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杰元
(宁波大学附属学校)
摘要:英语绘本故事因其直观性、趣味性、完整性等特点,越来越多地出现于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英语教师们逐渐认识到绘本故事教学的重要意义。但是在实际的低段英语绘本教学中,存在偏重词句、过分割裂文本等问题,反而加重了学生在词句方面的学习负担。本文结合一次绘本故事教学的公开课经历,阐述了如何从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整体设计教学活动,开展有效的绘本故事阅读的整体性教学实践。
关键词:低段英语教学;绘本故事;阅读教学;整体性教学
英语绘本故事作为故事学习中的一种素材来源,深受儿童的喜爱,其精美别致的图片,丰富多样的内容,情趣盎然的情节给孩子们带来独特的语言学习体验。
低段学生活泼好动,在学习中更易接受富有趣味性和直观性的事物,因而绘本故事学习非常适合低段学生的学情。学生阅读绘本故事可以获得大量的有意义言语输入,逐步扩大词汇量,并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良好的阅读策略,提升阅读能力和兴趣,同时可以丰富情感体验,品味人文内涵。
每一个绘本都是一个相对完整、独立的故事,而故事本身就是一个整体的语言应用范例,能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的魅力(闫赤兵,2017)。美国心理语言学家Kenneth Goodman曾提出整体教学法。整体式语言学习是一个“完整的学习者”在一个“完整的情境”中学习“完整的语言”(Goodman, 1967)。笔者在Biscuit and the Baby的绘本故事教学中,将文本解构成四个“小整体”,即Part 1-4。本文会依托这四个“小整体”,阐述如何从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设计有效的整体性教学活动。
一、阅读前——点燃阅读兴趣,开启“悦”读之行
阅读教学要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要让学生对故事有浓厚的兴趣。因此在阅读前,教师要迅速激活学生关于故事主题、人物等方面的背景知识,同时通过观察封面、联想预测等方式点燃学生的阅读欲望。
1. 激活旧知,点燃兴趣
阅读前,教师可以选择播放短视频、浏览图片、演唱歌曲等方式,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和生活经历,以此为桥梁引出故事。这样做既能缩小学生知识方面的信息差,又能激发学生对故事的阅读兴趣。
[教学片断1]
绘本故事Biscuit and the Baby属于Biscuit系列绘本中的一本。教师可以先出示Biscuit,再引导到baby。教师播放生活中baby玩耍、吃饭的视频,让学生愉悦观赏并积极讨论。
[教学效果评析]
教师通过让学生观看跟baby有关的视频,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让学生迅速联系生活,激活了对baby的原有认知,为接下来的绘本阅读做好知识和情感的铺垫。
2. 解锁封面,引发好奇
在读前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绘本封面,如标题、主要人物和作者、指导学生根据图片信息和已有知识判断所推测信息的准确性,并关注内容的走向和情节发展,形成对事件或人物的新概念(王蔷,2017)。封面是绘本的灵魂,它会打开读者的好奇心,诱发内在驱动力开启阅读。
[教学片断2]
本故事的绘本封面(见图1)含有标题、两个主要人物、作者等信息。通过观察封面,学生可以对故事进行联想预测。
图1
[教学效果评析]
学生通过对封面的观察,认识了故事的主要角色,并通过接触实物道具对角色有了进一步的感知。图中的baby和Biscuit让学生浮想联翩,带着好奇,学生开启了一场“悦”读之行。
二、阅读中——感知整体脉络,深度解析图文
语篇教学应采用“整体感知文本——细致解析故事——整体输出语言”的教学流程,并通过多种教学策略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理解和运用语篇,最终达成预设教学目标(周敏,2018)。任何一个绘本故事都是一个整体,而不是一串词汇和句子的简单叠加。阅读过程中要基于整体语境,深度结合图文,采用多种形式,整体理解文本并整体输出,整体感悟。
1. 整体输入,初步感知
在阅读前,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视频、音频等方式,整体输入故事文本,让学生在完整的语境中形成对故事的整体认知。整体输入后,教师可以通过图片环游的形式,让学生初步感知文本的语言知识和情感内涵。
[教学片断3]
教师先让学生观看完整的故事视频,进行整体输入,然后通过问题导向的方式解析Part 1的图文,从而让学生对故事有初步的感知,同时引出本故事的重要句型进行学习。
[教学效果评析]
学生通过观看完整的故事视频,从听觉、视觉等方面对文本有了整体的感知,明确了故事的主要人物。Part 1的阅读让学生了解了故事的环境设定、人物关系、故事起因等。
2. 以读促悟,以演怡情
以读促悟即只有充分阅读才能感悟其中的道理。阅读的形式有多种,如朗读、默读、齐读、个人读、小组读、接龙读等(张磊,2018)。教师要让学生通过阅读,给予他们情感体验的机会,深入感悟主人公的心理变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二级目标中的演方面要求学生“能在教师的帮助下表演小故事或小短剧”(教育部,2012)。在表演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真实的语境,运用场景布置、呈现实物道具等方式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在语境里接触、体验和运用真实而富有情感的语言。
[教学片断4]
教师首先让学生模仿跟读Part 1的视频,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深入体会Biscuit的心理状态。为了增强体验效果,教师将第一段独白文本改编成有四个人物角色的对话文本(见图2),让学生进行表演。处理完Part 1后,让学生打开绘本默读Part 2(见图3),而后让学生主动提出生词并为其讲解。
图2
图3
[教学效果评析]
学生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不断感受着Biscuit的矛盾心理。小组展示的过程中,爱模仿、爱表演的学生们充分利用台上的各种道具,深入体验角色情感,惟妙惟肖地演绎出自己对于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3. 多样活动,训练技能
绘本阅读有利于阅读技能的有效培养。阅读的技能是指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使用或汲取的能达成阅读目的的技巧和方法,主要包括预测(predicting)、略读(skimming)、跳读(scanning)、词义猜测(word guessing)、推测(inferring)等技能(顾立宁、施嘉平,2016)。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也为了学生阅读技能的提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会设置各种活动,包括猜图、概括故事大意、判断正误、填表、排序、图文配对等。
[教学片断5]
在进行故事Part 3教学时,教师主要采用猜图和图文配对两个活动引导学生理解故事。首先,教师通过遮住图片中Biscuit嘴巴里的物品,让学生进行大胆猜测。接下来,呈现三幅图片和三组语句,让学生在提前发下的任务纸上将图文进行连线配对(见图4)。
图4
[教学效果评析]
学生在猜图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回顾前面学过的bunny和rattle,而且其预测能力和想象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训练。在有限的时间内,图文配对的任务可以训练学生的跳读、抓关键词等技能,让学生学会如何针对不同的文本使用合适的阅读策略。
4. 依托插图,激活思维
《义务教务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思维能力的任务”(教育部,2012)。语言与思维密不可分,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绘本教学过程中,挖掘插图是培养思维品质的有效手段。插图不仅能够呈现文字所描述的信息,也可以用直观的视觉信息弥补文字描述的不足。
[教学片断6]
在故事Part 4的教学中,教师着重引导学生观察个别图片并思考。baby突然醒了(见图5),Biscuit受到惊吓大叫。教师充分利用这个情境,让学生进行思考:What can you do for the baby to stop crying? 学生发散思维,积极献策。之后,教师又让学生细致观察Part 4的最后一幅图片(见图6),提问:Does the baby like Biscuit?
图5
图6
[教学效果评析]
学生纷纷献计,想要帮助baby停止哭泣,课堂气氛推向高潮。这一过程不仅激活了学生学过的大量语言知识,而且其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培养。Baby到底喜不喜欢Biscuit?通过对最后一幅图片的细致观察,学生发现baby伸出了可爱的手指表达了对Biscuit的喜爱。可见,读绘本不能仅关注文字,图片里还蕴含着大量待发现的信息。
三、阅读后——引领整体输出,挖掘人文价值
英语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绘本教学的综合输出环节正是融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为一体,在输出中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张磊,2018)。为了有效输出,阅读后设置的常见活动形式有:复述故事、表演、人物和主题讨论、制作故事书等。由于低段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所以设置的读后活动难度不宜过高,否则无法真正达到巩固和拓展的效果。
1. 巩固理解,领悟内涵
阅读后教师要借助合适的支架,帮助学生理清故事脉络,巩固理解文本,引导学生在完整的、清晰的语境中整体输出故事。同时,我们还要关注潜藏在绘本中的人文价值。《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语言与文化有密切的联系,语言既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教育部,2012)。
[教学片断7]
教师借助板书,将故事有条理地划分为起因、发展、高潮、结尾四个部分,清晰地呈现出故事结构。教师要求学生结合板书(见图7)和文本提示(见图8)进行小组讨论,复述文本,对故事进行回顾和梳理。
图7
图8
复述文本后,教师提出跟绘本寓意有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问题如下:The baby is sleeping. It's not time to meet the baby so Biscuit must(必须)learn to ______.
[教学效果评析]
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有效地借助板书和文本提示对故事进行简单复述,在完整的语境中整体输出文本,在表述的过程中整体构建对故事的理解,同时,也在思考和讨论的过程中明白了等待和耐心的重要性,达到了德育的效果。
2. 链接生活,真实语用
现代外语教学倡导实践性。越是贴近学生生活、内容和方式越真实的学习活动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活动的有效性(朱浦,2008)。绘本故事教学应将故事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才能最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产生最真实的语言运用。
[教学片断8]
本故事中有一个可爱的baby,那么在学生自己家里有没有baby呢?如果没有,想不想要一个baby brother或 baby sister呢?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参照图9的语言框架进行讨论,饱含思维和情感的语言呼之欲出。
图9
[教学效果评析]
教师不拘泥于故事文本,设计了一个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的拓展活动。通过大胆想象和积极讨论,学生充分发表了自己对于baby brother或baby sister的见解。从故事到生活,从别人到自己,学生将文本内容逐步内化,达到了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提升。
四、结语
绘本故事阅读的整体性教学强调故事的整体输入、整体输出,有利于学生更加系统、更加完整地学习和理解故事,也有利于学生语言能力、阅读能力、思维品质、情感态度等全方位的发展。教师应根据不同题材的绘本故事确定教学目标,并依据目标整体设计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点燃阅读兴趣,整体理解并输出文本,提升思维品质,品味人文内涵,让他们从“learning to read”逐步过渡到“reading to learn”。但在实际的低段英语绘本故事教学中,如何进行绘本的正确选择和全面解读?如何根据学情优化教学活动以达到整体的教学目标?一系列的问题还有待我们去进一步思考和探究,以便为学生高年级的阅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Goodman, K. S. Reading: A Psycholinguistic Guessing Game [J]. Journal of the Reading Specialist, 1967.
[2]顾立宁、施嘉平. 我的学科教学第一年——小学英语见习教师培训手册[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6.
[3]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王蔷. 小学英语分级阅读教学:意义、内涵与途径[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7.
[5]闫赤兵. 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学中的文本解读[J]. 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17,(4): 1-4.
[6]张磊. 整体性小学英语绘本课堂教学探究[J]. 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18,(12): 42-47.
[7]周敏. 小学英语故事语篇整体性教学的有效设计[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18,(6): 7-13.
[8]朱浦. 与英语新课程同行丛书:教学问题思考[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论文作者:郑杰元
论文发表刊物:《论证与研究》2020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