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章才[1]2007年在《甜菜品种种植区域鉴定及鉴定方法探讨》文中指出甜菜品种的产质量、抗病性及稳定性鉴定是新品种推广的重要环节。本文结合2004-2005年国家甜菜品种区域试验,在对参试品种基本性状鉴定的基础上,引入作物品种区域试验方差分析方法对甜菜品种进行了稳定性测定和适应性分析,并探讨了甜菜品种鉴定方法,取得以下进展。1、对BTS356、ZD211、2001-10、2000-4、内2265等品种鉴定结果认为,BTS356和ZD211达到了甜菜品种鉴定标准,可以推广应用。BTS356适宜种植区域是张北、林西、包头、酒泉、黄羊镇、塔城、昌吉、奇台、嫩江、洮南、石河子、伊犁。ZD211适宜种植区域是呼兰、洮南、呼和浩特、大同、酒泉、塔城、宁安、嫩江、张北、林西、黄羊镇、石河子、伊犁、奇台。2、利用作物品种区域试验方差分析方法统计分析区域试验数据,获得相关参数,对甜菜品种的稳定性和适应性进行分析,有助于充分挖掘区域试验信息,准确地评价和使用甜菜品种。适应性分析表明,BTS356与甘肃黄羊镇或新疆塔城结合是优化配置;ZD211没能和试验点形成优化配置。本文建议,将适应性分析作为甜菜品种与生态环境优化配置的方法,有助于将甜菜品种配置到最适合发挥其增产潜力的地区。3、针对以往甜菜品种抗根腐病性鉴定中,采用罹病率评价品种的抗根腐病性,只考虑了感病株的多少,没有考虑感病程度,有一定片面性的问题,本文建议用病情指数作为甜菜品种抗根腐病性评价指标。4、针对以往甜菜品种抗病性鉴定没有统一的试验规范,鉴定方法有很大随意性的问题,本文设计了一个甜菜品种抗病性鉴定试验程序和方法,建议在以后的甜菜品种鉴定中使用统一的甜菜品种抗病性鉴定试验程序和方法。
张永锋[2]2002年在《甜菜品种稳定性分析方法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甜菜品种的稳定性往往决定品种的推广价值和生产效益。而且培育性状稳定、产质量水平高的品种是育种工作不懈追求的目标。甜菜种植区域跨度大,风土条件和生态条件差异也很大。因此用种单位要根据本地区的生态条件选择适合本地区种植的甜菜品种以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客观、全面、公正综合评估甜菜品种稳定性的方法至关重要。本项研究旨在应用一种综合方法来测定甜菜品种的稳定性,研究表明此方法能够客观、全面、综合评估甜菜品种的稳定性。首先提出了品种稳定性的概念。稳定性是指能人为地调节一个品种的表型状态(包括改变群体中基因型组成和频率)或在变动的环境下,保持其表型(包括保持原有的基因型的组成和频率),以适应环境的变动,使它的产量和某些经济性状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年份间保持相对稳定的能力。品种的稳定性又分为静态稳定性和动态稳定性。其次品种稳定的机制:品种稳定性实质上是品种对环境变化的缓冲性。一个品种获得稳定性有两个很明显的途径,个体缓冲性和群体缓冲性。第叁品种稳定性的测定方法:1,根据品种的平均产量及表型变异系数的大小进行品种的分组;2,根据环境方差法,环境方差法反应品种的稳定性是静态稳定性;3,根据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大小。①生态效应;②稳定性方差。4,根据基因型的表现与环境的线性回归提出稳定参数。①Fnlay和wilkinson法。②Eberllart-Russell法。5,决定系数r~2法。6,非参数稳定分析-Hulhn和Nallar法。2,本文应用DPS数据处理系统对供试8个品种在各地点的产量、含糖率、产糖量进行处理。综合评估结果表明:从产量上看,A、G、D号品种表现很好或较好。E、F、B表现一般,C、H表现不好或较好;从含糖上看:H、D号品种表现较好,B、A、F号品种表现好或较好,G、E号品种表现一般,C号品种表现较差;从产糖量上看,A号品种表现很好,G、D号品种表现较好,B、F、E号品种表现一般,C号品种表现不好,H号品种表现较差。在此基础上用Eberhart-Russell法,进一步评估。Rberhart.Rallell的原理:根据基因×环境互作原理,提供两个参数测定品种的稳定性,对环境的反应参数(Paramttr.Of Res.Pnle).其估计值为回归系数b_j;离线回归方差S~2d_j称为稳定参数。(Parameiterof.Itability)Ebtrhart—Rulltll 对两个参数的解释为 吉林农业大学硕士论文 甜菜品种格定性分析的研究 当h叫,岁4刀时表示为稳定性品种,因此,当今久与()的差异不显着、即品种对环 .境反应的线性关系成立,在此前提下,凡卜大,L变化一个单位则Y的变化相应增大, _因而应在高度适合的环境中栽种,以充分发挥其生产潜力,凡卜较小,例如 卜1一 .示品种对环境的反应不大,其有广泛的适应性。如卜为负值,则品种对环境反应不大口 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如b为负值,则品种可适应较差的环境。由此可见,当 S\l;与0 和 的差异不显着时,可用b预测品种的表现,凡在这种情况下能)oh预侧的品种表现的。.品种,称为稳定性品种,因而稳定性包含了可预测的含义。反之若S\l;与()的差异显 “着,表明基因型x环境互作。品种与环境的关系存在非线性关系,需作进。步研究、 该方法最终根据各试验数据求得离回归系数卜.离差才。!;。首先云个各试验声、的经济性 状、产量、含糖率和产糖量进行方差分析,求得各点误差均方,从各点的误差均方算_得平均误差均方做为合并均方,产量S\271)l 含糖S~叫*()产糖量S乍叫J 然_ 后#暇各点的产量、含糖率和产搪量平均数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品种X环境的均 方作 F测验时应 msc=S乍什 作分母:l,l定结果品种 x地区显菩,应当进一步作稳定参 数的估计。否则无意义。求h和叭I;、首先计算产量、含搪率和产糖量的环境指数口 再+溅环境指数求得回归系数,和回归平方和进而得出d勺;、根据两个参数结果与分----析来看,从产量上来看所有品种S\飞与()差异显薯、表明基因型与环境的关系存在非_ 线性关系是不稳定的。从蝴卒上看.所有品种回归均方不显鲁,而且数值很小,8P 品种对环境反应的线性关系成立、人、11、D号是稳定性品种.具有广泛适应。r+、C。 E、G号品种不适合在生产上应用。H号品种宜在高度适合的环境中栽种。从产糖量分- 0。 析结果来看,D、G、H号品种 S勺与 0的差异显茶,表明基因型工环境的关系存在非- .线性关系。不做讨论。A、B、C、E、F号品种与S与0差异不显署。即品种对环境反__.应的线性关系成立、在此前提下,A号品种b;-0。9515、而且平均数较高,说明该品_ 种稳定性较好,适应性广泛。B,C、E、F号品种卒均数表现一般,不适合在生产上,-应用。综合来看A号品种是稳定性品种.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实际相吻和.因此.用”_ DPS数据处理系统和E
柏章才, 马亚怀, 李彦丽[3]2012年在《2010年国家甜菜品种区域试验品种稳定性测定》文中认为通过对2010年国家甜菜品种区域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求得品种×地点互作效应值(VU)ij、变异系数(iCKvu),并据此对参试品种进行了稳定性测定和适应性分析。结果表明:8个参试品种中SR-496表现出了很好的稳定性,有广泛的适应性,产糖水平较高,有很大的使用价值。品种ZM205、ST21015、HI0936表现出了较好的稳定性。ST21015的产糖水平最高,有较大的使用价值。ZM205、HI0936产糖水平一般,可做调剂品种使用。品种Beta866、KWS9442、2003-18、ST0918的稳定性较差。Beta866、KWS9442的产糖水平较高,应有选择地加以利用。2003-18含糖性状有明显优势,需要品种的高糖性状,可以选择使用。ST0918的产糖量水平较低,生产上使用没有优势。
朱晓平[4]2007年在《甜菜离子注入诱变高糖突变体耐旱性和RAPD标记筛选》文中研究表明新疆是我国重要的甜菜产区,其单产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本研究对通过离子注入诱变获得的高糖甜菜类型与未经离子注入的亲本进行分子标记筛选,绘制遗传图谱。目的在于加对强目标基因的选择和鉴定,为丰富甜菜种质资源、缩短育种年限提供依据。本文以甜菜离子注入高糖突变体S10和未经离子注入亲本F104为材料,从甜菜叶片中提取基因组DNA,对DNA进行RAPD分析,用800个10-核苷酸随机引物对两个亲本材料及F_2的进行筛选,并对离子注入诱变的材料进行耐旱性分析,通过试验得出以下结论:1.建立了适于甜菜基因组DNA提取的方法-改良SDS法,此方法便于较快速简便的提取甜菜基因组DNA,经电泳检条带清晰无降解,OD260/OD280的值在1.6~2.0之间,质量符合RAPD要求。2.本试验对RAPD反应体系中的退火温度、循环数、MgCl_2浓度、dNTPs浓度、Taq酶浓度、模板DNA浓度、引物浓度进行了逐个优化,建立了本试验的RAPD最佳反应体系:(1)反应程序:95℃预变性5min;94℃变性lmin,36℃退火lmin,72℃2min,45个循环;72℃延伸5min ,4℃保存。(2)反应体系:10×buffer(100mmol/L)2.5ul,MgCl_22.5ul,dNTPs0.2mmol/L,Taq酶2.5U,引物0.10mmol/L,DNA模板60ng/ul,用水补足至25ul。。其扩增出的条带清晰、可靠,重复性好。3.本试验选用的800条随机引物进行筛选,有19条在S10和F104中表现出稳定的多态性,占所选引物的2.3%,这说明离子注入诱变并没有引起诱变体广泛的变异。4.本研究初步构建了甜菜的RAPD标记遗传图谱,该图谱中包括5个连锁群,含15个RAPD标记,总长度仅为202.4cM。5.离子注入诱变体S10与其他甜菜品种在叶绿素含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几个方面比较,初步认为S10耐旱能力较弱。
腊萍[5]2007年在《38个甜菜品种RAPD分析及重要农艺性状分子标记的研究》文中认为本试验分别以SNG5(单粒种高糖)×H102(单粒种低糖),L242(低产)×L236(高产),SAT4406(耐盐)×SAT452(不耐盐)杂交获得的112株、154株、174株F2代群体为试材,利用RAPD、SSR技术对其相应性状进行研究。旨在寻找与甜菜高糖、高产和耐盐基因分别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CTAB法、SDS法、改进CTAB法和改进SDS法提取甜菜总DNA,并对提取得到的DNA进行质量鉴定和PCR扩增效果检测。结果表明:用改进的CTAB法提取的DNA OD260/OD280在1.8左右,DNA纯度好,产率高,CTAB法和改进的SDS法产率次之,SDS法最低。同时对改进的CTAB法的提取条件进行优化,即用5.0 mL细胞提取液, 0.8mL无水乙醇, 0.6倍体积的异丙醇,可从1.0g甜菜叶片中提取到高质量高纯度的DNA 764μg/g。2采用正交设计对甜菜的RAPD反应体系进行优化。应用L25(56)正交表,研究了Taq、Mg~(2+)、随机引物、dNTPs和DNA模板5种RAPD反应组分浓度变化对扩增结果的影响,并比较了琼脂糖凝胶和聚丙烯酞胺凝胶体系在检测扩增产物多态性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用这种方法建立的甜菜RAPD-PCR优化反应体系为:25μL反应体系中含1×Buffer、1.0mmol/L Mg~(2+)、1U Taq DNA聚合酶、0.25mmol/L dNTPs、0.4μmol/L随机引物、25ng DNA模板。3为摸索适宜甜菜的SSR反应体系,分析了PCR反应体系中的Mg~(2+)浓度、dNTP浓度、DNA模板浓度、引物浓度、Taq聚合酶浓度对扩增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μL反应体系中含1×Buffer、2.0mmol/L Mg~(2+)、1.5U Taq DNA聚合酶、0.20mmol/L dNTPs、1.5μmol/L随机引物、60ng/μL DNA模板。4本文的第二部分应用RAPD(Randomly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s, 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38份不同来源的甜菜品种进行比较和分析,对德国、乌克兰、自育的等38个材料的遗传差异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同一个来源的大多数品种间的亲源关系较近,但是也存在某个来源内的个别品种与其它来源的品种亲源关系较近的情况。供试品种L242(低产)与L236(高产)、SAT4406(耐盐)与SAT452(不耐盐)之间亲缘关系很近,可以近似认为遗传背景一致。但SNG5(单粒种高糖)与H102(单粒种低糖)之间遗传背景不一致。5初步筛选出64条RAPD随机引物和2对(Cri9, MS0303)SSR引物可用于鉴别SNG5(单粒种高糖)与H102(单粒种低糖)材料;初步筛选出60条RAPD随机引物和4对(Cri4, Cri9, MS0402, MS0303) SSR引物可用于鉴别L242(低产)与L236(高产)材料;初步筛选出20条RAPD随机引物和5对(Cri3, Cri4, Cri5, Cri9, Cri15) SSR引物可用于鉴别SAT4406(耐盐)与SAT452(不耐盐)材料。
宫前恒[6]2006年在《甜菜抗丛根病品种内甜抗203的选育及性状评价》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介绍了应用重病地强化选择育种法选育出甜菜抗丛根病品种内甜抗203,同时应用数量遗传学、模糊数学、统计学、生理学的方法,综合评价了内甜抗203的稳定性和适应性,内甜抗203单株根重与含糖率、青头率的相关关系,内甜抗203的品质性状,结果表明:(1)在重病或中等偏重地块进行多次强化选择,大量淘汰,方法易行,结果可靠。(2)内甜抗203块根产量对环境指数的回归系数b=1.0151,S~2d为0.0682,含糖率、产糖量对环境指数的回归系数b为0.9869、0.9901,S~2d为0.0053、0.0520,是稳定性好适应性广的优良品种。(3)内甜抗203单株根重小于558.5g时,单株根重和含糖率呈正相关,当单株根重大于558.5g时,单株根重和含糖率呈负相关。单株根重小于652.1g时,青头率和单株根重呈负相关。大于652.1g时,青头率和单株根重呈正相关。(4)内甜抗203不论在病地还是无病地,各生育时期块根的可溶性糖含量、蛋白氮含量均高于感病品种;可溶性氮含量低于感病品种;收获时,内甜抗203块根的K、Na、氨态氮的含量均低于感病品种,而蔗糖、块根产量、含糖率和产糖量均高于感病品种。
骆爱基[7]2007年在《国家甜菜区试品种的丰产性稳定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用品种稳定性参数和高稳系数(HSC),对2003~2004年国家甜菜品种区试中7个品种在甘肃武威黄羊镇地区和酒泉地区的试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7个参试品种中HI0135、KWS3418的根产量分别比对照陇糖2号增产27.19%和22.80%,且达到极显着水平;含糖率比对照略低或持平;产糖量分别比对照增产28.46%和21.55%,达到极显着和显着水平;有较强的抗黄化毒病和白粉病特性,稳定性强,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适宜在甘肃省河西走廊甜菜产区种植。
柏章才, 王绍禹, 吕绍君[8]1995年在《第六届国家甜菜品种区域试验部分品种稳定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通过对第六届(1991~1993)全国甜菜品种区域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计算了各参试品种的稳定性统计多数,即品种(×地点(u)互作方差估计值和变异系数并依此对试品种进行了稳定性分析,结果在明:KH-5、甜研301和86305是稳定性极好的品种,适子广泛种植,KWS5173是丰产性极好的品种,但稳定性较差,只适应在品种(V)×地点(U)互作效应较高的地区使用。
柏章才, 马亚怀, 李彦丽[9]2007年在《2005年国家甜菜品种区域试验适应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通过对2005年国家甜菜品种区域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求得品种×地点互作效应值、变异系数,并据此对参试品种进行了稳定性测定和适应性分析。结果表明:品种BTS356、ZD211、ZM201、ZD212、KWS9145、内2265、ZD204表现出了很好的稳定性,有广泛的适应性。BTS356、ZD211、ZM201、KWS9145的产糖量水平很高,有较大的使用价值。BTS356在洮南、张北、呼和浩特、大同、黄羊镇表现出了特别适应性,ZD211在呼和浩特、塔城表现出了特别适应性,ZM201在塔城表现出了特别适应性,KWS9145在巴盟、黄羊镇、塔城表现出了特别适应性。品种2001-10、TY309的含糖率水平较高,并且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在需要高糖品种的地区,应优先加以利用。
柏章才, 马亚怀, 李彦丽[10]2014年在《2013年国家甜菜品种区域试验品种稳定性测定》文中研究说明通过对2013年国家甜菜品种区域试验8个品种15个地点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求得品种×地点互作效应值(VU)ij、变异系数(iCKvu),并据此对参试品种进行了稳定性测定和适应性分析。结果表明:在被测品种中,MA10-9的产糖量和含糖率稳定性较好,具有较广泛的适应性,产糖量水平中等,含糖率水平较低,稳定性较好是该品种的优势。ST13929、Beta807的产糖量和含糖率稳定性一般,二者产糖量和含糖率水平中等,可选择使用。MA2070的产糖量稳定性一般,含糖率稳定性较好,产糖量和含糖率水平中等,含糖率稳定性较好是该品种的优势。KWS2314的产糖量稳定性一般,含糖率稳定性较差,产糖量水平较高,含糖率水平中等,产糖量水平较高是该品种的优势。KWS1479、TY309的产糖性状稳定性较差,含糖率稳定性一般:KWS1479产糖量水平较高,含糖率水平一般,产糖量水平较高是该品种的优势;TY309的产糖量水平较低,含糖率水平较高,高含糖性是该品种的优势。JKF208-10的产糖量和含糖率稳定性较差,产糖量水平较低,含糖率水平较高,高含糖性是该品种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甜菜品种种植区域鉴定及鉴定方法探讨[D]. 柏章才.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7
[2]. 甜菜品种稳定性分析方法的研究[D]. 张永锋. 吉林农业大学. 2002
[3]. 2010年国家甜菜品种区域试验品种稳定性测定[J]. 柏章才, 马亚怀, 李彦丽. 中国糖料. 2012
[4]. 甜菜离子注入诱变高糖突变体耐旱性和RAPD标记筛选[D]. 朱晓平. 新疆农业大学. 2007
[5]. 38个甜菜品种RAPD分析及重要农艺性状分子标记的研究[D]. 腊萍. 新疆农业大学. 2007
[6]. 甜菜抗丛根病品种内甜抗203的选育及性状评价[D]. 宫前恒.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6
[7]. 国家甜菜区试品种的丰产性稳定性分析[J]. 骆爱基. 中国甜菜糖业. 2007
[8]. 第六届国家甜菜品种区域试验部分品种稳定性分析[J]. 柏章才, 王绍禹, 吕绍君. 中国甜菜. 1995
[9]. 2005年国家甜菜品种区域试验适应性分析[J]. 柏章才, 马亚怀, 李彦丽. 中国糖料. 2007
[10]. 2013年国家甜菜品种区域试验品种稳定性测定[J]. 柏章才, 马亚怀, 李彦丽. 中国糖料.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