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要转变自身的教学行为和方式,改善学生接受学习、机械记忆的学习状态。在这种教学形势下,数学教师应进行积极的教学尝试,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给予学生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数学的规律,提升学生的实际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具体的实践教学策略,详情如下:
一、注重课堂提问,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是探究式教学的基础,提问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促使学生产生疑问和思考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自主探究的起点。为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为学生提供一定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积极思考。为了照顾部分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教师在提问中可以设置分级提问的形式,让学生在被尊重的环境下,进行积极的教学尝试,不仅提升学生的学习趣味,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最终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例如,在《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教学中,笔者为学生提供了生活化的故事情境:小花的奶奶要过生日了,家人为奶奶买了一个生日蛋糕。来为奶奶祝贺生日的一共有十个人,于是,小花的爸爸将生日蛋糕分成了10份,每个人得到的蛋糕数量是0.1。在给学生提出具体的案例之后,笔者为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由于小花喜欢吃生日蛋糕,她的姑姑将她的那一块蛋糕给了小花,那么小花的蛋糕数量是多少呢?”如此,学生们快速计算起来,并很快算出了答案。通过设置问题,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学生探究能力的形成。
二、积极激励合作,促进合作探究形成
合作探究是探究式教学的核心,可以有效优化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深化自主探究的结果。所以说,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有效激发学生进行积极的合作,让学生在合作中找到学习的乐趣,为学生合作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升打下基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合作开展之前,教师可以结合所学的内容为学生进行一定的提问或指明合作的方向,让学生之间进行合作、讨论、探索,最终解决数学的问题。
例如,在《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中,笔者为学生出了一道有关多边形的图形面积计算题。之后,让学生用合作探究的形式进行计算。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小组展开了详细的策略研究,不仅提升了学生合作探究兴趣,还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和提升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三、联系现实生活,激励学生进行探究
实践探究是探究式教学的关键。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也将服务于生活,所以加强小学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间的联系既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又能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并且,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力,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让学生进行积极的实践观察和总结,提升学生的生活能力,也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例如,在《多边形的面积》中,笔者为学生布置的探索作业是,让学生回家测量家里的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长度和宽度,然后出一道计算面积的题型并将面积计算出来。因为这个作业是让学生观察的是家里的生活用品,所以他们的积极性很足。而通过让学生进行出题并计算的形式,则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并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除此之外,笔者还经常让学生进行生活的观察,并让学生将观察的数据和结果进行探究,例如,在学习《认识底和高》之后,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图形的底和高,然后试着计算图形的面积。只要用心,生活处处充满了数学,只要用心观察,学生的数学能力一定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总而言之,探究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是新课程改革下教师所做出的转变和应对,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深化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数学教师应支持学生进行积极的数学观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耐人寻味的一方面。数学教师应联系实际生活,为学生提问的形式激发他们的独立思维,可以为学生布置合作探究的任务,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研究兴趣,还可以为学生布置生活化的探究作业,让学生成为生活的观察者和热爱者,从而推动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构建深度课堂,最终收获理想的教学效果。探究式教学应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只要数学教师不断创新和实践,只要学生的探究兴趣足够大,数学的课堂效果和学生的数学能力自然显著。
参考文献:
[1]汪奇.基于认知过程分析的小学数学探究问题设计与应用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16):108-109+111.
[2]索桂芳,薛彦华,赵明录,高翠任,王帅.新课程体系下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05):128-132.
论文作者:农海春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3
标签: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数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式教学论文; 学生进行论文; 形式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