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华财务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0011
环境与发展是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集团作为国内最大的煤炭企业,在飞速发展的同时,煤炭开采造成的排矸(土)场、尾矿场、塌陷区及其引发的地质灾害致使大量植被遭到破坏,不仅占用土地,而且对矿区的土壤和水资源造成了污染。为了调查矿区已有或潜在的环境地质问题,指导矿区制定科学合理的环境治理方案,实现矿区安全开采、绿色开采。
以遥感技术为主要研究手段,通过系统地对矿区进行环境调查及环境治理综合研究,查清矿区的环境现状;分析矿山环境问题的时空分布规律、诱发机制、影响因素、危害性及其形成条件,研究影响矿区环境的主要因素,并做出相应评价;总结矿区成功的环保方案,提出推广建议,结合一期环境调查成果,构建煤矿环境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为今后在全集团范围内实施数字矿山建设、矿区生态环境监测等奠定坚实基础,进而为实现整个矿区的合理规划、有序开发、高效利用、保护矿区环境与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及能源政策和中长期经济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一、主要研究内容
(1)调查矿区矿业活动引发或加剧的地质灾害
包括地质灾害类型(如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滑坡及煤火等)、地理位置、规模、形态特征;区域分布范围、发育历史、危害程度、治理方式及发展趋势等。
(2)调查矿区矿业活动对水资源环境的影响
通过收集资料与实地调查,了解矿区地表水环境现状及历代变迁,矿区井下采煤活动造成的地下含水层破坏、地下水位变化、地下水水质变化;收集矿井水水质和矿井涌水量资料,对矿区地表水和地下水环境现状进行评价。
(3)调查矿区生态环境现状
应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矿区土地利用、植被覆盖情况、地表水系、风沙侵蚀、水土流失等环境影响因子的调查,分析生态环境。重点调查矿区矿业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占用和破坏情况,特别是煤矿工业活动的影响。
(4)矿区环境影响程度评估和综合治理研究
根据以上调查成果,将矿区生态环境、地质环境、环保措施与治理效果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地质灾害发育、变化规律;综合各生态环境影响因子,进行矿区环境影响程度现状评估,提出合理的治理建议。
(5)矿区环境预测分析和预防治理措施建议
通过收集资料与实地调查,分析矿区矿业活动可能引发或加剧的生态环境、地质环境问题;提出矿区环境预防治理措施建议。
二、 技术路线和工作方法
1)技术路线
本次调查以查明环境现状和环境隐患、煤炭开发与环境地质变迁、环境治理与资源开发协调发展为目标,以当代先进的环境理论为指导,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紧密结合煤矿开采方法,充分利用多源卫星遥感数据和海量遥感信息,采用人机交互解译与计算机自动信息提取相结合方式,室内综合研究与实地调查测量相结合的工作模式,完成矿区环境调查与综合治理研究的工作。本项目技术路线如图1-1。
2)工作方法
本项目以矿区已发生的环境问题及其隐患调查为重点,以遥感技术为主要手段,与全球定位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相结合,在充分收集、应用矿区开发以来积累的各类水文、环境、地理、地质灾害等调查测量资料和专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并适量安排野外验证和地面专项测试工作。
三、结论
依据矿区地质环境治理现状,对恢复治理区、评估区范围地质环境影响程度作出了合理调整。即①矿区工业广场、排土场绿化复垦区、地下采空区地表治理区等经多年治理地质环境业已恢复,不列入地质环境评估范围;②已经停排、尚未复垦的排土场,其地貌景观、地下含水层已经重塑,土地利用类型正在变更,对含水层、土地资源和地形地貌景观影响程度为“较轻”;③正在排弃的排土场,其地貌景观、地下含水层正在改变,土地利用类型正在重塑,对含水层、土地资源和地形地貌景观影响程度为 “较严重”。
四、建 议
1)、继续抓好水土流失及污染防治工作
虽然我们的环境保护的工作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矿的环境治理工作还是相当繁重和复杂。在努力追求绿化复垦速度的同时,要严把质量关,重视绿化后的养护管理,避免复工返工。要将绿化复垦工作作为日常生产中的一项常态化工作,科学安排工作计划,尽量避免“运动式”的突击行动。
图1-1 项目技术路线图
2)、严格建设项目环保管理,切实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
根据目前集团公司的发展要求和当前的环保形势,我们必须严格控制新污染源的出现。对于新计划的项目,应从立项时的可行性研究分析、初步设计到最后的施工、验收实行整体全方位的环境监管,环保设备的选型要高端,环境工程工艺设计要先进,确保新上项目不产生新的污染和破换环境的问题。
3)、加强矿区环境监测力度
依托遥感技术方法对矿区的地质环境问题进行监测是未来发展的方向,遥感手段具有传统监测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例如方便、快捷、实时、可观、经济等。但由于地质条件和地质灾害的复杂性,如何将中、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进行结合、如何自动化提取地质环境信息将是以后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4)、建立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实现矿区持续发展
(1)分区进行治理。按照灾害重点治理区、生态恢复区、治理防护区、潜在灾害防护区4个分区进行治理。
(2)乔木的生长需要大量的水资源,所以不能随意增加乔木林的种植规模,避免造成水量减少的恶果。荒地生态治理方式,主要采用生态修复的方式进行,要给规划区的自然生态以必要的和适合生长繁殖的时间和空间,还原较好的生物多样性草林植被。
(3)建立特殊养殖休闲区和观光区,集中耕地资源发展优质草业项目。把生态效益较好、消耗水量相对少、经济效益高的草业作为重点开发产业,并以此为依托,建立特殊休闲区和养殖区,用以弥补城区内休闲设施缺乏,也可吸引外地游客发展旅游业,增加当地的旅游收入。
论文作者:韩源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8
标签:矿区论文; 环境论文; 地质论文; 含水层论文; 遥感论文; 技术论文; 工作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