨国公司的经济总量比许多国家的经济总量还大,意义非同小可,与跨国公司的合作是中国进入跨国公司的全球生产体系、全球的销售网络的一个捷径。不同跨国公司合作,中国很难在全球的经济主流、主要的销售渠道、主要的生产环境当中占据自己的地位,这是一个大战略。前段时间,我提出一个说法,不一定正确,我觉得我们应该以小平同志韬光养晦的精神,先给跨国公司打工,成为其全球生产环节的一部分,就像西安飞机工厂,给波音飞机生产尾翼。一些同志认为,这是不平等的国际分工,为什么美国生产发动机——整个飞机的心脏,让我们只生产尾翼?因为我们的技术还达不到这种地步。为波音公司生产尾翼,再通过发展我们的技术,逐渐生产一些重要的零部件、更多的零部件,我们就能融入这一行业世界经济的主流。我们确实要有这样一种思想,一种气魄。很多同志老是想着搞一个大项目,从头到尾搞一个汽车厂,一个计算机厂,这在全球化生产中,是不可能的。世界技术发展太快了,从头到尾搞一个无所不包的大项目,肯定要亏本。连波音公司都要利用各地的相对优势,何况我们?
说到汽车工业,大家说法很多。有人提出,加入WTO会不会冲击我国的汽车工业?现在,全世界汽车工业工厂正在进行大的兼并,福特公司老板,说不出几年,全世界可能只剩下六家汽车工厂,美国两家,日本两家,欧洲两家。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大家都知道,如果中国要发展汽车工业,不和这六家汽车工厂建立起紧密的合作关系,我们想独树一帜,搞成一家,是不可能的。当然你可以关起门来敲打出自己的汽车,但成本与质量是绝对没有世界水平竞争力的。一些同志讲,为什么我们不能成为第七家?可以成为第七家当然好,但是我们目前还没有这种实力。所以,要真想成为第七家,我们现在赶紧与这六家建立紧密的关系,成为它们新技术开发的一部分,成为它们全球生产的一部分,成为它们全球销售地区的一部分。这都是我们参与全球化经济的一些非常重要的问题,而承诺中国开放市场是必备的条件。
3.中国加入WTO,承诺遵守规则、开放市场,是进行国内产业调整的一个重要条件。
大家都很担心我们的国有企业。很多国有企业的困难并非因为它国有,而是因为这些国有企业是五六十年代建立起来的,很多属于夕阳产业,要想在夕阳产业里搞出最好的经济效益谈何容易?因为产业本身就决定了它很难走出大的一步。要解决我们的国有企业问题,只有使我们现在处于夕阳产业的国有企业,转入到朝阳企业当中去,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其地位。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确实是很大的一个问题,是对整个经济发展具有根本性意义的问题。
我们与美国谈判也好,与WTO的谈判也好,我们作出的最大最困难的决定就是从现在开始,有步骤有条件地开放中国服务产业,这是谈判的核心。服务产业,不是我们平常讲的餐馆行业,它包括电信、银行、保险、证券、商业零售、批发、旅游、海陆空运、会计、律师、咨询服务、广告、教育、文化、贸易外贸等,比我们原想的第三产业广得多。我们这次谈判的核心内容就是承诺逐步地开放这样一些产业,这是谈判最重要的内容。逐步地开放这些产业是中国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部分。过去我们学斯大林政治经济学的时候,大家都说,判断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程度,看它工农业发展的比例,工业比例越高说明经济越发达。现在,世界上判断一个国家的经济是否发达,就要看它的服务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志。中国的所有服务产业占GDP的比重只有35%,而发达国家已占到70%-80%。全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包括巴西、阿根廷)为40%,我们比平均水平还低。所以,我们在产业结构上离发达国家的水平非常远,我们必须尽快地调整产业结构。这是关系到中国实现小平同志遗愿,在下一个世纪能否成为中等发达国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这问题非解决不可。
过去二十年改革开放,从发展制造业的经验可以看出,哪一个行业开放得好,开放得早,哪个行业就发展很好。比如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电行业,是开放最早的一批,现在最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经验已经告诉我们,要发展像电信这样的行业,也必须走制造业对外开放的道路。这一点过去大家一直争论得很厉害,认为这些行业很特殊,不能这样做。但历史将证明,只有有步骤地开放这些行业,才能顺利实现这些行业的发展,顺利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这样的开放对我们至关重要,具有战略性。
关于吸引外资的问题。现在我们吸引外资的速度大大下降,数量也在下降,很令人担心,这里当然有很多客观原因,但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我们的行业在吸引外资方面有限制。为了扩大吸引外资,必须增加吸引外资的行业或领域。如果只是在家电行业吸引外资,已没有多少潜力可挖,只会造成重复建设。只有在一些全新的服务产业中吸引外资,才能使我们的吸引外资工作上一个新台阶。我们能否吸引更多的外资,是关系到中国今后几十年经济能否得到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再一个问题,是就业机会问题。现在很多同志有些错误的理解,说中国加入WTO,开放这些行业可能造成大批的失业。但是,对一些行业来讲,可能会造成部分失业,比如汽车行业,进一步开放以后,现有的100多个汽车工厂可能要垮一批。但应当看到,即便不加入WTO,它们也得垮一批。全世界就剩下几个,我们有100多个,怎么能够形成规模经济!我跟同志们讲,加入WTO后,如果我们在整个服务产业和其他的产业更广泛地开拓、开发的话,会创造更多的新的就业机会。
以前,我们搞了大批的加工贸易,比如在沿海建一个鞋厂,吸引了外资,创造了上千万个就业岗位,解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这在历史上是功不可没的。今后我们还要继续搞这种产业,创造一些低收入的就业机会,因为我国劳动力实在太多了。但是,从中国的战略考虑,今后要更多地创造一些中高收入的就业机会。这个就业机会在什么地方?在电信,在银行,在保险,在会计,在一些服务中介机构。如果我们不在这些行业通过和外国的合作迅速地发展起来,我们就不可能创造更多的中高收入的就业机会;如果我们不能创造更多的中高收入的就业机会,大量优秀的人才就会跑到国外去。很多同志都很担心,为什么最优秀的清华、北大的学生,一批批地到美国去?因为我们没有创造好这样一些中高收入的就业机会。因此,必须发展我们的高技术含量、高知识含量的服务产业。这对我们来说有非常重大的战略意义。
我理解的所谓的经济全球化,就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跨国公司为主要动力的世界。现在很多人在研究美国经济,美国经济持续这么多年的发展,没有出现过去我们知道的从上升到衰落的周期性变化,美国经济为什么摆脱了原来的老套子?我赞成一些人的观点:美国经济的发展和美国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不是在国内进行,而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要持续发展就应不断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结构不调整就会出现问题。美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它将一些“夕阳”产业,一些“朝阳”产业中的“夕阳”的环节,转移到了其他国家,自己集中力量发展高技术。英国过去为了淘汰纺织工业而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付出过沉重的代价,造成了大量的失业,原因就是其产业结构调整是在小小的英国本土上进行的。现在美国和西方一些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都是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的。经济全球化、生产全球化给他们带来了一个极大的优势,中国也应该走这条路。比如我们沿海一些富余的自行车生产线,黑白电视生产线,都要逐步转移到非洲国家及其他国家去,这就能使我们的产业结构调整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而不是仅仅把我们的一些纺织厂或者一些黑白电视厂从上海或海南、广东转移到甘肃、贵州去。
我们这次谈判还提到加快一些行业的开放步伐问题。比如保险,大家都知道,现在开放了两个地方,上海、广州。这次我们提出来要在三年内全部开放外资保险的合资领域,这为西部、中西部创造了一个吸引外资的新领域。因为以前只能在上海、广州搞,今后会开放到全国。还有其他行业,包括银行、电信等,都会有一个地域上的扩大,这确实给中西部吸引外资创造了一个很好的条件,也符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来的社会发展战略。这些对于中国加速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4.有利于加强我国的国际地位。
联合国于1971年恢复了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标志着中国重返国际政治舞台。WTO作为经济联合国,我国至今没有参加,这与我国现在的国际地位是很不相称的。我参加过两届世界贸易组织部长级会议,但是中国只能作为观察员参加。我第一次在新加坡参加这个会议,作为堂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因为是观察员身份,只能够坐在最后。当时我也要求发言,表示中国的声音,但根据WTO的议事规则,非成员只有在成员都不讲话,都讲完了,没有人讲话时,才可以让你讲话,如果还有一个人要讲话,你得等到明天才讲。明天其他人都讲完了,有时间,才让你讲。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我当时心情非常沉重。我经常给同志们讲,你别搞什么利弊分析,先进去再说,中国人一定要在这样一个组织里获得自己应有的地位。这也是我国加入WTO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政治考虑。
三、中美达成协议的特点和意义
这次中美达成的协议的特点就是“双赢”。
这次取得双赢,是有其政治基础和经济基础的。为什么会取得双赢?我认为一方面中国的经济实力越来越强大,美国是看重我们的,美国是需要中国这个市场的。另外,从我们这方面来讲,美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作为资金、技术和管理最雄厚的国家,我们愿意和美国合作,只要美国愿意在平等的基础上对待我们。从这种意义上讲,美国需要我们,我们也需要美国,这是中美能够达成双赢的一个重要的政治基础。如果互相不需要,不可能双赢。
在这次谈判之前解决了一个中美在贸易当中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即永久最惠国待遇的问题。美国给全世界100多个WTO成员都是永久的无条件最惠国待遇,根本不需要国会去讨论,恰恰对中国,每年都要审议一次。所以中央很坚决:如果美国不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和美国就没有谈判的基础。美国不给我国永久最惠国待遇,双方的谈判就处在一种不平等的地位,因为我们承诺给美国无条件最惠国待遇。克林顿1999年11月7日与江主席通话之前,送了一封信,明确承诺一旦中美达成协议,美国政府将全力以赴在国会做工作,争取国会通过对华的永久最惠国待遇问题,这是美国政府第一次非常明确的承诺,使得这项谈判有了一个平等的基础。
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在中央的决策之下,达成了协议,在开放市场这个最大的问题上终于达成了双赢。对于中美达成的协议。我们不能夸大地谈我们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也不要相信美国在它的报纸上宣称的“我们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这次中美达成的协议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呢?
第一,这个协议是中美两国在世纪之交达成的一个重大的协议。美国人说这是中美建交以来最重要的一个中美协议。由于达成这样一个协议,美国给中国永久最惠国待遇,中美两国的经贸关系就会在一个稳定的法律框架上进行,不可能出现每年再谈一次的那种局面了。中国加入WTO后,中美两国之间的经贸关系会在WTO的多边的法律框架下进行,为中美两国经济贸易关系的长期发展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基础。中美关系,虽然过去经历了很多的曲折,特别是1999年碰上了很大的困难,但是不管怎样,中美关系是我们最重要的双边关系,是我们整个外交格局的一个基石。达成这样一个协议,中美两国之间能够建立起一个比较稳定的基础,对中美两国在21世纪建立一种战略伙伴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当然,也不能说我们跟美国的关系,将来不会出现曲折,两国的意识形态不一样,政治经济制度不一样,肯定是有曲折、有斗争的,但这毕竟是在中美两国关系当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是个非常积极的因素。
第二,这次达成协议,确实向全世界显示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在处理重大困难问题上卓越的决策能力和领导才干。这一点全世界讲得很多。大家看香港报纸,对江总书记、朱总理和中央领导集体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美国有个很有名的经济学家叫马斯特尔,他在1992年写过一篇文章,说中国加入WTO的谈判是20世纪最困难的贸易谈判。为什么?他说因为这次谈判涉及到把全世界最大的计划经济国家纳入全球市场经济的体系当中。当中的磨合、斗争和冲突多么激烈,多么复杂,但是这次在江总书记亲自领导之下,解决了这样的难题,可以说解决了20世纪最困难的一次外交和贸易谈判。这确实给全世界发出了一个信号:中国领导人能够在困难的、重大的问题上做出决策,也显示了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的信心。这个信号非常重要。
中国向全世界发出了积极的信号,中国将坚定地继续推行改革开放的路线。在世纪之交,这样的积极信号是多么重要!在讲到这次协议的重要意义时,很多同志都在研究具体问题,比如加入WTO对我国化工行业、纺织行业、农业有什么影响,怎么应对,这是应该的。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掌握大的方向,这种积极信号发出去后,可能会带来改革开放一个新的高潮,我们应准备好,迎接新的高潮的到来,把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一步推向前进。很多同志问,这次加入WTO会给我们带来什么东西。我说带来的东西今天看不见,但通过我们的工作,在5年、10年、15年以后就会明显地显现出来,就像当年小平同志提出改革开放的政策一样,就像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他没有给我们化工行业、机械行业带来任何政策或什么具体指示,但他的讲话却给每一个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从这样的战略角度来考虑这样的问题,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央做出的这一重大决断,才能更加倍努力把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进一步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