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湖南衡阳 421000
【摘 要】目的: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家属心理状况进行分析以及对其相关因素进行研究。方法:选取56名我院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家属为观察组,与此同时选取病情较轻的患者家属56名为对照组,两组家属使用症状评定量表(SCL—90)进行调查,分析两组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和相关的因素。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评定对比结果显示,对照组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观察组,两组的因子顺序也明显不同。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家属心理状况进行分析和相关因素进行研究,对增进护患的关系和提高护理的质量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家属;心理;因素
重型颅脑损伤是指颅骨广泛性骨折、脑挫裂伤、脑干损伤以及颅内发生水肿,并且昏迷的时间超过6h,病情进一步加重、再次出现昏迷,并伴有较为明显的神经系统呈阳性体征或生命体征发生改变,该病症发生率占全颅脑损伤的20%左右,但是致残致死率且高达60%以上[1],甚至更高,大部分是由于意外或突发的状况发生,不仅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也给家属造成了沉重的心理压力,大部分患者家属由于相关知识的匮乏,在照顾患者的同时感到有心无力或力不从心,伴随着医学护理的改变,护理的对象不仅仅是患者,还从患者转到家属、家庭甚至是整个社区,因为家属是患者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家属给予正确的心理护理,改变其心态也能直接的影响患者的救治效果,故对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提高患者的心理素质,对提高整个护理的质量有着深远的意义。
1对象及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56名我院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家属为观察组,与此同时选取病情较轻的患者家属56名为对照组,观察组男性23名,女性患者33名,年龄17—54岁,平均年龄(32.6±4.2)岁,配偶19名,父母15名,子女14名,兄妹8名;对照组男性26名,女性患者30名,年龄19—59岁,平均年龄(33.4±4.5)岁,配偶15名,父母17名,子女16名,兄妹8名。1.2方法
两组家属使用症状评定量表(SCL—90)进行调查,分析两组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和相关的因素。症状评定量表(SCL—90)内容包括:患者的诊断、家庭的角色、等基本资料;家属的基本资料如: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基本资料等。
1.3评定指标
根据症状评定量表(SCL—90)中的10个因子(躯体不适、强迫、人际关系、焦虑、抑郁、敌对、偏执、恐怖、精神病),90个条目,进行评分,每项总分1—5分:1分:无;2分:轻度;3分:中度;4分:偏重;5分:严重;得分越高症状越明显,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反之分数越低,心理素质越好;心理状况判断标准:单项因子>2分,表示家属心理异常,该表统计的得分作为心理健康的指标[2]。
1.4分析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所得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中计算方法进行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全部使用x±s表示,并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标准,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调查表结果本次研究每组发放60份调查表,观察组收回54份,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收回53分,有效率为94.64%。
2.2两组患者的评定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评定对比结果显示,对照组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观察组,两组的因子顺序也明显不同,如表1。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评定结果如表1。
2.3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昏迷家属的心理健康的相关因素
通过本次研究统计分析,抑郁和焦虑:父母、配偶在此方面高于子女(t=2.75、t=2.70,P<0.05);男性家属在人际关系:(t=2.82,P<0.05)、抑郁(t=3.82,P<0.05)、焦虑:(t=2.63,P<0.05)高于女性家属;年龄在25岁以上的敌对(t=2.95,P<0.05)高于25岁以下;文化水平(小学、初中)抑郁(t=2.03,P<0.05)高于文化水平较高(高中以上);工人、农民在躯体化高于人际关系、抑郁、焦虑等方面均高于公务员;住院时间长>3个月的家属在除精神病性以外,各项均高于住院时间较短<3个月;自费和欠费的家属在抑郁、焦虑高于非自费家属,并且两者差异较为明显。
3心理状况分析
3.1抑郁
因患者的病情会给家属带来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会带来性格的偏差对未来的生活不抱希望,甚至是绝望,较严重时会有自残和自杀的倾向,事情总觉得不满,对社会产生反感,对事物的偏见,不愿和人交往,孤独无助感等心理特点[3]。因此,要积极的和患者家属进行相关知识进行普及,是家属掌握重点并引起重视,积极配合治疗,带给家属带来康复的信心,增强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增强康复的信心,建立友好的护患关系,倾听家属的不安与焦虑,向家属提出有效的解决方式,多给患者家属带来有积极意义的话语,使患者减少负面心理,身心放松。
3.2人际关系
因患者的病情,导致经济和疾病的各种问题接踵而来,导致患者家属出现心理的自卑感,从而对以上的情况过于敏感,因此要加强医护人员的态度和主动性,不能因为欠费和冷淡患者家属,要积极的帮助家属解决实际的困难,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适当的减免药费或展开献爱心的活动,让家属感到医护人员和医院的关爱,消除自卑和无助感,并创造良好的医患氛围,促进医患的关系进一步发展。
3.3焦虑
患者的预后、治疗的效果、经济的情况甚至时医护人员的态度都是引起焦虑升高的因素,故让家属有知情权,帮助家属了解患者的病情、治疗的方法及预后的效果,帮助患者家属了解疾病的相关的知识,接受现实,尽可能的减轻患者家属的经济负担,是减轻家属焦虑的方法。
3.4敌对
病情的反复发展和恢复时间较长的年轻家属,是出现敌对心理最多的,主要的表现是对医护人员的护理要求不满、认为治疗方法不当是加重患者病情的原因,或者明确的表示对患者的态度不满等,发生这种情绪时,要主动的和家属要及时的进行沟通和讲解,避免治疗后发生不良的医患事件。根据文献中指出,家属对自己和医护人员有强烈的沟通的愿望[4],医护人员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耐心的解释,对治疗的方法进行详细的说明、对要做的相关检测费用要讲解其检测的意义,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沟通,对家属提出的问题要详细、明确的进行述说,以上的方法能有效的避免家属出现敌对的心理,并且医护人员要换位思考,充分的了解家属的心情和心理状态,要不怕麻烦,要细心的回答问询,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消除患者家属的顾虑,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故对待以上的患者需要更大的信心和责任心。
4讨论
因重型颅脑损伤昏迷的患者大多是因为车祸意外、高空意外跌落所导致的,患者因为病情较重、治疗用时长、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因家属遭受的打击较大,家属在应激的反应多数为:恐惧、抑郁、敌意和自怜等不良的情绪,家属是主要的支持者、照顾者,在院治疗期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家属的心里状态直接影响患者的病情的发展和回归[5]。而护士是和家属及患者接触最多,因交流的也相对较多,故医护人员需要将所有的信息、知识、护理知识准确的进行传递,但是要注意传递的方式,更要和家属进行各个方面的沟通,并能针对患者和家属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同方法的引导和进行健康的心理教育,更好的为患者和家属服务。这就需要医护人员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教育的能力,还要加强与家属的沟通、交往的能力和护理的能力、拉近医患的关系,争取让患者家属理解护理工作,对减少医患纠纷和提高护理的满意度有积极的意义。
综上所述,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家属心理状况进行分析和相关因素进行研究,对增进护患的关系和提高护理的质量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昌惠.症状自评量表[M]//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35.
[2]徐小玲.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家属心理健康因素的护理干预[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2):118—119.
[3]赵延春,赵艳红,禚丽敏.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系统性健康教育[J].中国中医急症,2009,18(2):311—312.
[4]陈舜卿,苏燕娟,谢泽娟.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家属的相关性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08,5(31):144—145.
[5]胡蓉芳,姜小鹰,林雁娟.重症监护病人家属需求分析[J]. 护理研究,2003,17(4):437.
论文作者:龙婷
论文发表刊物:《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0
标签:家属论文; 患者论文; 颅脑论文; 损伤论文; 心理论文; 病情论文; 高于论文; 《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