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和“看”--兼论动态趋势短语词汇化的机制和动机_插入语论文

“看起来”与“看上去”——兼论动趋式短语词汇化的机制与动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动因论文,短语论文,词汇论文,机制论文,兼论动趋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 前言

“看起来”和“看上去”是现代汉语中两个由动趋式短语凝固而成的短语词(注:这两个动趋式究竟属于哪一级语法单位,目前似乎还没有形成共识。我们认为,现代汉语“看起来”“看上去”大多数已经词汇化,但仍然保留着少量的短语用法,还有一些则正处在词汇化的过程中,可以认为是一种语法词。为便于行文,除了特别说明外,本文统一称之为短语词。)。迄今为止,人们大多认为它们功能相同,可以互相替换,但也有一些辞书认为它们用法不一,存在差别(注:关于“看起来”“看上去”的功用,在一些对外汉语教材的解释中几乎都是一样的,均为“常用口语词,表示通过观察,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判断”,“it looks”,参看(王凤兰,2005)。)。我们觉得,由于都是与视觉有关的动趋式,这两个成分在功能和表达两方面存在着相当多的共性;又由于后补成分和虚化进程的不同,二者在不少方面存在着差异。

对于这一对短语词,除了王凤兰(2005)有一篇小论文外,迄今未见到有关的专门研究(注:根据曹宏(2005)的研究,这两个词都可以构成所谓的中动句(middle construction),但是曹宏的一系列论文,都是从中动结构的角度作宏观的研究,并没有从微观上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比较。)。我们认为,“看起来”和“看上去”都不是匀质的语言单位,在功能上,从动趋式短语到评注性准副词,存在着一个由实而虚的连续统;在表达上,从表方向、时体发展到表情态、关联,显示出人际功能和篇章功能逐步强化的趋势。本文拟从四个方面探讨这一对短语词:首先描写四种由实而虚的句法分布;其次分析六种各具特色的表达功用;然后探讨其功能和表达的发展过程及其内在联系;最后从四个方面逐一辨析两词之间的各种区别。

本文例句大多取自北大语料库,一部分引自一些现当代小说、报刊。为节省篇幅和行文方便,本文例句一律不标出处,少数还作了一定的删节。

一 分布与功能

从句法分布和功能看,不同性质和特征的“看起来”和“看上去”大致可以充当以下四种成分:基谓语、泛谓语、兼谓语和插入语。

1.1 基谓语。所谓“基谓语”,就是单独充当句子基础谓语的动补核心成分。例如:

(1)有人则认为一个数据流图最多有七个加工点,这样人们不致因图上加工过多而眼花缭乱。

(2)10年前我在柏克莱见过同性恋大游行,不仅亚洲人荒诞不经,甚至在西方也不啻一次核爆。从句法关系看,由于“看起来”“看上去”不能直接带宾语,所以,所“看”的对象通常都要先行出现;从所处位置看,这两个词充当的常常是连谓句或连贯句中承前的后谓语。其实,“看起来”“看上去”同主语之间不但可以因承前而分离,而且还可以因承前而省略;不过,基谓语同主语的句法关系都是非常明确的。比如,下面两句的主语分别是分离和省略的:

(3)气哼哼地横了这个谨小慎微的笨蛋一眼,夺过旅客登记簿

(4)( ),仍然看到白皑皑的雪,看到萧瑟冷寂的黄雾,看到苍郁欲滴的浓碧,看到火焰般的红影。……于是,通过了一块界石,又,仍然是红影,浓碧,黄雾,白雪。

充当基谓语时,“看起来”“看上去”都还是动趋式短语;“看”与“起来”“上去”之间仍是句法组合关系,所以,“看”后大多可以插入时态助词“了”。例如:

(5)毛泽东接过信,认真地,看完信后,他将烟猛猛地抽了几口,一言不发地望着天花板。

(6)最怕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我只看到车的前面有几块非常小的石头带着泥土滚了下来,我马上抬头,晕,几个黑点直逼我来。

1.2 泛谓语。所谓“泛谓语”,也就是指主谓关系已经部分泛指化了的谓语。大致有两种情况。其一是因分离而泛化。由于主语经常出现在前分句中,主谓关系因间隔而变得不很确定,从而使得“看起来”“看上去”在句法上转向泛指化,在语义上则趋向情态化。例如:

(7)也没料到,号称千秋万代的“文革”会这么短命,一切在当年像登月球般的神话,一一得以实现了。

(8)而工人操纵着机器,看着开心,因为是机器在为工人劳作。

上面“看起来”的主语可以认为是“杨宛君”,也可以理解为是当年的其他人;同样,“看上去”的主语可以认为是“我”,也可以认为是旁边的人或其他人。

其二因隐含而泛化。就是在句中和前文都没有出现过明显而确定的主语,“看起来”“看上去”的逻辑主语尽管可以认为就是发话人自己,但也可以分析为其他人或任何人。例如:

(9)其中有一篇,大意仿佛说,中国戏是大敲,大叫,大跳,使看客头昏脑眩,很不适于剧场,但若在野外散漫的所在,远远的,也自有他的风致。

(10)那脸庞似乎很熟悉,可又很陌生,应该说印象最深刻的是眼睛,猛地是深情的,闪烁出热烈的光彩,但细细注视,眸子里又有点冷漠和不可捉摸的神情,很看不透她的心。

“看起来”的逻辑主语,既可以是作者“我”,也可以是任何一个看戏人;同样,“看上去”的逻辑主语,既可以是看“那脸庞”的人自己,也可以是其他相关的人。

总之,在这一分布当中,由于逻辑主语已经处于一种不确定、泛指化的状态中,所以,可以将这类“看起来”“看上去”称之为泛谓语。从功能形类看,充当泛谓语的“看起来”“看上去”已具有成词化倾向,但还没有完成词汇化的全过程,所以,还是凝固化动趋式短语。

1.3 兼谓语。所谓“兼谓语”,也就是充当致使结构中兼语后面的谓语。兼谓语是基谓语发展到插入语过程中的一个种特定的结构形式和表达方式。例如:

(11)如果早晨去公园跑步,可以穿运动服装,既方便又舒服,还使人充满朝气。

(12)现代西方的时装,不必要的点缀品未尝不花样多端,但是都有个目的——把眼睛的蓝色发扬光大起来,补助不发达的胸部,使人高些或矮些,集中注意力在腰肢上,消灭臀部过度的曲线等。

除了“使”可以进入这一格式,类似的使令动词还有“给、让、叫、令”等。例如:

(13)三张带有公章的文件,夹在同一只信封里,给人,确实像是一次有组织有规模的大型文学活动,当然,骗子也没有忘记他此次行骗的目的:钱。

(14)你可以学得“形似”,让人你就是富裕贵族,但“神似”却不是短期内能达到的。

使用致使句的目的在于:表面上是表示由他人“看起来”“看上去”,相关的观感印象是别人的,实际上发话人自己也有相同的感觉,这样可以融主观于客观,增强表达效果。

由于这类使令动词语义较抽象,其述谓功能相对较弱,而兼语又都是泛称的或统称的“人”,加之“看起来”“看上去”的逻辑主语本来就已经泛指化,所以,从表达简洁的角度看,如果前面没有其他限定性状语的话,这种使令结构大多可以整个地从句中删略。例如:

(15)当时的政府规定了二百多条可触犯死罪的条目,这些条目现在简直不可理解,如偷萝卜、砍树、和吉普赛人接触、小偷小摸等都要判死罪。

(16)过度去幻想,虚幻的灾祸很快就会成为真实,比如一个处于忧郁想象中的人会似乎看到墙上或护壁板上有一张脸,如果他用铅笔再描画几下,明显一些,就会发觉那脸与自己想象的一模一样。

如果将“让人”“使人”看成一个羡余成分,那么,就可以认为这类“看起来”“看上去”在功能上接近于泛谓语。值得注意的是,兼语“人”有时也可以改用人称代词“我”“他”等。例如:

(17)结果我衬衫的袖子只长及腰部,领子也不合适,就像一个处在一群衣着考究的城里人中间的乡巴佬。

(18)一桶桶胀鼓鼓的垃圾被叉车装置吊到车顶,倾入车厢,空中刮着大风,碎纸飞舞,恶息扑鼻,马林生踩着一地狼藉掩面而过,还是给弄了一头一脸灰,更是一副倒霉相。

两句的“我”“他”已不是“看起来”“看上去”的逻辑主语而是观察对象,附在前面是出于表达明确化的需要;不过,在一定的语境中,即使省略以后,一般也不会影响理解。

1.4 插入语。所谓“插入语”,就是指与句中其他成分没有直接句法关系的句子成分。也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句间插入,作为独立成分位于两个小句之间。例如:

(19)尽管她说还没有决定,,肯定是暂时不会回国了。

(20)尽管头发已经白了不少,,她还是比她的实际年龄年轻得多。

插入语由泛谓语发展而来,其逻辑主语大多已泛指化,可以指包括言者在内的所有人。“看起来”“看上去”也可以出现在一个句组当中,位于两个句子之间。例如:

(21)于所长的老爹老妈都在,就他一个独生子,现在住得挺挤,局里分房子也没分上,老于闹了好一阵子情绪。,人都有难过的事啊。

(22)白天太阳很好,他翻晒着木块煤屑。这样过了几天,他将它们堆进来,拍实,然后用泥封好。,院子的一角像多了一个坟丘。

再一种是句中插入,这是最常见的分布,多位于主谓之间,逻辑主语已基本泛指化了。例如:

(23)学英语的人都学过一套“国际音标”,这些符号很像拉丁字母,可它却不是一种真正的文字。

(24)这种有着层层屋檐的木塔像是多层的楼阁,所以叫作“楼阁式”塔。

作为一种句子成分,句中插入语虽然在语义情态方面具有一定的表达功用,但在结构上不是所在句子直接的句法成分,所以,都可以省略且不会影响句子的结构关系和基本语义。从句间插入转向句中插入,中间还存在一种过渡形式——附在主语前充当插入语。例如:

(25)黄土下,作为衬底的芦苇把子,龇出的两端参差不齐,几乎耷拉到结着一层泥皮的渠底,以致桥面(比较:桥面看起来)要比实际的宽度宽得多。

(26)看不到一只船影,湖面干净得像是没有云彩的天空,那些竹篱笆在水面上无所事事,它们钻出水面只是为了眺望远处的景色,它们(比较:它们看上去)都伸长了脖子。

两种位序的差异在于:主语前插入语还隐含着一定程度的“发话人”主观感觉,主语后插入语,逻辑主语进一步泛指化了。所以说,位于主谓间的“看起来”“看上去”更接近单词,已完成了词汇化过程;与此同时,其动词性也随着谓语功能一起消亡,成了评注性准副词了。

二 表达与功用

从表达方式和作用看,除了表基本义的短语之外,短语词“看起来”“看上去”主要有互有联系的三对六种不同的功用:表观感与表感知、表近似与表比况、表对比与表逆转。

2.1 表观感与表感知。泛谓语“看起来”“看上去”大都是表示情态义的,其中最常见的用法就是表示观感——通过观察,表达发话人对某种现象的感觉和印象。例如:

(27)这个“救世军”小组的负责人是阿娜小姐,30多岁,她与这些无家可归者很熟,每当一个人走来,她都笑着与他们打招呼,甚至能叫出其中一些人的姓名。

(28)墓上有一座狗的雕刻,全身白色,头上顶着绿草,颈上系着紫白相间的飘带,精神抖擞、性情温顺。

句内插入语也带有一定程度的主观印象,但主要表示一种泛化了的普遍的共有感觉。例如:

(29)今天你们格外美丽,因为你们心中盛开着一朵爱的花。

(30)这是一位娇小玲珑的姑娘,长发披肩,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如果走在大街上,我敢说,没有一个人能看出她是外国人。

兼谓语“看起来”“看上去”表观感时,表面上好像由于兼语“人”的存在,该印象、感觉当是由客观的“人”观察得到的,其实,这类格式仍然在一定程度上隐含着发话人的主观感觉,因为这个“人”也可以是通指的,发话人自己就可以属于这些“人”当中的一个。例如:

(31)张国荣:我欣赏仪表举止自然的女生,像张曼玉和叶童,她们很舒服,我曾跟张曼玉说:……

(32)那天我一去就注意到了吴林栋带来的那个姑娘,她像蒸馏水一样清洁,那身果绿的短裤背心十分凉爽充满朝气。

总之,不管“看起来”“看上去”充当什么成分,只要是表示一种观察的印象,总归会带上或多或少的主观烙印,只是这种感觉的个体化与泛指化程度存在着较大的区别。

人的各种感觉大都是互相联系的,视觉可以跟其他感觉相通,一旦对观察现象的了解由表面进入内部,视觉印象也随之转向认知感受,所以,表观感就可以转向表感知。例如:

(33)其实在今日,他们是名相反而实相成的;其坑害、烧坏文坛的程度,也正相类似。

(34)燕西碰了一鼻子灰,没有意思得很。心想,这样无论男子还是女子,还是不结婚的好……对于文坛的破坏和人生的婚配,自然是一种人生感悟,必须通过思维考虑得到,所以,上面充当泛谓语的“看起来”无疑是表示感知的。同样,下面的“看起来”也就是“想起来”:

(35),我们过去对国际问题的许多提法,还是站得住的。

(36)顾太太便想着,鸿才刚才虽然对她很表示欢迎,可是亲戚向来是“远香近臭”,住长了恐怕又是一回事了。这样,还是住到儿子那儿去吧。

表感知的用法早在明清时代就已基本形成(注:在《西游记》、“三言二拍”、《儒林外史》、《红楼梦》和《儿女英雄传》中都已检索到这一类用例。),不过,直到如今,这一用法还是主要依靠“看起来”来完成,“看上去”一般情况下还很少这样用(相关的比较分析详后)。

2.2 表近似与表比况。“看起来”“看上去”所表示的多是凭外表观察得到的印象,这种印象很有可能是不确切、不肯定的,所以,这两个词常可以表示不确定的近似性情态。例如:

(37)这当然是种原始的食品,和流行于西北地区的“手抓羊肉”一样,人人都会做。

(38)他每天都努力工作,不仅毫无倦意,而且显得朝气蓬勃。

如果没有“看起来”“看上去”,那么“人人都会做”和“毫无倦意、朝气蓬勃”就是确定的事实,用了这两个词,表明发话人认为只是从表象上观察如此,可能只是接近于事实的情况。正因为可以表示近似性委婉情态,所以,“看起来”“看上去”常常可以同表近似、委婉情态的“似乎”“好像”“仿佛”“大约”等语气副词连用或共现。例如:

(39)人眼的直径总是大致相等的——24毫米,而且几乎不因人们的年龄而改变,所以,孩子们的眼睛大一些。

(40)母亲站在那儿,她的心已经因为我们两个而破碎了。

在这些句子中,“看起来”“看上去”在表近似情态的同时,当然还或多或少地保留着“从外表观看”的原语义积淀,从而与这些语气副词各尽所能、互相配合。

在表近似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发展,“看起来”“看上去”就可以表示类比关系的相似。近似本来就是相近,所以,由近似性的现象很容易转化为相似性的喻体,从而使得这两个词可以出现在比况格式中。不过,使用中通常还需要“像”“好像”等喻词帮助。例如:

(41)三仙姑却和大家不同,虽然已经四十五岁却偏爱当个老来俏,小鞋上仍要绣花,裤腿上仍要镶边,顶门上头发脱光了,用黑手帕盖起来,只可惜宫粉涂不平脸上的皱纹,驴粪蛋上下上了霜。

(42)白厨子用围兜兜着卤肘花回到厨房,看见黑厨子抱着脑袋坐在炉灶旁,他的干瘦的背影纹丝不动,一截枯死的树桩。

当然,有时也可以用在喻词“仿佛、宛如、犹如、如同”等前面。发展到一定阶段,由于语义感染和语境吸收,这两个词也可以不用喻词而直接表比况。例如:

(43)陌生人行走须非常小心,那是一根弯曲的枝条,极有可能是一条会致死人命的毒蛇,那是太阳光洒下的金黄色,极有可能是一只张口欲扑的金钱豹。

(44)要不是她五官清晰、挺秀,整个儿一个小公鸡。

2.3 表对比与表逆转。眼睛观察到的表面现象,有时候是准确的,有时候只是近似和相似,不少情况下却是一种错觉或假象。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看起来”“看上去”就可以与“实际上”“事实上”等词语对举,显示假与真的对比关系,构成特定的比较格式。例如:

(45)是由于电视文化的侵吞,是由于我们对这一大众文化特性的无知,一度把小人书送上了绝路。

(46)《孽债》讲述了5个云南孩子到上海寻找亲生父母的故事,是个知青题材作品,剧中由5个孩子引出5个家庭的种种矛盾和冲突,真实地折射出当今上海人的生存状态及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

除了与“实际上”“事实上”配合,当然也还可以跟其他类似的词语配合表对比。例如:

(47)当我买到一件质地纯粹的羊毛衫,,适得其反时,便十分懊恼。

(48)你小子憨头憨脑的,还有一肚皮传宗接代的学问。

如果说对比是相反,那么转折就是在相反的基础上再逆转,所以,两者也是相通的。例如:

(49)精神文明建设“软件”部分容易被人忽略,比较“虚”,比较“空”,但实际上都有实实在在的内容和要求。

(50)好多“政治家”很精明,他们骨子里总是看不起群众。

这两例显示了从否定到转折的过程,既表否定又表转折——在否定的基础上转折。在此基础上,就可以与“虽然、尽管……但是、可是”等转折连词一起共现表示转折了。例如:

(51)我不是一个人,很像;我的本质是一棵树,离不开泥土和水,我经不住太多的流浪。

(52)我说爸爸,我真的为你感到自豪,有点慌乱,你已经足够伟大了。

再进一步发展,就直接与后接转折连词“但是、可是”等互相配合使用了。例如:

(53)碘缺乏会导致人的智商潜在的低下,表面上有生活能力,,潜在的低智商很可怕,怎么教育都没希望,没结果的。

(54)出租车司机杨雁翔年仅21岁,还像个孩子,他胆大心细,遇事沉着。

应该指出,上面分析的六个方面的表达功用,是从三个角度划分出来的:观感与感知是从认知情态着眼的,近似与比况是从临摹方式着眼的,对比与逆转是从句法关联着眼的。所以,在很多情况,这些不同角度归纳出来的表达作用常常可以在同一个句子中并存。

三 发展与联系

从发展和内在联系看,前面描写的四种分布,如果除去特殊形式兼谓语,再将插入语分为句间和句内两种,那么,正好代表着“看起来”“看上去”由实而虚的四个阶段。另一方面,上面分析的六种表达功能,则大致呈现出词义发展的两个基本倾向:人际功能的加强诱发情态化,篇章功能的凸显引起关联化。其内在联系大致体现在四个方面。

3.1 从自由成分到粘着成分。从语法化(grammticalization)角度看,从基谓语到泛谓语,再从句间插入到句内插入,也就是从自由到粘着的连续统(continuum)。比较下面五句:

(55)在婚礼上王二丫把它扎了起来,我仿佛看见了母亲,她正呼唤着我去吸吮甘甜的乳汁,我想告诉她,我现在已经不吃母乳了,我长大啦,我吃粮食啦!

(56)但就在他同我面谈论文的那次,我们坐得很近,促膝交谈时,我感到:,他显得健康年轻,头发黑黑的梳得很整齐,但坐近了,却发现他的脸色有点憔悴……

(57)苹果树梢有一半伸到水晨哥家的院里,而水晨哥家的苹果树枝又有一半伸过姥姥家院墙,,简直就是一家人。

(58)也不知怎么回事儿,我当年奇瘦,瘦得皮包骨头,加上我1.80米的个儿,,真就是一根电线杆子。

(59)我不会骂人,我也不会打人,我更不会叫人打人,有时候觉得这样很软弱,他以前对我说过,我就是个小孩,就是需要人保护。

同样是“看上去”,例(55)作为基谓语,是“我”的直接成分,仍是动趋式短语;例(56)是泛谓语,跟“我”已分离而且已凝固化,但主谓关系是清楚的;例(57)充当句间插入语,逻辑主语“我”已经隐含;例(58)逻辑主语基本泛指化,“我”成了观察的对象;例(59)直接粘附在评注对象句子主语后面,已没有多少述谓性,在功能上已经接近于粘着性的评注性副词了。

3.2 从句子主语到言者主语。从主观化(subjectivisation)的角度看,从基谓语到插入语,在语义关系上则经历了从句子主语(sentence subject)变成了言者主语(speaker subject)的主观化过程,而且,逻辑主语也从单一指向转向了泛化指向。试比较下面四句:

(60)她说,一身清清爽爽,顾客,做起生意来便当。

(61)焦灼的皮肤经过多日的修养亦有所好转,虽然还很黑,但已没有明显的烧灼痕迹,再穿上一套深黑色的晚礼服,多了!

(62)这样的小区,真是住起来舒服,用起来方便,,谈起来高兴呵!

(63)还是瑟西夫人,连哭起来都是那么美丽,她和纳舍尔皇后还有老妈是一个级别的,都属于漂亮妈妈型。

在例(60)中,句子主语“顾客”就是“看起来”的逻辑主语,在例(61)-(63)中,句子主语与逻辑主语已经背离,“看起来”的逻辑主语已转向发话人(“言者”),也可以理解为泛指化的“人们”。这一主观化过程还导致“看起来”的逻辑宾语(观察对象)的隐现和位移:例(60)(61)没有明确出现,例(62)的“小区”关系清楚但位置分离,例(63)的“夫人”则占据了句子的主语位置。

3.3 从概念意义到情态意义。从表达的语义性质看,这两个短语词的发展过程大致呈现出从刚开始表方向义、时体义,逐步发展到后来主要表示主观评价的情态义。例如:

(64)这就使得一些纯平显示器看起来有些内凹,LC的未来窗是第一代的纯平显像管,当时我们感觉屏幕是内凹的,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才会习惯。

(65)我们的目的是做到每贴都有版主的回贴,如果你的帖子还没有版主给回,别急,我们会慢慢的,……大家都监督我们的工作吧。

(66)我抱着孩子,方政的手轻揽着我,我知道我们是多么完美;方政的英俊洒脱,柯心的清丽脱俗,还有我怀里抱着的乖巧可爱的宝宝,引起身边来回的行人羡慕或是嫉妒的眼光。

(67)我们是无可挑剔的一对:干净、体面、漂亮,可我却要像个卑鄙的懦夫一样临阵脱逃了,从她那一往情深、固执忧伤的情网中逃亡。

例(64)(65)“看上去”“看起来”表示客观的概念义——视觉方向义和行为起始义,“我们”是行为的主体;例 (66)(67)“看起来”“看上去”所表示的已经转向主观评价义,“我们”成了评注对象。这样,随着语言表达过程中人际功能的强化,这两个短语词就从表示概念义转向了评价义、情态义。

3.4 从语义功能到衔接功能。不管是“看”别人还是被人“看”,凡是“看起来”“看上去”的现象,总归是表面现象,而肯定表象往往就意味着否定实质,所以,如前所述,前句使用了“看起来”“看上去”,后句往往可以出现对比句和转折句;随着这种对比和转折用法的经常化,这两个成分就会在表示否定语义的同时,衍生出兼表句法关联的功能。例如:

(68)基础设施建设缓慢而糟糕,外来人员生活的空间脏乱而简陋,道路两边垃圾和土堆比比皆是,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麻木而愚昧。

(69)人们是多么容易相信被接受的任何玩意儿,他们是如此容易地相信了虚假的偶像。

(70)在这里,人们生活过得幸福而美满,,实质上未必像表面上那么幸福和美满。

(71)文明虽然带来了社会的进步,可人们也因此失去了身心的自由,如今的人们可以在各类互联网上畅游,他们陷入了更深的限制,却乐此不疲、无暇思索、浑然不觉。

四个“看起来”,例(68)位于后分句,只表情态功能;例(69)(70)虽然在前分句,但并没有否定性隐含义,所以,也是只表情态义没有关联义。例(70)(71)不但位于前分句,而且在表达主观评价义的同时,还能兼表“启下”的篇章功能;尤其是例(71),其关联功能更加明显,如果没有后分句的“承前”应接表述,整个句子就会显得不完整,甚至不能成立。

总之,在语法化和主观化双重机制的作用下,随着“看起来”“看上去”句法功能和表达功用的不断发展,在不同的层面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结构上的凝固化,功能上的粘着化,语义上的情态化,语用上的主观化,句法上的关联化。据此,可以认定,当“看起来”“看上去”进化到充当句中插入语这一阶段时,这两个动趋短语不但在性质上完成了从短语到单词的转型,而且在句法上也完成了从动词性到加词性的转变。

四 个性与差异

从个性和相互差异看,“看起来”和“看上去”在搭配、表达、视角和虚化等四个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区别,下面依次分析两词的侧重点与微殊处。

4.1 搭配关系。在搭配关系和方式上,两者的区别大致有三个方面:其一是出于配合协调性的需要,“看起来”一般只同其他动词组成的“V起来”连用共现(注:在搜索的语料中,发现一个例外,“上去”与“起来”可以配合。例如:可是回旋起伏,树木掩映,这儿那儿更点缀着一些石桌石墩之类;也罢,也罢,都让人有点余味可以咀嚼似的。);但比较起来,与“起来”搭配的动词(主要是感官动词)要比“上去”丰富得多。例如:

(72)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有时送孩子上学、取牛奶、粉刷房屋、疏通上下水道等等的生活小事非常简单,不胜其烦。

(73)近日来,通过新闻媒体关于李素丽“岗位作奉献,真情为他人”的报道,特别是聆听了李素丽本人的报告,乘车观摩李素丽优质服务,深深感到李素丽的先进事迹可做、可信、信服。“看上去”通常也只跟其他动词构成的“V上去”配合使用,但数量有限。例如:

(74)你见过那种遭了雹子的茄子吗?也是紫色儿,一净是疤瘌。

(75)她们与普通美国女性完全一样,苔丽、贝茜、卡蕾,名字也那样动人,尤其卡蕾,她身材苗条,充满女性魅力。

其二是“看上去”较突出“看”的瞬间性和视觉性,可以加状语“一”“一眼”。例如:

(76)这海,日日风平浪静十分深沉,而一旦咆哮起来便是惊涛骇浪足以覆舟夺人。

(77)就这样一会儿的功夫,姑娘们的头发上就积起了一层灰,像就要变白的灰发。而且,“一”“一眼”还可以扩展为“乍一”“猛一”和“猛一眼”等。例如:

(78),“记者团”很像旅游团,由两对俄国夫妇加一名华人翻译组成。

(79)任歌在陈刚进来后,才看清了这个男人。只感到眼前好像有一团乱茅草。长头发、长胡子,像电影里从山里出来的人。

而“看起来”一般不宜强调“看”的瞬间性,所以也就不能有这样的搭配。

其三是“看起来”可以附在“P+N”(在N、就N、据N、照N、从N等)后面,充当“N”逻辑上的谓语,对某种情况、现象进行评判,而“看上去”基本上没有这样的用法(注:在调查的语料中,只找到表示认知感觉的“就我看上去”“在我看上去”各一个孤证。)。例如:

(80)当年在日本官方网上,藤真和赤木晴子共同被评为神奈川最漂亮的人,虽然算是对他的肯定,但是却不那么舒服。

(81)《黄荆树》当然是突破了传统京剧的范式的,却仍然是姓“京”。

就句法关系而言,这种分布,既可以分析为介词短语“P+N”是“看起来”的状语,也可以分析是主谓短语“N看起来”充当介词P的宾语;但整个短语都在句中充当插入语则是一致的。从表达功能来看,这一短语(格式)既可以表示观感,也可以表示感知。试比较:

(82)我送出去的那项任命案,并未立刻获得通过,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我接到一封声称是她丈夫的来信,但是,,笔迹和上一次那位夫人的来信完全一样。

(83)这些难以执行的戒律,却在椰风这样一个1200多人的企业被不折不扣地执行了 3年,而且成为从企业最高领导到普通工人的自觉行动,这恐怕又是椰风人独创的奇迹。

4.2 表达功用。在表达上,大致有两个方面的区别,首先,在充当基谓语时,“看起来”主要表示时态特征——起始态,而“看上去”显然没有这样的功能。例如:

(84)剧场里响起第一遍入场铃,一些吃着蛋卷冰激凌的观众稀稀拉拉走进场,看到舞台上的人立刻就找了空位坐下,全神贯注地

而“看上去”则主要表示空间关系——从下往上的方向性,“看起来”不能这样用。例如:

(85)这幢大楼很高,从底下,仿佛一个阴森的动物立在那里,你甚至可以随时感受得到它无比惊人的威胁。

“看起来”偶尔也表示可以相对宽泛的方向性,这时与“看上去”比较接近。试比较:

(86)当一个发光天体在朝向我们的方向运动时,它发出的光的波长,我们就会变短,即出现紫移;当天体背离我们而去时,它发出的光的波长,我们就会变长,即出现红移。

其次,由于“看上去”比“看起来”具有更强的方向性,所以,在表动态的情况下,同样是表示观察的动作,“看上去”可以表示动作慢慢地向上展开,“看起来”不行。试比较:

(87)我抬起头慢慢地顺着她那美丽的脚踝,那细滑如丝的小腿曲线柔美无比,那修长的大腿上被透明的肉色长筒丝袜紧紧包住,看不到一丝皱褶。

在表静态的情况下,同样是表示观察的印象,“看上去”方向感要比“看起来”略强,距离感也要比“看起来”略远。也就是说,“看上去”重在从旁边观察,而且多是在一定距离之外的观察,而“看起来”仅仅表示从正面观察,而且也没有明显的观察距离感。所以,在表达相似内容的情况下,“看起来”和“看上去”虽然可以互换,但互换以后原词所积淀的隐含义就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从而显得不太自然,或者与原义不符。试比较:

(88),密室的门只是一个书架,其实下面有很小的轮子可以滑动,拉开才是王总的寝室。

(89)平缓宽阔的河水,在这里一下子被挤得只有几十米左右宽,浑浊的河水,突然间变得迅疾而汹涌,跌下几十米深的峡谷,沿着十里峡谷朝下涌去,然后才又在宽阔河床上舒展开去。

4.3 观察视角。在观察角度和位置上,两者大致有三个方面的区别。首先,从观察位置看,“看起来”可以从外部观察,也可以从内部观察;而“看上去”一般只能从外部观察,不能从内部观察。比如,当观察的对象是“地球”等物时,就只能用“看起来”(注:当然,如果乘在宇宙飞船或航天飞机上,宇航员就可以对着地球说“地球看上去如何如何”。):

(90)这个地球很大,其实还是很小,咱们又碰上了。

其次,“看起来”可以向上观察,也可以向下观察;可以观察具体事物,也可以观察抽象事理,而“看上去”一般不能向下观察,也很少观察抽象的事理。例如:

(91)从地图上,马吉拉岛与塞班岛之间的小岛星罗棋布,很容易辨别方位。

(92)从书上,这种药是很好的,人吃了能转弱为强。

再次,“看起来”可以从当前关注目前的情况,也可以从当前回顾过去的发展;而“看上去”一般只能从当前观察目前的状况,不能从当前回顾过去的发展。例如:

(93),第二步的目标也能完成,但第三步比前两步要困难得多。

(94)十二届六中全会我提出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还要搞二十年,还不止二十年。

4.4 虚化程度。从现、当代使用情况看,二者的虚化程度差异大致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从感知方式看,“看起来”早已从具体的视觉感观虚化为抽象的思维感知;而“看上去”至今还基本上只能表示视觉的印象,很少表示思维的认知(注:在收集到的语料中,下面这例“看上去”是较接近表认知的用法。比如:这个真实的故事似曾相识,很像我们一直以来所接受的正统教育的范例。)。例如:

(95)这话没错,但实际上解决不了什么问题。

(96)斯通:我觉得要举办第一届国际电影节非常不容易,但现在中国上海把它办得很成功,将来完全可能成为东方的“戛纳”。

上面分析过的“P+N+看起来”这一格式,也有相当一部分都是表示思维感知的(注:早在明末清初,“P+N+看起来”格式就占了相当高的比例,而且主要是表示主观认知的。)。尤其是“在N+看起来”基本上只能表示主观认识,而“看上去”没有这样的用法。例如:

(97)在善良的人们,这已经不是主流远处的泡沫了。

(98)上大学在他,无疑是属于表象上的生存和竞争方式,并没有实质性的意义。

其次“看起来”的词汇化程度更高,所以,已出现相应的缩略形式“看来”(注:我们并不认为现代汉语所有的“看来”都是“看起来”缩略而来,有些是“看+来”直接构成的。)。例如:

(99)女主角苏亚树的故事,,只能算是感情经历。苏亚树看上去是个很脆弱很没有安全感的人,她的旅程,其实只是找到一份理想的感情而已。

(100)他出生于上海市郊金山,长大后一直活跃在城市里,但到现在还脱不掉那种农民气质——,他是在毛泽东思想熏陶下的典型产物。

这个“看来”再进一步虚化,就会跟“就/据/照/按……来看/来说/说来/而言”中的“来看、来说、说来、而言”一样,成为构成介词框架的后置标记词。

五 结论

综上所述,可以归纳如下:1)从功能形类看,“看起来”“看上去”本来都是动趋式短语,随着语法化和主观化进程的发展,呈现出凝固化、词汇化的趋向,发展到现代,充当句内插入语已成了其主要功能,所以,这两个成分也已虚化为评注性准副词了。2)从表达功用看,“看起来”“看上去”从表示时体和方向开始,发展到表示观感、感知、近似、比况、对比、逆转等多个方面,其基本的发展趋势就是情态化和关联化。3)从个性特点看,“看起来”和“看上去”在搭配关系、表达功用、观察视角和虚化程度四个方面存在着区别。

标签:;  ;  ;  ;  

“看”和“看”--兼论动态趋势短语词汇化的机制和动机_插入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