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羊卓玛 西藏昌都市察雅县小学 854300
中图分类号:G63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6-176-01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是学校的关键。学校教学中,课堂教学是全面培养学生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那么如何建立并优化这块主阵地呢?笔者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谈几点感想。
一、调动情感因素,唤发学习激情
列宁说过:“一个人的思想只有被浓烈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思考。”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学习的本身除了认知因素之外,情感因素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因而课堂教学中教师每一丝亲切的微笑,每一个鼓励的眼神,每一句温和的话语,每一个明确的手势……都会触及学生学习的情绪,都可以促使学生放开胆子,亮开嗓子,都会诱发学生情感的积极投入。这一切又能促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融洽、民主和谐,使大家无拘无束,尽情发挥主动作用,激起学习热情。
二、留给思考余地,增强自信心理
目前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由于一些老师偏解了新课程的理念,学生一提出问题或教师出示思考题后,就立即组织学生讨论,不是同桌讨论就是小组合作,气氛显得异常热烈。有些思维敏捷的同学很快便要举手欲答,而绝大部分反应慢的同学还未来得及深思,脑中就灌满了别人的意见,久而久之,再遇难题时,他们便会附和于人,只听别人分析讲解或干脆不加思索,养成懒惰习惯,以致思维缓顿失去学习信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留有让学生独立思考的余地,然后再相机组织他们讨论。这样,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而得到答案,或达到答案的“边缘”,都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快乐感,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
三、适时引导提问,培养问题意识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数学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问的精神。怎样引导学生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创新精神而不可忽视的一环。
1、借助揭示课题,引导学生提问。
一节课,好的导入是教学成功的前提。因此,在新知导入时,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可借助揭题,引导学生提问,以激起他们的求知欲。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课,在揭题后设问:“关于圆的认识,你们想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会脱口提出:“怎样画圆?”“能求圆的周长和面积吗?”“圆有什么特征?”“圆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等等。这样借助揭题让学生提问,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2、利用自学机会,鼓励学生提问。
学生自学时,教师要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以免出现应付式、盲目性的自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教学“年、月、日”一课时,老师说:“今天让你们自学课本,然后说说你懂得了年、月、日的哪些知识?有什么问题要问,好吗?”学生充分自学后,鼓励学生说说发现的问题。有的问:“为什么一年有12个月?”“为什么闰年比平年多一天?”“怎么计算一年的天数?”对此,教师不急于直接告知他们答案,而抓住重点知识讲解,再让他们讨论、计算、释疑。让全班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均得到了训练。
四、加强学法指导,掌握学习方法
古人语:“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现代学生的数学素质,不仅要求他们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具有会学的能力。怎样指导学生的学习呢?
1、指导学生领会例题编排意图,掌握学习方法
小学数学教材中,每一新知识的教学基本上都有相应的例题,教学时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指导学生掌握自学例题的方法。如教材中很多例题的教学不是一步到位,而是分层逐步呈现解题过程,且留有不少需由学生填写内容的空格,要让学生根据解题思路自己去思考填写;有的例题旁附有虚、实色线框,要让学生明白线框的意图;有的例题有“想”的内容,要让学生知道这是思考过程;有的法则、概念、结语等用色字表示,要让学生清楚这是重点内容;有的例题中的示意图和操作程序是为突破难点安排的,要让学生懂得根据图示顺序去分析、推想,从而掌握数学学习的思考过程。
2、指导学生运用渗透、迁移规律学习新知识的方法。
数学教材的编排,前后知识联系比较紧密,几乎每一个新知识点的学习都是运用旧知迁移过来的。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训练学生养成利用渗透迁移规律学习新知的习惯。如:“圆柱的表面积计算”,可要求学生根据长方形和圆的面积公式组合推导出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再如学过“通分”和“同分母分数相加减”之后,可要求学生尝试计算:1/2(±)1/5(异分母分数加减),学生则能主动利用旧知,变异分母分数为同分母分数相加减进行计算。
五、重视实践操作,引导自主探索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课堂上多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不仅能满足学生好奇心的需要,更能促使学生于快乐活动中主动获取知识。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本人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实践证明,学习者不实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如学完了“圆的面积”,出示:一个圆,从圆心沿半径切割后,拼成了近似长方形,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大6厘米,求圆的面积。乍一看,似乎无从下手,但学生经过自主探究,便能想到:长方形的周长不就比圆周长多出两条宽,也就是两条半径,一条半径的长度是3厘米,问题迎刃而解。“教学不需要精雕细刻,学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
教学实践证明,要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想学――会学――学会,优化课堂教学是一条“捷径”,也是教改之路上一个永恒不变的追求目标。
论文作者:切羊卓玛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6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3
标签:学生论文; 例题论文; 要让论文; 分母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知识论文; 长方形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6月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