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当前的经济困境及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困境论文,对策论文,出版社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图书作为商品,出版社作为企业毫不例外地被推向了市场,由生产型转向了生产经营型。出版社所出版的图书除了学生课本和少量的政治读物以外,绝大部分的图书以市场调节为主,这就要求出版社按照文化企业的方式来管理自己,在经营管理上按市场规律办事。当前国内许多出版社都不同程度地受以下三个经济问题的困扰:
一、缺少适销对路的畅销书
组织什么样的图书选题?什么样的图书能适销对路?可以这样简单地认为:在保证图书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在新华书店柜台和个体书摊上销售得快,销得多的图书,是适销对路的好选题,被认为是畅销书,抢手货(格调低下的图书例外)。如果我们的正规出版社拿不出适合中国国情,群众喜闻乐见的畅销书,阵地就会被一些不法书贩所占领。出版社不能为市场提供畅销书,从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文化市场管理的难度。
据有关资料分析,有一大部分出版社每年所出版的图书三分之二亏本。这三分之二的图书,主要有以下几种成分:
一是图书选题不适应市场的需要,对图书市场调研不够,主观臆断,盲目出版图书;
二是部分图书属于人情书、关系书,本来就没有市场,只是为了作者评比职称而出书;
三是编辑人员缺乏广告宣传意识,不懂得广告策划技巧,不注意写图书推荐文章,更舍不得花广告费来宣传图书。
有的责任编辑平时不注意做图书市场调查,拿到作者的书稿,也不到新华书店去搞同类书比较,分析读者群,只听作者一家之言。这样一来,一则责任编辑写不出好的推荐文章;二则不能正确地提出该书的印数;三则当图书进入图书市场以后,不能正确地把握图书销售周期(即投入期、发展期、成熟期、衰退期),由此造成欲进不能、欲退不忍的尴尬态势。
选题不适销对路,又缺乏宣传的力度和广度,不舍得花广告费用,新华书店就难以订货,更谈不到畅销了。
二、出版社图书备货不合理,造成库存积压
从全国图书市场来看,仍然是买方市场,读者对图书的需求,不仅求新、求奇、求实、求美,而且呈现复杂的多层次性。新华书店发货店同出版社采取征订经销方式,订几本书向出版社要几本,一般不备货,以减少决策失误。基层新华书店以少订勤添的方式,也很少备货。
这样一来,备货的压力全部转向出版社。初版开印,印少了脱销,印多了积压。图书市场迫使出版社在印每本书时,必须做大量的图书市场调查,预测工作既不能以书店订数作开印依据,也不能盲目乐观,以避免造成图书库存积压。
有些出版社造成图书库存积压,除了图书选题不适销对路,发行渠道不畅通以外,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一是责任编辑不搞图书市场调查,提不出合理的参考印数,更拿不出参考印数的依据。笔者认为,在每本初版书提供印数方面,责任编辑是最有发言权的,因为责任编辑要通读全书、搞同类书比较、读者群分析。二是发行人员只能凭书名和自己的发行经验,去猜数;三是社领导在得不到足够的参考数据时,只能主观臆断,根据自己的经验拍板。
三、拖欠图书货款严重
当前,我国的商品流通中,旧的三角债消失了,新的三角债又形成了。在出版工作中,图书欠款压力最大的是出版社,而且数额逐年上升。一些出版社社长说:“出版图书以后,没有征订数愁,有了征订数,发出书去,收不回货款还要愁。”拖欠出版社的货款主要有以下三种原因。
一是新华书店发货店(发行所、省级店)对出版社的图书采取征订经销的方式,一般情况下,发货店将书发出,就应该向出版社付款。但是,由于发货店向销货店划款也非常难(销货店欠发货店的书款,单位购书欠销货店的书款),只好拖欠出版社的书款。
二是新华书店基层销货店直接向出版社订购的图书,或通过各种类型的图书订货会订购的图书,由于资金紧张,销货店采取拖欠的办法。有的书店进了出版社的图书,销得好就付款,销得不好就退货。
三是社会包销图书。有的作者为了评职称,在自己所写图书未列选题或未出版以前,大夸海口,可以包销多少、多少。可图书一旦出版,就提出种种困难,赖帐,形成欠款大户,有的甚至成为坏帐。
四是一些个体、集体书店进出版社的货,有的经营不善,破产、倒闭;有的违法乱纪,被查封,有的负责人更换,使一大批出版社的图书货款难以回收。
货款难以回收,迫使出版社新出版的图书又要贷款,造成了出版社负债累累,形成恶性循环。
如何摆脱困扰出版社的这三个难题,最大限度地减少经济损失,笔者有以下三点拙见供参考:
一、重视图书市场调研,设组稿编辑
出版社从各自的实际情况出发,将编辑人员分类。根据每个人的性格、能力、文化水准设组稿编辑,赋予其较大的选题自由,同时也加重担子。在出版社内成立“智囊团”。在规划出版社的长远出书选题的同时,这些组稿编辑应走出办公室,深入图书市场,走进书店柜台,了解图书行情,联系广大作者,组织健康有益、群众喜闻乐见的图书选题,用优秀的出版物丰富图书市场。当图书选题一旦确定,应精心策划该书的宣传、推广工作。要分析读者群,写出推荐文章,要把握图书销售的周期,根据不同的周期,写出不同的推荐文章。
二、搞好图书市场预测,强化广告意识
在发达国家的出版业,出版周期快,有的可以在10天左右出版图书,所以,初版印数数量很少,以投石问路的方式,考查图书市场,销售得好,二次印刷紧接着跟上。我们国家出版业暂时做不到这一点,因印刷周期长,要考虑该书的排版、印刷成本。所以,必须搞好初版书的市场预测,做到相对合理。
组稿编辑和发行人员应该根据书店的征订数,来分析读者群,了解同类书,写出有数字依据的参考报告,然后,确定初版印数。
图书是商品,应该强化广告意识,舍得拿钱做图书广告。“酒香也怕巷子深”,再好的书,也要加强广告宣传,扩大销售量,避免库存积压。
三、充分利用经济合同的手段,促使图书货款的回收
为了加快资金周转,避免图书货款拖欠,出版社应该充分利用经济合同的手段,与发货店、销货店都应有相应的经济合同,特别是与社会包销图书,更应强调合同,对个体、集体书店一般采取见款发货的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尽量避免出版社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