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立哌唑和利培酮两种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安全性及疗效论文_何杏桃

长沙市精神病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4

摘要:目的 对比评价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阿立哌唑和利培酮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2013年9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7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在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的条件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给予阿立哌唑治疗,对照组38例给予利培酮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评价。结果(1)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94.74%、81.58%;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不良反应发生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7.89%、18.42%;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阿立哌唑治疗效果优于利培酮,安全性更高,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因此,值得采纳应用。

关键词:阿立哌唑;利培酮;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较为常见的一类疾病,该疾病病因尚不明确,该类患者主要的临床症状包括知觉障碍、情感障碍、四维障碍以及精神活动不具协调性等[1]。由于该疾病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采取有效治疗方法非常重要。本次将7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对比评价阿立哌唑和利培酮在其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现将研究成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入选的7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于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我院,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2],同时将严重躯体疾病及药物过敏史者逐一排除。在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相关医治确认书的条件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38例中,男21例、女17例;最小、最大年龄者19岁、58岁,年龄均值(36.9±3.4)岁;病程分别在2个月至23个月,平均(13.8±1.3)个月。对照组38例中,男22例、女16例;最小、最大年龄者20岁、57岁,年龄均值(36.8±3.2)岁;病程分别在2个月至24个月,平均(13.9±1.4)个月。结合上述一般资料可知,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利培酮(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2330)治疗,首次给药需将每日剂量控制在1毫克,持续治疗10天后适当增加剂量,以每日4毫克至6毫克为宜。观察组患者采取阿立哌唑(浙江大冢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1304)治疗,将首次给药剂量控制为每日5毫克,持续治疗10天之后将计量增加到每日15毫克至20毫克,以2个月为1疗程;两组患者积极治疗1疗程后,对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评价。

1.3判定标准

评估指标包括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其中,患者临床疗效以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减分率为依据,分为四个等级,即为:①痊愈:PANSS评分减分率超过75%;②显效:减分率在50%到75%之间[3];③减分率在25%到49%之间;④减分率不足25%。总有效率为前三项总有效率之和。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视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应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取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94.74%、81.58%;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中,头痛1例、锥体外系反应1例、失眠1例,发生率为7.89%;对照组中,头痛3例、椎体外系反应1例、失眠2例、口干1例,发生率为18.42%。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临床精神科较为常见的一类疾病,该类患者主要的临床症状为感知觉障碍、思维障碍以及行为障碍等,多发于青壮年群体,当然在幼儿、老年年龄段也有发病的情况。由于该疾病会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采取有效治疗方法非常关键。

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本次提到采取利培酮治疗,利培酮是治疗精神分裂症较为常用的一种药物,可较好地使患者的阳性症状,例如思维障碍、幻觉以及幻想等得到有效改善,同时在情绪淡漠以及反应缓慢等阴性症状方面也有较好的改善作用。但有不少学者经研究发现,单用利培酮治疗效果不是特别理想。为此,本次研究进一步提到了阿立哌唑,则是一类新型的非典型抗精神分裂症药物,对DA神经西药具备双向调节之功效,属于DA递质的一种稳定剂,能够对5-HT2A受体产生很好的拮抗作用,进而发挥显著的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有学者[4]经研究表明:虽然利培酮和阿立哌唑在治疗精神分裂症上均有明显的效果,但是两者相比,阿立哌唑在改善患者阴性症状、阳性症状方面效果更为显著,同时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此次研究得出得出的结果与该学者相一致。

本次研究观察组38例给予阿立哌唑治疗,对照组38例给予利培酮治疗,结果显示:(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81.58%),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89%)明显低于对照组(18.42%),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可知: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阿立哌唑治疗效果优于利培酮,安全性更高,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因此,值得采纳应用。

参考文献:

[1]谢振强.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4):158-159.

[2]程道猛.刘靖雯.黄鹏.徐世超.王春江.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对比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14):1825-1826.

[3]陈粉桃.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5,08(16):68-69.

[4]刘逢安.徐涛.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07(3C):53-54.

论文作者:何杏桃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3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3

标签:;  ;  ;  ;  ;  ;  ;  ;  

阿立哌唑和利培酮两种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安全性及疗效论文_何杏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