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人民医院 450000
【摘 要】目的:研究介入治疗下肢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研究资料来自2010年1月—2015年8月我院下肢静脉血栓患者50例,采取介入治疗,均给予静脉微泵加压推注尿激酶行溶栓治疗。分析50例患者术前术后患侧大腿周径、患侧小腿周径、静脉通畅度、静脉通畅评分和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患者患侧大腿周径、患侧小腿周径、静脉通畅度、静脉通畅评分明显优于术前,t检验显示P<0.05。显效27例,有效2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00%;所有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介入治疗下肢静脉血栓效果确切,治疗成功率高,可显著提高静脉通畅度,缩小患侧大腿周径、患侧小腿周径,安全可靠,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可在下肢静脉血栓治疗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介入治疗;下肢静脉血栓;效果
【中图分类号】R5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7-336-01
下肢静脉血栓为临床常见病,患者可出现下肢肿胀、行动困难等表现,局部有沉重、胀满和烧灼感,发病后因血液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被激活,可出现血栓自溶和脱落,引发肺栓塞。血栓清除不及时可刺激产生静脉炎,并再次形成血栓,导致静脉管腔狭窄。部分血栓可自行再通,但若闭塞血管无法于短时间内再通,将导致协管永久性闭塞,影响患者预后[1]。因而,对下肢静脉血栓需及时治疗。本研究对介入治疗下肢静脉血栓的效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资料来自2010年1月—2015年8月我院下肢静脉血栓患者50例,其中,男性有36例,女性有14例。年龄最低25岁,最高82岁,平均年龄为54.25±1.26岁。其中,左下肢静脉血栓有29例,右下肢静脉血栓有16例,双下肢静脉血栓有5例。发病后72小时接受介入治疗有7例,1-2周内接受介入治疗有26例,2周后接受介入治疗有17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采取介入治疗,用Seldinger方法对健侧股动脉进行常规穿刺,插入6F动脉鞘组,并经鞘管将超滑导丝、5F血管造影导管或超滑导管插入至患侧股动脉内进行造影,在明确病变情况后,经导管进行动脉内灌注溶栓和抗凝治疗,均以50ml生理盐水+50万U尿激酶经导管直接溶栓,时间为20-30分钟,术毕保留导管继续用100-150万U尿激酶以微量泵持续泵注5-7天,间断注射造影剂,直至全段开通,持续48小时后仍未溶栓者停止泵注,改用静脉滴注,并以5000U肝素钠皮下注射,12小时交替用药,7天后均改用华法令口服,2.5mg/d,并给予改善微循环类药物进行3-6个月的治疗,加强原发病的干预。
1.3 观察指标
分析50例患者术前术后患侧大腿周径、患侧小腿周径、静脉通畅度、静脉通畅评分和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
显效:血管完全再通或部分再通,管腔残留狭窄小于30%,症状消失或大部分消失;有效:血管部分再通,管腔残留狭窄大于30%,低于70%,症状好转,侧支循环增多;无效:达不到上述标准[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静脉通畅评分:每一段静脉完全通畅为0分,部分通畅为1分,不通畅2分。所有静脉通畅评分越高,说明通畅度越低[3]。
1.4 统计学处理
手术治疗结果数据以SPSS21.0软件处理,患侧大腿周径、患侧小腿周径、静脉通畅度、静脉通畅评分用x±s计量数据形式表示,行t检验,以P值低于0.05作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判定标准。
2 结果
2.1术前术后患侧大腿周径、患侧小腿周径、静脉通畅度、静脉通畅评分比较
术后患者患侧大腿周径、患侧小腿周径、静脉通畅度、静脉通畅评分明显优于术前,t检验显示P<0.05。如表1.
2.2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分析
50例患者中,显效27例,有效2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00%;所有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无出现呼吸困难、无胸痛、咯血或局部渗血、血肿等并发症。
3 讨 论
下肢静脉血栓为临床常见多发病,常见于长期卧床患者,其发病跟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流滞缓、静脉发生内膜损伤等因素相关。临床对下肢静脉血栓的常规治疗方法包括经周围静脉途径进行溶栓治疗和抗凝治疗;经患侧足背静脉注射抗凝和溶栓药物进行治疗;经全身抗凝和溶栓药物的应用进行保守治疗;外科手术取栓治疗;经健侧或同侧股静脉行溶栓导管溶栓和抗凝治疗[4]。
本研究中,我院下肢静脉血栓患者50例均采取介入治疗,均采用经股动脉介入溶栓治疗,手术中经动脉导管灌注溶栓药物尿激酶,并结合肝素钠进行抗凝治疗。尿激酶属于丝氨酸蛋白酶,可促使无活性单链纤溶酶原转化为有活性的双链纤溶酶,有效裂解凝血块表面纤维蛋白和血液中游离的纤维蛋白原,促使血栓溶解,减轻凝血功能障碍,另外,还给予改善微循环类药物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微循环系统,促进微小静脉内血栓的溶解,抑制血栓形成[5-6]。
经干预,结果显示,术后患者患侧大腿周径、患侧小腿周径、静脉通畅度、静脉通畅评分明显优于术前。显效27例,有效2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00%;所有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我们的研究结果跟行亚峰,成瑞源[7]的研究有相似性。
综上所述,介入治疗下肢静脉血栓效果确切,治疗成功率高,可显著提高静脉通畅度,缩小患侧大腿周径、患侧小腿周径,安全可靠,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可在下肢静脉血栓治疗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春秀.脑血管介入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护理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20):204-205.
[2]尹芳,黄琪,龙婷等.下肢静脉血栓介入治疗术42例护理体会[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0,31(10):163-164.
[3]袁清华.下肢静脉血栓介入治疗的疗效及影响因素[J].中国医药指南,2013,12(6):583.
[4]刘俊英.四肢循环泵预防脑血管病介入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研究[J].现代养生B,2015,25(8):61-61.
[5]杨钰.脑血管介入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护理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2(24):221-222.
[6]吴晓芬,徐小梅,张鸣等.脑血管介入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护理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11(8):89-90.
[7]行亚峰,成瑞源.介入治疗下肢静脉血栓探究[J].医疗装备,2015,24(8):1-1,2.
论文作者:高晓峰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4
标签:下肢论文; 静脉论文; 通畅论文; 静脉血栓论文; 患者论文; 介入治疗论文; 术后论文; 《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