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娥
(济南市历城区西营镇卫生院 B超科;山东济南250100)
【摘要】目的:探究B超对子宫肌瘤的诊断价值并总结子宫肌瘤的超声学表现。方法:择取2013年1月到2018年1月期间经病理确诊为子宫肌瘤的40例患者,按照患者采取的不同检查方法将其分入两组,分别为:行经腹部B超检查的20例对照组患者、行经阴道B超检查的20例研究组患者。通过与病理结果这一金标准进行对照,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研究组的诊断准确率为95%(19/20),误诊率为5%(1/20),漏诊率为0%(0/20);对照组的诊断准确为70%(14/20),误诊率为15%(3/20),漏诊率为15%(3/20),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子宫肌瘤的B超检查中,经阴道B超可以获得比经腹部B超更好的声像清晰度与完整度,其具有更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关键词】经腹部B超;经阴道B超;子宫肌瘤;超声学表现;临床诊断价值
子宫肌瘤是一种女性生殖系统肿瘤,30~50岁左右的育龄妇女是子宫肌瘤的高发人群,并且子宫肌瘤的直径可能会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扩大[1]。事实上,子宫肌瘤绝大部分为良性,仅有极少数的患者会癌变,据调查子宫肌瘤的癌变率仅有4‰~8‰,若能尽早给予患者有效的诊断与治疗,便可以避免病情恶化,使患者生活质量提高[2]。本文选择2013年1月到2018年1月期间经病理确诊为子宫肌瘤的40例患者,试探究这些患者的B超声像学表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3年1月到2018年1月期间经病理确诊为子宫肌瘤的40例患者,均有月经不调、腹痛、月经量过多等临床表现,排除患有重要器官疾病及存在超声诊断禁忌症的患者,按照患者采取的不同检查方法将其分入两组,分别为:行经腹部B超检查的20例对照组患者、行经阴道B超检查的20例研究组患者。为两组患者进行临床资料的对比:对照组:年龄最小者23岁,最大57岁,平均(40.23±11.16)岁。研究组:年龄最小者24岁,最大56岁,平均(40.12±11.44)岁。对比两组患者的如下基线资料——年龄分布、性别构成等,差异全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统计学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使用经腹部B超进行诊断,诊断前医护人员告知患者应提前饮水、憋尿,以确保膀胱具有足够的充盈度,随后在检查时为患者取仰卧体位,使用超声探头对患者下腹部处进行横切面、纵切面以及斜切面的多角度检查,并根据声像计算子宫大小、观察附件区和直肠子宫陷凹处是否存在异常包块、盆腔中是否存在液性暗区,进而做出诊断结论。
研究组使用经阴道B超进行诊断,诊断前医护人员告知患者排空膀胱,随后为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医生佩戴手套,手持套有一次性避孕套的超声探头,并在其涂抹耦合剂,将探头缓慢置入患者阴道,使其抵达阴道穹窿处,随后根据需要调节探头方向,或旋转、或倾斜、或推拉,确保观察到完整的盆腔结果。最后,医生基于所获得的图像获取子宫大小、附件区和直肠子宫陷凹处异常包块、盆腔内液性暗区等信息。
1.3 观察指标
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将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并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
1.4 统计学方法
纳入到本次实验研究中的子宫肌瘤患者其所有数据均以19.0版本的SPSS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检验。其中计数资料均以(n,%)表示,行卡方值检验。若两组数据经过统计计算后获得了P<0.05的结果,则表示分组结果均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1,研究组的诊断准确率为95%,误诊率为5%,漏诊率为0%;对照组的诊断准确为70%,误诊率为15%,漏诊率为15%,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29,P=0.037<0.05)。
3 讨论
作为一种良性肿瘤,子宫肌瘤主要发生在30岁以上的已婚女性,育龄妇女中有25%以上均患有子宫肌瘤,其原因主要在于育龄期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因药物或生育等原因而处于较高的水平,孕酮较少发挥作用,受此刺激逐渐形成了子宫肌瘤[3]。就临床特点而言,子宫肌瘤的生长较为缓慢,早期并无明显临床症状,及至子宫肌瘤随着患者年龄增加而不断扩大,才会逐渐显现出相关临床症状,若是不及时治疗,将有恶化的可能。对此,临床多以B超进行检查,其中经腹部B超成本低、效果明显、无创且图像清晰,常用于子宫肌瘤的诊断,但是这种方法需要大量饮水并憋尿以充盈膀胱,腹部脂肪与肠道内气体也同意造成假影;而经阴道B超图像更加清晰、完整,不必饮水憋尿,具有更高的显示效果,因此可以取得更准确的诊断结果[4]。见结果,研究组的诊断准确率为95%,对照组的诊断准确率为70%,研究组的诊断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这些结果与盛大金、李晓艳所著研究报告中《B超诊断子宫肌瘤的超声表现及临床诊断效果》中经阴道B超检查患者95.45%、经腹部B超检查患者72.72%的诊断准确率较为相近,可见本研究结果真实可靠[5];同时这无疑也证明了一点,即相较于经腹部B超声,经阴道B超在子宫肌瘤诊断上具有更高的价值。
结语:
经腹部B超与经阴道B超都是诊断子宫肌瘤的常用B超方法,二者在声像清晰度与完整度上存在差异,临床应为患者选用声像表现更加清晰、完整的经阴道B超,其临床诊断更加准确。
【参考文献】
[1]莫银莹.B超在子宫肌瘤诊断中的超声学表现及临床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1(13):179+184.
[2]张萍.B超诊断子宫肌瘤的应用价值分析与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17):29-30.
[3]杨玲.子宫肌瘤通过腹部B超和阴道B超诊断的临床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7,4(26):130+132.
[4]柴欣.研究B超在妇女子宫肌瘤鉴别诊断当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7):139-140.
[5]盛大金,李晓艳.B超诊断子宫肌瘤的超声表现及临床诊断效果[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02):220-221.
论文作者:徐文娥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6月下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7
标签:患者论文; 子宫肌瘤论文; 阴道论文; 率为论文; 腹部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6月下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