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福林想传达什么信息?_尚福林论文

尚福林想传达什么信息?_尚福林论文

尚福林要传达什么信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福林论文,传达论文,信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三大证券报”指的是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和证券时报。中国证券报和上海证券报都由新华社主办,证券时报则由人民日报主管,由于历史的渊源,“三大报”虽然不是证监会的机关报,却是心照不宣的“喉舌”。

4月30日,“三大报”的头条无一例外都是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的消息。中国证券报的标题是“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表示,国务院意见将得到逐项落实”,上海证券报的标题则是“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表示,逐项落实国务院九条意见”,水皮手边没有证券时报,但是想必标题也不会有多大的不同,最有意思的是,当天温家宝总理接受欧洲记者采访的报道都被“三大报”处理成了假头条,都只在头版头条的位置出了大标题,正文不是详见二版就是详见三版,看来就好像夜班对了版样一样。

“三大报”如此一致行动,只能说明一个事实,尚福林的消息对证券市场而言至关重要,重要的程度名义上仅次于温家宝的谈话,而要高于当天还同时见报的国务院重拳出击土地市场,清理全部在建拟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消息。

尚福林的讲话果然如此重要吗?尚福林要向市场传达什么样的消息呢?

早在2004年初,水皮就在琢磨怎么概括我们今年所要面对的行情,在“中国股市10万个为什么”第二本专集“解套”杀青后,水皮就决定以“矛盾”为手中正在赶写的第三本专集作书名。

为什么要用“矛盾”来概括今年的行情呢?

伴随着新一轮景气周期的到来,中国股市从2003年底起步开始了一轮众望所归的牛市,上证指数从1300点摸到了1800点附近。但是很快大家就发现,中国经济已经开始热过了头,如果说2003年由于SARS的意外而使GDP的增速稍稍点了一下刹车的话,那么从第四季度起就开始进入了最高时速。这种高速的后果现在已经非常明显,不要说能源供应和交通运输力不能逮,就是在中央银行提高保证金率和发改委明确调控钢铁、水泥、电解铝三大行业的背景下,第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居然达到了53%,接下去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车轮会越转越快,最后想刹车的时候,对不起,刹车失灵了。

从3月24日到4月30日,短短一个月中,我们可以看看中央政府采取了多少措施。

3月24日,央行宣布从4月25日起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

4月9日,温家宝召开国务院常务会分析第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和走势,提出要采取进一步有力措施,有效遏制投资过快增长的势头。

4月11日,央行再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0.5%,即从目前的7%提高到7.5%。

4月13日,银监会组成五大检查组,分赴广东、浙江、河南等七省部分金融机构,对钢铁、汽车、水泥、电解铝行业进行检查,这是银监会今年以来第二次表态。

4月22日,国家统计局负责人答记者问,就目前的经济形势作出分析和判断,指出经济过热可能由点及面。

4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开会,分析当前经济形势,提出遏制盲目投资和低水平扩张。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罗冰生向新闻界发布行业信息,首次承认钢铁业投资过热,这是三大调控行业负责人首次表态。

4月28日,国务院发出通知,决定适当提高钢铁、电解铝、水泥和房地产开发固定资产投资项资本金比例,钢铁由25%提高到40%以上,水泥、电解铝、房地产开发由20%提高到35%以上,房地产正式进入调控行业大名单。

4月29日,国务院宣布对江苏铁本钢铁有限公司的查处,扬州市委书记、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等人受党纪政纪处分,铁本公司法人代表涉嫌经济犯罪被拘捕。人民日报当天刊登社论“坚决维护宏观调控政令畅通”。

4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深入开展土地市场清理整顿,严格土地管理,要求对所有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全部清理,重点是钢铁、电解铝、水泥,党政机关办公楼和培训中心,城市快速轨道交通,高尔夫球场、会展中心、物流园区、大型购物中心等项目,以及2004年以来新开工的所有项目。这意味着中央政府已经由“点刹”的调控被迫踏下了“急刹”。

这对中国股市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短期见顶。

大盘1800点都没摸到就见了顶,还能说这是大牛市吗?好不容易天时地利人和形成的行情真的会这么短命吗?

这种困惑充斥整个市场。

事实上,尽管疑虑重重,但是大盘始终在对抗来自国务院高层频频发出的调控信号,那种一步三回头的不情愿在盘面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3月24日,央行宣布从4月25日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10个交易中大盘缓慢的推高至1783点,半个月后的4月11日,央行宣布再次提高准备金率0.5%,紧缩的信号已经明确无误,大盘当日暴跌2.42%,4月26日,罗冰生说钢铁业投资过热的消息见中证报头版头条、钢铁股跳水,4月28日,房地产成为第四大调控行业消息明朗,房地产股跳水,4月29日,人民日报配合铁本事件的查处刊登社论《坚决维护宏观调控政令畅通》,当日大盘再次暴跌,市场人士的反应就是1996年管理层12道金牌给市场降温无效之后人民日报推出的社论,那篇社论的结果就使沪深大盘连续三个跌停。

历史有惊人的相似。

1996年至1997年的牛市行情是中国股市历史上难得的以价值发现为主导的跨年度行情,尽管有1996年12月的人民日报社论引起的暴跌,但是随后,大盘又再次昂首向上直至1997年7月创出历史新高才完成一个轮回。

2004年的行情有价值发现作支撑吗?

其实,价值发现在2003年就已经开始了,五大板块,蓝筹概念,核心资产就是一种价值发现,只不过在2003年这种价值发现以局部行情为特征,以20%的上涨替代80%下跌为特征,以有涨有跌打破齐涨齐跌为特征,以基金一枝独秀营造机构时代为特征。这种特征和我们对宏观经济局部过热、结构性过热、投资过热的判断是相吻合的,事实上也是如此,当我们对“过热”的判断由局部向全部延伸的时候,我们发现进入2004年后的沪深行情又一次进入了80%的补涨阶段,正是在这个时候,基金开始减仓,开始抛售核心资产,开始和中央保持政治上的高度一致。

在投资者看来,的确很多现象是矛盾的。

矛盾之一,不是说中国股市不是经济的晴雨表吗?那么为什么宏观调控之时,大盘也会下跌呢?如果下跌不正常,那么在过去三年中不断刺激内需时股市也下跌正常吗?

矛盾之二,中国股市是不是还有投资价值?2003年的年报统计显示,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分别较2002年增长27.0%和47%,加权平均每股收益达到0.205元,较上年的0.158元增长29.7%。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占GDP的比重从1996年的8.7%上升到2003年的21.0%,平均市盈率从2000年最高的67.24倍下降到今天的36.54倍,在1996年至今的比较中仅高于大熊市的2003年的33.16倍。

矛盾之三,中国股市的上涨究竟和资金推动有什么关系?大家都知道一个道理,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过日子是这样,做股票就更是这样,今年可望入市的资金乐观的估价有15000亿,保守的也有3000亿—4000亿。在负利率的驱赶下,11万亿的银行储蓄存款正在上演“投资移民”的好戏,新发行的基金供不应求,已经出现了动辄百亿的资金规模。在这么膨胀的投资信心鼓噪下大盘能调整多深?真要发生大幅度调整的话,这些现在入场的新基金岂不又要重蹈2002年基金全行业亏损的覆辙,难道2004年就会成为基金的淘汰年?

历史上宏观调控给人印象最深的是1993年,为了给过热的经济降温,央行急刹车,副总理亲自担任行长,全面限期收贷,实施不叫休克疗法的“休克”治理。2004年的调控会不会出现同样的效果呢?同样在4月30日,银监会发言人发表谈话,指出市场流传的关于银监会要求商业银行近期停发贷款,甚至停办票据业务的传言不实,银监会只是要求商业银行不要在“五一”长假前突击发放5月份贷款。银监会发言人的谈话,如果在国务院办公厅要求见报之前,还可以作正面的理解,在国务院要求全面清理2004年新开工项目的背景下就不由得市场作出自己的判断。什么叫做全面清理和全面停贷或者叫重新审贷又什么区别,谁又能说得清?还是4月30日见报的消息,人民银行上海分行要求各商业银行业务必须在近期“严格贷款规模”,力求“增量为零”,这和全部停贷又有多大的区别?

在银根全面紧缩的背景下,讨论让银行合规资金进入股市的话题是不是有点太不切实际。

股市政策和宏观政策是不是出现了矛盾?

尚福林以三大证券报头条的位置公开自己在上海市政府组织的促进资本市场发展座谈会上讲话,目的是显而易见的,为投资者鼓气,为市场充气。

尚福林透露,经过国务院批准,有关部委已经组成了六个专题小组。这六个小组分别是拓宽证券公司融资渠道方面的专题小组,完善资本市场税收政策方面的专题小组,积极稳妥解决股权分置方面的专题小组,鼓励合规资金入市方面的专题小组,积极稳妥发展债券市场方面的专题小组,完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试点方面的专题小组。这六大小组的工作就是将“国九点”落实到位。“国九点”被称为中国证券市场纲领性的文件,“国九点”颁布之日,水皮杂谈曾发表“将政策市进行到底”的杂谈,后又发表“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杂谈,指出的正是“国九点”的长期利好将遭遇宏观调控短期利空之间的矛盾。怎么化解这个矛盾,怎么将这种震荡减小到最弱,看来不仅水皮之流在操心,以尚福林为代表的管理层比我们更着急。

标签:;  

尚福林想传达什么信息?_尚福林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