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芎挥发油解热作用及其部分机理探讨

川芎挥发油解热作用及其部分机理探讨

杨金蓉[1]2002年在《川芎挥发油解热作用及其部分机理探讨》文中研究说明为探讨川芎挥发油(CH)解热作用及机理,本研究采用家兔内毒素发热模型和大鼠啤酒酵母发热模型,腹腔注射给以高、中、低叁个剂量CH,观测了直肠温度,血清内生性致热原白细胞介素-l_β(IL-l_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和血清一氧化氮含量(NO)及血清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中枢发热介质前列腺素E_2(PGE_2)、环磷酸腺苷(cAMP)含量和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CH对两种发热模型动物均有明显的解热作用,且发挥解热作用的同时血清内生性致热原IL-l_β、IL-6的含量降低,中枢发热介质PGE_2和cAMP含量降低。下丘脑5-羟色胺(5-HT)和多巴胺(DA)含量增高,5-羟吲哚乙酸(5-HIAA)含量降低。提示CH的解热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内生性致热原IL-l_β、TL-6含量,降低中枢发热介质PGE_2和cAMP含量;作用于体温调节通路上的5-HT-DA链环,最终引起体温调定点下移而产生解热作用。这一研究结果首次揭示了CH解热作用的部分机制,为CH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李祖伦, 杨金蓉, 胡荣, 宋军[2]2003年在《川芎挥发油解热作用及部分机理研究》文中提出探讨川芎挥发油 (CH)解热作用及其部分机理。方法 :采用家兔内毒素发热模型 ,腹腔注射给高、中、低叁个剂量CH ,观察家兔直肠温度变化 ,然后以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家兔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结果 :各剂量组均有明显的解热作用且在发挥解热作用的同时高剂量组家兔下丘脑组织中 5 -羟色胺 ( 5 -HT)、多巴胺 (DA)含量增高 ,5 -羟吲哚乙酸 ( 5 -HIAA)含量减少 ,去甲肾上腺素 (NE)含量变化不明显。结论 :CH具有解热作用 ,其机理之一 ,可能是CH引起家兔下丘脑组织中 5 -HT含量的增高从而导致了NE与 5 -HT的比值改变 ,以及DA含量增高 ,通过DA -5 -HT链环的作用 ,最终使体温调定点趋于正常。

杨金蓉, 胡荣, 李祖伦, 宋军[3]2001年在《川芎挥发油解热作用及其对家兔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文中提出探讨川芎挥发油(CM)解热作用及其机理。方法:采用家兔内毒素发热模型,腹腔注射高、中、低叁个剂量CH,观察家兔直肠温度变化,然后以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家兔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结论:各剂量组均有明显的解热作用(P<0.01)且在发

杨金蓉, 李祖伦, 胡荣, 宋军[4]2003年在《川芎挥发油解热作用及其对家兔下丘脑5-HT、DA含量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 :探讨川芎挥发油 (CH)解热作用及其机理。方法 :用家兔内毒素发热模型 ,腹腔注射CH ,观察家兔直肠温度变化 ,以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家兔下丘脑 5 羟色胺 ( 5 HT)、多巴胺 (DA)含量。结果 :川芎挥发油有明显的解热作用 ,在发挥解热作用的同时家兔下丘脑组织中 5 HT、DA含量增高。结论 :CH具有解热作用 ,其机理之一可能是CH引起家兔下丘脑组织中 5 HT、DA含量增高 ,通过DA 5 HT链环的作用 ,最终使体温调定点趋于正常。

杨金蓉, 宋军, 胡荣, 华桦, 李莉[5]2009年在《川芎挥发油对发热大鼠下丘脑环氧化酶-2表达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川芎挥发油解热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及RT-PCR方法对啤酒酵母发热大鼠下丘脑组织环氧化酶-2(COX-2)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模型组大鼠下丘脑COX-2蛋白和mRNA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川芎挥发油高、中剂量组COX-2蛋白和mRNA表达低于模型组(P<0.01或P<0.05),低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川芎挥发油解热机理之一可能是抑制大鼠下丘脑COX-2的表达从而减少PGE2的产生使中枢体温调定点下调达解热效应。

胡荣[6]2001年在《川芎挥发油解热作用及机理研究》文中认为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为道地川产药材,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本课题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川芎挥发油,用内毒素造成家兔发热模型,腹腔注射给药,观察给药后动物体温变化。经与发热模型对照组比较,首次证实川芎挥发油具有解热作用。利用这一动物模型,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在解热同时,家兔下丘脑组织中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5-羟吲哚乙酸(5-HIAA)和多巴胺(DA)的含量,通过与发热模型对照组比较,首次从单胺神经递质这一分子水平对川芎挥发油解热机理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川芎挥发油具有解热作用;解热同时,川芎挥发油可以使内毒素致家兔发热模型下丘脑组织中5-羟色胺、多巴胺含量增加: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变化不明显;5-羟吲哚乙酸含量减少。结果提示:川芎挥发油解热机理之一,可能是下丘脑组织中5-HT含量的改变引起了NE与5-HT的比值改变,最终使体温调节点恢复正常;DA含量的改变也可能是解热的机理之一。

杨敏[7]2005年在《川薄油的部分药效学及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川芎、薄荷是临床常用于解表的药对,二者配伍可以体现辛平解表的治法,通过文献考证及预实验认为挥发油是二者发挥疗效的主要部位,关于两者挥发油对于表证的治疗还未见报道,本课题在中医药基础理论指导下对川芎、薄荷挥发油(川薄油)抗炎、镇痛、解热作用及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 药效学研究表明:①川薄油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蛋清致大鼠足肿胀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对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②川薄油可显着减少醋酸致小鼠扭体次数以及升高热板仪致小鼠疼痛的痛阈。③川薄油可显着降低啤酒酵母致大鼠发热的温度。以上结果说明川薄油有良好的抗炎、镇痛、解热的作用。 药效学有关机理研究发现:①川薄油的抗炎作用不是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而是通过减少环氧酶途径产生的脂类介质前列腺素E_2(PGE_2);降低自由基NO的含量,升高SOD的含量;抑制炎症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②升高外周5—HT及降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含量,有利于其镇痛作用的发挥。③川薄油的解热作用与抑制下丘脑前列腺素E_2(PGE_2)、环磷酸腺苷(cAMP)含量的升高,抑制血清中的IL-1β含量的升高有关。 本课题,通过文献考证、实验研究提出了川芎的解表作用,并证明川芎、薄荷解表的主要药效学基础是挥发油,首次将川芎与薄荷两药的挥发油配伍组成辛平解表解表处方,这对中药感冒制剂5类新药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临床意义。

杨金蓉, 宋军, 胡荣, 李祖伦, 张权森[8]2008年在《川芎挥发油对发热大鼠下丘脑环氧化化酶-2蛋白表达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川芎挥发油解热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川芎挥发油对啤酒酵母发热大鼠下丘脑组织COX-2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大鼠下丘脑COX-2蛋白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川芎挥发油高、中剂量组COX-2蛋白表达低于模型组(P<0.01或0.05),低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川芎挥发油解热机理之一可能是抑制大鼠下丘脑COX-2的表达从而减少PGE2的产生使中枢体温调定点下调达解热效应。

杜旌畅[9]2017年在《川芎挥发油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有效成分筛选及藁本内酯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筛选川芎挥发油中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作用的有效成分,并探讨其有效成分藁本内酯(LIG)对血管内皮细胞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糖氧剥夺-再灌注(OGD-R)损伤模型。采用MTT法筛选川芎挥发油中对HUVEC OGD-R损伤具有保护作用的有效成分;通过高内涵(HCS)、蛋白印迹(Western Blot)等手段,探讨LIG对OGD-R损伤HUVEC中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复制斑马鱼血管新生障碍模型观察LIG对血管新生的影响。1.川芎挥发油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有效成分筛选采用含有Na_2S_2O_4的无糖培养基培养12h模拟糖氧剥夺状态,再正常培养4h模拟再灌注状态,建立HUVEC OGD-R损伤模型;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川芎挥发油、LIG、丁基苯酞(BP)、洋川芎内酯A/I、欧当归内酯A、川芎嗪(TMP)、阿魏酸,预给药1 h,采用MTT法测定不同药物对模型细胞活力的影响。选择具有保护作用的LIG和BP,以20、40、60μM对HUVEC OGD-R损伤模型预给药,检测细胞内MDA、SOD及细胞培养液中LDH、ACP的含量。2.LIG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机制研究(1)LIG对OGD-R损伤HUVEC的保护作用和PI3K-Akt通路影响的研究。将培养好的细胞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LIG低、中、高浓度药物干预组(20、40、60μM)。预给药及造模后,观察细胞形态、检测细胞培养液中NO含量与细胞中NOS活性;用HCS系统测定各组细胞内PI3K p85、PDPK1、HIF-1α、VEGF的表达,并进行细胞周期测定;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Tubulin的表达。(2)抑制PI3K通路对LIG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参考前期分组,以含有10μM的LY294002和60μM的LIG细胞培养液预给药处理增设抑制剂组,其它实验组的设置与处理方法同前;OGD-R损伤后,用HCS系统测定各组细胞中p53的表达情况;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Akt/p-Akt、GSK 3β/p-GSK 3β、Bcl-2、Bax、Caspase-3/Cleaved Caspase-3的相对表达量,比较PI3K通路抑制状态下对LIG细胞保护作用的影响。(3)LIG对斑马鱼血管新生障碍影响的研究。选择24 hpf的Tg(kdrl:eGFP)品系斑马鱼卵,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VRI)复制血管新生障碍模型,给予10-60μM的LIG作用21 h后,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斑马鱼节间血管(ISVs)出芽情况并计算其出芽率;用RT-PCR法检测斑马鱼VEGF A、Kdr、Kdrl及Flt-1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1.川芎挥发油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有效成分筛选结果。试验确定用浓度为8 mM的Na_2S_2O_4建立HUVEC OGD-R损伤模型。MTT法检测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川芎挥发油稀释至浓度0.031%、0.016%下可明显升高细胞活力(P<0.05),而在浓度0.125%、0.25%、0.5%时反而降低细胞活力(P<0.05),呈毒性表现。TMP、LIG、BP在30-60μM可明显升高细胞活力(P<0.05),且后两者呈较好的量效正相关;洋川芎内酯I在60μM、阿魏酸在40、60μM对OGD-R损伤的HUVEC细胞活力具有保护作用(P<0.05);欧当归内酯A在40、60μM则能使细胞活力下降(P<0.05);洋川芎内酯A在试验浓度范围内对模型细胞活力无明显影响。选择呈较好量效相关性的LIG和BP进一步观察其对细胞损伤的影响。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20、40、60μM的LIG预给药可剂量相关性降低模型细胞内MDA含量和细胞培养液中LDH含量(P<0.05),40、60μM还可升高细胞内SOD的活性(P<0.05);20、40、60μM的BP预给药则可剂量相关性降低模型细胞内MDA含量(P<0.05),40、60μM可降低细胞培养液中LDH含量和升高细胞内SOD的活性(P<0.05);OGD-R损伤后的HUVEC细胞培养液中ACP含量呈上升趋势,LIG与BP预给药对细胞培养液中ACP含量变化无明显影响。2.LIG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作用机制研究结果。(1)LIG对OGD-R损伤HUVEC的保护作用和PI3K-Akt通路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OGD-R损伤后的HUVEC培养液中NO含量和细胞内NOS活性均明显降低,细胞内PI3K p85、HIF-1α与VEGF表达增加、细胞分裂增加(P<0.05),PDPK1和Tubulin的表达有增加趋势。与模型组比较,LIG预给药20、40、60μM能明显提升损伤的HUVEC细胞培养液中NO含量(P<0.05),预给药20、40μM能使细胞内NOS活性升高(P<0.05),在20、40、60μM浓度下剂量相关性地促进细胞内PI3K p85、PDPK1和VEGF的表达、促进细胞分裂、提高HIF-1α与Tubulin在细胞内的表达(P<0.05)。(2)抑制PI3K通路对LIG细胞保护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OGD-R损伤增加HUVEC细胞内Bax、Cleaved Caspase-3、p53的表达(P<0.05),降低Bcl-2的表达(P<0.05),但对Akt/p-Akt、GSK3β/p-GSK3β的表达无明显影响。与模型组比较,LIG预给药20、40、60μM组可促进细胞内p-Akt、p-GSK3β、Bcl-2的表达(P<0.05),降低Bax、Cleaved Caspase-3、p53的表达(P<0.05),对Akt和GSK3β表达无明显影响。与LIG预给药60μM组比较,联用抑制剂组细胞内Bax、Cleaved Caspase-3与p53的表达提升(P<0.05),p-Akt、p-GSK3β和Bcl-2的表达降低(P<0.05),Akt和GSK3β表达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3)LIG对斑马鱼血管新生障碍的影响。实验确定以浓度300 nM的VRI作用于24 hpf斑马鱼卵,制备血管新生障碍模型。LIG的毒性研究发现,100μM的LIG可明显抑制斑马鱼孵化率(P<0.05),80μM的LIG对斑马鱼孵化率也有抑制趋势,故本实验中LIG的给药浓度确定为10、20、40、50、60μM。结果发现,与模型组相比,LIG在10、20、40、50、60μM浓度下剂量相关性促进斑马鱼血管新生障碍模型的ISVs出芽率(P<0.05);与空白组比较,VRI造模后斑马鱼VEGF A、Kdr、Kdrl、Flt-1 mRNA表达均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LIG 20、40、60μM均可明显提升上述mRNA表达(P<0.05)。结论:1.川芎挥发油具有对抗OGD-R损伤导致HUVEC细胞活力下降的作用,其主要有效成分有LIG、BP和洋川芎内酯I,且前两者有较好的量效正相关性,对本模型细胞有抗氧化损伤和保护细胞膜稳定性的作用。2.LIG对抗OGD-R导致HUVEC损伤的作用机制与抗缺氧损伤、激活PI3K-Akt通路有关。3.LIG具有促进血管新生的作用,其机制与上调VEGF/VEGFR相关m RNA表达有关。

谢秀琼, 詹珂, 尹蓉莉, 杨丽红[10]2007年在《川芎挥发油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中药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为伞形科藁本属植物。其干燥根茎为我国传统中药之一,被喻为“血中之气药”,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挥发油是其重要的活性成分。近年来,随着分析手段的不断完善,对川芎挥发油的研究不断深入。本文

参考文献:

[1]. 川芎挥发油解热作用及其部分机理探讨[D]. 杨金蓉.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2

[2]. 川芎挥发油解热作用及部分机理研究[J]. 李祖伦, 杨金蓉, 胡荣, 宋军. 中医药信息. 2003

[3]. 川芎挥发油解热作用及其对家兔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J]. 杨金蓉, 胡荣, 李祖伦, 宋军.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01

[4]. 川芎挥发油解热作用及其对家兔下丘脑5-HT、DA含量的影响[J]. 杨金蓉, 李祖伦, 胡荣, 宋军.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03

[5]. 川芎挥发油对发热大鼠下丘脑环氧化酶-2表达的影响[J]. 杨金蓉, 宋军, 胡荣, 华桦, 李莉. 时珍国医国药. 2009

[6]. 川芎挥发油解热作用及机理研究[D]. 胡荣.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1

[7]. 川薄油的部分药效学及机理研究[D]. 杨敏.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5

[8]. 川芎挥发油对发热大鼠下丘脑环氧化化酶-2蛋白表达的影响[J]. 杨金蓉, 宋军, 胡荣, 李祖伦, 张权森.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

[9]. 川芎挥发油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有效成分筛选及藁本内酯的作用机制研究[D]. 杜旌畅.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7

[10]. 川芎挥发油的研究进展[J]. 谢秀琼, 詹珂, 尹蓉莉, 杨丽红. 时珍国医国药. 2007

标签:;  ;  ;  ;  ;  

川芎挥发油解热作用及其部分机理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