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学风关系到党的事业的成败: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学风的讨论_理论联系实际论文

坚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学风关系到党的事业的成败: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学风的讨论_理论联系实际论文

坚持和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学风的论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风论文,兴衰成败论文,马克思主义论文,关系到论文,论述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鲜明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学风问题。十五大之后,在号召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时,又多次提及这一问题,认为坚持和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是兴起学习邓小平理论新高潮的关键所在,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

一、坚持和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的极端重要性

江泽民同志多次谈到学风问题的重要性。我体会,主要是三点:学风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学风问题也是个党风、党性和世界观问题;学风问题是理论上和政治上是否成熟的一个根本标志。

学风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马克思主义学风的实质是理论和实践的统一。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的客观实际和基本规律,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就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俄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中诞生的。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列主义的基本理论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邓小平理论就是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中形成和发展的。这就是说,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每一科学形态,都与理论和实践统一的原则紧密相联。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和生命。

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都是倡导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学风的典范。在他们的理论活动中,无不循着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前进。马克思和恩格斯写了《共产党宣言》,这是共产党人的“圣经”。但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世时,曾随着历史的发展,对《宣言》的诸多提法作了重大修改,认为这正是马克思主义的天经地义,是客观现实的要求。列宁也根据帝国主义的特征,特别是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情况,提出了社会主义可以在一国首先胜利的理论。毛泽东同志则根据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特别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特征,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邓小平同志更是纠正了对毛泽东神圣化的倾向,批判了林彪,“四人帮”对毛泽东思想的篡改和歪曲,沿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道路,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现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坚持和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

学风问题是个党风问题、党性问题,归根结底是个世界观问题。毛泽东同志规定了党的三大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毛泽东同志把理论联系实际放在党的三大作风之首,可见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我们现在之所以再次强调学风问题是个党风问题,我感到有这样几个原因:一是说,理论联系实际,不仅是学习和研究范围内的事情,而且是关系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发展的根本问题;二是说,理论联系实际,实质上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如果丢掉了这条思想路线,党的生命就会窒息,党的事业就会失败;三是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在党风上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一些党员脱离群众、一些党组织党内生活庸俗、一些干部生活作风腐败等,而所有这些,一个根本性原因,是没有很好地学习邓小平理论,没有用这个理论分析新的时代环境,没有用这个理论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没有做到言行一致,丢掉了理论联系实际这个锐利的武器。学风问题也是个党性问题。毛泽东同志早就说过:理论脱离实际的主观主义学风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这个论断的正面意义,就是说理论同实际相联系的实事求是学风,“就是党性的表现。”马克思主义是有党性的理论,这取决于它的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只有从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才能如实反映客观规律;只有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真正为人民谋利益。而这个问题集中地说,就是理论和实际的统一问题。

学风问题归根结底是个世界观问题。世界观从本质上说,就是解决物质和意识、主观和客观、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对上述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从唯物主义世界观出发,必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从唯心主义世界观出发,必然奉行理论脱离实际的学风。学风问题就是人们的世界观在行为上的表现、特别是在学习和研究行为上的表现。邓小平同志说,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就是实事求是。我们说,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的精髓,也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更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不仅着眼于它在理论体系中的地位,也着眼于它的世界观意义。学风上出了毛病,实际上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世界观上出了问题。只有从世界观上着眼,才能真正端正马克思主义学风。

学风问题是理论上和政治上成熟的一个根本标志。客观事物是一个矛盾的总体,是一个诸多规律构成的规律群。人们对这个矛盾总体和规律群的认识把握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从认识个别矛盾到认识矛盾总体的过程,是一个认识个别规律到认识诸多规律及其相互联系的过程。这个过程反映到理论的发展上,就是从形成个别观点开始,逐步形成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这个体系反映着矛盾总体的实质,把握了矛盾运动的基本规律以及这个基本规律同其它诸多规律的内在联系,从而把握了事物发展方向。到这时才可以说在理论上比较成熟,但是,严格地说,如何使这个理论进一步成熟,重要的是把这个理论和不断发展着的实践相结合,一方面指导和推动着实践的发展,开拓着发展的新路;一方面在这个发展着的实践中,总结新的经验,不断地把已经形成的理论向前推进。只有达到了这样的境界,才可以说在理论上达到了真正的成熟。而这个过程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而通过这个过程达到理想境界,就是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当我们自觉地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我们所从事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时候,就转变成了一种政治行为。一个人的政治思想和行为,也有一个从不成熟到逐步成熟的过程。这个过程实质上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或者说,就是在这个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在政治上逐步成熟起来的。江泽民同志要求领导干部要讲政治。要我们加强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等方面的修养,使我们的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要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的政治立场,科学的政治观点,模范地遵守纪律,要有很强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善于分辨各种错误思潮和识别政治风向。如果说,这就是我们领导干部必须达到的政治思想境界,这种境界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学习理论中形成的,是在革命实践中锻炼的,是在不断的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达到的。

二、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弘扬了马克思主义学风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郑重地提出了坚持马克思主义学风问题,并对党的传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作了新的发挥,提出了著名的“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的学风:“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学风理论的新创造。以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实际问题、以我们现在做的事情为中心,是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立足点。这是说,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不能抽象化,搞概念游戏,搞逻辑推演;而是为了改变客观世界,在当代就是为了解决社会主义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实际问题。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实践性,脱离了当代中国最大的现实,马克思主义就会变质。

“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相结合,在这个结合中,既推进实践的发展,又发展理论本身。否定理论运用于实践是本本主义;否定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是经验主义。从这个意义上说,着眼于理论的运用,是在以现实为中心的基础上,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首要问题,因而也是马克思主义学风的首要问题。

“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就是在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要善于总结经验,把实践经验升华为理论认识。一方面,深入探索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规律,使我们在工作中不走或少走弯路;一方面,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以适应实践发展的需要。实践出理论,不是实践的自发行为,而是通过对实践经验自觉的理论思考实现的。如果否定了对实践的理论思考,认识就会止于经验,工作就会走弯路。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中,善于对实践的理论思考,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学风的关键环节。

“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这是说,实践是不断发展的,理论也是不断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一个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完成了,又会提出下一个理论和实践统一的任务。这种不间断的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因此,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是贯穿于整个实践和认识的辩证运动的过程中的,是认识的基本规律在学风上的表现。

由此可见,“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不仅继承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而且把这一传统的学风理论化、系统化了。这个理论体现了三种精神:一是时代精神,要我们立足于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现实;一是面向未来的精神,要在不断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中前进;一是理论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精神,在这个不间断的统一中,保持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江泽民同志是一个善于理论思考的领导者。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是一种在认识客观规律基础上的自觉的历史行为。因此,我们的伟大领袖们,都既是革命家又是理论家,江泽民同志也是一个非常善于理论思考的领导者。他忠诚地、创造性地实践了邓小平理论,并在实践中不断进行理论的思考,提出了一系列的重要论述,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

在江泽民同志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的理论中,最关键的环节,是在立足现实的基础上,善于对实践的理论思考。江泽民同志的理论活动鲜明地体现着这一特色。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三个问题。

一是在十四大报告中,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建构。邓小平同志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他的理论观点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阐发的,而不是以教科书的形式出现的;但邓小平同志在新时期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解决,不是个别的、零碎的,而是一系列的基本的问题,因而他的理论也必然是一个系统的存在。但这个理论系统是个什么样的,怎样以简洁的语言把它形态性地表现出来,这就需要在全面地把握邓小平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理论的再思考。江泽民同志完成了这个任务。他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精髓,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基础,以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为主题,从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依靠力量和祖国统一的相互联系中,建构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的建构,极大地推动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把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提高了一大步。

二是在十四届五中全会上,论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十二个关系。这是江泽民同志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对新的实践经验进行的一次重大的理论思考。他借鉴毛泽东同志《论十大关系》的逻辑,根据社会的有机结构,按照在每一个社会层面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的思路,提出了一系列的重大理论观点和战略原则。在整体上,分析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在生产力领域,提出了生产力增长方式的转变问题,规定了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生产关系领域,提出了经济体制的转变问题,进一步完善了经济体制转变中的战略原则和方针政策;在上层建筑领域,对党的建设、军队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诸多问题,进行了战略性思考,提出了一系列的战略举措。这是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对社会主义国家发展战略的比较全面的思考,初步形成了国家发展战略的基本框架。它所论述的许多理论观点和战略原则,都写进了十五大报告。

三是在十五大报告中,他以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为主题,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描绘了我国跨世纪发展的宏伟蓝图。他提出了“邓小平理论”这一具有凝重而深广内涵的历史性概念,并以党章的形式把它规定为党的指导思想;他对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科学体系进行了新的评价和概括,把对邓小平理论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他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进行了再认识,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立足在更坚定的现实基础上;他创造性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把党的基本路线具体化、深刻化了;他在党的基本纲领的基础上,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中,提出了一系列具有突破性的理论观点,规定了一系列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举措。这就是江泽民同志十五大报告的大思路,表现了他作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的旗手的智慧和才能。

坚决反对和克服学风中的不良倾向。要坚持和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必须了解在学风上存在的问题。江泽民同志尖锐指出,在我们的干部包括一些领导干部中,照本宣科的不良风气,断章取义,各取所需的不良风气,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的不良风气,说一套做一套的不良风气,仍然严重存在。并说,这些不良风气,妨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败坏党的形象和声誉,窒息党的生机和活力,也影响干部的健康成长。此风不刹,贻害无穷。

一是反对本本主义。当前本本主义的主要表现,就是照抄照搬,照本宣科,唯独不结合自己工作的实际。按照江泽民同志发展了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学风的理论,立足点就是自己正在做的事情。这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就是要带着改革和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中去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并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创造性地解决自己实际工作中的问题。而以照抄照搬、照本宣科为主要特点的本本主义,则从根本上背离了理论的目的和功能。这种本本主义学风,是一种懒汉的思想和行为。它既没有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领会其精神实质;又没有对自己的工作实际进行认真思考,不晓得其特点和规律。反对本本主义是毛泽东同志提出来的。本本主义这个东西在党的历史上的危害是有目共睹的,我们决不能让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复活。

二是反对实用主义。当前实用主义的主要表现,就是断章取义,各取所需。马克思主义学风的基本要求,是立足于现实问题,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领悟理论的精神实质;又以这种精神实质为指导解决现实问题,以达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而以断章取义、各取所需为主要形式的实用主义,则与此背道而驰。它完全抛弃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体系性理解,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采取断章取义的恶劣手法,为自己的一孔之见辩解,甚至为自己的错误找“理论根据”。林彪、“四人帮”曾把这种实用主义学风推到了极至。现在在一些同志身上表现出来的“断章取义、各取所需”现象,当然同那种东西有本质的不同;但不可否认,它们在思维方式上有某些相通之处,这是值得我们警惕的。为批判和克服林彪、“四人帮”极端的实用主义,邓小平同志曾提出了要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英明论断。今天,江泽民同志又要求我们从理论体系上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实质,并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看作是一个前后相继、一脉相承、统一的科学体系,这是我们必须十分注重学习和领会的。

三是反对形式主义。当前形式主义的主要表现,就是搞花架子,做表面文章,而不是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实实在在地做事情。形式主义在理论上就是割裂形式和内容的辩证联系,否定内容决定形式的原则,无限夸大形式的作用。在实践上就是忽视上级指示的落实,而着眼于搞花架子,做表面文章,玩花花点子。在贯彻上级指示的过程中,在每个环节上,都搞得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到头来,还是停留在嘴巴上、会议上、文件中,而是否真正落实了,却无人问津了。这种华而不实的东西,实质上不是想做好工作,而是想在上级那里挂个号,是做给领导看的。江泽民同志曾大声呐喊,反对形式主义,倡导“落实、落实、再落实”。一口气讲三个“落实”,可见意志之坚,真情之切!

三、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理论

在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在提出高举邓小平理论的同时,又提出了发展邓小平理论的问题,这是吸取历史经验得出的科学结论,也是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的根本问题。

把坚持和发展统一起来,这是包括邓小平理论在内的整个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表现。马克思主义是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规律的理论表现,它的基本理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产物,它必须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科学。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动力和生命,创新性和创造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僵化的马克思主义决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说:“离开本国实际和时代发展来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同它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发展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没有出路。”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科学的理论形态。科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构成因素是:有一个坚实的基础;有若干首尾一贯的基本观点,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发展。这后一条是至关重要的,它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根本特点之一,是马克思主义同它以前的一切社会思想体系的根本区别。过去的一些社会思想也曾活跃于一时,但随着时代的发展都退出了历史舞台,这是它的思想体系封闭性的必然结果。马克思主义之所以长盛不衰、战无不胜,就在于它的理论体系的开放性,使它成为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发展的科学。

在提出坚持邓小平理论的同时,提出发展邓小平理论,是从历史经验中得出的科学结论。在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上,把毛泽东思想用党章的形式规定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是一个伟大而英明的决策,使我们的革命事业取得了伟大的成功。但我们在提出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的同时,没有明确提及毛泽东思想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发展。虽然毛泽东同志多次提倡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讲自己的思想也需要发展,但由于毛泽东同志的崇高威望,这些并没有引起全党的注意,以至发展到对毛泽东同志的神圣化和对毛泽东思想的教条化。我们可以作这样一个“历史的假设”:如果我们在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的时候,就明确指出毛泽东思想必须发展,并把这种发展不是看作仅是毛泽东同志个人的事情,而是中央领导集体和全党同志的庄严历史责任,树立起毛泽东思想必须发展的强烈意识,并把这种意识化为全党和人民大众的观念,我想,林彪、“四人帮”的那一套是会遭到更大的抵制的。十五大把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统一起来,在“高举”的同时提出“发展”,正是正确接受历史经验的必然结论。我们必须树立这样一种观念:只有把坚持和发展统一起来,才是真正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

标签:;  ;  ;  ;  ;  ;  ;  ;  ;  ;  ;  ;  ;  ;  ;  

坚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学风关系到党的事业的成败: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学风的讨论_理论联系实际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