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丽荣
湛江市华安保全有限公司
摘要:在科技信息化时代,公安传统的社区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现代警务实战的需求,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和地区情况,积极推进"智能安防社区"建设,以智能化前端感知全覆盖的安防理念,提升社区治理及人口管理水平,推进警务流程再造及队伍管理提档升级,为全国智慧公安建设、城市精细化管理和服务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经验。
关键词:智能安防;社区管理;警务流程再造;物联网
引言
智慧安防社区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包括警情处置主体的多元化、治安防控对象的多样化、安防方式的智能化。在构建智慧安防社区框架中,为了实现警情处置的精准化、处置流程的标准化、警务服务机制的协同化,就必须对智慧社区的构建要素进行归纳剖析,寻找其内在机理与系统逻辑,并在此基础上搭建智慧安防社区建设的总体构架,探索其评估体系和建设模式。
1智能安防社区的内涵
智能安防社区是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视频技术、信息挖掘整合等科学技术为支撑,通过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化的应用手段,推动公安机关在智能社区安全防范领域实现各环节、各模块高度集成、深度共享、协调运作。从警务层面来看,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技防设施建设,而是充分运用全警的"智能"思维,将技防设施、警务实战、安全监管、信息采集等环节系统化地串联起来形成的互联互通、快速响应、动态管控、高度共享、规范运行的全自动化社区安全防范体系。智能安防社区的诞生和发展,不仅带来了社区治安管理这一概念的扩展,更重塑了社区治安管理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智能型
智能安防社区从其价值上,更聚焦社区公共利益,强调社区居民的参与感、获得感、成就感。在传统的社区治安管理中,过于依赖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硬件对治安管理的支撑,而对于社区治安管理的公共需求、民主参与、协同机制等制度保障的软环境建设不够重视。要将"智能"转换为"智慧",需将精细化、定点化、动态化的方式服务于社区治安管理活动中。在智能安防社区建设中进一步强化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正是将技术性的智力支持推进到理念性的"智能治理"。
1.2高效能
智能安防社区从其结果层面上,更注重效能。效能是衡量工作成果的尺度、效率、效果和效益,效能的高低反映了所开展活动目标选择的正确性及其实现的程度。传统的治安管理模式,注重效率导向,强调投入产出比的最大化,对于社区居民的需求、满意度等关注不够。智能安防社区能够为社区主体参与治安管理等社会综合治理活动提供平台和机制,促进社会综合治理模式的效能提升。
1.3共享性
智能安防社区中公共服务从可及性向共享性转变。公共服务可及性是我国公共服务评价体系的底线维度,社区居民是服务的被动接受者。而智能安防社区能提供共享性公共安全服务,其层次化、弹性化、丰富化的特征,使得社区居民能感受到有针对性、回应性、精准性的社会服务,有助于实现智能安防社区的价值。
2"智能安防社区"的建设成效
2.1创新模型应用
对现有各类感知数据的积累,利用数据模型的建设,加大开展各类大数据应用。通过数据挖掘、分析、研判,积极尝试依托数据感知实现对重点人员的布控,如国保(维稳、追逃等)部门对重点人员的出入信息进行推送,发现串联聚会人员及时告警,并继续细化完善各类重点人员研判模型。汇聚公安"一标六实"数据资源和实时感知数据资源,对数据进行属性化、关联化和对象化管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针对派出所,进行社区网格化维度横向数据应用共享,通过区综治、交通、消防等各委办局的数据汇聚,形成数据横向联接,打造各街镇自己的大数据平台,并针对分局、市局各业务条线,根据业务需求提供纵向数据应用共享,制定各条线的应急方案与操作流程,指导一线派出所的实际工作开展。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探索和开展其他场景的智能化信息化建设来实现和构建围绕人、车、物、事件的系统互联、数据共享、业务联动,进一步提高对重点区域人员活动的动态信息掌控能力。
2.2科技丰富感知
2.2.1人脸识别、自动抓拍
"智能安防社区"试点建设时,小区主要出入口安装了刷人脸识别摄像机,抓拍进出小区人脸照片,提取人脸特征,记录各类人员在小区内的活动和轨迹。在居民楼门洞口架设了人脸识别及视频联动摄像机,打造了支持多种开门方式的智能门禁系统,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开门,自动抓拍开门前后的视频,大大提高了居民出行的安全,消除尾随入室的隐患,提升治安防范的能级。
2.2.2三维地图、分层分户
在试点建设中,为了突出"一标六实"中标准地址的概念以及标准地址的可视化展现,对试点小区进行了室外、室内建模,全景摄像、立体化的直观展现小区各方面情形,采用高德二、三维GIS地图引擎,制作小区三维场景,接入感知设备,对接"一标六实"系统数据,全面实现可视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便于对地区情况的直观掌握,为警务流程再造提供支撑。
2.2.3物联网感知、大数据分析
前端感知设备安装完成后,通过有线/无线网关进行数据传输,进行数据清洗后,将所有可用的感知数据汇总到"智能安防社区"系统存储服务模块,通过对各类文本数据、结构化数据的计算与分析形成数据间的共享、碰撞与应用,有效提高了各类业务模型的精准度,提升了警务实战的预警能力。
2.3主要成效
2.3.1利用数据挖掘,实现"精准警务"
围绕城市综合治理六要素,即"人、物、房、点、路、网",进行数据挖掘和研判应用,通过视频深度学习技术、数据深度挖掘技术,精准掌握人员、车辆、房屋、各类事件动态,实现事件精准感知、对象精准掌握、工作目标精准定位。通过各类感知设备,能够动态掌握小区内保安、志愿者、居委干部等治安力量的在岗在位情况,便于在遇到突发事件时的指挥调度。同时,依托视频感知可以及时发现关注人员出入小区情况和攀爬围墙等可疑行为,第一时间通知社区民警开展盘查识疑,小区可防性案件得到了有效控制。试点建设开展以来,试点小区侵财类案件"零"发案。
2.3.2信息实时感知,数据准确有效
依托移动物联网、互联网等网络,采用人脸识别、车辆识别、物联网传感等先进技术,实时感知社区人员活动信息、车辆出入信息、消防烟感、井盖位移、警员GPS位置等信息,实现感知数据的实时、准确和有效。智能安防社区试点建成后,通过对人员进出信息的智能分析,自动判断并推送可能的新入住人员和搬离人员,结合社区民警有针对性的上门核查,实现了对小区实有人口的动态管理。
2.3.3提升治安防范,加强隐患发现
"智能安防社区"建设以来,充分依托大数据底层架构,深入探索"多系统、多模型、泛感知、泛应用"的实际模式场景应用,构建了"人员感知"、"车辆感知"等多种事件模型,打通各部门数据系统的壁垒,做到交通、消防、民生等多类数据互联互通,实现了对居民家中、公共部位消防隐患的及时发现,提高了对异常事件研判的精准度。
结束语
通过实战应用的成功经验,坚定信念,继续扎实稳步推进智能公安各项建设,不断提炼总结已有的实战应用成果,及时发现问题、总结问题、解决问题,为国内智能公安建设、城市精细化管理和服务提供可借鉴、可
复制、可推广的示范经验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华东, 郑滋婉.大数据时代下智慧安防居民小区的研究与探索[J].今日科技,2018(5):57-59.
[2] 王勐.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在智慧安防中的应用与展望[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18(1):48-50.
论文作者:徐丽荣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西部科技》2019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6
标签:安防论文; 社区论文; 智能论文; 数据论文; 警务论文; 人员论文; 治安管理论文; 《中国西部科技》2019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