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特区的经济发展比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经济论文,特区论文,经济发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建立和发展经济特区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我国的经济特区既吸收了国际自由贸易区和出口加工区的经验,又具有以工业为主、工贸结合、各业并举的综合经济特区的中国特色。十五年来,特区发挥着“窗口”、“基地”、“排头兵”和“试验场”的作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成就斐然。1994年同1984年相比,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特区是一个省,起步又较晚,因而不作比较)四个城市特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19.4倍,工业生产总值增长了26.2倍,外贸出口增长了62.4倍,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增长了14.7倍,保持了持续、高速、协调发展的局面。与此同时,由于每个特区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经济基础等不尽相同,其各自的建设和发展也很不平衡,存在着诸多差异。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研究,可以了解各个特区的长处与不足,成绩与差距,认识各个特区的共性与个性,优势与特色;通过比较研究,可以知己知彼、扬长避短、发挥特色,加快发展,这对于各个特区因时因地制宜、制定各自的发展战略,开创特区建设的新局面,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以下就从八个方面进行比较:
一、经济发展规模
四个经济特区的经济发展规模均在不断扩大,但它们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差距。首先是国内生产总值(GDP),1994年深圳已达560亿元,汕头196.65元,厦门189.02亿元,珠海168.29亿元,深圳继续高居榜首,与珠海相差2倍多。其次是工业总产值,深圳高达716.97亿元,汕头283.37亿元,珠海260.31亿元,厦门仅为249.23亿元,高低之间相差近2倍。第三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深圳居首位,为230.96亿元,珠海、汕头和厦门依次为98.58亿元、97.83亿元和95.25亿元。其中基建投资也是深圳第一,达140.63亿元,珠海第二,为73.69亿元,厦门第三,为43.44亿元,汕头最后,为30.74亿元。可见,特区之间固定资产投资额大小只相差1倍多,而基建投资大小则相差3.5倍多。
在四个特区国内生产总值1114.03亿元的总规模中,深圳占50.3%,汕头17.7%、厦门16.9%、珠海15.1%;在工业总产值1509.88亿元的总规模中,深圳占47.5%、汕头18.8%、珠海17.2%、厦门16.5%;在固定资产投资额522.62亿元的总规模中,深圳占44.2%、珠海18.9%、汕头18.7%、厦门18.2%(其中基建投资额288.50亿元的总规模中,深圳占48.8%、珠海25.5%、厦门15.1%、汕头10.7%)。显而易见深圳在上述各项指标所占的比重最大,也就是说,经济发展规模最大者首推深圳。
二、经济增长速度
从国内生产总值看,1994年比1984年,深圳增长23倍,珠海增长22倍,厦门增长14倍,汕头增长13倍;从工业总值看,1994年比1984年,珠海增长51倍,深圳增长35倍,厦门增长16倍,汕头增长15倍。这些数据说明深圳、珠海的经济增长速度比厦门、汕头快得多。
三、经济发展水平
按1994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计算:第一组,25000元以上的,珠海27743元;第二组,15000~25000元的,深圳16691元,厦门15843元;第三组,5000元以下的,汕头4975.8元。可见经济发展水平最高为珠海,而特区间发展水平高低相差4.5倍多,意味着居民生活水平有着相当大的差距。
四、对外经贸
从实际利用外资的情况看,1994年,深圳达17.30亿美元,厦门12.41亿美元,汕头7.74亿美元,珠海7.63亿美元,说明深圳、厦门的情况较好,而珠海、汕头的情况则不甚理想。
就外贸出口而言,1994年深圳创下了出口183.09亿美元,进口166.74亿美元的新纪录,名列全国大中城市第一,其外贸出口比1984年增长了590倍。其他三个特区1994年外贸出口额依次为,厦门31.20亿美元,汕头21.04亿美元,珠海14.88亿美元。此外,三资企业出口额在四个特区的外贸出口额中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珠海高达56.38%,深圳为46.88%,厦门为39.23%,汕头为32.43%。
在旅游创汇方面,1994年深圳的境外旅游者达1863900人次,旅游外汇收入(以人民币计算)达588305万元,居四个特区之首。1994年与1984年相比,深圳的境外旅游人数只增长了2.3倍,而旅游外汇收入却增长了35.4倍。十年间深圳旅游创汇发展之迅速令人称奇,与发展较慢的汕头比较,竟相差9倍之多。
五、经济效益
从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来看,1994年深圳达74.40亿元,汕头17.86亿元,厦门15.85亿元,珠海13.16亿元。深圳与珠海相差4.6倍,它也反映了用于扩大生产自筹资金积累能力之强弱。
应当指出的是,1984—1993年,四个特区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百元固定资产原值实现产值、百元固定资产原值实现利税、百元工业产值实现利税等项指标均呈递减趋势。因而迅速提高特区企业的经济效益实为亟待解决的当务之急。
六、产业结构
特区的产业结构已日趋合理。三次产业比重深圳为2.46∶55.39∶42.15,珠海为5.37∶52.10∶42.53,汕头为14.17∶40.18∶45.65,厦门为5.72∶48.26∶46.02。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深圳最低为2.46,汕头最高达14.17。第二、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四个特区之间并无明显差别,因为它们都将第二、第三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大力发展。目前,特区都处于向工业化快速迈进的进程中。
七、科技
1994年,四个特区的高新技术企业进一步发展,产值大大增加。该年深圳、珠海、厦门、汕头的高新技术产值依次为139亿元、35亿元、26亿元和16亿元;占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分别为21%、15%、10.5%和5.6%。汕头在这方面是薄弱环节,与深圳相差8.7倍,理就迎头追赶。
八、居民生活水平
工业企业职工人均工资深圳最高达8868.84元,汕头最低为4875.29元;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深圳最高达9619元,汕头最低为4898元;居民年均生活费支出也是深圳居高达9473元,汕头处在末位仅为4425元;生活费用价格指数深圳最低为118.20%,珠海最高为122.90%;人均居住面积深圳最大为13.69平方米,厦门最小为8.6平方米。不难看出,深圳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最高、珠海次之,汕头、厦门远落于后。
造成特区间经济发展差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1、引进外资多少和“三资”企业比重的高低影响着特区经济的发展;2、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的变化对特区经济的作用;3、高新技术是特区经济发展的催化剂;4、外向型程度的高低与特区经济密切相关;5、第三产业是特区经济的重要增长点;6、区位优势是特区经济发展的独特机遇;7、体制改革的广度与深度是特区经济发展的调速器;8、人文环境是特区经济发展的社会基础。
综上所述,四个特区的经济发展可谓突飞猛进,一日千里。特区经济的年平均增长可达二十几、三十几甚至四十几,远高于全国的平均发展速度。而特区之间的经济发展也很不平衡,出现了较大的差异。今后四个特区应正视存在的问题,找准自己的位置,瞄准正确的方向,制定合宜的发展战略,采取相应的有力措施:
一、深圳是四个特区中搞得最为成功的一个,如何保持龙头地位,再创新的辉煌,是对深圳更为严峻的考验。首先应抓住当前经济发展的有利时机,在“九五”计划期间实施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以信息、高新技术和金融贸易促进产业升级,尽快形成先进工业、金融、贸易、旅游、房地产、信息等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群。要在发展第二产业的同时,加大第三产业的比重,实现三次产业的全面优化升级,使深圳的经济发展由以增加数量为主转到以提高质量为主,由偏重经济发展速度到速度质量并重,由注重外延扩大再生产转到注重内涵扩大再生产。其次,要进一步完善投资环境。一方面要加强能源、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硬环境,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即就是在改善投资软环境上狠下功夫。第三,要加大体制改革的广度和深度,早日建立起与国际经济接轨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以扩大资金来源,开拓国内外市场。第四,要继续做好香港这篇大文章,一方面充分利用香港这个国际金融、贸易、运输、信息中心的有利条件,另一方面要抓住香港“九七”回归的契机,实现与香港的顺利衔接,使合作大于竞争,建立起合理分工、功能互补的共同市场。
二、珠海已确立了大港口、大工业的发展战略,这是颇具远见的正确选择。珠海市西区拥有广袤的土地、优良的港口和大型航空港;珠海地处珠江口两岸,以珠江三角洲为其广大的腹地;珠海邻近香港紧靠澳门,发展国际经济合作优势独具。以上述优势加上良好的政策和充足的人才,珠海的潜力一定能得到挖掘,其发展前景令人向往。
三、汕头是我国的著名侨乡,要千方百计打好“侨牌”,通过华侨华人引进更多的海外资金和高新技术。汕头自然资源匮乏,人口稠密,应大力发展技术含量较高的第二产业,加快商贸、旅游、信息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是汕头的薄弱环节,要加大投入,优先发展,只有这样,汕头“工贸富市”、“海洋活市”的战略规划才有坚实的发展基础。
四、厦门面对台湾,打好“台球”至关重要。厦门有天然良港,工业基础较好,教育科技发达,自然人文景观丰富,近来年基础设施也日臻完善,发展前景十分诱人。关键在于用足用好“实施自由港的某些政策”和“发展对台关系”等特殊政策,并充分利用台商投资区、计划单列市,地方立法权等独特优势,把经济特区建设得更快更好。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深圳将在现有的基础上,再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我们也由衷地期望,珠海、汕头、厦门三特区能奋起直追,迎头赶上,共同迎接新世纪的新挑战。
标签:经济论文; 国内宏观论文; 经济特区论文; 国内生产总值论文; 中国珠海论文; 深圳特区论文; 珠海经济论文; 宏观经济论文; 厦门生活论文; 厦门深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