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农业科研院所科技体制改革的思考_农业论文

深化农业科研院所科技体制改革的思考_农业论文

关于农业科研院所深化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体制改革论文,科研院所论文,科学技术论文,农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改革是世界各国求生存、求发展、求进步的必由之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是全国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就是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流体制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科技体制,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进一步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农业科研院所作为农业科技体制改革的主力军,如何加速体制改革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大农业发展的需要呢?本文就海南省农业科研院所加强科研管理和科研与经济结合的实践,谈谈农业科研院所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设想。

一、十三年来体制改革的回顾与面临的形势

1985年以来,按照《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的精神,海南农业科研院所进行了积极的改革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为今后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也暴露了改革深层次的问题,值得研究和思考。

(一)改革十三年回顾 (1)科技拨款制度发生了历史性重大变革。根据《决定》的要求,按科研院所的性质和类别实行经费的分类管理。即社会公益型科研单位实行经费包干制;基础研究型科研单位实行事业拨款、专项拨款和基金制相结合的新机制;技术开发型科研单位则实行技术合同制,事业费逐年核减。科技拨款制度的改革使绝大多数科研院所实现了减拨到位的目标,使科技运行机制发生了历史性重大变革。(2)调整机构设置和科研方向。针对农业科研院所机构设置重复、科技力量分散以及学科配置不合理,研究开发能力差,难于适应市场需求等问题,及时调整机构,调整研究工作的方向和重点。以市场为导向,“两高一优”农业为目标,重点加强应用研究,突出优质抗性新品种的培育和农产品加工、贮藏、保鲜研究力度。同时,下决心砍掉了一些低水平、无应用前景和开发价值的课题,合并一些重复研究的课题,开设与市场适销对路的研究课题。从而较好地改变了研究与市场脱节以及结构不合理、人财物分散所造成的农业科技资源浪费现象。(3)人才分流、结构调整、机制转变稳步推进。按照“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的基本路子,将基础、应用、开发和企业等不同类别研究单位进行分类管理。即稳定和保证基础性研究和基础性技术研究机构,放开搞活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科技服务机构;遵循政策引导、市场牵引、典型示范、舆论推动的原则,优化内部组织结构,在稳定和培养一支精干队伍专心致志从事科学研究的同时,鼓励并分流出相当力量投入经济建设主战场,兴办科技产业,开拓科技开发市场,促进成果转化。目前,市场调节与计划引导共同作用的科技运行机制的格局已基本形成,各类科研生产联合体和技术开发实体不断涌现,较好地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的有效结合。

(二)存在问题 “七五”、“八五”期间,海南省农科院所虽然在科研与经济结合方面做了一些尝试,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变型的意识不强,改革的步子不大,措施不得力,“大锅饭”和“等靠要”的现象依然存在,科技与经济相脱节的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1)科研方面选题切合市场需求不够,研究开发出来的项目难以与市场经济接轨,成果转化难度大。(2)科研总体水平不高,缺乏重大的、突破性的成果。(3)研究成果缺乏行之有效的转化、推广手段,相当一部分被束之高阁或只是局部应用,真正形成规模效益的不足20%。(4)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技术发展不平衡,加工设备与研究力量投入不够,产后加工薄弱,农业比较效益不高。(5)缺乏中试基地和农业高水平示范区,影响科技成果的示范与推广。(6)缺乏科技推广所必须的资金投入、职称管理、激励等制度。因此,表现出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效益不高,科技进步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仅为29%,自我生存和发展的能力比较微弱。进一步深化改革,面向社会、面向热区,走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道路,加速农业科研院所向“科研经营型”转变势在必行。

二、农业科研院所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思考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进一步树立商品农业意识 全体科技人员要从旧观念、旧框框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进一步树立商品意识,树立热带大农业的观念。注重来自市场的需求信息,不断开拓自己的技术市场,从市场需求中求效益,求发展。要大胆探索,勇于开拓,求实际,讲实效,立足热带农业,闯出一条适合自身生存和发展的新路子。

(二)立足本地区热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实际,不断调整科技工作的方向和重点 (1)要突出重点、上好大项目,尤其是要有一批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益的项目。要根据海南省农业高产开发的战略部署,争取多渠道上影响大,效益好的大项目,促进热区经济作物生产总体水平不断提高。(2)要针对农业生产中的关键性技术问题和政府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选好项目,组织多学科联手攻关。如针对热区经济作物病虫害加剧和品质下降等问题,立项开展大面积农田病虫害综合防治和提高作物品质的问题研究等课题。通过重点攻关,提出解决农业生产中关键性技术问题的措施和方法途径。(3)注重科技扶贫,在贫困地区立项开展土壤改良、低产田土改造配套技术推广、良种繁殖基地建设、本地区有价值的资源开发等项目,以科技促进贫困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4)拓宽研究领域,把农业科研从传统的“以粮为纲”、“橡胶为主”,拓展到农、林、牧、渔、热作相结合,突出良种培育和加工、贮运、保鲜研究力度,注重信息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甚至可根据海南丰富的旅游资源开展休闲农业、观赏旅游农业和海洋农业研究,以种类齐全的科研技术作为建立有海南特色的、结构多样化的热带大农业模式的坚强后盾。

(三)变革体制,分流人才,创办和发展经济实体,并逐步向农业科技企业方向转化 按照“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的方针,属于基础研究、高新技术应用研究及能带动行业发展的关键性技术研究,要在人力、财力、物力上优先投入,保证一支少而精的科技队伍专心致志地从事研究工作,使之成为农业科研院所发展科学技术的坚强后盾和培训拔尖人才的主要阵地。同时,鼓励和分流大部分科技人员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承接社会委托的横向课题,或通过技术咨询、承包、转让和服务等,创办或联合兴办从事生产和经营活动的经济实体,并在此基础上促进人、财、物和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把农业科研、生产活动、营销活动及技术推广有机地结合起来,大幅度提高成果转化效益,促进经济实体向农业科技企业方向转化。鼓励和支持一部分初步具有发展能力的科研院所逐步实行企业化管理,实行一所两制,一套人马,两块招牌,既是科研机构,又是经济实体,并逐步按照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运作,经费拨款上采用扶马送一程,再视进展情况实行滚动管理办法,在培植过程中逐步走自我发展道路。

(四)搞好外部联合,大力推广科技成果 农业科技推广是政府行为、技术行为、农民行为和市场行为相结合的工程。科技推广工作的开展可以使科研院所将各单位技术成果进行组装配套,融产前品种优化、产中优质丰产栽培、产后加工与保鲜贮运等产地增值技术于一体,发挥技术的集成效益,推动成果转化,从而使科研院所走上科研促开发,开发反哺科研的良性循环发展轨道。因此,科研院所要了解政府意图和急农民所急,按照“科研、开发、生产、经营、服务一体化”的思路,探索科技推广开发新路。(1)要按照海南不同生态条件和区域经济发展要求,帮助地方政府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把发展热带农业、海洋农业、观赏农业和创汇农业结合起来,合理配置资源和生产力,发展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2)要利用地方的资源优势和市场需要,通过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培植开发能振兴地方经济的支柱性产业。(3)要树立一批高产示范典型以及抓好新技术推广典型和组装配套技术的高产典型,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以点带面促进“两高一优低耗”农业的发展,为农民开创新的致富门路。(4)要建立健全各种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强化科技指导作用。通过举办农业科技培训班和巡回讲学,协同地方建立县、乡、村三级科普网络,培养村农民技术员和科技示范户;组织科技人员下乡蹲点进行技术指导、技术承包;向地方选派科技副县长、副乡长;组织创办农民专业技术协会,集中农民进行科技活动等,强调科学技术对热带农业的生产和管理的指导作用,带动广大农民科技文化水平全面提高。

(五)深化内部管理与运行机制的改革 要制定规范人、财、物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在人事管理上,要进一步完善院所长负责制,强化管理职责。逐步实行全员聘用制管理,并在编制上设立部分自定流动编制,对外公开招聘流动式管理人员和研究人员,提倡专职与兼职相结合。通过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动态年度考核的办法,把优秀人才推上重要的管理岗位和学术岗位,形成全面的公平竞争,合理流动,人尽其才,优胜劣汰的人事管理制度;在科研管理上,要根据科研工作的任务和方向,调整结构,最有效地使用人才、仪器设备和资金。建立健全重大课题申报与管理办法,突出优势与特色,对有发展前景的、能够出拳头产品和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项目和重大科技扶贫项目,可打破单位间的界限,组织联合申报与攻关,科研任务实行公开招标和项目或课题负责人负责制。加强科研管理过程中的组织、协调和服务功能,完善各种科技政策与法律体系,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和布局,促进成果、人才、效益倍出;在分配制度上,按照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对全额拨款单位,在核定编制和精减人员的基础上,实行工资总额包干,增人不增资,减人不减资。对差额拨款单位,可根据拨款比例,实行工资增长与财政拨款递减及事业收入增长挂钩。对自收自支单位实行工资总额同承包指标挂钩,工资总额随效益的增减而浮动。同时,加快以效益工资为主的内部分配体制改革,把活的工资部分真正用活,向效益倾斜,彻底打破“平均主义”。通过改革,逐步建立起内部的良性发展机制。

(六)加速队伍建设,建立高素质科技队伍 未来国际性的科技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思想过硬,业务水平高,结构合理的高效精干的专业技术队伍是农业科研院所改革与发展的根本大计。加速人才培养主要从几个方面入手:(1)加强中青年科技人员的再教育和培养,突出学科带头人培养和科技业务骨干队伍建设。可采取鼓励在职人员攻读硕士生、博士生,举办各种内容的长、短期培训班,从事客座研究,到乡、镇挂职锻炼等,使中青年科技人员不断补充新知识,提高参加国际竞争的素质和能力,提高学术水平。对选拔出来的青年学术骨干、学科带头人和科研开发骨干等要重点培养,通过让他们承担国家或部省级重大科研项目、参与国际合作研究,参加国内外学术和技术交流活动、参加高一级学历学习及证书培训,选派到国外研修深造等,促进跨世纪人才的迅速成长,真正使他们成为本专业、本学科学术和开发的领头雁。(2)以事业凝聚人才,给科技人员创造施展才华的基本条件。追求事业的成功与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中国知识分子为之奋斗的共同点。当基本生活要求满足后,如果没有能激发科技人员创造力的事业,人才是难以发挥作用的。因此,在政治上给予信任,生活上给予关心的同时,要把德才兼备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选拔到各个重要的学术岗位和领导岗位,满腔热情地关心和支持他们的成长,吸收他们参与重大规划、计划和项目的调研、设想和组织管理工作,开赴生产第一线进行技术研究、技术推广和市场营销的锻炼,让其最大限度地显示才华和能力,加速培养新一代懂科技、通外语、善经营、会管理,能吃苦耐劳,富开拓精神的复合型科技人才尽快成长。(3)建立人才成长的激励机制。对在科研、开发、管理等各个岗位上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要实施重奖,分配上鼓励多劳多得,向效益和工作业绩倾斜。建立和完善学科基金制度、科技奖励制度,青年拔尖人才专项基金制度、科技成果推广开发奖励制度、产业经营和管理奖励制度、科技与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等,以形成公平竞争、重点支持、择优奖励的良性政策与法制环境。积极倡导行业奉献精神和开展学模范、树典型活动,以激发科技人员献身农业,勇攀高峰的巨大热忱和创造力,促进跨世纪优秀科技人才脱颖而出。

标签:;  ;  ;  ;  ;  ;  ;  

深化农业科研院所科技体制改革的思考_农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