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毛泽东诗词外文译本出版在苏联
□张清华
1957年,毛泽东一组诗词在中国《诗刊》上发表后,引起世界各国关注。同年9 月,苏联出版了《毛泽东诗词十八首》俄文单行本。这是笔者所知最早出版的毛泽东诗词外文译本。
交流会上发现的珍本
2015年的红五月,山西太原举办了首届纸品收藏交流会,场面十分红火。会间,我有幸购得一部海外版毛泽东诗词选集。这本书封面装帧庄重漂亮大气。书中有毛泽东的18 首诗词,还有毛主席给臧克家的一封信,后有苏联文艺评论家的长篇后记。该书于1957年9月30日由苏联真理出版社出版,32开,32页,平装,封面有毛泽东像。封面的左上角用红色标注其为《星》丛刊1957年第38期。左下角为红色的“莫斯科真理社”字样。前面是毛泽东《关于诗的一封信》的俄文译文,正文是18 首毛泽东诗词的俄文译文。每首毛主席诗词后,均有详略不等的注释。正文之后是俄文译者撰写的“跋”,以及费德林、艾德林合写的译者简介。
苏联出版的这本毛泽东诗词集,译自我国刚创刊的《诗刊》。1957年1月,我国《诗刊》创刊。在这份《诗刊》中,发表了毛泽东给臧克家的信,以及毛泽东的18 首诗词。毛泽东诗词在《诗刊》集中发表后,社会反响强烈,也引起苏联文学与出版界的关注,并迅速组织翻译出版。1957年5月,苏联发行量较大的期刊之一《青春》率先译载了5首毛泽东诗词,分别是《西江月·井冈山》《如梦令·元旦》《忆秦娥·娄山关》《念奴娇·昆仑》和《沁园春·雪》。这5首诗词均译自当年中国的《诗刊》。与此同时,真理出版社积极组织翻译出版,几个月后,俄文图书版《毛泽东诗词十八首》即付梓问世。这不仅是苏联图书版毛泽东诗词最早的版本,而且也是中外最早的公开出版的单行外文译本。其他版本,出版均在其后。例如,1957年10 月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诗词十八首讲解》,1958年4月香港出版的《毛泽东诗词十九首》,1958 年9 月文物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诗词十九首》,1959年荷兰、匈牙利分别翻译出版的《毛泽东诗词十九首》《毛泽东诗词二十一首》,现已成为中国国家图书馆的红色善本。
这本俄文版《毛泽东诗词十八首》,初版印刷了15 万册,相当于苏联俄文版《毛泽东选集》印量的3倍,仍供不应求。1957年11月,苏联外国文学出版社还出版发行了一本精装版《毛泽东诗词十八首》,64开本,当年我国新华书店曾有出售。据此推测,这个豪华版主要是出口到外国的版本,依此可创收更多的外汇。而普通平装本,主要在苏联国内销售。因而,这种普通平装苏联版毛泽东诗词集,在我国十分罕见。在随后的两年中,苏联还分别出版了乌兹别克、吉尔吉斯、爱沙尼亚、布里亚特等10 多种文字的不同版本。
1957 年,中苏仍处于友好时期,借助出版有关领袖著作,加强友好关系,也是这本书及时出版的重要因素。当时的苏联,在社会主义阵营里,还居领袖地位,率先出版毛泽东诗词选集,在西方世界无疑会产生很大影响。尤其是1957 年正值十月革命40 周年,苏联要举办隆重纪念活动,世界各国社会主义共产党、工人党派代表团参加活动,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也应邀出席。翻译出版毛泽东诗词,是苏联发展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良好关系的一个契机与方式。苏联俄文版《毛泽东诗词十八首》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随后,欧洲一些国家,特别是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先后出版了各种版本的毛泽东诗词选集,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苏联出版毛泽东诗词选集的良好影响。
说到费德林等人译编毛泽东诗词,不能不提到他有幸与毛泽东面对面,共同探讨交流过中国诗词。这也是苏联诗界对毛泽东诗词的较早理解,以及快速出版毛泽东诗词集的重要因素之一。
精心译编的群英
中国诗词博大精深,诗格词律丰富多彩,毛泽东诗词更是上乘之作,许多中国人都难以读懂弄通,何况外国人。因此,这本书译刊毛泽东诗词时,做了简化处理,一般都略去诗格词牌,直接采用诗词的题目。也有一种例外,比如“和柳亚子先生”一词,大概是这个“和柳亚子先生”在俄语里不好说明白,则干脆用了“浣溪沙”的词牌作这首词的名字。与此同时,在翻译中,还特别注意了毛泽东诗词俄语文本的韵律,尽量保持上下连贯的韵脚,在末词尾音翻译上多下了些功夫。这在不同语言的诗歌互译中,是不容易做到的。为了高质量地完成这一艰巨的翻译任务,集中了苏联6位顶级的汉学家集体翻译毛泽东诗词,他们是H-阿谢耶夫、A·苏尔科夫、C·马尔夏克、Л-艾德林、M·巴斯曼诺夫、Ц·戈鲁别夫。他们有的负责把中文的意思直译成俄文,有的则把逐字译过来的文字变成一行行的诗歌。最后由Н·Федоренко 和Л·эйдлина 编辑而成。这位Н·Федоренко,就是后来常提到的的费德林。在翻译、定稿过程中,得到了中国诗人和文学家郭沫若、臧克家、何其芳、戈宝权、余冠英等人的指导。
精神发育迟滞又称智力低下,是小儿常见的一种发育障碍,主要表现在精神运动、社会适应能力、学习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其言语、注意、记忆、理解、洞察、抽象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能力都明显落后于同龄儿,对患儿的生活质量影响很大。统计显示我国儿童MR患病率为1.20%,其中城市0.70%,农村1.41%,边远山区和MR高发地区则更高[1]。
诗歌历史发展中,寻求对毛泽东旧体诗词的精准理解;另一方面,他从毛泽东诗词产生的革命时代背景里,去发现其诗词与革命斗争的内在联系。这就从政治与艺术双重角度,深刻地认识毛泽东诗词的革命精神与历史意义,以及高超的文学艺术性,并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在毛泽东的诗词中,没有教条、口号,每一行诗都是一个美的世界”。毛泽东自觉地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古典诗词的风格,主要特征是具有不凡的丰富性、重大的社会内容、重要的思想内涵和强有力的自信,弘扬了伟
费德林不负众望,以渊博的学识、丰富的经验,对毛泽东诗词进行了历史源流与现实意义的全方位考察,发表了颇具权威的评论。他在后记中,首先介绍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基本特征,以及它与现代文学的关系。后记还说明和解释了中国古典诗词的由来与种类、中国五四新文学运动和新诗的发展历程与根本性质。他注意到了,中国《诗刊》发表毛泽东诗词所引起的强烈反响。他认为,中国文学的特点,是不断继承和发展了华文精粹与优良传统。所以,一方面,他从中国数千年的大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创造了革命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有机结合的典范,具有一种深刻的力量。那么,为什么毛泽东能做出这些好诗词呢?后记作者认为,革命斗争与经验是毛泽东诗词富有生命力的真正源泉。说到底,毛泽东诗词就是一部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不朽史诗。
苏联的汉学家很多,在世界汉学界可数一流。一个能高谈阔论毛泽东诗词的人,绝非一般汉学家,肯定是个超重量级的人物。许是这人非常出类拔萃,稍一检索,便得到许多有用信息。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费德林(1912—2000),其 原 名Николай Трофимович Федоренко,即尼古拉·特罗菲莫维奇·费多连科,苏共党员。1937年毕业于莫斯科东方学院中国系,师从苏联著名汉学家阿列克谢耶夫,专攻中国古典文学。出于对中国的倾心与向往,他舍弃本名与父名,只留家姓,并按中国人取三字名的习惯,改称费德林。曾任苏联驻华使馆文化参赞等职,先后在中国工作12 年。后升任苏联外交部副部长,一直主管中国事务。作为外交官和中国问题专家,先后参与了毛泽东同斯大林在莫斯科的会谈、毛泽东同赫鲁晓夫在北京的会晤。在毛泽东访苏途中,同毛泽东当面热烈讨论过屈原的生平与作品。他曾任斯大林的首席中文翻译,出任过苏联常驻联合国代表,并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付出了艰辛努力,最后在苏联作协书记任上退休。他对中国文学研究造诣很深,其博士论文题目是《屈原的生平与创作》。费德林研究屈原时间之长、著作之多、成就之大,在苏俄汉学界首屈一指。他一生著作等身,发表专著35 部、论文300 余篇,其中大多是关于中国文学艺术的。他主持并亲自参与编写了15 卷本的《中国文学百科全书》。对中国《诗经》《易经》《书经》《三国演义》,中国神话,以及楚辞、唐诗、宋词、元曲和近现代著名作品,包括屈原、白居易、关汉卿、鲁迅、郭沫若、老舍、茅盾等都有精深的研究。还参与了《毛泽东选集》俄译本的翻译等工作。对毛泽东名字俄文翻译的标准化,作出了突出贡献。一生获得许多勋章、奖章。他对中国文学史的起源和分期、古典文学遗产和现代的关系等问题都有精辟的专著,对中国文学传世之作都非常了解,这对于研读阐发毛泽东诗词内涵大有裨益,从而成为苏联翻译评价毛泽东诗词的重要人选。
费德林与毛泽东在访苏列车上谈诗
基础网络系统平台在4k技术电视播放实践一体化网络系统中的功能主要分为数据传输和信息通信两个部分,它可以结合不同业务子系统的实际需求,为其提供稳定高效的路由支持和网络接入。业务支撑系统平台是4k技术电视播放实践一体化网络系统的联通和管理枢纽,它对系统信息、接口协议进行了定义和实现。主体业务系统可以细分为新闻、非新闻类节目、广告、媒体资源管理等多项系统。其他业务系统是指不属于主体业务范围的其他业务的支持系统。[2]此外,各技术系统之间存在系统接口,系统接口关系是指两个系统之间的定位关系。
这本俄文版《毛泽东诗词十八首》,没有前言或序言,也没有内容提要与说明,唯有一篇长达6页的后记,成为探视此书的一个小窗口。这篇后记洋洋数千言,实际是长篇评论,从历史的角度,考查研究了毛泽东诗词的精华所在。后记作者肯定是位高人,那么他是谁呢?
本文提出了基于磁开关的近方波脉冲Marx发生器技术路线,摒弃了传统发生器中的气体开关与触发系统,利用磁开关磁场的同步控制,保证各级开关同步导通。同时,基于多倍频电压脉冲的叠加原理,使得发生器具备输出方波脉冲的能力。
由式 (23) 可知, 由于r1>r0, 则P∗1对m的函数关系为减函数,且在银行给予贷款优惠利率和非优惠利率一定的情况下,企业投向绿色化生产方式的意愿受到资金缺口和政府对金融机构的监管成本影响较大,资金缺口和政府监管机构的监管成本越大,企业转向绿色生产化的意愿就降低的越快。
1949 年11 月25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毛泽东同志于12 月应邀访问苏联。12 月初,一个周末夜晚,苏联驻华使馆工作人员费德林受命,参与陪同毛泽东等到莫斯科参加斯大林70寿辰的庆典。12月6日,毛泽东一行登上北去的列车,前往莫斯科。毛泽东的随行人员有陈伯达(以教授的身份)、翻译师哲以及叶子龙、汪东兴等。苏联方面有苏联驻华大使罗申、在中国的苏联经济专家组组长柯瓦廖夫,以及齐赫文、翻译费德林。在火车上,费德林应邀与毛泽东聊天,畅谈了文学、《诗经》、屈原等。从那以后,费德林同毛泽东还有几次谈话,也都是涉及诗歌创作。费德林在其回忆录《我所接触的中苏领导人》中谈到:每当我翻开毛泽东的诗词,便不由得想起同他(指毛泽东)的这次谈话。
费德林在回忆录中提到:对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一首词里的“何时缚住苍龙”的“苍龙”理解不尽一致,有的认为是指日本侵略者,有的认为是指国民党反动派。直到问过毛泽东,才解决了疑虑。毛泽东说“苍龙是泛指敌人——无论说日本侵略者,还是国民党反动派,都没错。”费德林觉得,名叫“七律”的古体诗《长征》,严格按七个字一行总共八行的规则写成,翻译起来只能按其大概意思来译,因为中国诗的特点很难原封不动地翻译过来。费德林问及创作的艰辛时,毛泽东说:“现在连我自己也搞不明白,当一个人处于极度考验,身心交瘁之时,当他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几个小时甚至几分钟的时候,居然还有诗兴来表达这种严峻的现实。”“恐怕谁也无法解释这种现象——当时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我倒写了几首歪诗,尽管写得不好,却是一片真诚的,现在条件好了,生活安定了,反倒一行也写不出来。”有了这一经历,费德林对毛泽东诗词理解更准确,为以后翻译编辑《毛泽东诗词十八首》打下了良好基础。
正是有了这个重要的基础,费德林日后才有资格对国际笔会主席莫拉维亚说:“我敢说,我们在莫斯科出版毛的诗集,全是第一流的汉学家参加,可是毛的诗挺难译,许多地方看不懂,只好请教作者本人,有些地方甚至在作者解释之后,中国专家仍然认为可以有不同的诠释……”★
责任编辑/陈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