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论文_张青

张 青

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 650011

【摘 要】目的:观察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方法:选取入住本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的180例急性脑血栓患者,将其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然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结果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致残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效果显著,并且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具有非常好的效果,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急性脑血栓;致残率;护理效果;早期康复护理

脑血管疾病中,急性脑血栓是比较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有着很高的致残率,因为主要是因为血管的堵塞,以至于压迫到身体上的某个神经,使得脑血栓患者丧失一定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1]。同时,很多急性脑血栓患者,很难在短时间内接受疾病带来的影响,总是表现在情绪暴躁、心理压力非常大等。当前,对急性脑血栓早期患者,在临床上所采用的护理措施,取得的护理效果不够理想。本实验尝试使用两种不同的护理模式,在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中,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择自2017年10月~2018年10月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脑血栓患者,共收集到180例病患,将其按照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观察组男性病患45例,女性病患45例,年龄在29~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岁。对照组男性病患48例,女性病患42例,年龄在28~7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岁。所有入选患者在性别和年龄以及急性脑血栓的类型上无明显差异,P>0.05,具备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对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对急性脑血栓的患者的情况进行了解和记录;2、对急性脑血栓的患者,给予常规的输液、血压测量等护理措施。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加强对急性脑血栓患者心理方面的指导,急性脑血栓患者在发病的初期,带来肢体上的活动不便或者障碍,在心理上很难接受,对疾病的康复治疗存在一定的影响,因此,医护人员要对其多进行沟通,鼓励其对疾病的治疗树立信心,提升患者的各项身体功能的恢复。

2、加强饮食方面护理的干预,要对患者及其患者家属进行饮食上的指导,在保证营养均衡的同时,饮食更加科学化,比如:让患者吃一些比较清淡的食物,不能过多的摄入盐,吃一些低脂肪的食物等,如果存在进食困难的患者,可以食用一些比较粘稠的液体食物,引导患者自己动手进食。

3、有些急性脑血栓患者,存在一定的语言交流障碍,面对这样的情况,医护人员要对其语言能力进行训练和强化。比如:可以一同观看电视、听广播,也可以让患者家属与其多多交流和沟通。

4、进行科学的肢体训练,每天都有固定的时间进行科学锻炼,注意活动的强度,做一些比较常规的基础训练即可,对于肢体严重行动不便的患者,可以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按摩。

1.3观察指标:

(1)对这两组急性脑血栓患者进行观察:显效,即患者在肢体功能上基本恢复痊愈;有效,即患者部分肢体功能恢复;无效,即患者不仅没有进行相应的肢体功能恢复,而且还出现了相关并发症[2]。计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2)统计两组急性脑血栓患者身经过不同护理干预后的致残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对结果进行处理实验数据,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护理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这两组的患者在接受护理后,观察组的患者相比较对照组的患者来说效果更为明显,观察组的护理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如下,见表1:

2.2致残率比较

观察组致残12例,所占比例为13.3%;对照组致残27例,所占比例为30.0%,观察组致残率显著低于对照组(X2=6.4157,P=0.0113)。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网络的普及,熬夜、上网以及经不是年轻人的行为,很多中老年人也加入其中,严重的缺乏户外锻炼,加上饮食不规律大吃大喝现象比较普遍,使得急性脑血栓逐渐年轻化,高频化。急性脑血栓有着非常高的致残率,但是在发现病症及时治疗,致残率可以大大降低,甚至达到恢复的状态。

在以往的护理模式中,由于患者自身对病情难以接受,加上护理的效果不佳,使得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以及与患者家属之间的矛盾非常尖锐。而在急性脑血栓中应用早期康复护理的方式,能够大大的减少患者的致残率,患者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3]。通过实验可以发现,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患者与常规护理的患者相比,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脑血栓患者取得的护理有效率更高,而致残率也显著更低(P<0.05)。根据指标结果提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脑血栓患者而言,能够较为显著的提高护理的效果,大大的降低因为急性脑血栓护理中致残率。这在侧面也证实了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脑血栓的患者护理模式相较于常规护理模式的良好效果。

综上所述,在急性脑血栓病症中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通过对患者心理上、饮食上、以及肢体功能的训练方面,可以帮助患者积极地配合康复训练,能够对患者的预后起到促进作用,降低致残率。该护理模式具有较高的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琴.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血栓脑梗疗效的观察[J].临床研究,2016,24(6):45-45.

[2]姜海涛.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血栓脑梗效果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6(2):184-185.

[3]景建文.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36):178-178.

论文作者:张青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6

标签:;  ;  ;  ;  ;  ;  ;  ;  

观察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论文_张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