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财务分析中的比较标准_财务分析论文

论财务分析中的比较标准_财务分析论文

谈谈财务分析中的比较标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财务分析论文,标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财务分析是以收集、审查与企业财务状况有关的信息为起点,以偿债能力与盈利能力的分析为重点,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财务效绩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综合评价和预测的一种分析方法。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关心企业财务状况的人越来越多,虽然他们的要求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都想了解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所处的地位。会计报表所提供的数据只反映了企业经营活动的表现,并没有揭示其内在联系,因此,要真正了解企业的状况就必须对企业的会计报表进行分析。本文就财务分析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比较标准问题谈些个人看法。

一、现行财务分析中的比较标准。

目前,进行财务分析的方法很多,常用的基本方法有:比较分析法、连环替代法、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法、现金流量分析法等。就这些基本方法而言,在运用过程中的核心问题是“对比”,这就涉及到比较标准的问题。在现行对比过程中,关于比较标准只是提出了一般意义上的原则依据,缺乏对比的现实性。如在分析企业偿债能力时,运用最多的指标是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它们分别是流动资产和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反映企业资产的变现能力。在分析过程中,一般认为这两项比率的比值越高越好,表明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强,对债权人来说,债权越有保障。那么,当企业资产不变时,流动负债很少或者没有流动负债时,这项比率就会高,是否这样的企业就是最好的企业呢?结论当然是否定的。从管理者的角度看,这个比率过高,就资产而言,表明企业的流动资产在全部资产中的比率高,这说明企业要么持有过多的现金,要么企业库存大量积压,这都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就负债而言,流动负债少或没有未必就是一件好事。究竟多大的比率的数值就算合理,目前一般沿用西方国家的资料,流动比率的比值为2左右, 速动比率的比值不低于1。但这是个一般的标准。 在目前情况下由于企业的不同行业,同行业企业的不同规模及企业在不同的经营时期,资产的情况都会发生变化。所以,不论何企业,都用“2”、“1”的标准,显然不太现实。

在分析企业盈利能力时,一般采用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资本金利润率、资产利润率等指标衡量,且一般拿本期指标值同上期指标值或计划指标值进行对比,看是增加,还是减少,来评价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这能从某一方面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但作为债权人和所有者除了想了解企业这方面情况外,还需要了解本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所处的地位,因而就需要和同行业的先进水平比。如果达不到先进水平,是否能达到同行业的平均水平呢?其它的许多财务分析指标在分析过程中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由于缺乏对比标准,只能作出“越高越好或越低越好”这样的结论。因而设计一套财务分析的比较标准就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

二、新的“比较标准”确定的可行性。

究竟设计一个怎样的标准,才能满足对比的要求呢?如果能在全国范围内根据不同行业、企业的不同规模等特点计算出一些平均财务比率,即可以作为标准比率。在西方经济发达国家,有关报刊经常定期发布各种行业的财务指标,这就给财务指标对比评价分析带来很多方便,如下表所示。

美国主要行业财务指标(1986年3季度)

行业流动比 速动比 存货周转率 营运资金比率

全部制造公司 1.570.95

6.3 15%

食品类产品

1.450.83

9.0 11%

印刷与出版

1.841.43 12.4 19%

化工产品 1.520.96

6.3 12%

石油与煤产品 1.130.67

9.6 2%

机 械

1.921.16

4.8 23%

电子与电子设备

1.640.93

4.6 20%

零售 1.740.77

6.9 21%

注:营运资金比率=营运资金/资产总额

根据这些指标,各行业的企业就可以分析、了解本企业的经营状况,找出差距。我国目前还没有这种行业的平均财务指标公布,这与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过程中行业的划分过粗,各行业指标口径不同有些关系。

但我国也有一些经济刊物经常登载一些有关财务比率的资料,可以根据资料进行整理得出比较标准,供会计报表的分析者作参考依据。如“中国证券报”上就经常提供上市公司的财务比率,其中包括一些行业的平均数据。如下表即为根据1992年财务报告整理的上海股市上市公司所在行业的有关财务比率。

上海股市上市公司分类财务比率

项目 工业商业房地产公用其它

自有资产比率 0.580.73 0.60 0.800.57

固定资产比率 0.250.100.008 0.320.17

流动比率 2.935.16 288 4.93 1.6

速动比率 1.344.52 169 4.771.36

资产负债率0.420.27 0.40 0.200.43

应收帐款周转率6.62 116 117

3539.6

总资产周转率 0.641.11 0.07 0.450.29

股东权益比率 0.610.73 0.60 0.800.57

股本净利率(%) 96.743.3 59.8 53.152.2

每股净资产2.443.86 2.18 2.034.26

从表中提供的数据给我们以启示,既然上市公司的平均财务比率能计算,那么,其他各类企业的平均财务比率同样也可以计算出来。拿平均财务比率作为比较标准和企业实际的比率相比较,就能看出企业在同类企业中所处的地位,再结合目前所通用的与上期、计划期比率相比,便能使企业的财务报表的分析更具说服力。

三、比较分析标准的资料的取得方法。

目前,在财务分析中所采用的指标一般是1995年财政部公布的考察企业经济效益的十大指标,即:销售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资本收益率、资本保值增值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应收帐款周转率、存贷周转率、社会贡献率、社会积累率,从企业投资者、债权人及企业对社会的贡献三个方面来考虑的。我们可以设想,能否在各行业中根据企业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计算上述这些指标中各项指标的平均数作为比较标准呢?笔者认为是可行的。

1、可以采用全面调查的方法, 即在对所有企业进行行业分类的基础上,搜集同行业的所有企业的财务报表,摘取有关资料,计算各项指标的平均数。这种方法所得到的指标数值准确,但这种方法在资料整理、计算过程中涉及面广,工作量很大。只能适用于在某一特定地区或某一行业在计算平均财务指标时用。

2、采用重点调查的方法, 即选择某一行业中产量或产值在该行业中有举足轻重地位的部分单位,搜集这部分企业的财务报表计算各指标的平均数,作为比较标准。这种方法搜集资料时涉及面较小,资料快,得到的平均指标有一定的代表性。但由于这种计算方法采用的只是部分企业的资料,因此,只适用于一些产量或产值有明显集中趋势的部分行业。如钢铁、石油、煤炭、电子等行业。

3、可采用类型抽样调查的方法, 即在同行业中按某一标志(如产值等)对企业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再在各类型的企业中抽取部分企业,搜集这些企业的财务报表计算各指标的平均数,作为比较标准。这种方法由于考虑到同行业中不同层次的企业的特点,因而得到的资料一般能满足不同企业的要求,因而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适用于计算所有企业的平均指标。但在计算中要注意抽样误差的控制。

4、可采用典型调查的方法, 即在同行业中选择部分具有特色的典型企业,搜集这些企业的财务报表,计算各项指标的平均指标。这种方法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一点是选择“典型”时,要选那些在同行业中有代表性的企业,否则,不能反映该行业的特点。这种方法,可适用于商业企业。

总之,能根据不同行业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计算出各行业的十大指标的平均指标数值,作为财务分析时的参考依据。计算过程中的具体操作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标签:;  ;  ;  

论财务分析中的比较标准_财务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