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社区党建的理论与实践_社区建设论文

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社区党建的理论与实践_社区建设论文

市场经济条件下城镇社区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党的建设论文,条件下论文,市场经济论文,城镇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历来高度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特别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从巩固和加强党的执政地位的战略高度,强调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越是改革开放,越是风险和挑战增多,越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因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1](P376)。

社区党组织是我们整个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我们党的最基层的组织,是这个有机体中的“细胞”。只有社区党组织这个“细胞”健康了,我们整个党的有机体才能健康。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也强调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切实做好基层党建工作,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应该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2]因为党的大量的日常工作,都要由党的基层组织来贯彻落实。把每个基层党组织建设好了,党的整个组织体系就会巩固起来,党和群众的联系就会更加紧密。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就可以大大提高。党的建设和发展的核心任务之一就在于保持和提高党的基层组织的有效性和战斗力。

一、社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经济体制转轨,大量新型经济组织不断涌现,党的基层组织的建设面临新的挑战。这突出表现在社区党的基层组织的建设出现了“空白点”;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和异质化,大量“社会人”的出现,增加了党的群众工作的难度;党员分布状况的变化,大量“隐性”党员的出现,给社区党组织的党员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社区民主自治和社区功能的综合化也给社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诉求。全国各地的社区党组织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与时俱进,取得了很大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社区党建的领导体系和工作机制初步形成。在社区党建的探索实践中,按“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要求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思路,打破了社区与社区单位党组织条块分割的状况,逐步形成了“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社区党组织为基础,社区党员为主体,社区群众共同参与”的社区党建工作机制。

二是社区党组织的覆盖面不断扩大。通过社区党建工作的开展,社区党组织的工作覆盖面在不断扩大,社区党建的“空白点”在逐渐缩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党的基层组织向新经济组织、新民办非企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延伸;市、区群团和科协工作向社区延伸;党建工作向社区单位在职党员延伸。

三是社区的自治扩大了基层民主。社区管理要体现社区居民的自治性,使全体社区成员能动地参与社区的管理和建设,而不是被动地跟从。要发挥社区居民的积极性、能动性,就要倾听他们的呼声,体现他们的利益,让他们共同参与社区的管理。党的威信就要从其作为保证社会主义民主的主导力量中获得,党在基层的领导地位也正是从这里体现的。

四是社区工作者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在社区建设过程中,各社区按照“人员缩减、待遇提高、素质优化”的原则,采取了向社会公开招聘、区街机关下派、适当选择留用等办法选拔社区工作者。经过竞争上岗和民主选举,调整充实了一大批社区工作者,使社区工作者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

二、社区党建存在的突出问题

随着社区党建工作的不断深入,也遇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有些地方党组织对街道、社区党建工作重视不够,党在城市工作的覆盖面有待进一步扩大;有些街道干部和社区工作者为社区群众和驻区单位服务的自觉性不高,工作水平和工作作风与当前社区工作的需要不相适应;有些驻区单位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不高,社区党建工作协调机制尚不完善;有些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社区党建工作还比较薄弱”[3]。当前社区党建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工作机制不够健全

社区党建工作机制不够健全,主要表现在:一是社区党建工作体系还有待完善。目前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虽已建立,但尚有少数辖区单位对社区党建工作认识不足,工作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社区党建联席会这一协商议事机构对他们缺乏约束力,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一些地方社区党建工作的指导机构尚未建立。这种情况,不利于在更广范围内加强对社区党建工作的领导和指导,使社区党建日常工作的协调、组织和监督难以落实。

二是街道党工委职能有待加强。城市管理的重心下移后,街道办事处、社区的责权利不统一,条块分割的现行管理体制制约着社区党建工作的开展。党工委难以履行对辖区内党支部的协调管理职能,城区党建工作的格局仍然是以党组织隶属关系组成的纵向管理结构,辖区内党组织横向管理结构尚未形成,街道和社区党组织与社区内驻区单位缺乏必要的联系。

2.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虽然社区党建从起步到逐步完善已经经过了十多年的时间,但对“社区党建”这个新生事物在思想观念上还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对社区党建的重要性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主要表现在:第一,社区党员认同社区党组织的思想淡薄;第二,社区单位党组织参与社区党建的思想淡薄;第三,在职党员自觉投身社区党建的思想淡薄;第四,有关部门和上级主管领导支持社区党建的思想淡薄。

3.工作的范围还需拓宽

经过近年来的工作,城市社区党建工作覆盖面问题有了较大进展,但还要加大力度。要按照党章的规定和中组部有关文件精神,在那些具备条件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民间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中,抓紧建立党的组织,开展党的活动。暂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可以采取调整社区党员的分布,推荐党员到这些单位工作,或选派党的建设工作联络员等措施,把党的工作开展起来。

4.实现社区党组织与驻区单位“共驻共建”、“资源共享”的难度较大

有的地方街道党工委在社区建设和管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条块不协调,权责不统一,难以调动驻区单位党组织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有些街道社区干部存有畏难发愁情绪,认为社区中属于条条管理的党组织协调难度大,把工作做好难度更大。有些驻社区单位党组织“共驻共建”的意识还不够强,对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不理解、不支持、不参与,在发掘自身优势、为社区提供活动场所和建设资金、督促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党建等方面显得较为被动。

不能实现资源共享的原因除了思想观念因素之外,还有技术问题。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社区成了一个值得注意的生存空间。其中居民的结构多元化了,有业主、有租房者,有职工、有老板,有常驻户、有临时打工者,有在职人员、有退休的职工;社区的组织也多样化了,有业主委员会,有物业管理委员会,还有居民委员会;社区所涉及的共享资源也多样化了,有学校的,有市场的,有企业公司的,有警务的,有医院的,还有部队的等等。如何将这些资源打通,将需求不同、身份不同的人群的利益和要求整合妥当,如何将各方面已经拥有的丰富资源整合好、发挥好,上海的社区工作者把网络计算技术应用到社区建设、社区党建中,为社区党建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方法和手段。

5.社区党建工作投入不足

首先是财力不足。一是社区硬件建设基础较差;二是财力投入与社区职能增加不相适应;三是社区单位的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其次是人才匮乏。从总体上讲,社区党支部干部的整体素质不强,依然存在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思想素质不高等问题,优秀年轻干部的来源不足,严重影响了社区党建工作的开展。而且社区党支部干部普遍缺乏从事社区工作所必需的组织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基层工作经验。

6.工作人员的素质还需提高

社区党建工作的高难度要求有高素质的社区党建工作者来承担,但在目前的情况下,一时还难以做到,相当一批社区党建工作者和社区工作者的素质还不能适应现代新型社区党建工作的需要。主要表现为:

第一,工作作风不够踏实;第二,政治意识不够强。目前相当一部分社区党建工作者缺乏政治意识,对许多政治问题听而不闻,视而不见,无动于衷;第三,知识水平不够高;第四,领导经验不够足;第五,心理素质不够好。

三、加强社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对策措施

加强社区党建工作,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迫切要求。面对社区建设的实际需要,推进社区党建工作,就当今来说,必须着力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问题。

1.加强社区党组织的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凝聚力和战斗力

加强社区党组织的自身建设,是全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客观需要,也是推进新的伟大工程的内在要求,事关大局,事关长远。

首先,要切实加强对社区党建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特别是城区党的各级组织,要高度重视,坚持领导抓,抓领导,真正做到认识到位、工作到位。进一步落实市、区两级党委抓街道社区党组织建设责任制。要经常分析街道社区党组织建设状况,加强具体指导,及时总结经验、发现和解决问题,做到配班子、管思想、带作风。要把街道党建工作做得好不好,作为考核市、区委和市、区委书记工作实绩的一个重要依据。要继续坚持和健全市委抓区委、区委抓街道党委、街道党委抓居民区党支部、党支部抓党员的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的工作格局。

其次,要进一步优化街道党政领导班子结构。选好街道党(工)委委员,尤其应该注意选配政治素质好、政策水平高、党性强、作风好,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驾驭全局能力的干部担任党(工)委书记。积极倡导和推行社区党组织书记与社区居委会主任“一肩挑”,社区党组织书记可依法进入社区居委会担任主任,具备条件的党员居委会主任,可通过选举担任社区党组织负责人。

再次,要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街道社区干部队伍。加强和改进社区党建工作,关键要有一支奋发有为的社区干部队伍。一要拓宽选人用人渠道。采取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从街道机关选派、从原居干部中选拔等方式,以改善社区干部队伍的年龄、文化和知识结构。可以借鉴国家公务员考选录用办法,逐步探索招聘社区干部由市里统一命题,区一级具体实施,体现公平、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提高选拔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二要严格考核监督,建立健全奖惩激励机制。根据社区建设和党建工作任务,明确履行岗位职责。研究制定社区干部的考核办法,并将考核结果与奖惩挂钩。三要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强化培训措施。各级党委要舍得在街道社区干部培训上加大财力、物力投入,运用各种形式,多渠道、有计划、分层次对街道社区干部进行培训,以提高社区干部的思想素质、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使社区干部队伍逐步实现职业化、年轻化、知识化,逐步适应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工作任务的新要求。四要切实解决好社区党务干部待遇偏低的问题。将社区干部的补贴纳入财政预算,由市、区、街道三级财政共同设立专项基金,保证他们的收入不低于当地平均收入水平,以稳定现有的干部队伍,增加岗位的吸引力。

2.拓宽工作领域,不断扩大社区党建工作的覆盖面

要根据社区发展的新形势,不断拓展社区党建工作的领域,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消除党建工作的空白点。当前,要突出抓好新型经济社会组织,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加大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工作力度,探索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方法和途径。坚持标准,保证质量,重点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干部中发展党员,同时做好在其他社会阶层先进分子中发展党员工作,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探索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新机制,加强流动党员管理,促进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4]。

新型经济社会组织是在市场经济发育发展中出现的,它们没有上级主管部门,分散在各个社区之中,因此,这些组织的党建工作应该实行属地管理。在地方党组织的统一领导下,由社区党组织来负责,纳入社区党建工作中统一考虑和实施。街居党组织要敢于负责任,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根据各种新经济社会组织的不同类型和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加强这些组织中的党建工作。一是在条件具备的新经济社会组织中尽快建立和完善党的组织,“凡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社区,都要单独建立社区党组织。尤其要重视及时在城市新区、开发区和新建居民区建立社区党组织的工作”[3]。同时由街道党工委派出党建工作联络员或指导员帮助他们开展工作,使他们在私营企业的员工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在外资企业的中方员工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二是对党员人数不足3人的单位,街居党组织可以建立联合党支部,把分散在不同单位的党员集中起来开展活动,也可以以行业协会或市场管理机构为依托,建立党组织,还可以采取挂靠、委托管理等方式建立党组织。三是社区党组织要加强与新经济社会组织中党组织和党员的联系,经常组织他们参加社区统一安排的组织活动和社会活动,特别是一些业余时间的活动,通过活动把他们联系起来、凝聚起来,增强归属感和向心力。总之,要立足实际,本着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有利于党的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党员的教育管理,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的原则进行。

3.分类指导,积极探索社区党员全员管理的新模式

在社区党员教育管理方面,要结合实际,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针对各种各类党员的特点,积极探索社区党员全员管理的新模式。

在职党员是社区建设管理中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实行驻区党员“双重管理”,是发挥社区在职党员作用的好方式。“双重管理”即对在职党员实行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党组织共同管理。在对驻区党员进行调查摸底、统一登记造册的基础上,街道党工委建立社区党员管理协调工作联席会议,社区党组织建立驻区党员管理联络办公室,楼寓建立若干个驻社区党员联络小组。每个社区党支部都建立“在职党员联系卡”、“在职党员社区活动记录簿”、“在职党员社区表现反馈单”等,实行双向联系、双向沟通、双向反馈。以落实“三进社区”制度,即在职党员民主评议倾听意见进社区;评比先进、提拔晋升征求意见进社区;发展党员调查公示进社区。

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是社区党建工作中的一个难点。按照务实有效的原则,对流动党员实行“过渡管理”,努力做到三个“早”:即组织关系早接转,党的组织早设置,党员作用早发挥。一是在市、区人才交流中心和劳务市场建立流动党员联络站,组织未就业的党员建立流动党员临时党支部,担负起对流动党员的代管职能,待落实了就业岗位后,再代转组织关系,交接组织培养情况。二是在街道党工委和居党支部设立流动党员支部和小组,把开出党员证明信的党员和在暂住证、营业执照申请表中注明党员身份,并在本社区居住和从事生产经营的流动党员纳入其中,组织他们开展活动,并对他们进行管理。三是将正式接转了组织关系的党员,编入社区党组织,按本地党员进行管理。四是在街道党工委的指导和组织下,在流动党员中开展各种形式的党员活动,如在经营场所建立党员示范岗、党员佩戴党徽上岗、参加公益性义务劳动、党员帮带困难人员等,以此树立党员的形象,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使流动党员增强自豪感和党员意识、党性观念。

发挥离退休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离退休党员受党的长期教育,党性观念强,既是社区党组织的服务对象,也是开展社区党建工作的依托和助手。对离退休党员实行“委托管理”,坚持“两个自愿”,做到“两个同步”,即在这些党员本人与单位自愿的前提下做到两个同步:一是签订委托协议与落实党的组织同步;二是这些党员进入社区党组织和街道社区党组织落实联系责任人同步,保证他们能够参加组织生活。要根据离退休党员身体状况、年龄和专业特长,通过建立离退休党员活动站、社区工作智囊团等多种形式,使他们既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又老有所教、老有所为,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在社区活动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4.建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条块结合的共驻共建机制,构筑党建工作新格局

从近几年来开展社区党建工作的实践看,各街道积极构建区域党建网络,一个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以居委会党支部为基础,以街道辖区党组织为依托,以全体党员为主体的社区党建工作网络初步形成。随着实践的深入,共建合力不足、内在动力不强的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制约新形势下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主要障碍。要克服这一障碍,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要坚持社区共建的指导思想,以共同的目标激发内在动力。社区党建从工作任务上讲,有明显的综合性、社会性;从工作对象上讲,有明显的多样性、复杂性;从工作关系上讲有明显的横向性、自主性。因此在工作中,必须坚持社区共建的原则,突出共建共创,用“搞好社区建设,建好共同家园”的共同目标,来激发各自内在的动力,凝聚各方合力,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通过加强社区党建工作,搞好社区的建设、管理和服务。二是要开辟共同的投入渠道,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社区党组织必须转变观念,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增强职责意识、服务意识、协调意识和核心意识。要进一步打破条块分割的传统工作模式,努力形成以条为主、条块结合的工作格局。街道党工委可进一步提高在社区党建中的责任意识和牵头协调能力,在抓好街道各项工作的同时,投入更多精力抓社区党的建设工作。同时,社区党建成员单位也要强化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区域意识和服从意识。也要加大对社区党建工作的思想“投入”、资源“投入”和活动“投入”,通过扩大共同的“投入”来形成各方联动的工作机制,进而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紧密的利益共同体。“街道、社区党组织要不断增强为驻区单位服务的意识,以共同需求、共同利益、共同目标为纽带,充分调动驻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5]。三是要运用共同活动的载体,取得共建互利的工作成效。从现实情况看,社区党建工作要从社区居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积极开展各种志愿服务、咨询、文化娱乐和社会公益性共建活动,为民多办实事,多做好事,多解难事,使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共建活动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发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来进一步增强共同搞好社区党建的信心和动力,推动社区党建工作的开展。

加强社区党建是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适应社会职能社区化,社区党员属地化,组织形式多样化,人们思想生活方式多元化的需要。通过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建好组织阵地,扩大党组织在社会基层工作中的覆盖面,从而达到“有群众的地方就有党的工作,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健全的党组织,有党组织的地方就有其作用的发挥”的目标。通过发挥街道党工委在社区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居民区党组织在社区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发挥党员在社区工作中的示范带头作用,把社区建成文明、民主、和谐的家园。社区和谐是整个社会和谐的基础,要“加强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建设,倡导人与人和睦相处,增强社会和谐基础”。

社区党建工作作为党建工作中的一个新领域,唯有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创新,才能显示出应有的生命力,才能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超前性。

标签:;  ;  ;  ;  ;  ;  ;  ;  ;  ;  ;  ;  

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社区党建的理论与实践_社区建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