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参与南太平洋地区海洋治理:方式、动因及意义
梁甲瑞
【内容提要】 作为全球海洋治理的主导力量,德国在南太平洋地区海洋治理中扮演着积极的角色。德国参与南太平洋海洋治理的主要方式有四个方面。第一,在欧盟的框架内参与南太平洋地区海洋治理;第二,在南太平洋进行海洋科考,服务于海洋治理;第三,与国际社会一道治理南太平洋地区的气候变化;第四,与太平洋岛国合作,维护海洋和沿岸生物多样性。德国参与南太平洋地区海洋治理的动因有两个方面。第一,与太平洋岛国有着相似的海洋环境保护观念;第二,服务于德国的海洋战略。德国参与南太平洋地区海洋治理有三个方面的意义。第一,推动南太平洋地区海洋环境保护,建立域外国家海洋环境保护机制;第二,帮助太平洋岛国提高海洋治理能力;第三,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南太平洋新型海洋秩序。随着南太平洋地区海洋问题的日益复杂化,德国在南太平洋区域海洋治理的经验值得中国借鉴,未来中德在南太平洋的海洋治理合作有着广阔的空间。
【关键词】 南太平洋;海洋治理;太平洋岛国;德国
作为沿海国家和港口国家,德国不仅是航运大国,也是世界上海洋研究、海洋技术革新大国。德国承担着包括北海和波罗的海在内的国内海洋治理的责任,同时还希望自身承担全球海洋治理的责任。《德国一体化海洋战略框架内的海洋发展规划》明确规定了德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责任。早在2013年时,德国就呼吁国际社会通过一个全球性的综合海洋政策框架,提高海洋在全球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加强各国海洋相关协议、公约、倡议和组织间的协调一致。无论在国际层面上,还是在地区层面上,德国在海洋治理中都扮演着积极的角色。2015年,德国主持的西方七国集团(G7)峰会主要议题是海洋环境保护与治理,这是全球领导人峰会第一次广泛关注海洋治理议题。G7领导人达成了统一采取行动减少海洋垃圾的共识,保护海洋环境。同时,德国是其它全球海洋保护协议的签字国,其中一个协议是《生物多样性公约》。德国承诺在2020年之前,每年提供5亿欧元的财政支持,以便实现《爱知生物多样性目标》(Aichi Biodiversity Targets)。① Clare Waldmann,“Germany's Interests in Coastal and Marine Conservation,”March 2016,http://w ww.boschalumni.org/wp-content/uploads/2016/03/Waldmann.pdf,访问日期:2018年1月10日。 作为世界海洋的重要海域,南太平洋海洋治理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南太平洋海域正面临着全球气候变化这一全球性的挑战,海洋资源、海洋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太平洋岛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挑战。除此之外,过度捕捞、海平面上升、海洋环境污染、海洋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等问题同样严峻。目前,学术界缺乏关于德国在南太平洋地区海洋治理的研究,既有关于德国全球治理研究主要集中在德国全球治理的理念与挑战、② 更多相关内容参见吴志成、王亚琪:《德国的全球治理:理念与战略》,《世界经济与政治》2017年第4期,第42—59页。 北极地区治理、③ 更多相关内容参见肖洋:《德国参与北极事务的路径构建:顶层设计与引领因素》,《德国研究》2015年第1期,第4—16页。 南极地区治理、④ 更多相关内容参见周菲:《德国参与南极事务的历程与特点及其启示》,《德国研究》2015年第2期,第34—44页。 德国保护海洋和沿岸地区的利益等。本文旨在解决德国为何要参与以及如何参与南太平洋地区海洋治理,并探讨德国参与南太平洋地区海洋治理的意义。
一、德国参与南太平洋地区海洋治理的方式
德国参与南太平洋海洋治理既有自身角度,又有与欧盟以及太平洋岛国构建伙伴关系,共同推动海洋治理等方面的考虑。从治理内容看,德国海洋治理主要集中在非传统安全领域,包括气候变化、海洋生物多样性、海上战略通道安全等。
(一)在南太平洋进行海洋科考,服务于海洋治理
作为一个工业发达国家,德国在传统上就比较重视海洋科考。德国政府支持海洋开发活动,重视海洋产业技术的发展,制定了海洋发展综合计划。近几十年来,政府对海洋科考提供了巨额资金。① 李令华:《德国重视海洋开发》,《海洋信息》1997年第7期,第28页。 德国联邦教育及研究部认为,“德国意识到了其所面临的很多挑战只有依靠海洋和基地研究才能克服。通过基础研究,海洋科学可以使我们了解周围的世界如何运行。另外,海洋科学同样可以帮助我们如何制定海洋政策,有效服务于国家海洋战略。这不仅适用于战胜气候变化,还适用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在这种背景下,海洋和极地地区扮演着关键的角色。我们需要在海洋保持强有力的存在,有能力在国际层面上以科学的方式探讨这些议题。”② Federal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Research,“Exploring the Secrets of the Deep Sea,”https://w ww.bmbf.de/pub/Exploring_the_Secrets_of_the_Deep_Sea.pdf,访问日期:2018年1月20日。 德国的海洋科考一般由科学研究驱动、国家出资。它未来的海洋科考主要集中在海洋与气候、海洋生态系统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地球动力学和地质灾害等方面。③ Germany Marine Research Consortium,“Open Ocean Observation with German Contribution: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Needs,”July 2013,http://www.deutsche-meeresforschung.de/en/openoceanobservatories,访问日期:2018年1月20日。
德国在现代的海洋科学研究领域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国际上被视为海洋研究的一支强大力量。科考船是德国参与海洋科学研究的工具。德国科考船除了参与花费不菲的国家项目之外,还经常成为欧洲和国际项目的主要参与者。德国科考船主要有Sonne号、Polarstern号、Meteor号和Merian号,这四艘科考船遍及太平洋、印度洋、南极地区、北极地区、北海、波罗的海、大西洋地区等(见图1)。其中,在南太平洋海域执行海洋科考的船只有Polarstern号、Sonne号和Heincke号。Sonne号是德国在南太平洋的主要科考船。自1977年开始,Sonne号就开始了在全球海域的海洋科考。截止到2014年8月,Sonne号在南太平洋海域共进行了51次海洋科考,主要
省委书记娄勤俭指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党中央重视和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战略部署,是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举措。乡村是文明实践的落脚点,如何更好服务乡村全面振兴,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新命题、新任务。作为基层工作者,必须在三个着力点上下功夫,培育乡风文明,激活乡村振兴之“魂”。
海洋和沿岸地区的自然资源对太平洋岛国的经济发展具有明显作用,并为太平洋岛民的生活提供基础。然而,太平洋岛国国家计划的制定过程几乎未体现保护资源、可持续使用资源的需求。它们并未合理地规划好现有的海洋保护区,因此在中长期内无法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在这个背景下,德国与太平洋岛国的合作项目专注于发展和强化岛国在海洋与沿海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制度和个体能力。为了保护南太平洋海洋和沿岸生物多样性,德国联邦环境、自然保护、建筑和核安全部与南太平洋地区与此相关的主要领导机构—南太平洋区域环境署于2013年签订了“太平洋岛国海洋和沿岸生物多样性”(MACBIO)的合作项目。该项目涉及的太平洋岛国有斐济、基里巴斯、所罗门群岛、汤加和瓦努阿图。这五个岛国的经济专属区从海岸线延伸200海里,覆盖75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是德国面积的21倍。该项目重点在这五个岛国的海洋和沿岸区域内,发展和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制度和个体能力。该项目的活动主要包括对海洋和沿岸生态系统进行经济评估,并把结果并入国家发展计划中。覆盖领海和专属经济区的空间规划路径将被采用和优化。这将有助于伙伴国把它们的海洋保护区域网络适应生态代表性(ecological representativity)。重要的是,该项目将在太平洋和全球范围内推广治理概念,扩大治理路径。为此,联邦经合部将与南太平洋区域环境署和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共同合作。② GIZ,“Marine and Coastal Biodiversity Management in Pacific Island Countries,”May 2013,https://www.giz.de/en/worldwide/18155.html,访问日期:2018年1月4日。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主要是施工前、施工过程中以及施工后的质量控制。首先,施工前的质量控制,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加强钻孔灌注桩的设计方案审核,结合实际施工环境对方案进行完善优化,确保施工技术以及施工流程的顺利进行,满足施工的要求。因为这一施工技术的特点,在施工前先关人员要做好问题的预测以及应急方案,确保在施工中的问题得到及时的解决,避免影响施工的质量。还有就是对于施工材料、人员以及设备的准备,对相关材料进行检查,保障设备状态。
图1 德国科考船所遍及的海域
资料来源:Federal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Research,“German Research Vessels Portal”,March 2017,https://www.portal-forschungsschiffe.de/index.php?index=53,访问时间:2018年1月10日。
(二)坚定维护欧盟的全球海洋治理政策,与欧盟一道参与南太平洋海洋治理
一直以来,德国在全球气候变化领域的表现比较活跃,积极参与有关气候治理的国际合作。《德国一体化海洋政策框架下的海洋发展规划》强调了应对气候变化与海洋治理的重要性。“保护海洋是全部海洋相关主体的共同责任,也与保护全球生态和应对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德国海洋政策的目标之一是履行全球生态发展的共同义务,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联邦政府在《德国参与气候变化的国际路径》(Germany's International Approach to Climate Change)中指出气候变化需要国际联合行动。德国政府将继续推动建立全面的国际气候协议,目的是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负面效应。《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成功表明国际社会需要联合行动。德国政府将通过三条路径来积极推动全球气候进程:第一,为在国际社会中发挥模范的作用,德国将设立自身的国家气候目标,比如2020年之前把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减少40%;第二,德国将加大支持发展中国家缓解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努力;第三,德国将通过“彼得堡气候对话”(Petersberg Climate Dialogues)为气候谈判注入新的活力。同时,德国快速启动了气候融资的承诺。在2010年至2012年,欧盟承诺为发展中国家提供额外172亿欧元的气候融资,其中德国提供了126亿欧元。① Federal Ministry for the Environment,Federal Ministry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Germany's International Approach to Climate Change ,Berlin,2011,pp.6-9.德国一直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角色,不断完善应对气候变化的治理规范。2016年12月,联邦政府制定了《气候行动计划2050》(Climate Action Plan 2050),将在实现与《巴黎协定》一致的国内气候目标的过程中,为各领域的行动提供支持,主要的领域包括能源、建筑、交通、贸易、农业和林业。② Federal Ministry for the Environment,Nature Conservation,Building and Nuclear Safety ,Climate Action Plan 2050 ,Berlin,November 2016,pp.1-6.
德国在南太平洋地区的活动,很大部分是在欧盟的框架之内进行的。《欧盟在太平洋的发展战略》(European Union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the Pacific)对于德国在南太平洋地区的地位表示认同。“虽然德国、法国、英国在太平洋地区保持着外交存在,但欧洲绝大多数国家依赖欧盟的集体框架推动和展现在南太平洋地区的外交利益。由于这些国家在南太平洋地区缺少足够的发展机构或合作项目,它们同样依赖欧盟来提供发展合作。然而,德国的联邦经合部是一个例外,它在南太平洋地区有着广泛的网络和项目,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③ Camilla Borrevik,Tony Crook,Sue Farran and Michael Goldsmith ,European Union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the Pacific ,Belgium:European Parliament,July 2014,p.9.2017年10月5—6日,欧盟在马耳他举办了主题为“我们的海洋”的会议。德国与欧盟在此次会议上承诺为“区域海洋治理伙伴关系”(PROG)共同提供支持。欧盟委员会副主席于尔基·卡泰宁(Jyrki Katainen)指出,“我们要在2020年之前,创建一个加强区域海洋治理的平台”。④ PROG,“EU and Germany Support Initiative on Regional Ocean Governance,”October 2017,http://www.prog-ocean.org/eu-and-germany-support-prog-initiative-on-regional-ocean-governance/,访问日期:2018年2月20日。 PROG的目的是推动主要海洋区域问题导向类型的海洋治理路径以及相互交流经
验。PROG以前和现在的项目主要是保护东南大西洋和西南太平洋的公海环境。
(三)与国际社会一道治理南太平洋地区的气候变化
就全球海洋治理而言,欧盟完整提出了全球海洋治理理论。2016年11月,欧盟委员会与欧盟高级代表通过了首个欧盟层面的全球海洋治理联合声明,包括50个纲领,目的是建设一个欧盟和全球的安全、干净、可持续治理(sustainable managed)的海洋。该联合声明集中在三个领域,分别是:(1)完善全球海洋治理架构;(2)减轻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压力,发展可持续的蓝色经济;(3)加强国际海洋研究和数据搜集能力,致力于应对气候变化、贫穷、粮食安全、海上犯罪活动等全球海洋挑战,以实现安全、可靠以及可持续地开发利用全球海洋资源。① EU Maritime Affairs,“International Oean Governance:An Agenda for the Future of Our O-ceans,”November 2016,https://ec.europa.eu/maritimeaffairs/policy/ocean-governance_en.,访问日期:2018年2月10日。 冷战结束后,欧盟积极推进一体化进程,倡导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并不断完善自身的全球治理框架,特别是近年来在全球海洋治理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在欧盟践行海洋治理的过程中,德国的贡献比较大。德国先进的技术、充足的资金有助于欧盟的全球海洋治理。没有德国的参与,欧盟的全球海洋治理将大打折扣。根据经济与合作组织(OECD)的统计,2015年德国的GDP为3.86万亿欧元,占欧盟总量的20%。② OECD,National Accounts of OECD Countries ,Paris:OECD Publishing,2016,p.45.德国财政部表示,“在英国脱欧以后,德国对欧盟财政预算的支持每年超过20亿欧元。”① The Telegraph News,“Germany's Contribution to EU Annual Budget Could Rise by 2 Billion after Brexit,”June 2016,http://ww w.telegraph.co.uk/news/2016/06/24/germanys-contribution-to-eu-annual-budget-could-rise-by-2bn-afte/,访问日期:2018年2月18日。 德国基于在欧盟内部强有力的经济优势,承担了相当一部分欧盟的财政预算,在欧盟对外角色及发展战略中尤为关键。2016年德国《安全政策白皮书》(2016 White Paper on German Security Policy and the Future of the Bundeswehr)把强化欧洲一体化视为德国的主要安全利益。② The Federal Government,2016 White Paper on German Security Policy and The Future of The Bundeswehr ,Beilin,2016,p.25.依靠欧盟在国际政治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德国在全球海洋治理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强,提高了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为了进一步体现在欧盟内部的领导者地位,德国的海洋战略积极对接欧盟一体化进程。《德国一体化海洋政策框架内的海洋发展规划》是对欧盟委员会在《欧盟一体化海洋政策》蓝皮书以及相关行动路线的补充。2009年10月,欧洲理事会通过了统一的《欧盟波罗的海区域战略》,德国在这一战略的制定和落实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为按计划在2020年使北海与波罗的海海域环境达到一流标准,联邦政府努力通过以一体化的方式实现欧洲海洋战略框架方针中充满挑战性的目标。
为了帮助太平洋岛国战胜气候变化的影响,联邦经合部在15个太平洋岛国设有援助项目,并与南太平洋委员会、太平洋岛国论坛、南太平洋区域环境署有着密切的联系。2009年,德国与南太平洋委员会在“解决太平洋岛国气候变化问题项目”上展开了合作;2014年,德国与南太平洋委员会、南太平洋大学以及欧盟共同合作了“太平洋—德国关于适应气候变化和可持续能源项目”。除此之外,德国非常重视对太平洋岛国的气候治理援助。2014年4月,联邦经合部对太平洋岛国追加了1000万欧元的援助,目的是支持“太平洋岛屿地区气候变化适应性”项目。同年,德国与小岛屿发展中国家签署了在气候适应性和灾难风险管理方面的战略合作协议。参与合作的太平洋岛国主要有斐济、密克罗尼西亚、基里巴斯、瑙鲁等国家。① 更多关于德国与太平洋岛国气候治理合作的内容参见梁甲瑞:《德国对太平洋岛国政策的新动向、原因及影响》,《德国研究》,2017年第1期,第43—45页。
作为全球治理中的主导性力量,海洋治理是其全球治理中的关键议题。参与南太平洋地区海洋治理契合了德国全球治理的理念,有效提高了德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海洋治理将成为大国建立南太平洋地区合作机制的契入点。德国在这一过程中将发挥主导性作用,塑造着全球海洋治理多边机制的构建。
在考核方面,传统方式是以教师为主,学生被动参与,学生无法自觉产生主观能动性。一个根据课堂特色制定的考核方式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更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四)与太平洋岛国合作,维护海洋和沿岸生物多样性
停靠的港口有苏瓦港、帕果帕果港、火奴鲁鲁港等。① PANGAEA,“Cruise Reports-Sonne(1969),”February 2014,https://www.pangaea.de/expeditions/cr.php/Sonne_1969,访问日期:2018年1月25日。 在海洋科学基础研究方面,德国目前有七艘科学考察船可供使用,这些船的建造时间在1968年和2005年之间。作为科研平台,这些科考船促进了海洋科学和所有大洋海域的研究。② Federal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Research,“German Research Vessels Portal,”May 2017,https://ww w.portal-forschungsschiffe.de/index.php?index=53,访问日期:2018年2月2日。 科考船队的所有船只在充足资金的支持下,得到了充分利用。除了种类丰富的科学考察船之外,德国海洋科学研究组织也发挥了核心作用。科学基金会海洋科学参议委员会在传统上就是海洋研究在科学层面上的组织机构,此外它还负责商讨及起草未来的科学研究计划。海洋机构联合会整合了德国所有权威的海洋科学研究中活跃的研究部门。德国联邦地球科学及自然资源研究院、法国海洋开发研究院和英国南安普敦国家海洋中心是它的联合会员。③ 陈雪恩、刘岳、郝虹:《德国科学考察船编队—未来十年战略需求》,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23—25页。 德国比较重视在南太平洋的海洋科考。2016年3月,德国科考船的旗舰Sonne号巡航了南太平洋,全体船员在惠灵顿卸下了新的海洋钻井设备,这种大型设备在巡航期间首次使用。④ German Embassy in Wellington,“RV SONNE in New Zealand,”May 2016,http://w ww.wellington.diplo.de/Vertretung/wellington/en/04__NZL-GER-Relations/NZ-GER-Science-Relations/NZL-GER-WISS__2016/Seite__RV-SONNE-in-NZL__eng.html,访问日期:2018年2月10日。 德国和南太平洋地区国家在海洋科考方面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正如新西兰一位在德国科考船Sonne号上工作的海洋学家所说,“德国人有工具,我们有沙坑,因此,他们来和我们一起玩”。⑤ German Embassy in Wellington,“A Successful Open Day on the RV SONNE in Auckland,”January 2017,http://m.wellington.diplo.de/Vertretung/wellington/en/04__NZL-GERRelations/NZ-GER-Science-Relations/NZL-GER-WISS__2017/Seite__FS-SONNE-OpenShip__2017-01-25__en.html,访问日期:2018年2月10日。 对海洋科考技术发达的德国来说,南太平洋是德国未来海洋科考不可忽略的一个海域。⑥ 梁甲瑞:《德国对太平洋岛国政策的新动向、原因及影响》,《德国研究》2017年第1期,第51页。
综上所述,造成小吨位铸造引导轮中频感应淬火后产生裂纹的主要原因,是铸造毛坯变截面处的圆弧存在尖角和内部铸造缺陷造成的应力集中,导致无法抵抗感应淬火的组织应力及热应力。
二、德国参与南太平洋地区海洋治理的动因
在德国海洋规划和政策顾问克莱尔·沃曼(Clare Waldmann)看来,历史和文化价值观塑造了德国与海洋环境的关系,并体现了德国保护海洋环境的决心。德国的词语中体现了这一点。比如,德语Heima表达了“家园”的意思,认为自然是一个可以提供安慰、亲密和关系的地方。该词语表达了德国人保护自然环境的渴求。不同于美国,德国社会倾向于“反对负债”的观念,很少会透支信用或使用其他手段来负债。“反对负债”的观念同样适用于利用自然资源,德国不会以不可持续开发自然环境的方式,为子孙后代留下债务。这些观念促成了德国长期存在的保护自然环境的活动。② Clare Waldmann,“Germany's Interests in Coastal and Marine Conservation,”March 2016,http://www.boschalumni.org/wp-content/uploads/2016/03/Waldmann.pdf,访问日期:2018年1月10日。 由此可见,德国对保护海洋环境充满了敬畏之情。作为西方工业强国,德国在海洋治理观念上与其他西方强国有着明显的不同。西方国家认为人类缺乏资源,所有的资源都应当被获取,并形成经济模式的基础。德国则认为人类有着丰富的资源,然而,资源丰富意味着需要承担尊重、满足以及供给食物需求的责任以及建立事物间联系性的责任。在过去几年,德国对保护海洋环境的兴趣日益提高。德国长期秉持的环境观念,特别是“两代人之间的公平”的观念,使其以“自然保护倡导者”的身份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目前,德国已经成为全球海洋治理中比较突出的支持者和领导者。
(一)与太平洋岛国有着相似的海洋环境保护观念
作为一个在全球治理领域扮演积极角色国家而言,德国参与南太平洋地区的海洋治理有着多维度的原因。观念是行动的基础。戈尔茨坦和基欧汉指出:“观念常常是政府决策的重要决定性力量。观念所体现出的原则化和因果性的信念为行为者提供了路线图,使其对目标或目的—手段关系更加明确。”① 朱迪斯·戈尔茨坦、罗伯特·基欧汉:《观念与外交政策》,刘东国、于军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3页。 与太平洋岛国相似的海洋环境保护观念是德国参与南太平洋地区海洋治理的基础。
自古以来,海洋是太平洋岛国居民生活重要的一部分。南太平洋为岛民提供了交通、资源、食物以及身份认同感。对太平洋岛国而言,海洋不仅是获取资源的来源,而且成为它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太平洋岛民达到了“人海合一”的境界。正如德吾德·策尔克(Jon M.Van Dyke)和格莱特·休伊森(Grant Hewison)所言,“几百年来,‘无限海洋’的观念一直成为西方国家的主流意识,当代西方文明的建立基于对海洋及其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征服。因为海洋一直被视为边界地区,所以‘听之任之’的态度成为许多国家面对海洋及其资源的理念。大量当下及未来保护海洋的实践都可以从土著人的传统中发现。依岛屿或海岸生存的居民早在快速交通或联系的时代之前,就意识到了海洋资源的有限性并需要保护。传统意义上,人们不把海洋生物视为不同的种类,而视为他们整体生活的一部分。如今,太平洋岛民开始构建基于自身对海洋认知的南太平洋海洋机制,并引进保护海洋环境的路径。太平洋岛国在海洋治理方面的经验和倡议将指导我们如何可持续生存。”① Jon M.Dyke,Durwood Zaelke,Grant Hewison,Freedom for the Seas in the 21 st Century ,Washington D.C.:Island Press,1993,pp.3-4.
(二)服务于德国的海洋战略
维护海上贸易贸易和运输航线的安全是近年来德国安全与防务政策的重要内容。由于德国的原料进口和商品出口严重依赖自由安全的洲际海运贸易路线。因此,在未来几年,德国的安全战略将更侧重于确保能源运输的安全保障。德国2011年《防务政策指针》对其安全利益进行了明确界定,其中包括“促进自由、无限制的贸易,以及获得进入公海的自由通道”。② 梁甲瑞:《德国对太平洋大国政策的新动向、原因及影响》,第51—52页。 2016年德国《安全政策白皮书》同样指出了海上战略通道对于德国的重要性,“未来,德国的繁荣与公民的幸福将极大地依赖不受阻碍地使用全球信息与通讯系统、海上补给线、交通和贸易运输线,以及原材料和能源的安全供应。任何对这些通道的阻碍将会破坏国家的稳定和公民的幸福。基于此,德国将与盟友及合作伙伴一道灵活利用外交和安全政策手段,目的是防止海上战略通道的封锁和中断。”同时,《安全政策白皮书》也指出了维护海上战略通道安全的必要性,“就像依赖全球信息和通讯系统一样,我们的经济同样依赖原料的稳定供应和国际交通路线的安全。保护海上补给线的安全和确保公海的航行自由对像德国这样的出口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主要是因为出口型国家极大地依赖不受阻碍的海洋贸易。由海盗、恐怖主义、地区冲突引起的海上战略通道的中断将对国家的繁荣有着负面影响。”③ The Federal Government,2016 White Paper on German Security Policy and The Future of The Bundeswehr ,Berlin,2016,pp.41-45.
全球海洋治理的一个要义是保持海洋的安全,因此维护海上战略通道的安全成为全球海洋治理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很多海洋问题越来越严峻,比如海洋资源枯竭、海洋生态恶化等,因此,全球海洋治理迫在眉睫。长期来看,全球海洋治理的目的是实现全球范围内的人海和谐,促进海洋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短期来看,全球海洋治理的目的是合理开发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环境、维护海洋安全等。因此,全球海洋治理应该超越国家、种族、意识形态的界线,实现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作为海盗最为猖獗的区域,公海海盗和恐怖主义的治理已经刻不容缓。海盗和恐怖主义不断制造事端,劫持油轮、商船乃至军火船只,抢劫财物,绑架人质,甚至枪杀船员,严重破坏了公海海上航行秩序,威胁着国际海上航运通道的安全。然而,在公海打击海盗和恐怖主义对于小国来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大国拥有向公海派遣军舰打击海盗和恐怖主义的实力,大国出于地缘政治的考量,对海上安全严峻程度的认知不同,大国的意愿同公海安全的治理紧密联系起来。因此,国际社会急需公海安全合作的规范和制度,目的是维持合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① 蔡拓、杨雪冬、吴志成:《全球治理概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331页。
虽然前后经历了多届政府,但德国在维护国家利益,保障国家安全和推动德国成为“世界政治大国”的目标没有改变。自德意志帝国以来,德国一直是一个海陆复合型国家,但其海岸线较短,只有北方少数地区频临海洋,并且只能从北海和英吉利海峡西出大西洋。德国的海权诉求极易被英国所警惕和封锁,虽然它在英国海军占统治的年代一度奋起挑战,试图走向海洋,但最终均遭失败。② 韩志军、刘建忠、张晶、刘绿怡:《德国地缘战略历史剖析》,《世界地理研究》2015年第4期,第5页。 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的海军发展受到了限制。自此以后,德国在南太平洋的势力基本不存在,但其在该地区仍具有影响力。换句话说,南太平洋对德国仍具有海洋战略价值。这与德国致力于成为“世界政治大国”的目标息息相关。当前,德国海军日益活跃于世界各大海洋,已经从近岸防卫转变为远洋战略。2006年,联邦德国颁布的《国防白皮书》指出:德国海军奉行“多边主义的远洋战略”,通过“搭车北约”与执行联合国决议来扩大海军的军事活动范围。③ The Federal Government,Defence White Paper ,Berlin,2006,p.12.参与南太平洋地区的海洋治理可以有效帮助德国海军了解该海域的水文情况,便于在该海域进行演习。2016年7月21日,基于南中国海冲突的不断升级,德国海军首次在太平洋海域参与了大规模的演习。共有来自26个国家的25000名士兵参与了名为“RIMPAC 2016”的军事演习。这是德国首次参与RIMPAC,因此德国海军被认为将参与到太平洋地区。④ Asia-Pacific Research,“The Germany Navy Returns to the Pacific Ocean to Militarily Encircle China,”July 2015,http://www.asia-pacificresearch.com/the-germany-navy-returns-to-thepacific-ocean-to-militarily-encircle-china/5537150,访问日期:2018年2月25日。 随着德国海洋战略的不断实施以及海军力量的增强,南太平洋将成为其海洋战略的关键区域。因此,参与该区域的海洋治理成为德国海洋战略框架下的题中应有之义。
三、德国参与南太平洋地区海洋治理的意义
灶膛里的火力慢慢退去,坐在灶门口已不觉得烘人了。那时候我婆婆总嚷着要给桂生叫个贱名儿,说名儿叫贱点儿好养活。我跟大梁总不愿心,说叫桂生不是蛮好的么。后来桂生两岁半那年,我带他回娘屋,转来时路上遭了狼,我们这才依了他奶奶,给他叫了个狼剩儿的贱名儿,大号还是桂生。
加入石墨烯的Fenton反应动力学拟合曲线方程为:lnCODCr,t=0.0632t+6.8131,R2=0.9696。
(一)推动南太平洋地区海洋环境保护,建立域外国家海洋环境保护机制
污染是南太平洋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威胁之一。污染源和程度的增加正在破坏太平洋岛国维持健康社会、促进发展和投资以及保证居民有一个可持续未来的努力。南太平洋地区主要的污染形式为航运相关的污染、有毒化学物质和废弃物、固体废弃物的治理和处理。外来海洋物种、船舶残骸、海洋事故和船舶废弃物威胁着该地区的沿岸和海洋资源。绝大部分岛国陆地面积较小,缺少关于废物再循环的技术,这导致了塑料、废纸、玻璃、金属和有毒化学物质的扩散。大部分垃圾分解缓慢,并渗透到土壤和饮用水中,而未被分解的垃圾则占用了空间。斐济、法属波利尼西亚、所罗门群岛、巴布亚新几内亚的航行密度比较大,海上交通事故较多,汤加、北马里亚纳群岛、瓦努阿图的海上事故规模相对较小。根据南太平洋区域环境署报道,经常出现石油泄漏的地方为关岛、帕皮提,相对较少的是努美阿、苏瓦等。虽然南太平洋地区货物和贸易交通产生的石油泄漏风险较小,但另外一种石油泄漏的来源却变得日益重要。二战期间300万吨的军舰、沉船在海水中经过50多年的腐蚀,开始恶化环境。这导致了2001年接近100吨的燃油从“密西西内瓦”号油轮上泄漏,未来类似军舰上很可能会出现同样的航空油、燃油、船用柴油的泄漏。太平洋岛国自然资源短缺,因此石油泄漏会对它们的生态系统产生影响。石油泄漏除了对珊瑚礁、红树林等有直接影响之外,石油污染废弃物的清扫和处理同样重要。① ITOPF,“South Pacific,”July 2003,http://www.itopf.org/fileadmin/data/Documents/Country_Profiles/southpacific.pdf,访问日期:2018年11月1日。 历史上,很多域外国家不同程度地破坏了该地区的海洋环境。比如,美国在马绍尔群岛的核试验、法国在穆鲁罗瓦环礁的核试验、日本在北太平洋倾倒核废弃物、美国在约翰逊环礁倾倒化学武器、远洋捕鱼国在南太平洋地区过度捕捞海洋资源、日本大规模流网捕鱼。“对于接受控制海洋污染的责任,大国的行政迟缓和消极态度对太平洋岛国而言,比较残忍。大国应该像小岛国一样,采取积极的举措,保护南太平洋地区的海洋环境。”① Jon M.Van Dyke,Durwood Zaelke,Grant Hewison,ed.,Freedom for the Seas in the 21 st Century :ocean governance and environmental harmony ,Washington D.C.:Island Press,1993,pp.113-120.作为域外大国,德国南太平洋地区海洋治理的行动将会为其他域外国家树立典范,推动建立海洋环境保护机制。
(二)帮助太平洋岛国提高海洋治理能力
长久以来,太平洋岛国处于国际政治的边缘地带,国力弱小,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弱国的角色,是名副其实的小国。正因为如此,许多岛国不得不依赖外部援助来维持国家的正常运转。对于它们来说,外援是维系社会稳定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据估计,太平洋岛国专属经济区中,金枪鱼资源每年可产生约40亿美元的价值,但其中只有15%流向这些岛国。太平洋岛国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出售捕捞许可资格。境外渔船捕捞金枪鱼的数量占总量的三分之二,其中近90%的金枪鱼被运送到区域外进行加工处理。近海渔业也受到了人口增长和气候变化的威胁。经济价值高的品种频临灭绝。② Ocean Conference,“A Regional Roadmap for Sustainable Pacific Fisheries,”May 2015,https://oceanconference.un.org/commitments/?id=18778,访问日期:2018年3月1日。 由于太平洋岛国实力弱小,很难依靠自身力量来进行海洋治理,因此它们主要依靠区域组织来克服自身在海洋治理方面的脆弱性,主要的区域组织有太平洋岛国论坛、太平洋共同体、南太平洋大学、太平洋岛国论坛渔业局、太平洋区域环境规划署。③ Martin Tsamenyi,“The Institutional Framework for Regional Cooperation in Ocean and Coastal Management in the South Pacific,”Ocean &Coastal Management ,Vol.42,No.6,1999,p.469.与此同时,太平洋岛国还利用一些国际组织在海洋治理方面的优势,积极与国际组织合作,主要的国际组织有联合国、欧盟、世界银行等。除了依靠区域组织以及国际组织以外,太平洋岛国积极与域外国家构建维护海洋安全的伙伴关系。构建全球海洋治理伙伴关系是太平洋岛国弥补自身实力缺陷的重要路径。太平洋共同体在《战略计划2016—2020》中明确指出,“太平洋共同体不仅将拓展伙伴关系,以促进在海洋治理领域的合作,而且还将强化现有的合作伙伴关系,包括太平洋区域组织理事会(Council of Regional Organizations of the Pacific),构建新型关系。”④ Pacific Community,Strategic Plan 2016 —2020 ,New Caledonia,2015,p.7.全球海洋治理是涉及多元行为体的管理全球事务的过程和机制,本质上是一种以合作为特点的管理模式。它所要解决的问题,不是某一个国家的问题,也不是某一个国家可以单独解决的问题,因此,全球海洋治理虽涉及各国的国内事务,但是需要各国共同承担责任,并进行全球范围内的协调与合作。统一后的德国,采取多种手段,谋求“世界大国地位”,开展全方位外交,扩大对世界的影响力。随着国力的提升,德国开始承担越来越多的国际责任。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在2000年9月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宣称,“德国已经为承担相应的责任做好了准备”。2013年9月,德国的一份研究报告《新力量,新责任》(New Power New Responsibility)指出,“德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繁荣、自由和安全,但这意味着德国必须承担更多的责任。”① Stiftung Wissenschaft und Politik&German Marshall Fund of the United States,New Power New Responsibility ,Berlin,2013,p.2.为了更好地在南太平洋地区进行海洋治理,德国不仅注重与太平洋岛国的合作,还强化与该地区区域组织的合作,主要相关的区域组织有主要的区域组织有太平洋岛国论坛、南太平洋委员会、南太平洋区域环境署等。
(三)有助于建立和谐南太平洋新型海洋秩序
几个世纪以来,南太平洋地区一直是新老国际政治行为体争夺的地方。自18世纪中叶起,荷兰、英国、法国、德国、俄国、美国、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入侵太平洋,抢占地盘,瓜分势力范围。二战后,美国乘日本战败、英国削弱的时机,力图称霸太平洋。但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海军力量逐步下降。相反苏联在太平洋的海军力量逐步增强,争夺太平洋的制海权成为苏联全球战略的重要内容。苏联在太平洋推行的是进攻性的扩张政策,目的是抗衡美国在太平洋的势力,并控制从远东基地到印度洋的海上战略通道。苏联在太平洋的扩张,不仅加剧了它同美国的对抗,而且从客观上推动了太平洋地区国家和人民反对霸权主义力量的发展。② 蒋建东:《苏联的扩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144—170页。 随着南太平洋地区海上战略通道价值的日益提高,域外国家不断重视南太平洋地区,并发展同太平洋岛国的外交关系。这客观上使得南太平洋地区成为大国博弈的焦点区域,加剧了地区紧张态势。
晟图机械是一家自1998年起就开始潜心研制、开发适用于精装印后装订,以及精品礼品盒包装皮壳科技的民营企业,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浪潮,晟图机械目前已经成为这一领域领先的民族品牌,而其背后成功的秘诀、一路走来的感悟,就这样在庹明珠的款款道来中徐徐展开……
当下,构建和谐海洋是南太平洋地区的共识或呼声。“太平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海域,拥有一些最丰富的海域生态系统。太平洋地区几乎98%都是海洋。海洋及其资源对太平洋岛民的生活和未来繁荣至关重要。海洋及其海岸线为该地区居民提供了许多生态系统服务,这巩固了近岸和海洋渔业资源、娱乐、旅游业交通部门的基础。海洋同样提供了串联我们风俗和文化传统的共同点,这种方式对于蓝色太平洋大陆是独特的。”① Pacific Islands Forum Secretariat,“Ocean Management and Conservation,”September 2017,https://w ww.forumsec.org/ocean-management-conservation/,访问日期:2018年3月2日。 目前,南太平洋拥有广阔的地缘政治环境,特别适合包括德国在内的域外国家开展合作,而并不是建立在相互威胁基础上的消极竞争与零和博弈。域外国家通过合作维护南太平洋的安全,加强合作与沟通,淡化威胁与避免冲突,则有希望在南太平洋地区建立一种新型大国合作关系。这不仅对于域外国家和太平洋岛国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有助于建构和谐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南太平洋面临着严峻的海洋安全的挑战,在如此广阔的海域面积上进行海洋治理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同时,对于德国来说,这也是一种战略机遇,形势的发展呼唤域外国家形成合力,为国家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海上战略通道环境。域外国家应当更新观念,避免出现南太平洋合作的困境,共同发展,互利共赢。只有这样,才能使南太平洋成为一个和平、稳定、安全的海洋。
结语
随着南太平洋地区海洋问题的日益复杂化,德国将以更积极的方式参与南太平洋地区的海洋治理。这对于德国践行全球海洋治理规范将是有益的尝试,同时,德国可根据南太平洋地区的区域海洋治理,积极完善自身的海洋治理框架,服务于欧盟地区的区域海洋治理。虽然德国参与南太平洋地区的海洋治理有着自身的特点,但它也面临着挑战。如前所述,德国参与南太平洋地区海洋治理的一个主要方式是对太平洋岛国进行气候治理援助。近年来,德国的经济增长放缓,国内民众对于政府花费巨额财政资金设立气候基金日益不满。② 徐弃郁:《犹豫的“领导者”——透析债务危机中的德国》,《世界知识》2011年第17期,第34页。
德国参与南太平洋地区海洋治理对中国构建中国—大洋洲—南太平洋蓝色经济通道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海洋局于2017年6月发布的《“一带一路”建设海上合作设想》提出了构建三条蓝色经济通道,其中之一为中国—大洋洲—南太平洋蓝色经济通道。蓝色经济通道构建既是经略海洋,也是治理海洋。蓝色经济通道把海洋视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突出海洋的整体性,这与全球海洋治理的内涵不谋而合。二战后,德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多边机制,承担起了与自身实力相符的责任,成为全球治理中不可替代的主导力量。中国可以主动同德国在南太平洋地区就海洋治理项目展开务实合作,制定合作规则,共同打造蓝色伙伴关系,分享合作红利。打造蓝色伙伴关系不仅可以维护南太平洋的健康,还可以帮助太平洋岛国实现发展。2018年11月,巴布亚新几内亚举办了APEC峰会。习近平主席在此次峰会上发表了《同舟共济创造美好未来》主旨演讲,并指出要坚持规则导向,完善全球治理。以规则为基础加强全球治理是实现稳定发展的必要前提。① 《同舟共济创造美好未来》,人民网,http://world.people.com.cn/n1/2018/1118/c1002-30406575.html,访问日期:2018年11月17日。 南太平洋地区海洋治理内容的深化为中德合作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中德可以围绕构建蓝色经济通道,以海洋治理为轴,以全人类的共同利益福祉为目标,在南太平洋地区展开合作。进一步说,中德海洋治理合作将契合南太平洋地区“蓝色太平洋”② 太平洋岛国论坛界定了“蓝色太平洋”的内涵。“基于明确的‘海洋身份’、‘海洋地理’和‘海洋资源’的认同,‘蓝色太平洋’致力于重新发掘共同治理太平洋的集体潜力。它的目的是通过把‘蓝色太平洋’作为决策核心的方式,强化太平洋岛国‘蓝色太平洋大陆’身份的集体行动。”Pacific Islands Forum Secretariat,“Pacific Regionalism&The Blue Pacific,”Pacific Islands Forum Secretariat,September 2018,https://www.forumsec.org/pacific-regionalism/,访问日期:2018年11月27日。 理念。2017年9月,第48届太平洋岛国论坛峰会强调了太平洋岛国的“蓝色太平洋”身份。太平洋岛国论坛领导人一致赞成“蓝色太平洋”身份是太平洋地区主义框架(Framework for Pacific Regionalism)下推动论坛领导人集体行动观念的核心驱动力。2018年9月,第49届太平洋岛国论坛峰会再次强调了“蓝色太平洋”的重要性。中德海洋治理合作将顺应世界发展潮流与开放合作大势,是发展空间更为广阔的必然选择,也是世界各国一道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海洋及海洋资源、促进南太平洋地区和平与稳定的途径。
【作者简介】 梁甲瑞,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博士后(上海邮编:200062),聊城大学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研究员,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讲师(山东聊城 邮编:252000)。
【DOI】 10.13549/j.cnki.cn11-3959/d.2019.01.010
【中图分类号】 D5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1755(2019)01-0127-16
【收稿日期: 2018-03-19】
【责任编辑:张志洲】
标签:南太平洋论文; 海洋治理论文; 太平洋岛国论文; 德国论文;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论文; 聊城大学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论文; 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