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无脚手架安装电梯冲顶事故的预防技术的分析论文_诸琦

对无脚手架安装电梯冲顶事故的预防技术的分析论文_诸琦

诸琦

上海漕河泾开发区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资产管理分公司

摘要:无脚手架安装电梯冲顶事故预防是高层建筑电梯安装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所需关注的重点内容,在保证电梯安装设备、人员安全,提升电梯无脚手架安装质量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联系工程实例,就无脚手架安装电梯冲顶事故的预防技术进行了简要分析,以期提升电梯安装质量,保证电梯运行的稳定与安全。

关键词:无脚手架;电梯安装;冲顶事故;预防技术

引言

伴随着高层建筑规模与数量的不断增多,电梯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装备。在此背景下,加强电梯安全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日渐提升,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问题。而要想杜绝电梯安全事故的产生,降低电梯事故隐患影响,需以预防电梯安全事故为主,在保证电梯自身性能、质量达标的基础上,提升电梯安装质量,做好电梯管理、检修与维护工作。以下是以电梯安装为视角,对无脚手架安装电梯冲顶事故预防技术的几点探讨,意在抛砖引玉。

1工程简介

电梯作为特殊设备,其自身性质、使用功能决定电梯安装相对其他机电设备安装而言,更具复杂性。目前,在电梯安装过程中脚手架安装工艺与无脚手架安装工艺是电梯安装应用的主要工艺。由于无脚手架安装工艺的安装成本更低、安装效率更高、安装管理性与控制性更强,逐渐取代脚手架安装工艺,在电梯安装工程中推广应用。某高层建筑货梯使用的是三菱电梯,电梯型号为SG-VP,载重量为2000KG,至今已经使用约二十年,电梯运行事故隐患较大。为提高电梯运行安全水平,预防电梯安全事故产生,降低事故隐患不利影响,对该电梯进行改造。根据电梯实际情况,施工现场环境条件,在电梯改造过程施工单位需对电梯控制屏、曳引轮及曳引钢丝绳、编码器、门机变频装置、轿门光幕等进行更换,并完成操纵箱、层站显示、层站按钮盒、随行电缆、井道预制线、电梯串行通讯电缆、轿顶检修箱、五方通话、电梯轿厢层门喷漆等处理工作。在电梯安装过程中,设计采用无脚手架安装工艺进行施工。但由于无脚手架安装工艺过程中,易出现电梯冲顶事故,对此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原则,在工程项目全过程施工中落实无脚手架安装电梯冲顶事故预防技术,提升电梯安装质量与安全水平。

2无脚手架安装电梯冲顶事故的预防技术

2.1施工准备阶段

做好施工准备工作是提升施工质量与效率,保证工程项目顺利进行的前提与基础。企业在施工前先做进场准备工作(如:安排施工材料施工工具、做称重用砝码进场;与物业管理处协调进场施工停梯时间等)。组织专门的无脚手架安装电梯施工小组,安排组员4~5名,其中必须包括对电梯产品的特点、原理等十分熟悉的钳工和电工各1名,专门负责电梯的安装与调试[1]。对小组其他成员进行明确分工,通过人员间的协调配合,保证电梯安装过程顺利、安全进行。为最大限度的避免电梯冲顶事故的发生,安装前需开展全面的土建勘察工作。首先,仔细研究电梯产品附带的说明书、安装手册、保养维修适宜等理论资料,了解电梯的运行原理、线路走向等信息,明确电梯的型号、规格、外观尺寸,并深度掌握电梯电路安装图和平面安装图,保证安装操作严格按规定进行。其次,测量并记录电梯井的长宽、深度、直度等参数,明确电梯门的运行方式。测量并核对电梯厅门洞的尺寸、电梯机房的位置和参数等。最后,根据测量环节的得到的精确数据,制定无脚手架电梯安装施工方案,对施工进度进行初步预测,合理安排每项工作的用时,注意交叉作业间的相互协调。对安装过程中使用的工具、设备进行清点和检查,保证各项辅助设备处于正常可用状态,以免出现遗漏。检查电梯产品及相关配件是否齐全、完整,准备进行安装作业。

2.2施工执行阶段

采用科学、规范的安装流程是减少发生电梯冲顶事故的重要措施之一。经过对大量行业案例的总结,得出以下安装流程:保护层门——安装布置顶层工作台——进行样板制作——安装电梯机房设备——梳理电缆——将对重架放落到地坑中——安装底端导轨和底马槽——安装限速器、涨紧轮以及缓冲器——进行电梯轿厢组装——将对重架调至最顶层——悬挂曳引绳——调节安全钳、限速器等设备——安装余下导轨、设备以及厅门——清除操作平台——进行快车调整。进行电梯安装作业时,施工能够人员必须严格依照相关安全管理规范穿着安全服饰、佩戴安全设备,将生命线固定在机房、电梯井内壁等稳定性较强的位置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1顶层工作平台

在无脚手架安全电梯技术当中,顶层工作平台安装是一项最重要的工作,也是该技术最大的特点。工作平台是施工人员进行一系列操作的主要场所,任何安装流程的完成都要以平台为基础。顶层工作平台包括爬梯、护栏、立梁、荷载平面、围栏、踢脚板等结构。一般而言,电梯井门的高度为2200mm,因此工作平台荷载平面的高度以距离顶层1500mm为最佳,保证施工人员具备充足的活动空间和操作便捷性。护栏、立梁等均属于安全防护装置,保证工作平台的稳定性。荷载平台的最大承重为500kg,一般仅允许同时容纳两名施工人员并放置少量工具[2]。荷载平台的宽度可设置为800mm左右,保证与电梯井墙壁留有10cm左右的空隙。围栏和踢脚板能有效防止施工人员在操作过程中跌落,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2.2.2样板制作和基准线的悬挂

样板架应放置于机房的地面上。在制作时,测量每一厅门的面线,并进行记录,使用钻头直径22mm的水钻或电锤打孔。放置样线,固定铅锤,测量电梯井的垂直度。该测量环节需每层进行,详细记录各层的测量结果。基准线的悬挂需根据电梯井和机房的尺寸进行。轿厢导轨4根、对重导轨4根、厅门地坎2根,观测基准线静止不动后,在铅锤下方放置水桶,保证基准线尽快达到静止状态。若在实际施工中涉及到多部电梯同时安装,基准线的布置还要考虑各电梯间的尺寸关系。

2.2.3安装机房设备

机房设备的安装需按照承重梁、曳引机、限速器的顺序。其中承重梁安装方法的选择需根据电梯的运行速度、电力井的标高、机房高度等进行,另外,加装减速器与不装减速器的电梯工程中,承重梁的安装方式也有所差别。承重梁的安装属于隐蔽性工程,需要埋入墙体0.5倍自身长度加20mm,总体上不应小于75mm。曳引机是电梯系统中的核心部件,会直接影响电梯的运行性能。曳引机安装在电力井上部的机房中,由承重梁固定,一般需要2~3根。加设曳引绳补偿链,尤其对于高度大于30m的电梯产品来说,在安装过程中,必须要求厂家配备曳引绳补偿链[3]。安装时应确保曳引轮、导向轮、轿厢中心等准确达到设计位置。

2.2.4安装导轨

两列导轨应相互垂直,并保证所在平面相互平行,安装误差控制在1mm范围内。导轨与导轨架之间的连接不可采用焊接或螺栓固定的方式,必须使用压导板进行固定。

2.2.5安装电梯轿厢

电梯轿厢的安装按照以下流程:底梁、立柱、上梁、底盘、导靴、轿壁、轿顶、限位开关、超载及满载开关。进行底梁安装时,将误差控制在1mm之内,安全钳砌块与导轨之前的距离在3mm左右,保证各个工作面相一致。导靴、安全钳的中心应在一条垂线上,保证门机与导轨相平行。

2.2.6安装对重架

为防止发生电梯冲顶事故,对重的重量不应高于电梯轿厢。对重的选择需现场进行测定,严禁施工人员私自增加配重。

2.3施工竣工阶段

电梯安装作业结束后,需对电梯系统进行调试和检测。单位应选派专业能力强、经验丰富的调试人员展开电梯调试工作,依照电梯产品说明书的要求,熟练操作相关调试设备,对电梯中的各种设备、部件进行清理、加油。检查电路、导线、绝缘电阻的连接与安装是否可靠,检查电梯内全部金属部件是否进行接地处理。模拟电梯的运行过程,观察电梯开关门、换速等是否处于正常状态,是否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振动过大、噪音明显等问题[4]。

调试工作结束后,进行电梯安装检验,首先由安装班组进行自我检测。在安装过程中,每一项操作结束后都应进行自检,检验合格后再继续开展之后的工作。最终检验完成后,填写验收报告,申请专业电梯检查。然后由公司选派专门的电梯检测工程师,对电梯的安装进行专项检查,记录其中不符合标准的点,与安装小组协调并进行改善。检验合格后,由检测工程师填验收报告,并向当地的特种设备质量安全管理部门提出检验申请,对电梯展开第三方检测。全部检验合格后,再将电梯系统交给业主方投入使用。

结论

电梯安装质量直接决定电梯安全水平。因此,在无脚手架安装电梯技术推广应用的背景下,相关企业以及工作人员应树立电梯安装安全责任意识,明确认知电梯安装质量与安全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能够立足电梯安装实际情况与需求,落实无脚手架安装电梯冲顶事故预防技术,以实现电梯安装质量与安全水平的有效提升,助力电梯行业优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春潮,陈安然,蒋志才.无脚手架安装电梯冲顶事故的预防技术[J].中国电梯,2019,30(06):33-34+55.

[2]杨恩来,贾国栋,李志.谈电梯施工过程记录和施工过程检查记录[J].中国电梯,2019,30(02):26-30.

[3]孔德武.关于电梯安装与检测技术要点的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52):194.

[4]冷晓羚.超高层建筑电梯安装项目风险管理标准[J].中国标准化,2016(11):59-61.

论文作者:诸琦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4

标签:;  ;  ;  ;  ;  ;  ;  ;  

对无脚手架安装电梯冲顶事故的预防技术的分析论文_诸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