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江苏 苏州 215000)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痉挛型偏瘫采取悬吊运动训练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80例于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我院接收的痉挛型偏瘫患儿,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传统疗法,n=40)和对照组(传统疗法+悬吊运动训练,n=40),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实验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提高程度较对照组显著(P<0.05),同时悬吊弱链测试转阴率较对照组显著要高(P<0.05)。结论对痉挛型偏瘫患儿进行悬吊运动训练可取得满意的康复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康复效果;小儿痉挛型偏瘫;悬吊运动训练
【中图分类号】R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3-0372-02
小儿痉挛型偏瘫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占小儿脑瘫全体的34%,患儿主要以患侧肌张力增高,具有明显的运动与姿势非对称性,行走时患侧躯干的假性缩短及偏瘫步态。临床治疗主要物理电治疗、水疗、针灸、作业疗法等。近年来,我院对部分小儿痉挛型偏瘫患者采取悬吊运动训练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作以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80例于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我院接收的痉挛型偏瘫患儿,纳入标准:(1)确诊为小儿痉挛型偏瘫;(2)患儿能独立行走;(3)患儿认知能力正常,依从性较好;(4)患儿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将入选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40)和对照组(n=40)。实验组中,女15例,男25例,年龄4~12岁,平均(8.20±0.56)岁,对照组中,女13例,男27例,年龄3~12岁,平均(8.22±0.53)岁。两组痉挛型偏瘫患儿在年龄、性别等资料上大体一致(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方法,实验组另实施悬吊运动训练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动作:(1)伸髋肌群训练:患儿双臂抱于胸前,处于仰卧位,将钢性悬吊带置于双膝关节下方,嘱患儿作伸膝、伸髋、提臀动作。(2)腹肌力量训练。患儿仰卧,前臂支撑,将钢性悬吊带置于双膝关节下方,嘱患儿做伸髋、伸膝、提臀动作,身体成一条线。(3)侧屈肌群训练:患儿侧卧位,双臂抱于胸前,头部加枕,将钢性悬吊带置于膝关节下方,嘱患儿做伸膝、伸髋、提臀的动作。(3)骨盆的旋转练习。患儿仰卧位,一侧膝关节无悬吊,另一侧下关节下方进行悬吊,腰部加支持带。嘱患儿做伸膝、伸髋、提臀,双腿分开一定距离,且使骨盆被动旋转回旋。以上动作可先以低重复、高负荷进行,再长时间保持训练,每个动作做4次×5组,每组间隔30s~60s,每次半小时,一周内锻炼6次,连续锻炼2个月。
1.3 观察方法
(1)采用Berg平衡法表[1],评价患儿重心主动转移的能力,其中共包括14项目,每项总分4分,总分56分。(2)患儿腰部深层稳定肌的功能采用悬吊弱链测试测定,在测试中若双腿分开距离低于30cm或骨盆侧翻,则为阳性[2]。
1.4 数据处理方法
采用SPSSS 15.0软件分析及处理数据,以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以卡方检验,当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以t检验。
2.结果
2.1 Berg平衡量表评分变化
治疗后,实验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提高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见表1。
3.讨论
小儿痉挛型偏瘫患儿早期表现为患侧不能向健侧翻身,患侧肢体不能在身体正中位自由活动,行走时呈偏瘫步态和患侧躯干畸形短缩。由于患侧肌肉张力增高,常使躯干和头部产生向患侧侧屈的活动,而使患侧的肩胛向下方牵拉,同时骨盆上提,而出现患侧假性短缩。悬吊运动疗法近年来在临床应用广泛,其与传统运动训练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因悬吊闭链运动训练可将“主动肌、拮抗肌、协同肌”同时激活,从而使身体的运动协调能力提高;(2)可训练平时很少练习到的如腹横肌、多裂肌等深层稳定肌群;(3)进行闭链运动训练,可对感觉运动器官产生刺激,提高运动和感觉的协调能力;(4)可纠正患儿的脊柱畸形和骨盆问题。例如由于患侧侧屈肌张力增高造成骨盆向上牵拉,可通过闭链运动训练侧屈肌群的肌力,从而使患侧骨盆上提得以纠正。另外,悬吊运动训练系统的“弱链测试”,主要通过在闭链和开链运动模式下将运动负荷逐渐增加而实现的。因此,临床在进行悬吊训练时,可根据“弱链测试”结果,加强“薄弱环节”的运动协调功能,在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再进行评估,并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根据悬吊“梯度训练”的原则,将训练难度逐渐增加,从而逐步提高患儿运动的稳定性及协调能力。大量文献资料显示[3],对痉挛型偏瘫儿童进行悬吊运动系统训练,可有效改善腹横肌和肌肉深层多裂肌的功能,使腰椎稳定性提高。本研究中,治疗后,实验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提高程度较对照组显著(P<0.05),同时悬吊弱链测试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对痉挛型偏瘫患儿进行悬吊运动训练可取得明显的康复效果。
综上所述,对痉挛型偏瘫患儿进行悬吊运动训练可取得满意的康复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李祖虹,刘琦,章志超等.悬吊运动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3,35(5):393-395.
[2]吴福春,陈捷,徐维等.Mulligan松动术配合悬吊运动训练治疗退变性下颈椎不稳症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4,36(1):52-54.
[3]孙戴,林德快,蔡涵等.推拿结合悬吊运动训练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颈腰痛杂志,2014,35(2):134-136.
论文作者:徐文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1月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6
标签:患儿论文; 骨盆论文; 小儿论文; 对照组论文; 实验组论文; 方法论文; 疗效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11月第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