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理论成就--学习“江泽民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验(摘自专题)_邓小平理论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理论成就--学习“江泽民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验(摘自专题)_邓小平理论论文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理论成果——学习《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体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摘编论文,成果论文,理论论文,专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党的十六大召开的前夕,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出版了《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一书,这是全党、全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为十六大胜利召开作思想理论准备的又一个重大举措。这本书汇集了江泽民同志关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对深入学习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统一全党的认识,将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一、深刻认识《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20年前,即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中央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命题。这个基本命题提出后,经过十年改革开放和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992年中央决定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述专题摘编》一书。这本书的出版发行,为全党充分理解和正确把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我们进入九十年代以后面对国际国内的风云变幻,坚定不移地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起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又过了十年,也就是今年,在我们进入新世纪、我们党即将召开新世纪的第一次党的代表大会的重要历史关头,中央决定出版《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这与十年前出版的《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述专题摘编》一样,具有同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十三年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

《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收集了江泽民同志自1989年6月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至今年6月的十三年间所作的报告、讲话、文章、书信、批示等370多篇重要文献的摘录。这本书是十三年伟大实践的产物,也是十三年伟大实践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正如江泽民同志在书中讲到的,“事非经过不知难”。这十三年,是我们党中央率领全党、全国人民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的不寻常的十三年,是不断战胜国际国内各种严峻挑战的十三年,也是我们的事业不断走向辉煌的十三年。

过去的十三年,大体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1989年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受命于危难之际登上中国的政治舞台,到1992年党的十四大。这一阶段由于国内发生了1989年北京的政治风波,国际上1989年以后出现了苏东剧变,在这样一个非常的历史时期,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着重是稳定中国的政治局面,按照邓小平同志已经开辟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第二阶段是,从1992年党的十四大到1997年党的十五大。在这一阶段里,党的十四大以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为指导,拉开了中国以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新一轮深化改革的序幕,是中央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推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的五年。第三阶段是,从1997年党的十五大到2002年党的十六大。在十五大召开前夕,我们党的一代伟人邓小平同志逝世。小平同志的去世,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提出了邓小平之后中国往何处去,中国共产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党的十五大上庄重地向全世界宣告,在邓小平之后,我们党将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推向21世纪。十五大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占据着十分特殊而重要的地位,她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统一了全党认识、统一了全国人民思想。十五大之后的五年,是我们党的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走向辉煌的五年。

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即将召开的党的十六大,这十三年丰富的实践以及在这个实践中形成的经验对于我们党是十分宝贵的。尤其是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经历的实践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对此,进入新世纪以后的中国共产党需要回顾和总结,这是即将召开的党的十六大的一个重要任务。中央文献研究室出版的《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为我们总结十三年的历史经验提供了思想理论的基础。从这本摘编可以看到,这十三年伟大实践所形成的丰富经验是多方面的,其中有四条特别重要的经验,这四条经验也是江总书记在5·31讲话中特别强调的。这就是:第一,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在实践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第二,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地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第三,必须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的力量。第四,必须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的活力。这些重要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三个代表”——就是我们党只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就能够无往而不胜。这是十三年历史经验的最终的、最基本的结论。《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正是我们党在过去十三年的伟大实践和实践经验总结的历史见证。

(二)为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作思想理论准备的重大举措

党的十六大是我们党进入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代表大会,是世人关注的大会。人们关注即将召开的十六大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十六大在十四大、十五大理论创新的基础上,将有哪些重大的理论创新;二是面对新世纪,作为中国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将如何描绘新世纪头五十年中华民族振兴发展的宏伟蓝图;三是党中央领导集体怎样实现整体性新老交替。对此,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届六中全会的闭幕式上已经作了阐述。他说,十六大要做两件事、完成两个任务。一是要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朝气蓬勃的、奋发有为的领导层,实现新老交替。二是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回答当前广大党员干部关注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显然,要在十六大理论创新,并以创新的理论统一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需要有一个思想理论准备的过程。《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的出版,正是为十六大召开作思想理论准备的一个重要部分。

事实上,为十六大召开的思想理论准备工作,中央从新世纪开始就已经着手。这项工作分两步展开。一是从2000年到2001年江总书记的七·一讲话。这一阶段,江总书记带领中央领导集体广泛深入地开展党建调研,在党建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并在七·一讲话中,完整地系统地阐述了“三个代表”的丰富内涵及其辩证关系。二是在2001年七·一讲话到2002年5·31讲话的将近一年时间里,全党、全国人民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一认识。在此基础上,江总书记在5·31讲话中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作了新的概括和提升,并着重阐述了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如何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这些都为十六大的召开作了思想理论的准备。但是,“三个代表”的思想,是我们党八十一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二十三年、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十三年历史经验的总结,是集中了群众、集中了全党、集中了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智慧结晶;“三个代表”不仅是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而且是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其指导作用涵盖着党和国家工作的各个方面。因此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三个代表”的理论进一步为十六大召开作更充分的思想理论准备,还必须把“三个代表”的由来、历史发展的脉络以及在人民群众的改革实践中形成的理论逻辑发展过程揭示出来。这样一来,就必须把作为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核心的江泽民同志在十三年来所发表的文章、报告、讲话、书信和批示进行整理、编辑,从而为全党、全国人民学习十六大报告,统一思想、统一认识作全面的充分的思想理论准备。

(三)开创未来新局面的强大思想武器

理论来源于实践,接受实践的检验,在实践中不断向前发展;同时,理论又揭示实践的本质和规律、指导实践。这种理论和实践互动的过程,也就是我们过去二十三年、特别是近十三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程。在实践中总结理论,又用总结出来的新理论、新思想、新观点来指导新的实践,这是编辑出版《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的又一个重要目的和重要意义。

目前,我们党和国家已经进入新世纪,处于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新阶段,一方面是指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另一方面是,随着加入WTO,我国进入了在更宽更高的层面上参与国际社会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的新的历史阶段。同时,随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我们党的建设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可以预见,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我们将会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因此,必须要用邓小平理论以及近十三年来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特别是江泽民同志运用邓小平理论指导实践提出来的一系列的新思想、新观点,即发展了的丰富了的邓小平理论来统一、武装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中央编辑出版的《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为我们开创未来的新局面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二、全面准确地把握《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的基本理论和精神实质

这本摘编全书56万字,分为25个专题,119个小题,1600多条论述。它的内容非常丰富,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以及国防、军事、外交等一系列重要的领域。要学习好这本摘编,关键是要在整体上把握住它的内容结构和内在逻辑联系,做到抓住纲、纲举目张,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其精神实质。

对全书的结构和逻辑联系的把握,可以依据江总书记在2000年一次重要讲话的思路进行梳理。他在这个讲话中指出,这十年(1989年——2000年)中央政治局常委思考最多的有两大问题。一是如何加快中国的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二是如何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根据江总书记的这个思路,我们可以把内容非常丰富的摘编梳理为两条线索:一是加快中国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摘编从第3至21个专题讲的问题。二是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这是从第22至25个专题讲的问题。无论是加快中国的发展,还是加强党的建设,这两大任务的基本前提都要有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作指引,这就是摘编的第1、第2个专题。这样分析,就可以看到这本书的内容结构和理论的内在的逻辑联系概括起来就是:两条线索,两个前提。

除了从整体上把握摘编的理论体系和方方面面的新思想、新观点外,还必须准确地把握摘编的精神实质。体现在摘编中的精神实质,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贯穿一条主线,体现一个灵魂,围绕一个基本问题。

(一)贯彻一条主线:“三个代表”思想。这是我们学习把握摘编精神实质的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可能有同志认为,“三个代表”是在2000年春天提出来的,而摘编收集的文献大部分是2000年以前的,怎么摘编会贯彻“三个代表”思想这一主线呢?理解这个问题,要掌握两个重要的方法论。

第一个方法,就是正确把握抽象和具体的关系。江总书记七·一讲话、5·31讲话对“三个代表”思想作了全面阐述,这是从理论的抽象对“三个代表”思想内涵、界定所作的概括和阐述。但是这种抽象理论的概括和阐述,借用马克思的一句话,就是在理论上“普照的光”。这种“普照的光”,闪烁在江泽民同志对其他具体问题的论述里面,这就是具体。“三个代表”是归纳抽象出来的理论,它运用到每一个具体的问题,可能这些具体问题不是讲生产力、不是讲文化,但是在它里面都可以看到“三个代表”思想这个“普照的光”。

第二个方法是从继承和发展的关系理解这个问题。的确,“三个代表”作为一个完整的思想和命题,是在2000年提出来的。但是,正如江泽民同志在5·31讲话指出的,“三个代表”思想是我们党八十一年来全部历史经验的总结。她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八十一年来用无数鲜血和生命、前赴后继的实践铸造而成的思想精华,特别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二十三年来全国人民、全体共产党员,经过了实践形成的经验的结晶。因此,如果认为2000年以后才有“三个代表”,这就割裂了这个思想命题的提出与其历史形成的联系,这是不符合事物发展的历史辩证法的。从另一角度看,“三个代表”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这个脉,是指它们都有着共同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而体现它们共同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最重要方面,就是“三个代表”。我们从马克思关于共产党的理论,毛泽东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关于中国革命的理论可以看到,它的脉就是“三个代表”;从邓小平理论到江泽民同志对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也是体现了“三个代表”这个脉。因此,学习摘编,准确地理解摘编的精神实质,一定要把握住“三个代表”的思想这个主线。

“三个代表”主线的展开,是三大基本理论:一是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二是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在发展中解决前进的问题;三是执政为民,一切为人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落脚在人民。这三个基本理论的提出,来自江总书记的5·31讲话。江总书记在5·31讲话中把“三个代表”的最根本的内在要求概括为三句话: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如果说摘编贯穿着这三个基本理论层面,实质上是贯穿着“三个代表”的红线。因为这三个基本理论层面都是“三个代表”根本要求的内在的最本质的规定。

(二)体现一个灵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灵魂。毛泽东同志指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一书中无论是阐述市场经济问题、改革开放问题,还是阐述国防建设、军队建设问题,都体现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时代要求。这种强烈的时代感,反映了摘编贯穿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活灵魂。它随着时代的发展,时代提出的新要求,不断用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回答遇到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这是摘编一个最重要的特色。具体来说,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是着重于理论的实质。摘编在阐述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把握,都强调了要对理论实质的把握。指出,理论的实质就是理论来自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在指导实践中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地向前发展;离开了实践的理论,不随着实践而发展的理论是没有生命的。江泽民同志对理论实质的这一科学认识,贯穿在摘编的论述中。他指出,正因为马克思主义有这种特质,才有它的发展;我们党把握了理论的这种特质,才有毛泽东思想、才有邓小平理论。他在运用邓小平理论指导工作时,强调了要在实践中用邓小平理论指导实践,又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开拓,总结新的经验,形成新的认识。

二是着重强调要有科学对待理论的态度。对待理论的科学态度是既坚持又发展。邓小平也讲过这样的话,他说,老祖宗不能丢,又要讲新话。江泽民同志提出“两个坚定不移,两个毫不含糊”。一是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和基本原理,坚定不移,毫不含糊。二是我们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发扬勇于探索、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坚定不移,毫不含糊。十四大报告、十五大报告,特别是七·一讲话、5·31讲话,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一系列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这正是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理论的具体体现。

三是着重于对待理论的方法。这也是江泽民同志提出来的,是对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一个贡献。江泽民同志认为,对待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在方法论上必须是,以我们现在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这就是“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摘编处处体现了这一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方法。

(三)围绕一个基本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基本问题。过去一般认为,从大的方面来看,邓小平同志的理论贡献是系统地初步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问题;江泽民同志在理论上的最重大贡献是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又一个基本问题。但是,江泽民同志的5·31讲话发表后,我们对这个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5·31讲话指出,“三个代表”不仅是加强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而且也是我们全国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强大思想武器。显然,“三个代表”不仅仅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如何建设党的基本问题,而且由于它与社会主义联系在一起,因而同时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三个代表”的理论贡献不仅体现在党的建设上,而且体现在社会主义建设上。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曾提到一个命题,就是我们要不断地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如果我们把“三个代表”、三个基本规律和“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两个我国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历史进程中的基本问题联系在一起思考,我们会发现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的一个整体。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样一个漫长的历史阶段里,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和共产党执政的规律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不能正确把握共产党的执政规律,形成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就没有社会主义健康顺利的发展;反之,没有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共产党的地位就会受到严重的削弱。但是,无论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过程、还是共产党的执政过程,都不能违背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江总书记在5·31讲话中曾描绘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指出人类最终的发展就是每一个人得到自由的全面的发展。而人的自由和全面的发展,需要现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提供条件和基础,这又需要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正确把握和运用。作为摘编全书主线的“三个代表”思想全面地正确地反映了三个基本规律的内在要求,这从另一个角度揭示了摘编是围绕着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基本问题展开的。

三、《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贡献

理解《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新贡献,可以把它与邓小平理论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作些比较。邓小平理论的创立,是在对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包括“四人帮”的极左思想、观点进行拨乱反正基础上,继承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在新的实践中形成的新理论。而江泽民同志对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有其不同之处。江泽民同志的新思想、新理论,是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或者说是在邓小平理论的大范畴里面,是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用邓小平理论指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实践,并根据新的实践而进行的新概括。这些新思想、新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并把邓小平理论推向一个新的境界。

那么,最近十三年,特别是邓小平同志去世、党的十五大以后,我们面临的国际国内的形势发生了哪些新变化?江泽民同志是如何在这样的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当今世界和我们所处的时代,同过去相比变化是相当深刻的。从国际方面看,一是1991年底随着苏联解体,世界出现了政治多极化局面。二是九十年代以后,随着世界大公司的跨国兼并越演越烈,使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更加迅猛。三是科技革命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更加激烈。从国内方面看,九十年代、特别是1992年党十四大以后,一是改革进入到攻坚阶段,深层次的矛盾日益出现。二是开放进入了全方位的阶段,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是前所未有的。三是现代化建设加快,完成解决温饱问题的第二步发展战略并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三步发展战略目标转变。小康社会的到来,由于社会生活形式的多样化、人民利益的多样化、社会经济组织的多样化、人们需求的多样化、人们思想的多样化,我们将面对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四是东部、中西部区域的不平衡发展,提出了加快中西部发展的强烈要求。五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党的建设面临着如何提高执政的水平和能力、如何提高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的能力的两大历史课题。在国际国内的这些新变化的情况下,形成了我们党回答新问题、新理论和新实践问题所引发出来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这就是摘编对邓小平理论的新发展和新贡献。归纳起来,摘编对邓小平理论的新贡献主要地表现在如下方面:

第一,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个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第二,提出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新观念,丰富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立足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实际,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是江泽民同志重要论述的鲜明特征。摘编反复强调,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道理,就是不能用本本去框实践,而只能用实践去发展本本;要坚持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第三,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和基本方针,丰富了邓小平理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重要的基础。江泽民同志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以这个理论为指导,制定了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三大基本纲领——经济纲领、政治纲领、文化纲领,确定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相互关系的基本方针。这个方针为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改革过程中如何推动发展,在发展中如何实现稳定,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思想。

第四,提出了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思想,丰富发展了邓小平的改革开放理论。在市场经济理论上,小平同志的贡献在于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能够搞、可以搞市场经济。江泽民同志的理论贡献则主要是回答了怎样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而丰富、发展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第五,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制定了一系列发展战略,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的发展观。邓小平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提出了发展要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个方面协调发展,提出了我国的发展要有阶段性,要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理论。江泽民同志在邓小平发展观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这样的思想。一是全面发展的观点。江泽民同志对发展问题的阐述,都是运用全面发展的观点。他认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就是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统一的过程,要善于从全局性、战略性的高度,辩证地思考发展问题,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二是提出了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走出去”、新“三步走”等新的发展战略。其中,新“三步走”战略是对邓小平提出的用五十年时间赶上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设想的具体规划。这就是,第一步,在201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现在人均800美元达到2010年的1600美元;第二步,到2020年建党一百周年的时候,再实现国内生产总值人均达到3000美元;第三步,再用30年时间,在建国100周年的时候,也就是2050前后,赶上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三是把发展与党的执政的地位、执政的规律相联系,提出要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的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

第六,提出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新思想,丰富了邓小平民主法制建设理论。依法治国,小平同志在世时就提出来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承了小平同志的法治思想,基本构建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与此同时,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以德治国,并提出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第七,把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作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丰富了邓小平精神文明建设理论。过去,我们主要是从现代化建设的方向、智力支持去阐述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江泽民同志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论述除了上述方面外,认为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是综合国力的体现,就是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从而对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第八,科学地分析世界变化的新趋势,坚持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维护我国的独立、主权和安全,在促进世界和平和发展上,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关于世界格局、世界形势分析、判断的理论。

第九,更加强调执政为民,把实现人民的利益、密切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摆在党的建设的最核心的地位上。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党建理论的一个新的发展。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加强党的建设,这是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就确定了。小平同志对党的建设有一系列论述,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怎样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呢?江泽民同志认为,除了在总体上要以“三个代表”为指导建设党外,在建设党的方法选择上,要从新的历史条件出发,要有新的发展。他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最危险的是脱离群众,最容易犯的错误也是脱离群众。因此,必须抓住党的作风建设作为新时期党的建设的切入点和重点。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依据江泽民同志的上述思想对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作出了决定,从而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第十,提出了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新思想、新部署。把党的建设看作一个伟大工程,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时期提出来的。在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条件下,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明确提出了要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对这个新的伟大工程,江泽民同志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部署。如,提出了中国共产党是“三个先锋队”,即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我们党的地位、环境和任务发生了“两大转变”,即已经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一个领导人民掌握着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从一个在外部封锁的状态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在全面改革开放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要进一步解决两大历史性课题和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中国共产党要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等等。这些都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执政党建设理论。

标签:;  ;  ;  ;  ;  ;  ;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理论成就--学习“江泽民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验(摘自专题)_邓小平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