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入WTO的利弊_wto论文

中国加入WTO的利弊_wto论文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的利弊得失,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世贸组织论文,利弊论文,得失论文,中国加入论文,WTO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中国加入WTO必要性及长远利益的判断

世界经济的相互依赖关系日益强烈,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独立于世界发展体系之外而求得生存与发展。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外贸依存度已接近35%,把自己作为当代世界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勇敢地参加到世界经济竞争与发展的体系中去,利用和创造自我发展的机会与条件,对于中国未来的改革、开放与发展显得更加重要与迫切。世贸组织作为当代最大的多边国际贸易组织,在全球贸易发展中有着愈来愈大的影响和支配作用。WTO成员的贸易额目前已占当前世界贸易总额90 %以上。中国和WTO各成员之间的贸易额亦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90%左右, 这就迫切需要一个国际性经济贸易组织来协调中国同世界各国的经济贸易关系,以便建立互惠的和非歧视的多边经济贸易关系。

加入WTO, 有助于争取和维护中国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的发言权和利益。目前全球性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WTO 成员的发展中国家更是深受其害。许多国家借口中国不是WTO成员国, 对中国进行严重违反WTO基本原则的大规模的贸易限制、 贸易报复或者贸易倾销,不仅损害了中国的贸易利益和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的发言权,更重要的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进程。因此,加入WTO,有助于中国制止种种与WTO规则相悖的歧视性贸易行为,维护中国正当的贸易利益,为中国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和更快地推动经济增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

加入WTO 还可以成为中国国内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和契机,促使中国按照国际经济规范和贸易惯例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活动,加快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的接轨,可以推动国内经济改革、加快对外开放步伐,从而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从政治上看,加入WTO 会增强中国在国际政治外交事务特别是国际经济贸易事务方面的发言权与主动权,进一步发挥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在各方面的作用。从国际贸易来看,一旦中国加入WTO,可以享受WTO其他成员国稳定的、多边的和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无疑有利于中国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并能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有利的竞争条件;中国还可以享受比最惠国待遇更为优惠的“普惠制”待遇,有助于工业制成品向发达国家的出口。同时还有利于中国依照WTO有关解决贸易争端的程序和法规, 消除歧视性的贸易行为,求得贸易争端在WTO 这一世界性框架体系之中的公正解决。最为直接的好处恐怕还在于关税减让方面。尽管关税减让谈判的结果是相互给予对方对等减让,但是中国在具体谈判中,可以要求对方减让那些中国有发展前途的、有一定竞争力产品的关税,以便中国打入对方市场。另一方面, 中国方面自己的关税减让可以根据WTO协定对发展中国家的优惠规定,结合本国具体国情,有选择、有步骤地减让,在减让的同时注意对本国工业和市场予以适度保护。

可见,WTO为有效解决贸易摩擦提供了有力的“游戏规则”。 假如中国可以加以WTO,中国可以有效地防范与WTO规则不相符的任何贸易措施。中国因此不易于在双边贸易摩擦中受到对方的贸易制裁。

参加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有利于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改革对外贸易体制,有利于扩大中国的对外开放。加入WTO不会给中国的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带来什么奇迹, 而只是中国向世界表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坚定性和一贯性,以及维护世界贸易统一框架和避免对谁都没有好处的贸易战。

目前有28个国家和地区正申请加入世贸组织,其中中国和俄罗斯为最大国家,中国力争早于台湾地区加入世贸主要从政治利益角度出发,但给了主要谈判国一个讨价还价的筹码。

有专家认为,加入WTO可作为启动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兴奋点。 新一轮经济周期自1996年9月启动以来至今没有大起色, 市物消费意愿低沉,出口带动势头减弱,因此,如果中国短期内能加入WTO, 无疑会在政治与心态层面起相当大的刺激作用,借助“加入世贸牌”,可成功推动中国的经济立法,规范政府行为,同时还可以提高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的地位、形象与影响力。自由贸易、竞争和进一步与世界经济的整合必将使中国日益强大。

WTO崇尚贸易自由化,而降低关税壁垒则是其主要措施,自1986 年以来,发达国家的工业产品平均关税已降低3.8%, 国际贸易增幅已经达到世界平均GDP增幅的4倍。世界银行因此估计,一旦中国加入WTO, 中国进口额和出口额将会直接增长55%和38%。中国加入WTO 有利于推进经济改革与体制创新,世贸组织为保证中国按国际惯例运作提供了最好的方式。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美国贸易即可享受永久最惠国待遇,而不必再每年六月寻求美国国会同意给予这项待遇。因此可以减少中美贸易摩擦及其不确定性。两国就可以在世贸组织规定的渠道下进入对方的市场。美国亦可能放宽对中国出口高技术产品的限制。同时还可以取得所有WTO缔约方同样的、多边的、无条件的、非歧视性的最惠国待遇, 取消对华单边配额限制的要求,以摆脱美国的钳制,从而可以借此加速工业化进程,扩大对外贸易和保持经济增长的强劲势头,而且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增长与多边贸易体制的加强。

二、加入WTO的要求

世贸组织六大原则是:非歧视性、关税减让、公平贸易、透明度、多边解决争议、对发展中国家特别优惠。其中非歧视原则强调成员国间无条件给予最惠国待遇;公平贸易原则要求减少贸易壁垒和行政干预,同时要求反倾销、反补贴。一旦加入WTO, 中国必然会被要求在出口补贴、退税、进口配额、进口检验、贸易许可证等方面作出进一步让步。

目前WTO急于解决的问题包括:(1)农副产品及资讯科技贸易自由化,即要求大幅度削减对农业的津贴及电脑、半导体及软件等的关税。(2)为外来投资,竞争政策及“劳工标准”制定规则。(3)如何化解区域性经贸协定的影响。

美国对中国加入WTO的要求与期望是:

——增大外贸法律方面的透明度;

——列出削减关税的时间表;

——对国内外产品与服务采取“国民待遇”;

——取消国家定价行为;

——采取有效机制保证WTO成员国不受中国产品倾销的影响;

——取消影响美国出口的某些非关税壁垒,如许可证、配额、登记要求等;

——有步骤地取消工业制成品财政补贴;

——扩大中国各种企业的外贸权,取消某些外贸公司对某些商品的垄断经营权;

——证明中央政府有能力在所有地区、省份内部履行WTO 义务和统一的外贸政策;

——保护外国知识产权;

——开放工业品、农副产品、金融、通讯等行业,并在关税、外贸权、标准、环境、进口许可、海关评估、以及贸易投资措施方面作出承诺。

美国是当今世界惟一超级大国,在WTO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美国正是希望利用WTO王牌,趁机压中国支付更高的“入关费”, 迫使中国全面开放市场,进而强迫中国走向政治上多元化、经济上私有化、意识形态上资产阶级自由化道路。

可见,美国的要求完全超出中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如果“世贸组织”或者美国开出的市场开放条件不利于中国经济发展或对产业造成损害,中国不应在这样的条件下加入世贸。中国当然希望早一点加入WTO,但并不急于求成,而是要耐心等待WTO缔约国能够与中国找到一个平衡点。最为重要的是,一切都要服从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局、中国长远的根本利益以及参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总体战略。

三、不利影响的估计

中国市场封闭数十年,改革开放以来部分企业经营情况不错,但一旦面对全面开放而带来的外来激烈竞争未必有防御抵制能力。绝大部分中小企业更未有充足的经验对付外来产品的竞争。国外投资者以低廉价格买入国有资产和自然资源的情况亦会更加严重,国有资产流失令人担忧。一些证券公司认为,即使中国可以申请若干年的过渡期来逐步削减关税和配额,相当比例的国有企业会面临破产命运。目前那些受到国家保护的行业和企业冲击更大,而依赖于市场竞争的那部分企业受到的冲击或许要轻些。即使是那些经营有方的特大型上市国有企业,目前主要是受到对进口商品的高关税和配额的保护而占据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即使这些企业生产成本低、技术先进,一旦关税降低,必将面临国外著名品牌的强有力、毁灭性的竞争而陷入困境。中国幼稚的股票市场因此亦会受到打击。

中国对某些幼稚工业或产品应采取适度保护措施,对那些在国际市场上富有竞争力的工业,如纺织、电子和家电等可先行实行贸易自由化。中国企业由于缺乏必要的资金、技术和专长,加入WTO 后难以打入发达国家市场。贸易保护主义尤其是以保护环境为理由的“绿色环保运动”更令中国产品难以打入欧美市场。即使中国加入WTO, 依然会遇到世界各地区域性自由贸易区与世界贸易组织的协作与冲突问题。事实上,一半左右的国际有形贸易是区域性贸易。欧美之间区域性贸易对发展中国家产品产生一种歧视作用,区域保护主义与世界贸易体系的冲突,将继续存在,进而影响WTO的作用和潜力。 进口关税是中国政府财政一大笔收入,降低关税势必减少政府税收来源,乃至于扩大财政赤字。

可以预见,中国加入WTO, 企业将面对双重挑战:一是国内市场份额相对减少。二是中国企业一时难以大规模进入国际市场。虽然WTO 缔约国亦同时向中国企业开放其国内市场,但在现阶段,由于我国企业在技术装备水平、劳动力素质、产品质量和价格等方面和发达国家企业仍存在不少的差距,即使其他缔约国向我国开放其国内市场,我国产品一时还难以大规模地打入国际市场。因此, 一部分专家认为, 中国加入WTO将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生存造成严重的损害。

然而,也有相当一部分政府官员、专家持不同意见,认为中国加入WTO,有利于推动中国企业在参与国际竞争中发展。 众多发展中国家加入WTO的经验表明,没有一个国家因为加入WTO而导致民族工业的衰落和破产,反而有助于它们加速经济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民族工业在国际市场上更富有竞争力。尽管中国企业与国外企业相比还有差距,但从整体上看,已具备了在更大程度、更高层次和更广泛范围内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的基本条件。事实上,面对加入WTO的挑战, 愈来愈多的中国企业已经开始树立国际市场的观念,努力根据国际市场的需求,按照国际市场的营销战略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加入WTO 所产生的压力和动力已对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特别是企业内部的改革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加入WTO有助于中国借助多边组织和规则的力量, 遏制单边贸易行动和贸易保护主义。当然,也应该看到,由于美国、欧盟等至今没有放弃使用单边贸易行动的权力,多边贸易体制的权威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因此,中国对WTO这类多边贸易体制不宜抱不切实际的幻想。况且, 相当一部分WTO协定的法律规范基本上是从发达国家的利益出发, 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目前相当一部分WTO缔约国企图在环境、劳工标准等问题大做文章,使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更不利的地位。还应该看到,欧美各国从本国利益出发,亦会不断采取贸易保护主义。即使中国加入WTO后, 亦不意味着可顺利获取各国、各区域性贸易组织的最惠国待遇。各国对削减关税亦是逐步进行的。欧美表示在10年内逐步削减对来自中国的纺织品及服装进口的配额限制,对一些敏感产品的配额和减税一般十分轻微。因此,由于WTO 成员国相互逐步开放市场,对促进中国对外贸易从长远上来讲有好处,但效益未必可以即时反映。出口机会也许得到增加了,但国有企业由于种种原因出口能力不够、产品竞争力不够,机会再好亦白搭。与此同时,外国产品会以其技术、资金及产品优势拓展中国市场,其可能后果是:中国出口不力,“进口饥渴症”强烈,结果进口增长速度超过出口增长速度,最终导致由贸易逆差产生的国际收支失衡并恶化的局面。

更好地打入工业化国家市场是所有发展中国家加入GATT/WTO 首要原因。然而,应当看到,中国目前主要出口商品是纺织品服装、皮革、鞋类及旅行用品等。工业化国家对这些商品关税的削减往往低于其他商品的削减程度。即使西方国家对中国主要出口商品大幅度削减关税和减少贸易和非贸易壁垒,中国的得益程度最终还是靠其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以及满足市场需求增加的供给能力。

农产品出口扩张是所有发展中国家关心的问题。加入WTO 并把农产品进出口纳入国际贸易体系,对那些农产品出口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具有长远的收益。农业领域创造工作机会要比工业领域来得容易,出口导向型农业生产还有助于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减少农民向城镇迁移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中国是农产品进口大国,加入WTO 后中国将面对不利的竞争局面,一方面中央政府要削减对农副产品生产和出口补贴、进口关税;另一方面,以现代化、机械化为特征的西方农副产品会大规模地侵占中国农副产品市场。如果放开农副产品市场,中国以家庭小农经济为单位的农村经济难以与社会化大生产为特征的欧美农副产品竞争,拥有8 亿农民的农村市场必将受到巨大威胁。

中国的贸易服务业比较落后,没有形成完善的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向WTO成员国开放贸易服务业,逐步走向贸易服务自由化之道路, 可以迅速开辟新的服务领域,尽快缩短我国服务业发展方面同国际水平的差距;加速形成服务业内部的竞争机制,促进服务业市场的进一步完善,推动我国服务业向优质高效方向迈进;开放中国国内服务市场,还可以换取其他缔约国国内服务市场的相应开放,从而为我国服务业打入国际市场提供新的机会。但是,加入WTO 对中国贸易服务业的冲击也许是主要的。中国服务业尚处于“幼稚产业”阶段而受到政府政策的全面保护。中国开放贸易服务业,实力雄厚、相当发达的西方服务业会大规模入侵,全面冲击中国服务业的发展,最终使大部分国内服务业市场为西方服务业所垄断和操纵,使国内服务业的发展更多地受国际服务业的影响和制约,不但可能加剧无形贸易逆差的扩大,而且会进一步导致服务业失业人口的增加,造成国内服务业市场的混乱局面。

中国基础产业、基础产品目前尚由国家垄断,缺乏竞争机制。电力、交通、旅游等基础性行业的开放次序应是:打破国家垄断,在特定行业引入竞争机制,只有当这些基础行业具有足够的实力、竞争力与国外公司抗衡时,才可考虑引入国外竞争者。英国、法国等国经验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实际上,中国在对外开放移动电话设备市场上已经过早、过快,日本公司认为日本花费几十年才打开日本电讯通讯设备市场,中国在一夜间便让美国摩托罗拉、瑞典爱立信等著名电讯制造商占领了中国大部分电讯设备市场。在某些战略性制造业方面(如汽车、化工、电子机械、金融、建筑、通讯),中国尚采取色彩浓厚的保护主义。

目前绝大部分国有企业由于深层体制原因而日益困难,企业亏损额和亏损面日益扩大,下岗工人增加,大部分企业依赖于国家财政补贴或银行贷款而勉强生存;况且,企业承包制等企业改革措施导致企业经营行为短期化,企业规模、技术改造和竞争力日趋下降,与现代化大生产趋势背道而驰,除少数大型技术先进型企业外,真正富有竞争力的产业和产品微乎其微,大部分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企业已完全丧失市场竞争力,名存实亡。一旦这些企业由于中国加入WTO 而被取消补贴和低息银行贷款,加上实力强大的外国公司的竞争必然会破产,进而导致失业率上升、国际竞争力下降之恶果。目前城镇失业率实际上远远高于官方公布的3%的水平,有人估计早已超过8%,若失业率进一步上升,中国的社会稳定性必将受到威胁。过早加入WTO 不仅带来高失业和社会不稳定的问题,亦会令中国市场完全受制于外国产品,中国最后可能成为外国产品的廉价加工基地和消费市场。

香港工业总会主席唐英年认为,中国国有企业目前一半以上经营不善、亏损严重。倘若再进一步开放市场,企业倒闭势必更为严重。从社会问题着眼,中国人口超过12亿,若一半以上的国有企业因开放市场倒闭,失业问题更为严重,会造成社会不稳定。

许多经济学家认为,WTO 成员资格并不一定直接有助于各国的经济增长与出口。各国宜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不管是否为WTO成员国, 均按照WTO贸易规则不断完善本身的贸易体制, 不断融于国际经济一体化之中,这应该是中国目前应采取的态度。

中国切不可放弃作为发展中国家加入WTO这一根本原则, 中国亦需要相当长的过渡期来达到WTO的所有义务与要求,否则, 一些幼稚的民族工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势必溃不成军。中国加入WTO, 不仅要从中短期利益出发,更应从长远、战略的角度来衡量其得失利弊。中国加入WTO首当其冲的便是要削减关税、开放内销市场, 外国产品则会以其资金、名牌、技术、质量及价格等因素迅速垄断中国消费市场,最终导致大量资金外流,而同时国货由于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而不能够扩大出口,结果必然是外贸逆差加大。因此,开放市场要有一个渐进过程。同时加强外国生产企业产品内销的监管和反走私的力度,如实了解国外产品的市场占领率。目前许多行业,如家电、胶卷、烟酒、洗涤剂、轮胎等产品行业,国外产品市场占有率要远远高于官方公布的统计数字,绝大部分是“水货”走私入口。其实,中国市场的开放程度已被远远低估了。中国政府应该更清楚、更确切地知会WTO 主要成员国:中国要求加入WTO并不意味着中国有求于人, 而是外国公司要急于打开中国这个拥有世界1/5人口的消费大国。实际上,中国经济体系比不少现有的世贸成员国(如波兰、古巴、日本、韩国)而言已相当开放了。既要看到中国需要WTO,更要看到WTO更需要中国。

专家估计,如果中国加入WTO,其主要支柱产业,如汽车、化工、 石油等会受到严重冲击。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1997年3月决定对全国212家重点国有大型企业(例如上海石化、青岛啤酒、东方航空公司、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联想计算机公司、长城计算机公司等)给予政府扶持,其中包括给予优惠性贷款对这些企业进行技术改造,赋予更大的外贸经营权,以增强其整体竞争力。在此之前,中国政府已宣布重点搞好1000家国有大型企业,鼓励大型企业进行兼并与结构调整,使之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与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旗舰”。

四、有关专家对中国加入WTO利弊得失的具体评估

香港许多经济学家认为,中国加入WTO应该是利大于弊, 现在问题不在于该不该加入、何时加入问题,关键在于在什么前提条件下加入?如何在谈判中获得一些比较优惠的条款和更长的过渡期。香港工商界对中国经贸部务实而灵活的原则与态度表示赞赏:“已经做了的,可以承诺继续做下去;本来就准备做的,承诺尽快去做;将来可以做的,但一时还不能完全做到的,可以承诺一个时间表,逐步实现;不能接受的,无论外来压力有多大,绝不会去做。”换言之,中国在透明度、国民待遇和统一实施外贸政策等会尽快去做,在外汇制度、取消非关税措施、扩大市场准入等问题上,中国承诺了一个时间表,逐步去做。对于中国的发展中国家的地位,中国绝不可能同意其他缔约国要求中国以发达国家的身份加入WTO。无论在什么压力下, 中国政府绝对应该坚持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中国参加多边贸易体制所承担的义务与中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及国内承受能力相适应, 从而使中国加入WTO后大会造成对中国产业的重大冲击,确保改革有条不紊地进行, 确保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

J.P.摩根的专家认为,如果中国加入WTO,代价亦将是巨大的。 中国将放宽进口管制,生产企业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将大量进口外国机器设备,进而引起资金严重外流和外贸赤字。外国投资企业以其明显优势与国有企业及其他民族工业竞争,加上政府削减工业补贴,势必引起大量企业倒闭破产和工人失业。中国主要通过其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的比较优势维持其出口贸易的地位亦会受到挑战。此外,东部沿海省市受到的冲击或许要大于中西部地区。

香港岭南学院社会科学院院长郭益耀教授认为中国不需要急于加入WTO。国内某些部门如体改委、经贸委主张加入WTO主要是基于由此可以加快国有企业、外贸体制改革,按照国际惯例参与竞争。外经贸部面对外面压力亦要改革外贸体制,因为改革可以使国有企业提高效率、进一步走向国际市场。但问题在于国内主要工业行业,包括汽车、化工、医药等将面临关税减让后的外国产品的激烈竞争乃至生存问题,进而涉及其他许多问题。如何权衡利弊很难作出一个准确的判断和结论。但有一点很明显: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十大贸易大国,被排挤在WTO 这个多边贸易体系之外,在国际形象上不妥当。中国也许要作出一些牺牲来换取国际形象和地位。

中国产业部门对加入WTO的承受能力属于“灰色地带”。 许多部门承受不了, 但也有不少部门已经承受住了。 中国目前的工业体系比1978年前强得多,不能说完全没有国际竞争力。目前中国平均关税已降到23%,并承诺到2000年进一步降至15%。外国认为关税削减还不够,发展中国家平均关税水平为13%,发达国家为3%~4%,美国等WTO 缔约国强求中国以发达国家身份加入WTO。如果中国平均关税削减到7%~8%,许多产业部门面对的压力与冲击是可想而知的。 除了部分产业部门承受不了冲击外,中国外汇储备亦会因为加入WTO而急剧下降。 虽不一定完全承受不了,但若处理不当,贸易赤字会加剧,甚至五六年内难以扭转。因此,中国应找到一个平衡点。

少数专家认为,墨西哥并没有因为加入WTO 和北美自由贸易组织而得益。中国不宜过早开放其金融市场,否则导致利润外流。

华盛顿布鲁金斯研究所中国经济问题专家Nicholao Lardy教授认为,按照WTO规则,中国政府必须停止补贴国有企业。 一旦丧失国家财政补贴,绝大多数国有企业将会被迫关门,大量工人由此被推入失业大军队伍。中国经贸合作部WTO谈判专家们很难将WTO概念与条款向那些拥有上百万工人和国有企业的工业部委推销,中国短期内大概不会匆忙推出一系列过激改革措施。

日本大藏省研究报告认为,如果中国加入WTO 的努力最终失败必将危害中国经济的信任程度和长远发展。中国加入WTO 对进一步实现其贸易自由化及扩大国际贸易极为重要,亦有助于把中国这一贸易大国纳入WTO这一共同的体系之中并为解决多边贸易纠纷提供一个国际准则, 因此最终有助于把中国经济进一步融合于国际经济体系之中。继续把中国拒于WTO门外已经难以阻止中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巨大作用, 反而会为多边贸易体系带来日益严重的负担。 该研究报告建议中国在加入WTO后的过渡期间对其承诺的义务必须严格坚持WTO规则, 取消外国公司不允许经营外贸的限制,并在增加透明度的条件下为取消进口限制提交一个明确的时间表。中国政府还应在补贴、外资投资与贸易政策、产业政策、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进一步努力。高关税政策亦是WTO 缔约国关注的一大问题,中国在流通领域的种种限制对自由贸易无疑构成了严重阻碍。美国赋予中国最惠国待遇对中国来说比加入WTO更为重要。

新加坡发展证券有关专家认为,如果中国按照美国提出的苛刻条件加入WTO,必将有损于中国的长远利益。

香港著名经济学家曾树基教授认为,中国已经和90%的WTO 缔约国建立了广泛的贸易与经济关系,中国加入WTO旨在和剩下的10 %缔约国建立或加强经贸关系。因此,能否加入WTO其效果区别不大, 即使中国不能加入WTO, 中国依然可以连续依赖已建立的双边贸易关系扩大经贸活动。因此,加入WTO仅是中国加速经济起飞的一个中期目标。当然, 中国加入WTO,将有助于中国吸引更多的外资以改善基础设施。

WTO主要缔约国迫使中国进一步开放国内市场, 尤其是放开金融银行保险、零售批发、以及通讯、交通等基础产业让外国公司全面竞争。美国J.P.摩根证券公司专家认为,虽然加入WTO会引起严重失业问题, 但有助于国有企业改善经济效率、提高劳动生产率、削减成本开支,从而进一步加强国际市场竞争力。

虽然多数学者专家认为中国过早加入WTO 会导致众多亏损国有企业破产倒闭并进而引起社会不安定,但亦有少数学者认为, 中国加入WTO倒有助于改善国有企业运作,尤其是私有权改造、内部管理、技术改革、产品结构调整等难题。事实上,近50%的国有企业属于微利的中小企业,早已面临破产边缘,这部分企业受加入WTO的冲击最大, 大部分盈利企业将会受益于更多的出口税收优惠和WTO成员身份。

美林证券公司有关专家认为,从总体上看,中国加入WTO 是利大于弊。从长远来说,加入WTO具有积极作用, 虽然在短期内或许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但是,中国不应该害怕竞争。其实,中国彩电便是在近十几年的无序、激烈竞争中完成了优胜劣汰的过程而在国内外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中国众多名牌彩电在质量、售后服务方面并不逊于日本、韩国同类产品。中国永远不会为加入WTO做好充分准备。

世界银行中国经济研究项目顾问肖耿博士认为,中国是否或者能否加入WTO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政治问题。 目前中国尚不是WTO成员国,在国际上的政治地位无形中受到影响。 现在问题不在于是不是要加入WTO,而在于以什么条件加入,目前中国正在与WTO主要成员国讨价还价。国内目前有一部分人认为中国能否加入WTO 对中国来说已经无所谓的看法是很危险的,是傲慢、自大和狭窄民族主义心理的反映。中国必须与世界融为一体,否则会孤立于世界之外,不利于中国的长远发展。虽然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增长,但是目前存在或潜在的问题要远远大于已取得的成绩。中国的经济并不是奇迹,而仅是一个经济起飞前夕的“赶超”过程,带有相当的补偿性质。事实上,中国已经比西方国家落后几十年,虽然目前发达国家亦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它们现有的经济秩序、经济环境、社会制度相当稳定,不会像中国那样“大起大落”。

渣打银行廖群博士强调,中国加入WTO从长远、 宏观层次来说肯定是利大于弊,但在短期、微观层面则难以判断,不同部门会从其本身的产业、行业对加入WTO利弊得失作出不同的判断, 例如纺织部门会认为中国加入WTO后可以不必再受美国纺织品进口配额的限制。

具体来讲,中国加入WTO 会从各方面加速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与世界经济的进一步接轨。中国可利用关税平等、反倾销等方面得到一些好处,有利于中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短期内肯定会对国有企业、民族工业产生不可低估的冲击与压力,削减关税不但对减少国家关税收入,而且对国有企业、外贸平衡形成巨大的负面影响。要看到,短期的“弊”很可能是永远的“利”。

原新加坡国立大学王教授认为,中国把加入WTO既当作政治目标, 又当作经济目标。对中国经济尤其是民族工业也许代价太大。但不宜忽略一点:由于中国不是WTO成员国,国际贸易战、反倾销等方面的律师费用太高。也许微观企业在这方面感觉不到。

标签:;  ;  ;  ;  ;  ;  ;  ;  

中国加入WTO的利弊_wto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