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双流区中医医院妇产科 四川 双流 610212)
【摘要】 目的:对剖腹产术中出血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对临床的干预措施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于我院行剖腹产术发生术中出血超过500ml的48例患者,对其手术情况、病例、个人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发生出血的危险因素,以及相应有效的干预措施。结果:48例术中出血患者中,由胎盘因素所导致27例,宫缩乏力所导致14例,切口撕裂6例,子宫破裂1例。出血量在500~1000ml的患者31例,1000~2000ml患者13例,超过2000ml患者4例,最多的为3400ml。48例患者均采用多种措施进行联合止血,其中使用缝扎止血34例,纱条宫腔填塞止血12例,子宫切除2例。结论:胎盘因素和宫缩乏力是导致剖腹产术中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而使用缝扎止血和纱条宫腔填塞止血等多种措施进行联合止血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
【关键词】 剖腹产;术中出血;危险因素;干预措施
【中图分类号】R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2-0087-02
剖腹产是常见的妇科手术,据部分数据统计,有40~60%的产妇选择剖腹产,而且剖腹产率仍然以呈现上升趋势。但是剖腹产的并发症较多,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术中出血[1]。为了对剖腹产术中出血的因素以及有效干预措施进行分析,我院选择了2014年1月~2015年12月于我院行剖腹产术发生术中出血的4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便为后续的临床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 患者选择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于我院行剖腹产术发生术中出血超过500ml的48例患者,对其手术情况、病例、个人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48例患者年龄21~43岁,平均年龄(25.23±4.82)岁,其中初产妇31例,经产妇17例;择期手术14例,急诊手术34例;双胎妊娠4例,单胎妊娠44例。
1.2方法
将48例术中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发生出血的危险因素,以及相应有效的干预措施。术中出血量统计方法:患者术中出血量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手术开始时吸入贮血瓶中的容量除去羊水量、手术过程中布垫、纱布等所浸染血液量、术毕后清理阴道时的积血量。
2.结果
48例术中出血患者中,由胎盘因素所导致14例,宫缩乏力所导致27例,切口撕裂6例,子宫破裂1例。出血量在500~1000ml的患者31例,1000~2000ml患者13例,超过2000ml患者4例,最多的为3400ml。48例患者均采用多种措施进行联合止血,其中使用缝扎止血34例,纱条宫腔填塞止血12例,子宫切除2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讨论
自从1610年Trautmann和Gusth进行第一例剖腹产开始,该术式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剖宫产已经是一个非常成熟的术式。通常当产妇出血头盆不对称、产道异常、胎儿或胎位异常、胎儿窘迫或者有发生子宫破裂危险等难产指征或者出血妊娠并发症、合并症需要提前终止妊娠时选择剖宫产[2]。但剖宫产也会产生一系列的并发症,术中出血既是其中较为严重的一种,如果不能妥善处置,甚至可能导致产妇死亡。为了对剖腹产术中出血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且对其干预措施进行研究,本院选择了2014年1月~2015年12月于我院行剖腹产术发生术中出血超过500ml的48例患者进行研究。
3.1 剖腹产术中出血的危险因素
3.1.1宫缩乏力 宫缩乏力是导致患者术中出血的主要因素。孕妇生产结束后,子宫收缩力是阻止子宫黏膜出血的主要因素。多种因素均能导致宫缩乏力的情况发生,其中影响比较明显的就是患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孕妇有较高的概率出现宫缩乏力。同时,多胎妊娠、羊水过多、巨大儿等导致孕期子宫过度膨胀的患者也较容易出现宫缩乏力,这是因为子宫层过度伸展,从而削弱了子宫肌肉收缩的能力,导致宫缩乏力。
3.1.2胎盘因素 胎盘因素是导致术中出血的又一重要因素,前置胎盘、胎盘植入、胎盘粘连等均容易诱发术中出血。发生胎盘异常的患者大多有流产史、引产史或者盆腔炎病史。这些病史会减弱胎盘附着面的子宫下段收缩性,从而增加了宫缩乏力发生的几率。
3.1.3切口撕裂 切口撕裂一般是由于子宫切口过小,或者位置过低,或者胎头过大,或者胎头嵌入盆腔所导致。另外,产程过长,局部组织因为长时间压迫而发生水肿,也有可能导致切口撕裂。如果术者手法过于粗暴,或者胎头娩出时用力过大也有可能造成切口撕裂。
3.2 剖腹产术中出血的干预措施研究
3.2.1缝扎止血 缝扎止血是剖腹产术中出血较为常用的止血方式,尤其是对于胎盘剥离面广泛出血的情况更为适用。缝扎止血通常使用外“8”字缝扎止血法,或者绕圈间断缝扎止血法,也可以根据情况两种方法联合使用,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3]。
3.2.2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止血
这种止血方法对于难治的宫缩乏力所导致的子宫出血,这种方式的效果确切,而且因为子宫上段和下段的血液供应分属于不同血管,所以即使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后不会对患者后续的妊娠和分娩造成影响[4]。
3.2.3宫腔纱条填塞止血 如果上述两种治疗方案均不能很好的抑制剖宫产出血,那么通常使用经甲硝唑容易浸泡并挤干的宫腔纱布条进行填塞,这种方案实施简单,而且止血效果快,能够有效的避免因为术中出血而行子宫切除术[5]。
综上所述,胎盘因素和宫缩乏力是导致剖腹产术中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而使用缝扎止血和纱条宫腔填塞止血等多种措施进行联合止血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申洁.80例剖腹产术中出血的临床分析与预防措施探讨[J].大家健康,2016,10(6):176-177.
[2]廖作燕.69例剖腹产术中出血的临床分析与预防措施[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4):835-836.
[3]刘青建,刘彩萍.50例剖腹产术中出血的临床分析与预防措施[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6):116-117.
[4]安莉,张海琴.探讨剖腹产术中出血原因及临床干预措施[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2015,2(4):23-24.
[5]史丰玉.69例剖腹产术中出血的临床分析与预防措施[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0):116.
论文作者:黄伟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1月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1
标签:患者论文; 子宫论文; 胎盘论文; 因素论文; 乏力论文; 措施论文; 切口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11月第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