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展,其与各行各业的结合更加紧密。以供电企业来看,将网络信息技术应用在线损管理中,可以形成信息化的线损管理系统,提高线损管理的效率。本文将具体探讨基于信息技术的线损管理系统开发,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线损管理系统;开发
引言: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繁荣,供电企业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在供电企业中,线损管理问题占据着突出位置,提高线损管理水平可以降低供电企业的能源消耗量,促进供电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节能目标,降低线损率,将网络信息技术应用在线损管理系统开发中势在必行。
1我国供电企业线损管理概述
1.1管理现状
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的供电企业线损管理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先进省份的供电企业线损管理效率一般比较高,偏远地区的供电企业线损管理效率则非常低。根据各省市电业局的统计结果来看,偏远地区供电企业的线损量严重超标,能源浪费问题非常严重。深究其原因,可以发现供电企业线损管理水平较低,是由以下的几个要素导致的:第一,一些供电企业采用了落后的计量方法,导致线损率出现了较大波动[1]。第二,一些供电企业对线损管理的重视程度比较低,不能按照标准完成线损指标。第三,一些供电企业没有形成统一的线损管理制度,影响了线损工作的实效性。我国的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断推进,供电企业势必会朝着节能环保的方向发展,想要满足社会的需求,供电企业必须提高线损管理的效率。
1.2管理问题
首先,在当前我国供电企业的线损管理中,存在计量结果讹误的问题。很多供电企业仍然采用人工抄表的方式进行电量测量,这种测量方法具有极大的随意性,会影响计量结果的精确性。其次,在当前我国供电企业的线损管理中,存在线损分析不足的问题。由于一些供电企业采用了人工超标的方式进行计量,超标的时间存在一定间隔,不仅延长了线损分析的周期,更影响了线损工作的实效性。再次,在当前我国供电企业的线损管理中,存在数据不够及时的问题。很多供电企业采用了传统的线损管理举措,不能对数据进行动态监测和及时获取。最后,在当前我国供电企业的线损管理中,存在管理机制不够健全的问题。随着精细化管理模式的不断普及,供电企业需要分区、分压、分线进行线损管理。由于管理机制亟待完善,很多供电企业并不能满足现代化线损管理的需求[2]。
2基于信息技术的线损管理系统开发
2.1系统构建
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现代化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网络信息技术是现代化技术的代表,将这一技术应用在线损管理中,可以收获良好的应用效果。在进行系统构建时,需要注重以下的几个参数:第一是线损数据的获取,第二是线损量的计算,第三是线损结果的分析,第四是减损目标的制定,第五是减损工作的执行,第六是减损绩效的考核。只有把上述的六个参数集合到系统当中,才能实现对供电企业线损的全自动化管理。
2.2主要功能
首先,基于信息技术的线损管理系统应该具备信息收集的职能。在线损管理中有大量的数据,按照时间划分,数据信息可以分为实时数据和非实时数据。在构建信息化线损管理系统的过程中,应该在第一时间获取实时数据,在日常获取非实时数据。在电力系统的外侧有防护装置,可以避免出现数据外泄都问题,保障系统的安全性能。在进行数据集成的过程中,应该对数据分析流程进行动态监测,保证线损工作的透明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为了充分发挥信息收集的价值,可以采用计算机技术,建立一个中心数据库,并对数据库的资料进行优化配置。在建立中心数据库之后,应该配置不同的服务器,对各个计量点的运行数据进行搜集。比如,在10kV配网线路中,应该采用RAID5的数据收集器,用来储存线路中的海量数据信息[3]。
其次,基于信息技术的线损管理系统应该具备线损计量的职能。供电企业的不同组成部分线损量不同,为了真正实现分线管理和分区管理,应该制定统一的测量标准,对数据进行集成。在进行数据管理的过程中,供电企业可以采用树状结构,对各个数据归口进行汇总。在进行统计关系的设置中,供电企业应该按照台区线路的不同,形成不同的统计内容。在进行数据审核的过程中,供电企业应该对月线损率进行计算,并和线损标注内进行比对。在进行数据检验的过程中,应该采用人工测验和系统测验相结合的方法,保障数据的精确性。在进行数据计算的过程中,应该进行分层测算。在进行数据分析的过程中,应该对数据来源进行追踪,并监测数据的动态变化过程。
再次,基于信息技术的线损管理系统应该具备线损分析的职能。供电企业只有对自身的线损情况进行动态分析,才能判断未来的线损趋势,制定科学的减损目标等等。在进行线损趋势判断的过程中,供电企业应该对一月之内的线损情况进行测算,并绘制成曲线图,和以往月份的线损曲线图进行比对。如果线损率呈上升趋势,应该对线损量扩大的原因进行分析。为了保障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应该采用数据源自定义的方法,限制判别条件,并对数据来源进行追踪。在对线损进行对比分析的过程中,供电企业应该对不同线路、不同台区的线损情况进行对比。在对母线电量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供电企业应该观测高压电能表的数值,把特定区间段内的数值和以往数值进行比对,分析电量的不平衡状况[4]。
此外,基于信息技术的线损管理系统应该具备指标制定的职能。供电企业想要降低线损率,需要制定一个线损的指标。不同供电企业采用了不同方法来测算指标,基层单位和公司的测算结果往往不同,因此在对指标进行评价时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为了对线损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应该根据信息线损管理系统中的内容,对线损进行加权测算。在形成线损指标之后,供电企业应该根据国家的相关条例,对线损管理部门的减损工作进行考核,并把绩效制度和薪资制度结合起来,调动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最后,基于信息技术的线损管理系统应该具备信息发布的职能。从整体上来看,网络信息技术以互联网技术作为基础,因此可以支持网络信息的发布。一方面,发布的信息内容应该包括供电企业的线损数据、线损指标等等,另一方面,供电企业应该对信息发布的主体设置权限,避免出现信息泄漏和信息窃取等问题[5]。
结论:综上所述,我国的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电力行业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从整体上来看,当前我国供电企业的线损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为了实现供电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应用现代化的管理技术。随着网络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其与社会各行业的融合日益紧密,并收获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因此供电企业可以将网络信息技术应用在线损管理中,形成信息化的线损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李珣. 电力系统线损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3.
[2]徐凌燕. 电网线损模型研究及线损管理系统的开发[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
[3]方进虎,黄曙霞. 基于C/S构架的线损四分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J]. 安徽电力,2012,(01):52-55.
[4]洪成佳. 线损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A].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信息化专业委员会、国电信息中心.2006电力行业信息化年会会议论文集[C].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信息化专业委员会、国电信息中心:,2016:5.
[5]彭世金,黄志强,施岱松. 基于PHP技术的高校仪器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研究与探索[J]. 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03):1-5.
论文作者:王克琳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7
标签:线损论文; 供电企业论文; 管理系统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 数据论文; 过程中论文; 指标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