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课程意识教学目标的确立_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论文

物理教学中课程意识教学目标的确立_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论文

物理教学中具有课程意识教学目标的确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目标论文,意识论文,物理论文,课程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当下教学目标制定中急需澄清的几个问题

      (一)教学目标的再认识

      首先,教学应该是有目标的,犹如行走要有方向一样,否则就会出现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是哪儿的现象。其次,教学目标的选择应该是科学的、妥帖的,犹如行走方向的选择应该是正确的,否则就会出现南辕北辙的现象。再次,教学目标是学生学的目标而非教师教的目标。不能因为教师完成了教的内容就认为完成了教学任务。许多教师缺乏对以上问题的思考,存在几种不良现象:一是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比较随意,虽说是有了教学目标,但教学过程忽视、甚至无视目标的存在;二是课堂教学目标不够明确,甚至出现目标定位错误的现象;三是课堂教学目标只是教学内容的简单罗列,体现了教师教的内容,不是指向学生的学,缺乏引导学生方法、能力等过程性目标,缺乏引领学生用积极的情感态度体验目标、科学的价值观养成目标等。

      因此,如何设立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以此来规范课堂教学行为是急需澄清的问题之一。

      (二)课程的再认识

      笔者曾询问本校教师:“什么是课程?”有些教师认为“课程就是课程”,这显示了部分教师对课程认识的一种无奈。再进一步追问时,一些教师认为课程就是教材,是教学。可见,许多教师基本没有思考过课程这一概念,缺乏对课程理性的思考。

      课程是国家意志的一种表现。但关于课程是什么,至今仍然没有一个固定的能获得共识的答案。不同的课程专家有不同的理解,代表性的观点有三种:一是认为课程是“学校提供给学生的教学内容或特殊材料的一种综合性的总计划”;二是认为课程是“学习者在学校指导下获得的一切经验”;三是认为课程是“一种预期学习结果的结构化序列”。[1]一线教师是课程的践行者而非课程的设计者,没有必要进一步追问“课程是什么”,只需明晰当下课程的总目标,知道本学科课程的目的、结构、内容等。但深入到每一节课的教学,却需要有课程意识,即如何使课堂中具体的教学过程指向本课程的目标,也是间接地为课程的总目标服务。由此,教师对于课程既有自上而下的结构化认识,又有自下而上的指向性意识。

      (三)三维目标的再认识

      当下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合格的公民,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素养是个体在特定的情境下能成功地满足情境的复杂要求与挑战,并能顺利地执行生活任务的内在先决条件……素养是知识、能力、态度之整合与情境间的因应互动体系。素养与知识(或认知)、能力(或技能)、态度(或情意)等概念的不同在于,它强调知识、能力、态度的统整……素养是有机联系的整体,其中的态度因素特别重要。[2]课程标准分别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对具体的教学过程提出了要求,知识和技能是应对任务的必备条件,过程与方法是应对任务的变通方法,而态度与价值观是影响个人品质、信念及行为效果的风向标。因此,三维教学目标就体现了课程总目标。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三维目标不是泾渭分明的,就好比食物的营养结构来说,有些食材主要是提供维生素,有些食材主要是提供蛋白质,但每种食材除了主要的功能之外还能提供其他的营养成分。如果教学过程中简单地将某项学习活动定位在知识层面或能力层面是不妥当的。教师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拼盘式地提出三维目标,而其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则变成了一种口号式的拼凑,这种拼盘式的目标割裂了学习过程应有的整体性。

      二、一节物理课三种教学目标的差异分析

      这是一节同课异构课。课题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选修3-1第二章第7节《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以下是该节内容三种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电路的结构,能区分外电路和内电路;(2)能推导出闭合电路欧姆定律;(3)利用实验探究路端电压与负载的关系。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推导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及实验探究中,让学生感受科学规律的得出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严谨求真的科学态度。

      教学目标二:(1)认识电路的结构,能区分外电路和内电路;(2)能根据不同的方法推导出闭合电路欧姆定律;(3)利用实验探究路端电压与负载的关系;(4)能利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解决闭合电路的简单问题;(5)在推导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及实验探究中,让学生感受科学规律的得出方法,培养学生严谨求真的科学态度。

      教学目标三:(1)结合具体的电路能认识电路的结构及归纳电路中的特征物理量;(2)在认识电路及其特征物理量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寻求闭合电路规律的动机;(3)利用小组合作多角度探究闭合电路的规律,让学生感受规律的自洽性;(4)能利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解决闭合电路的简单问题,体会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结合三节课的教学过程,以上三种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差异。

      (1)目标的定位不同。教学目标确立了一节课的基调,是对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预设。教学目标的定位体现了教师的价值取向。教学设计一紧扣教材的教学内容,是最常见的一种教学目标表示法,目的在于完成教材中相应的教学任务,主要体现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这一知识点的落实;教学设计二试图通过多种方法得到闭合电路欧姆定律,重在体现这一内容中的物理思维方法和能力训练;教学设计三是基于本节内容但又跳出了本节内容,将本节内容和本章内容整合,将物理学中对定量物理规律的追寻作为学习本节内容的主要出发点。这就使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能有一个连续的、结构化的认识。

      (2)目标的指向不同。目标的设定彰显了教师对教学认识的层次。教学设计一的目标仅是围绕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这一知识点,是就事论事;教学设计二的目标是借助于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这一知识点的学习,但并不仅仅局限于该内容的学习,重在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与物理方法素养;教学设计三的目标则是指向学生的科学素养,即贯穿于物理学习过程的对规律性、自然现象背后统一性的追寻,对规律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的思维方式的体验。不同指向的教学目标导致的教学效果差异性也是显著的。习惯于就事论事的目标设计,学生学到的仅仅是知识;习惯于渗透思维方法的目标设计,必定会优化学生的方法结构、思维能力;习惯于基于知识而高于知识的目标设计,学生则会养成一种学习习惯、形成一种思维方法、铸就一种学习品质,感受无生命的物理世界背后的奥秘,生成一种情感,养成一种志趣,坚定存在统一性规律的信念。

      (3)目标的呈现及落实情况不同。新课程提出的三维目标往往成为许多教师制定课堂教学目标的“枷锁”。教学设计一的教学目标就是分三个维度分别阐述。教学设计二的教学目标,即使没有明确的三分法,但目标三个维度的表述也是清晰可见。教学设计三的教学目标则体现了三维目标的统合。这种统合表现为三维目标内容的“化合”,在同一个目标表述中涵盖了三个维度的多个内容,还将学生的学习方式统一到目标中。因为不可能将某次教学活动认定为只是三维目标中某一目标的体现。课堂中教与学是一个整体,学生学习的方式是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的学习方式必然会形成不同的学习效果,将学习方式放在目标中,就是整体体现这节课的预期学习效果。教学设计一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硬贴上去的,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这两个方面的目标体现并不充分。教学设计二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也没有得到体现。教学设计三的实际教学过程是自然的,以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为平台,以追寻规律、探究规律、运用规律为主线,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的活动方式使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整体得到体现。特别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不是显山露水的,是在具体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对方法的体验,是在小组探究交流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合作与尊重,是在结论的表述、推导及应用中养成的严谨作风与实事求是的态度。

      三、基于课程意识的教学目标整体设计

      课程意识既指教师对课程系统,即其本质、价值、目标、结构、评价、管理、内容及其教与学的方式等方面的基本反映与看法,也指对课程实施过程的自觉认识、规划与探索活动;它既是对“为什么要课程”的感悟,也是对“如何课程”的构思。[3]要实现从课程的高度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使课程意识贯穿于教学始终,教师的知识观、教学观与学生观等都要有相应的要求。

      (一)结构化的知识观

      课程(Curriculum)一词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H.Spencer)《什么知识最有价值?》(1859)一文中。它是从拉丁语“Currere”一词派生出来的,意为“跑道”(Race-course)。课程规定了学生学习的范畴,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清楚从哪儿来、到哪儿去。教师实施课程教学过程的基础平台是学科知识。因此,知识的前因后果就变得异常重要。如果仅仅是孤立的、碎片化的知识点的学习,忽视了知识点在整个学科知识中的地位与作用,就弱化了当下知识学习的功效,是课程意识欠缺的表现。

      “恒定电流”这一章内在知识结构的严谨性不如“电场”、“磁场”,但也可寻求块、章、节内容之间的内在关联:整个选修3-1是关于“场和路”的模块,电路由电源和用电器按一定的方式组合而成,电路的学习目标就是掌握电路中各个组成部分,即电源、电阻、电表等元件的特征和原理,以及整个电路的特征物理量之间的内在规律。整个电路的特征物理量包括电流强度、电压、电阻、电源电动势和能量等。“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是在学习了电路的特征物理量之后的一节内容,揭示了整个电路的内在规律。教学设计三的教学目标中的第1、2两点除对本节知识点的准确定位外,还照顾到本节内容的前呼后应、本章内容的统筹谋划及对这一模块的宏观把握等,从教材内容的结构体系中来认识本节内容的地位与作用。这就是课程意识的体现。

      (二)凸显素养的教学观

      从传统教学向新课程理念下教学的转变,表现为学生层面的“学会”向“会学”的转变,教师层面的“教会”向“会教”的转变。传统的教学就是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即学会知识。新课程理念背景下的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方法、习得习惯、养成素养,这是贯穿学生终身的一种学习意识、学习能力,是“会学”。因此,教师不仅仅要会教学科专业知识,更要具备教学专业知识,教学专业知识涵盖认识学生的知识,要从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思考教学的出发点、设定教学目标、规划教学问题等。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这节内容的核心知识是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学生之前学习了关于电路的结构、电路的特征物理量及电路中能量的相关知识。从学生知识结构层面看,接下来所需要的就是寻求在整个电路的背景下各个点状知识的整合;从学生的学习心理层面看,需要寻求一个整个电路的普遍规律。这就是为提升学生的物理素养而确定教学目标的体现。

      (三)终身发展的学生观

      美国女学者格鲁梅特认为课程是我们向儿童告知的关于我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集体的经历。[4]学生短时间在学校集中学习,除了知识的准备之外,更重要的是学习意识、习惯、能力及品质的准备。是要学生养成一种“想学习”的动机、“能学习”、“会学习”的能力以及怎样学习的技能等。这不仅包括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也包括同伴互助式的沟通交流。

      学习过程并非所有的内容都要通过教师的口讲出来的,更何况学生并不能100%地理解、吸收教师所讲解的内容。有时需要让学生“发发呆”、“走走神”,过了“恍惚期”也许学生能顿悟一些道理。传统课堂统一授受教学,学生表面上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师服务的对象,但骨子里却是知识的奴隶,是教师权威下的受众。上课被提问时表现出来的战战兢兢、唯唯诺诺等状态,无疑是不断强化学生的奴性。更多的学校无法像北京十一学校那样为每一位在校生设计个性化的课程,[5]去自由选择,走班上课。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无法改变当下课堂统一授课的模式,但可以改变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一种不错的补充形式。因为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平等的学生之间没有绝对的权威,学生的心理就没有压力。没有了指令性的要求,学生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可以“神游”一会儿。小组内的相互交流、解决问题给了部分学生自信。小组学习组织的有序程度让学生体验到社会契约的作用。小组学习中学生角色和功能的转化能不断挖掘、展示学生个性化的潜质……因此,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是对传统课堂的重要补充和更正,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多一些自由、成功的体验与幸福。只有自由、智性的学习体验才是持久的,才能影响学生一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标签:;  ;  ;  ;  ;  

物理教学中课程意识教学目标的确立_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