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应用的进展及存在问题论文_靳宏宇

园林植物应用的进展及存在问题论文_靳宏宇

身份证:32132119900621xxxx 江苏宿迁 223800

摘要:园林绿化是城市建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美化市容市貌以及改善生存环境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园林绿化工程中,植物的应用非常关键,直接影响到整个园林的绿化效果和周围的生态环境,所以在植物应用方面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考虑到植物应用的合理性、科学性、艺术性以及生态性等要素,构建完善的园林绿化景观。文章介绍了园林植物应用的优化方案以及对其研究存在的问题和进展等,针对性地给出了意见,最终目的在于促进园林植物更好地发挥其功能,从而改善生态环境。

关键词:园林植物;植物应用;问题;优化方案

1导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的速度越来越快,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的背景下,更加关注生存的环境,所以园林建设逐渐兴盛起来,并且逐渐成为城市规划的重要部分。在园林建设的过程中,通过植物的合理栽植和搭配,不仅在视觉上为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同时还可以有效的调节生态平衡,对于控制环境污染具有重要的作用。而植物作为园林景观建设中的重要元素,应该得到合理的应用,将植物的效能发挥到最大,为园林景观建设添砖加瓦。园林建设中植物的应用应该符合实际情况,能够为城市的发展建设创造有利的条件。

2园林植物的应用分析

园林植物的功能多样化,主要可以从平衡二氧化碳与氧气的浓度、蒸腾吸热、净化空气、保持土壤的营养化、涵养水源、景观的美化以及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来分析。其中,光合作用是园林植物平衡碳氧的途径,在园林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过程中,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吸入,经过生物作用,释放出氧气,达到了调节空气中的碳氧浓度的目的,从而改善了一定范围内的空气质量。园林植物可以有效防止高温暑热,这是因为大量的植物叶片会蒸腾出水分,很好地中和了空气中的辐射热量,且繁茂的园林植物能够通过大量的树枝叶片抵挡住紫外线的辐射,起到了增湿降温的作用,尤其是对热岛效应能够很好地缓解。绿色植物可以吸收大气中存在的污染物,因为植物的叶片上有很多的气孔,通过氧化还原等生物功能吸收的大气污染物降解成无毒组织,或者通过根系将其排出体外,此外,也可以将吸收的大气污染物贮藏在需要的器官中,纳为己用,从而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但是,有关研究表明植物在吸收大气污染时,自身的器官组织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表现在植物的细胞膜通透性加强,影响了其功能的稳定性与完整性。与此同时,植物在吸收大气污染物往往会在表面形成一种蜡质层,这是植物叶片上的某些物质与污染物相互作用而形成,因此,不同物理形态的蜡质层可以表明不同大气环境下叶片发生的生物作用。园林植物的滞尘作用可以不同植物叶面的结构形状、粗糙厚度、密度以及叶面倾角等条件分析。这些不同的叶片条件决定了园林植物降低地面流场风速的强弱,从而影响了空气中颗粒物沉淀的情况。园林植物的滞尘作用在一定数量上可以减少空气中悬浮的细菌物质的同时,也通过植物本身分泌的杀菌物质,如松脂、丁香酚等杀死细菌。但是如果环境条件过于阴湿,会大大加速细菌的繁衍生殖,不利于空气质量。园林植物能够有效减弱噪音污染现象,缓解力度与园林植物的品种、布局等有重要的关联。具有大面积叶片、繁密树枝园林植物的消减噪音的能力更强,而且复层种植结构的布局,更加有利于减弱噪音污染。

3园林植物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3.1植物种类的多样化不足

在我国园林植物应用方面最严重的问题就是使用的植物种类单一,园林植物匮乏,缺少多样化。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园林绿化起步较晚,发展较缓,很多技术、理念等还不成熟,很多园林绿化时在植物选种方面盲目跟风,没有因地制宜,在植物的组合上也过于单调,出现了严重的雷同现象,致使各地园林建设千篇一律,大大损害了其欣赏价值。

3.2乡土植物开发利用不足

由于我国自主培育优良植物品种的能力较低,园林植物多采用国外引进的方式,反而忽略了对本土植物的培育和开发利用。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植物资源也相当丰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是在园林建设中实际使用的本土植物的种类较少,这样盲目引进外来物种不仅耗资巨大,并且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破坏。

3.3植物设计缺乏合理性和艺术性

我国园林绿化设计者对植物配置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常常会出现植物配置结构不合理,致使植物的不适应性生长以及植物物种间的恶性竞争,造成资源的浪费,严重影响了园林生态效益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再生能力。此外,园林绿地的植物配置还缺乏艺术性。整体造型简单,千篇一律,缺乏动态变化的艺术美感、层次感和表现力。在植物的功能方面只停留在满足公众视觉享受需求的的表面形式或是改善温度、湿度、空气指数等气候条件的层面,忽略了其对公众身心健康的影响和陶冶以及对生态系统的重要作用,植物的功能优势得不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4园林植物应用的优化方案

4.1合理选择树种

园林植物的应用能否有效实现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是树种的选择。就全国范围而言,关于园林植物在树种的选择与生态功能的体现的研究数据却极少。而合理选择树种要求在于全面了解不同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因地制宜,结合有关研究选择合适品质的植物种植,不应该局限于单一品种的种植模式,在提高了地区植物多样化的同时,也更加增强了其生态功能,从而创造了更加具有效益的生态园林环境。

4.2提高配置结构

优化园林植物的生态功能,可以从提高其配置结构入手,而配置结构包括园林植物的绿化覆盖率和绿化空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土地资源越来越稀缺,采用复层结构的植物绿化布局能够有效提高现有土地的绿化率,使得园林植物能够充分发挥生态功能。在众多的绿地植被类型中,灌木形的绿地具有最佳的遮阴效果,而乔灌型绿地的增湿降温、调节碳氧平衡功能最强。在相同的种植结构中,片状的植物绿地的生态功能要优于带状的植物绿地。无论片状或带状的植物绿地,复层结构的生态功能强于单层结构。总而言之,优化园林植物的生态功能,可以从以下规划绿地的结构类型入手,在空间和区间上做到科学合理的布局。

4.3科学布局

就我国目前园林植物绿化而言,大都是在商业、行政等不同功能分区用地规划布局完成后,在总的蓝图上规划绿地,这样的绿地建设与实际场所往往存在很大的差距,给可行性、合理性的实施带来诸多的障碍。此外,园林植物的绿化会因地划分到不同的职能部门进行规划,不便于统一布局,在绿化实施的过程中,使绿地呈现零散分布的状态,无法充分发挥其系统性、整体性的绿地规模所创造出的生态效益。斑块绿地是园林绿化的一个问题,对此,根据斑块绿地的形状大小、景观构成的不同有2个解决方案:一是适当的构建小型公园,增加该地区绿地面积,使其发挥园林植物的生态功能。二是全面提高立体空间复层结构绿地规划的建设水平,这可以从多植物造园入手,科学地结合乔木、灌木、花卉、藤本植物以及草坪的规划建设,最终有利于园林植物生态功能更好地发挥,使其美化了城市面貌的同时,又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结束语

植物是园林景观建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园林景观整体效果的呈现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园林景观建设中,要高度重视植物的应用。应该根据园林建设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植物品种,从艺术和生态的角度做好植物的规划设计,注重乡土植物的高效利用,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从而促进园林景观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柳妮莎.应用平衡理论解决园林植物生长不良问题[J].林业科技通讯,2016,(11):39-43.

[2]林晓樑.在园林绿化中园林植物配置的应用问题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6,(27):85.

[3]田世锋.园林植物群落及其设计有关问题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6,(16):205.

[4]刘燕.乡土植物地稔的繁殖技术及园林应用进展[J].现代园艺,2016,(16):17-18.

论文作者:靳宏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9

标签:;  ;  ;  ;  ;  ;  ;  ;  

园林植物应用的进展及存在问题论文_靳宏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