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与电大教学现代化_广播电视大学论文

广播电视大学的开放性与教学现代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开放性论文,广播电视大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国家教委正式颁布的《关于广播电视大学贯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指导广播电视大学今后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也是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开放教育与远距离教育,建设中国开放大学的蓝图。《意见》中始终包含着两个基本内容,也是广播电视大学的改革和发展必须致力于深入探索和正确解决的两个重大命题,这就是进一步扩大开放,进一步提高现代化教学与教学管理水平。

一、开放教育、远距离教育的基础理论与两大命题

广播电视大学发展的总目标是建设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远距离教育开放大学。做好开放性和教学现代化这两个命题,对实现这一目标有什么关系?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有必要简要讨论一下有关远距离教育和开放教育的一些基础理论问题。

远距离教育和开放教育从一开始就是两种联系非常紧密的教育形式。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变革产生了越来越深刻的影响,传统教育从观念、内容、方法到承受能力都受到了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社会公众需要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半个世纪以来,远距离教育和开放教育在世界上许多国家获得了迅速的发展。中国广播电视大学的创立和发展既是中国社会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国情发展的需要,也是这一国际现象的反映和组成部分,它必然受到远距离和开放教育基本规律的支配。

(一)关于远距离教育

理论研究的深入是一门学科成熟的标志之一。远距离教育在其发展过程中,一些国际组织和理论工作者曾下过一些定义。国际远距离教育理事会研究委员会前主席德斯蒙德·基更1980年曾作过“再度综合”的著名的“六要素”的定义(这一定义为我国远距离教育界广泛引用)。尔后,他又在对许多国家的远距离教育院校进行考察并对远距离教育及一些相近教育形式的定义进行比较研究后,于1983年和90年代初两次修正了他的定义。其90年代的新定义如下:

远距离教育是一种具有以下特征的教育形式。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处于准永久性分离状态(thg quasi permenel separation)(以此与常规面授教育相区别)。

教育组织在材料的计划、准备和学生支持服务等方面的影响(以此与个人自学和自教相区别)。

技术媒体——印刷媒体、视听媒体和计算机媒体的使用——把教师和学生联系起来并成为课程内容的载体。

提供双向通信,使学生可以从中受益或平等主动的对话交流(以此与在教育中技术的其他应用相区别)。

在整个学习过程准永久性地不设学习集体,使得人们通常作为个人在自学而不是在学习集体中接受教育。为了教学和社会两方面的目的可能召开必要的会议,进行必要的会见。

相对于六要素的定义,基更作了四点重要的修正。一是把工业化特征放到了新定义之外(兼容了常规院校开展的远距离教育);二是对师生分离作了“准永久性”的界定(肯定了必要的面授辅导和指导);三是强调了教学组织在教材设计准备和为学生提供助学服务的作用,此外他在《远距离教育基础》一书中强调远距离教育虽具有自学的性质,但同时又具有很强的校园制度化教育的管理特性;四是对学习集体作了“准永久性不设”的界定,使定义在强调个人学习的同时,兼容了以群体学习为基础的形式(中国和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的远距离教育仍建立班集体)。

如果说基更的定义具有理论价值的话,那么亚洲开放大学协会(AAOU)章程对远距离教育的定义就更为简洁实用(1995年新章程仍这样表述):

“远距离教育是指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育组织之间主要采取多媒体手段进行系统教学和通信联系的教育形式。”

这一定义综合了基更定义中的五大要素并强调采用多媒体手段(multi-media means)进行系统教学和通信联系(the systematic teachingand the Communication),更突出了远距离教育的现代化教学和教学管理特征。

(二)关于开放教育

开放教育的本质就是人人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但是,对它的研究远不如远距离教育,目前还没有一个完整准确的定义。Escotet在1980年曾以特征的形式作了如下定义:

“开放学习的特征是,取消了限制、排斥和特权;信任学生先前的经验;对时间随意不定的管理的适应性,教授和学生传统关系的实质性变化。”

在理论界定上有困难,而开放教育的真正实现难度更大。直到1986年Freeman仍认为,包括英国开放大学的实践在内,“我们从未创造一种途径能够提供一个真正的开放教育系统。”

基更在作了大量分析后指出了远距离教育和开放教育的区别与联系。他指出,有许多远距离教育大学具有封闭严格的结构;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变化不适应或反应迟缓;存在着不利于学生学习的问题等等。他认为,开放学习可以在远距离,也可以在面对面的条件下进行,开放教育与远距离教育虽有很多共同之处,但它们并不同义。

(三)关于开放教育和远距离教育的交集——开放大学

如果把远距离教育和开放教育分别看成是一种“集合”的话,那么这两个集合有一个很大的“交集”。进行远距离教育的开放大学即国际上通常意义上的开放大学就属于这个交集,中国广播电视大学也属于这个交集。

很明显开放大学具有这两类教育的特征,同时由于这两类教育的交互作用,开放大学的特征就更为集中和突出。概括地讲,开放大学的特征集中在两个方面。

1.教学现代化的特征

为连结处于准分离状态的师生,开放大学采用多媒体方式进行远距离系统教学和通信联系。技术媒体既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又是沟通双向通信的必要手段。开放大学重视教育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在教学设计、课程设计和多媒体教材的设计与制作方面具有较高的水平。开放大学的现代化特征还表现在它所奉行的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上,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都贯彻适应学生需要的原则,为学生提供帮助自学和相互沟通的助学服务,实施灵活而严格制度化的管理,在管理中新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开放办学方面的特征

前述开放教育特征的描述,已清楚地表明,开放性绝不仅限于教育对象的开放。它还表现在教育资源、教学方式和管理方式的开放以及教学内容的广泛时新等方面。这些特点在开放大学,就集中反映在它的适应性上。也就是说,开放大学的开放特征,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受教育者需要的适应性,二是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适应性。

入学限制的取消、对学生先前经验的承认、有无班集体已不再成为办学的障碍、对学生管理从时间到方式的灵活、师生传统关系的实质性变化以及对学生提供双向通信和助学服务等等,从观念到具体方法都显示出开放大学对求学者需要的广泛适应性。

开放大学的教育资源源于社会,经过其独具特色的设计开发,使资源得以优化配置并向社会开放,为社会各界提供教学服务。开放大学一般稖具有教学方法先进、课程设置广泛、专业组合灵活等优势,同时开放大学一般都在举办学历教育的基础上,重视发展继续教育,实行多层次、多种形式办学。这些就使得开放大学具有较强的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适应性。

上述特征构成了开放大学鲜明的特色,为受教育者提供了终生教育的机会和条件。

3.开放大学的基本矛盾

开放大学的宗旨就是为求学者提供更多的接受终生教育的机会和条件。衡量开放大学成败的标准,概括起来就是质量和效益。即开放大学的成功要求它既有与其他教育形式相当的质量,又要有优于其他教育形式的效益,包括社会效益和以成本为标志的经济效益。

远距离教育经济学揭示远距离教育具有固定成本大,可变成本小的特点(参见本文第三部分)。要提高效益就要扩大开放,提高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个人需要的适应性,实行多层次、多种形式办学,使开放大学达到一定的规模。而办学层次、形式、专业、课程、教材和学生数量与种类的增加,都对教育质量提出了挑战,继而也对以质量为前提的效益提出了挑战。迎接这一挑战,必须严格控制质量。而单纯的质量控制又会以牺牲规模、层次和开放程度为前提,反过来影响效益。因此,开放性与质量控制是一对矛盾,并且是开放大学的基本矛盾或固有矛盾。

解决这一矛盾,万万不可因开放而损失规格质量,也不能为保证质量而反控开放。正确的办法就是要深入探索和正确解决开放办学和教学现代化两大命题。一方面,既要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提高开放大学的适应性,扩大开放,又要不断提高教学现代化的水平,保证和提高教育质量。另一方面,必须依据开放大学现有的教育水平、办学能力包括质量控制能力,进行必要的科学的宏观调控,使其保持和稳定在一定的适度规模上。适度规模取决于开放大学在保证质量前提下的办学能力。理论与实践都表明,稳定在适度规模上,才有可靠的质量和较高的效益,实现质量和效益的统一。同时,适度规模是个动态的概念,随着教学现代化水平的提高,适度规模也会随之扩大。

广播电视大学的目标是建设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远距离教育开放大学,上述基本矛盾和基本特征也是它的基本矛盾和基本特征。它的改革和发展也必须致力于做好上述两大命题。

二、广播电视大学的实践与两大命题

广播电视大学16年来的开创性实践是对具有中国特色的远距离教育和开放教育的有益探索,在两大命题领域,从正反两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开创性实践

广播电视大学的开创性实践大体上可分为四个阶段。每一阶段在办学和教学两方面的改革、发展情况与特征可见下表。

表1 办学方面的发展变化

表2 教学方面的发展变化

(二)对两大命题的探索

由上表可见,广播电视大学所进行的探索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对开放性办学,首先表现在对公众求学的适应性方面。如初创时期对文革中的知青,1985年对党政干部,1986年以后对应届高中毕业生,卫星电视教育频道开通后对中小学教师。特别是1985年前招收自学视听生,1993年举办大学基础教育对开放办学的尝试等等。

其次是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适应性的探索,表现在创办以来其专业科类的不断扩展,1987年以后办学层次的逐渐增多,特别是1987年明确提出建立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办学机制以来,明显提高了对地方需求的适应性,逐步形成了以高等学历教育为主,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包括职业、师范、燎原广播电视教育)的多层次、多种形式办学的新格局。

对教学现代化,首先初步创建了一个独具特色的远距离教育系统,初步走出了一条由空中的广播电视教育信息资源传输网络与地上的电大教学与教学管理网络相结合开展远距离教育的新路。理论与实践证明,只有这两个网络的有机结合,才有可能使广播电视教育信息资源真正发挥它的效应,也才有可能使扩大开放为受教育者提供终生教育的机会成为可能,其可开发的潜能是很大的。其次,初步走出了一条利用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厂矿企业教育资源(优秀教师、专家、技术人员、仪器设备、实验场所等),调动社会力量办学,优化配置教育资源的路子。第三,沿着总体设计优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对多媒体教学和教材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特别是“主持教师”这一角色的创造,发挥其在多媒体教材建设中的主持设计、组织、协调的作用是广播电视大学教材建设的宝贵经验。第四,16年的实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大量使用电视媒体资源的多种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第五,在实践中初步形成了一整套比较严格的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初步建立了质量保证体系。第六,正在积极探索计算机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和计算机管理手段的应用。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开放力度不够,远未达到办学的适度规模。除了计划经济的影响和对这一新的教育形式认识上的问题之外,从广播电视大学自身来看,首先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办学机制还不够完善,这一机制的三个关键环节都存在着不足:缺乏定期的科学的人才预测;教学和课程改革力度不够;缺乏教育评估和教学检查,不能及时取得反馈信息改善机制。其次,对受教育者需要的适应性不强。过分强调组班教学,常常因学生人数太少和分散不够组班而放弃招生。另一方面如不组班,以个别学习为主,则广播电视大学还没有建立起与开放办学相适应的学生助学服务系统。

现代化教学和教学管理目前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其主要表现如下。

首先,在教育技术应用方面,还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教学设计系统。在多媒体教学和教材建设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如印刷教材对学生自学的设计和音像教材的制作都处在不太高的水平,教材变动频繁,新教材使用不久又推倒重新编写制作,课前不到书和仓促制作播出时有发生,教学各个环节不规范,特别是个别地方存在着大量面授和“电大不电”的问题。广播电视大学还不能提供有效的双向通信,教学信息反馈不及时或不畅通,影响了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其次,在学生助学服务系统方面,为学生提供最好的服务的观念尚未树立,教学设计不能从学生认知结构的实际出发,对参加远距离学习的学生缺乏有效的应用多媒体学习的指导,部分地方把组织班集体等同于面授教学。

第三,在教学和教学管理组织方面,还缺乏有效的约束、调控、监督机制,电大系统的结构功能在实践中常有错位现象。系统上下对开放的期望高,但在认识和实践上都存在误区。实事求是地说,广播电视大学目前对教学全过程还缺乏有效控制,同时质量保证体系的核心内容如关于统设课程和实行全国统一考试等,在一些地区得不到保证。广播电视大学尚缺乏全面开放的质量控制管理能力。

三、对继续做好两大命题几个关键问题的分析与对策

广播电视大学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两个命题上,而两个命题又存在着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为此,我们有必要试用远距离教育系统工程理论、远距离教育管理学、远距离教育经济学、远距离教育学习理论和远距离教育工艺学对两大命题领域里的一些重要问题作一个简要分析。

(一)办学机制与系统建设

广播电视大学是一个独具特色的系统。理论与实践都表明,这个系统是广播电视大学的优势所在,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个系统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社会公众需要的适应性、灵活性不够;二是系统的信息流和反馈渠道不畅,在主系统和子系统都存在着政令不畅和缺乏有效约束、监督和控制的问题。上述问题与系统的特殊结构和运行机制有关,它妨碍了系统的开放,影响了系统的质量。我们用远距离教育系统工程理论对系统进行分析,重点在于针对系统结构、机制存在的这些问题,探讨改进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加强系统建设,发挥系统总体效益等问题。

广播电视大学是一个统筹规划、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远距离教育系统。它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很复杂。但其中的核心是系统输入对社会公众求学需要的适应性和系统输出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适应性(包括层次、专业、数量和质量)。因此进一步完善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办学机制就是改进系统与环境联系的核心,也是做好开放性命题的关键。

建立和健全上述机制的要点是抓好三个环节:定期进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社会公众需要调查,调整服务方向和教育目标;深化教学改革使其具有多专业、多层次办学的应变能力;常年开展教育评估和教学检查,取得反馈信息,改善机制和系统功能。

电大系统的教学和教学管理活动的目标是使全国各地电大同层次教育执行相同的质量规格标准。教学与管理活动由系统结构的不同层面相互协作来完成。这种协作要求不同的层次结构有不同的功能,不能错位,但是系统现在还缺乏对教学全过程教学计划执行情况的有效控制,缺乏对质量保证措施的检查督导。为防止结构功能错位,当前系统建设的要点是:①加强中央电大对地方电大、省市电大对地县市电大的指导、约束、监督和调控职能,包括建立教学检查评估督导制度,完善办学、教学和教学管理,特别是质量控制系统;②加强地方电大的建设,特别是基层电大的建设,形成有效的教学、教学管理反馈渠道;③加快系统的计算机联网以及系统与国内国际网的联网速度,实现管理的现代化。

(二)适度规模与成本效益

远距离教育经济学揭示,远距离教育成本结构具有固定成本大、可变成本小的特点。要提高投资效益,在这两类成本上都有文章可做。

从可变成本的角度有两种方法可降低总成本,一是扩大办学规模,固定成本不变,可使生均成本下降。但扩大规模总有一个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即超过了远距离教育院校的办学能力,质量就难以保证。所以有一个适度规模经济问题。保持在这个规模,可使远距离教育取得较高的成本效益。二是实行多层次办学,一方面,以高等专科教育为主,发展本科、“专升本”、中专和师范教育;另一方面以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主,发展职业教育和燎原广播电视教育,积极参与三级分流。更进一步,努力实现教育资源(知识、人才、设备等)向全社会开放,为社会各界提供教学服务,这些都有利于提高效益。

减少固定成本的方法很多。多媒体教材设计编制和发送的费用占了很大比例,因此一要珍惜媒体资源,重视媒体选择和优化组合;二要出精品,精心设计、精心制作;三要避免重复建设,那种所谓引入竞争机制提倡各地都要制作教材,“谁做得好就用谁的”的说法是违背经济规律的;四要提高教材的使用寿命和利用率。另一条降低固定成本的途径就是实行联合办学,远距离教育要努力办出特色,不要向普通高等学校看齐,不搞围墙和校园,坚持利用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厂矿企业的教育资源(教师、设备、场所),减少基本建设的投资。

(三)宏观调控与质量控制

远距离教育管理分为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宏观管理主要是政府行为,即政府对远距离教育事业的宏观决策、立法、规划、调控、监督和评估。微观管理是指远距离教育院校(系统)自身的办学、教学和行政管理。提高远距离教育管理水平的对策是管理科学化和现代化。

对远距离教育来说,政府宏观调控十分重要。这是因为:广播电视大学是国家举办的、由中央提供主要教育资源、为地方培养人才的新型高等学校;广播电视大学的学生数量很大,其专业和层次走向对我国的人才结构影响比较大;要充分利用国家和地方十多年投资建设的广播电视大学,不能再另搞一套,同时也只有集中力量办一个系统,才能保证聘一流专家,保持一流水平;中国幅员广大,各地教育发展不平衡,而远距离教育同层次应执行同一质量规格标准;Internet网的联网已为期不远,电大教育与Internet网联网后,其课程信息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国家水平,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这些都要求政府对远距离教育进行宏观调控。事实也证明,宏观调控对开放性命题的影响很大。因此,要十分重视宏观决策和调控的科学性。目前政府对远距离教育的宏观调控大体上应分四个层次:最宏观的一个层次是整个教育结构,要按发展教育必须两条腿走路的方针调整总体结构,扶植普通面授教育之外的另一条腿;第二个层次是改革现在的成人高等教育结构,优先发展广播电视大学教育;第三个层次是调整开放教育和远距离教育的结构,要尽快结束开放大学职能分解的状况,尽快实现广播电视大学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联合,成立中国开放大学;第四个层次是继续指导广播电视大学做好开放性命题和教学现代化命题,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促使其达到适度规模办学。实现适度规模办学是正确解决开放性与质量控制这对矛盾的重要措施。还有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加强微观管理,完善质量保证体系,提高现代化教学和教学管理的水平。

(四)学习设计与助学服务

远距离学习理论对传统教育长期以来重教不重学的观念提出了挑战。这一理论至少对我们做好两大命题有以下两方面的启示。

1.反思广播电视大学的教学安排,如大量使用电视媒体进行系统讲授,电视课程安排在白天上班时间播出并且不安排重播,教材只注意教得顺理成章,而不考虑学生如何学得“顺理成章”,有些教材越编越厚等等,都是从“教”的角度让学生适应教的做法。那么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从分析学生的认知结构入手,从“学”的角度来进行教学设计(包括学习设计),就是现代化教学命题中的一个新课题。

2.多年来我们还没有认真研究过如何指导学生适应广播电视大学学习方式的问题。教学计划、课程播出安排发到学生手中已没有多大提前量,有些课程还做不到课前到书,广播电视大学还没有完善的适应学生自学的学生助学服务系统。班级至今仍是广播电视大学普遍采用的学习集体组织形式。从远距离教育的有关原理看,组班教学有利于师生和学生彼此之间的相互交流,有利于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树立信心、提高成绩、提高学习的成功率。但在实践中存在着两个误区。一是如学生人数少或专业分散难以组班时,有些电大就干脆放弃招生;二是把组班教学等同于班级面授教学。因此,在当前按开放规律办学,试点招收注册视听生时,就应该强调自学并对不组班教学进行积极的探索。当然没有固定的班集体,不等于不要必要的面授辅导。另一方面,没有固定的班集体就对学习设计和学生助学服务系统都提出了紧迫的要求。

(五)教学设计与教材建设

远距离教育工艺学是指导广播电视大学教学改革和教材建设,提高其现代化水平的主要理论依据。从这些理论出发,结合广播电视大学的实际,其多媒体教学和教材建设应着重抓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重视教学设计,将教学设计的思想、理论、方法与广播电视大学的实际相结合,建立自己的教学设计系统。

2.重新审视主要教学媒体的教学功能和成本结构,特别是仍在大量使用的电视媒体,重视媒体的选择和优化组合。

3.总体设计优化和规范化的方向,是正确的,但什么是总体设计优化,在认识上尚不明确或不一致,这是教材建设很难上新台阶的重要原因之一。有必要对广播电视大学沿用的或229门统设课程代表的教材模式以及国际上开放大学采用的教材模式进行比较研究,并通过实验探讨适合中国国情符合远距离教育需要的教材模式(这种模式会因教育层次和课程类型而异)。

4.主持教师和课程组是教材建设中重要的个人角色和集体角色。实践证明,主持教师的个人素质和课程组的集体作用是教材建设成败的关键因素。必须努力提高主持教师的素质和水平,完善主持教师责任制,发挥课程组的集体作用。

5.随着229门统设课程教材的陆续到位,广播电视大学的教材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稳定发展时期。在这个时期,修订或重建教材要有新的规定和要求(包括修订规程,从学的角度和学生认知结构出发进行教学设计、主持教师角色的定位等),要有明确的研究和实验目的,有充分的科学根据(包括教材评估报告),经过严格的论证程序。对重建的更应从严掌握。新建课程要努力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无论是重建新建,一定要保证成功率、稳定性、再生性和连续性,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为此须加强对教材特别是模块式教材或教学包的设计、制作、使用和评估的研究。

6.对统设课程、师范课程和燎原学校的教材稳定地滚动式地常年进行评估。

7.规范和管理控制多媒体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

8.加强远距离教育研究,特别是交互式媒体,计算机多媒体等新技术新媒体的研究和应用,研究Internet网和信息高速公路对远距离开放学习的影响。Internet网的接通已为期不远,我们要早做准备。

展望

随着系统计算机联网和与Internet网的接通,将使广播电视大学如虎添翼。原来由空中广播电视教育信息传输网络与地上广播电视大学教学与教学管理网络两大网的结合,将因Internet网的加盟而变成三大网络的有机结合,其可开发的潜力是巨大的。这将使广播电视大学的信息传输发生质的变化,现代化教学与教学管理步入世界先进水平,并将逐步完成从以广播电视单向传输为特征的第二代远距离教育向双向传输或交互式通信的第三代远距离教育的转变。同时还将会改变“开放办学”的许多观念,会使人类的学习活动发生世纪性的变革,有可能使人们惊叹的“真正意义上的开放教育系统”得以实现。

随着开放性和教学现代化两大命题在认识上的深化和实践上的发展,中国开放教育和远距离教育的有生力量将集结在开放大学的旗帜下,中国教育两条腿走路的态势将更加明显,《意见》所确定的发展总目标——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远距离开放大学一定会在21世纪的曙光中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标签:;  ;  ;  ;  ;  ;  ;  

开放与电大教学现代化_广播电视大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