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茜茜
(青州市中医院 山东省 262500)
【摘要】:目的:研究急性间质性肾炎肾功能衰竭临床表现、病理和治疗措施。方法:在我院进行肾炎治疗的患者中,对2010年1月至2015年2月急性间质性肾炎肾功能衰竭患者35例进行研究,观察患者临床表现和特点,对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观察患者肾脏病理学特征,总结治疗措施。结果:进行治疗后,17例患者72小时内患者血肌酐水平降低,出现利尿情况,明显改善了肾功能状况,3个月后进行尿检,结果均转阴,无尿蛋白,肾脏功能恢复正常水平;15例患者经过4~6个月恢复正常,血常规、尿常规检查以及肾功能均正常;部分恢复正常患者3例。结论:急性间质性肾炎主要是由药物引起的,应尽早诊断、尽快治疗,早期治疗对良好的预后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急性间质性肾炎;肾功能衰竭;临床表现
在临床上,由于药物应用范围逐渐扩大,与用药相关的间质性肾炎较高发,且对此类疾病进行确诊时,需要肾活检进行证实[1]。相关研究表明,进行大量肾活检病例后,发现急性间质性肾炎(AIN)发病率在1%~2% 之间,患者使用药物而引发有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疾病时,通过肾活检证实,有17.11%左右患者患间质性肾炎[2]。随着临床上止痛剂、抗生素等相关药物的应用,间质性肾炎发病率逐渐升高,因此,对急性间质性肾炎肾功能衰竭症状进行临床分析具有重要作用,能够降低漏诊、误诊情况的发生。在我院进行肾炎治疗的患者中,对2010年1月至2015年2月急性间质性肾炎肾功能衰竭患者35例进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我院进行肾炎治疗的患者中,对2010年1月至2015年2月急性间质性肾炎肾功能衰竭患者35例进行研究,其中男性10例,女性25例,年龄16~69岁,平均年龄(50.36±10.33)岁。所有患者均是应用药物之后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部分患者并发过敏反应,进行肾活检有AIN证据的患者11例。排除高血压、糖尿病肾损害、系统性红斑狼疮和既往无尿路感染。
1.2临床症状
患者使用止痛剂、抗生素等药物后出现非少尿型AIN或少尿AIN,部分患者并发过敏反应,其中7例非少尿性AIN,少尿型AIN28例。患者中,6例出现关节疼痛,18例出现药疹,11例出现发热症状.。8例患者出现药疹并发发热,4例患者出现药疹并发发热以及关节疼痛。2例患者有轻微高血压。
1.3肾脏病理学特点
实施肾穿刺活祖宗病理检查的患者11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病变和间质性肾炎症细胞浸润,淋巴细胞是间质性肾炎症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而浸润细胞中多数是T淋巴细胞,少量是B淋巴细胞。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进行穿刺后,诊断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有1例,lgA肾病2例,原发性神兵综合征8例。
1.4实验室检查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中,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21例有无菌性白细胞尿。镜下发现血尿患者18例,且其中有肉眼血尿6例。蛋白尿患者15例,蛋白定量大于2.0g/24h的患者11例,蛋白定量大于3.5g/24h的患者3例。血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变大患者12例。26例患者肾脏变大,9例患者肾脏正常。
1.5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停止使用相关药物。对患者进行透析和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对所有患者进行透析,将废物排出,改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情况,使用较大剂量的甲基强的松龙或者强的送,对患者机体免疫功能进行调节。
2 结果
进行治疗后,17例患者72小时内患者血肌酐水平降低,出现利尿情况,明显改善了肾功能状况,3个月后进行尿检,结果均转阴,无尿蛋白,肾脏功能恢复正常水平。15例患者经过4~6个月恢复正常,血常规、尿常规检查以及肾功能均正常。部分恢复正常患者3例。
3 讨论
肾功能衰竭主要是由急性间质性肾炎引起的。本此对急性间质性肾炎肾功能衰退患者进行临床研究中,17例患者72小时内患者血肌酐水平降低,出现利尿情况,明显改善了肾功能状况,3个月后进行尿检,结果均转阴,无尿蛋白,肾脏功能恢复正常水平;15例患者经过4~6个月恢复正常,血常规、尿常规检查以及肾功能均正常;部分恢复正常患者3例。可见,进行有效治疗后,多数患者能够恢复正常。
急性间质性肾炎主要病因是药物、放射线以及重金属等对肾小管间质产生损害。在临床上,主要是药物作用引发AIN,药物的用量与引发AIN之间的关系不大,主要是患者机体对药物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且在此接触此类药物仍可能引发AIN[3]。相关研究称,多种抗生素联合使用与引发AIN具有一定的关系,且患者联合使用抗炎药物、解热镇痛药物等均可能引发AIN[4]。产生急性间质性肾炎的机制主要是无硬化弥漫性间质水肿以及肾脏炎性细胞浸润,且肾小管有一定的损伤,而肾小球或者肾血管没有出现太多变化,除此之外,肾脏流动的血液较多,接触的药物量较大,肾脏中多种酶类与药物结合后失活等原因均是引发AIN的危险因素。常见引发AIN药物有β-内酰胺类抗菌药、氨基糖苷类等[5]。总之,急性间质性肾炎的发病机理较为复杂,而主要诱因是抗生素、止痛剂等药物的使用,而治疗该疾病重要的方法是停止使用药物并找出发病原因。且治疗患者时,如果患者有感染情况,应及时进行抗感染治疗,如果患者出现脏器损伤以及其他疾病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治疗方法。如果患者没有及时进行治疗,该疾病可能会引发慢性间质性肾炎,情况严重时,会形成尿毒症。且进行早期诊断能够帮助患者尽早进行治疗,使患者肾功能尽早得到恢复。由此可见,急性间质性肾炎主要是由药物引起的,应尽早诊断、尽快治疗,早期治疗对良好的预后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冬梅,唐政,罗春雷等.药物致急性间质性肾炎的临床及病理特征[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1,02(01):122-124.
[2]王琳娜.急性间质性肾炎临床分析[J].中外妇儿健康,2011,06(06):275-276.
[3]熊本立,王从敏.肾康注射液联合用药治疗肾小球肾炎合并急性间质性肾炎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01(01):30-31.
[4]张琳,魏日胞,王远大.利福平致急性间质性肾炎伴高尿酸血症1例分析并文献复习[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3,01(01):36-38+98.
[5]马丹,张勇.59例急性间质性肾炎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04(02):82-83.
论文作者:刘茜茜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11月第2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5
标签:患者论文; 肾炎论文; 间质论文; 药物论文; 肾功能论文; 肾脏论文; 恢复正常论文; 《医师在线》2015年11月第23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