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与利用社区植物资源促进生物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生物学论文,有效性论文,植物论文,策略论文,资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不仅要积极转变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改变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而且还应逐渐成为校本课程资源的直接研究者和开发者。2011年,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2011)》)也明确提出,“为了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条件,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应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1]。社区植物资源作为本土化的课程资源之一,是与学生最亲近且最具“鲜活”性的生物学课程资源。因此,教师需要在充分认识和了解社区植物资源的基础上,对这种课程资源进行有效开发与利用。本文主要从社区植物资源开发和应用的角度出发,结合中学生物学教学实践,拟探索如何发挥社区植物资源的教育功能,以及提高生物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开发与利用社区植物资源的价值与意义 (一)落实生物学课程改革目标的基本要求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逐步在课堂教学中得到贯彻和践行,生物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日益重视挖掘、开发并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其缘由在于,只有实现对课程资源的高效利用,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和创新意识、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标准(2011)》在生物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上,也要求教师要广泛利用校外的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开发并合理使用社区中存在的各种生物学课程资源。[2]可以说,社区植物资源是学生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寻找课程内容,开展研究性学习,开展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保证。实践表明,教师在生物学教学中合理开发与利用社区植物资源,能有效促进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形成。事实上,除学校生活环境外,社区是学生最为熟悉、亲近的一个地方,他们在社区日日夜夜的生活、嬉戏和成长之中,有意或无意之间,会对社区的花、草、树、木越来越感熟悉、越来越觉亲近。生物学教师在开发与利用社区植物资源的过程中,一方面,有利于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将抽象的知识说理变为直观的具象活动,能提高生物学教学成效;另一方面,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唤醒学生潜在的发展意识,将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和情感进一步拓展和升华。 (二)开展有效生物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提及社区课程资源时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学校应广泛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和科研院所等各种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3]社区植物资源是指一切可以构成生物学课程的基本来源和必备条件,包括构成课程的素材性资源和保证课程有效实施的条件性资源,它是生物学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顺利开展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必备素材。 生物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实践探究能力的培养。事实上,实践探究活动的实施是需要一定的资源条件来支持的。而社区植物资源所具有的不可比拟的优势恰好能迎合生物教学实践性的需求,这集中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获取资源的方便性。一般而言,生物学科中的科学探究活动需要学生通过观察动植物的生长状况与生存环境,从中发现动植物的习性特征和生长规律。由于社区植物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一种课程资源,所以相比较实验室中的生物教学器材而言,社区植物资源在获取上具有不可比拟的便利性优势。教师完全可以引导学生在自己的社区中进行长期、深入和全面地观察植物生长,以便从中探究与植物有关的科学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其二,社区植物资源富于变化性。社区植物一年四季呈现出不同的风貌,为学生进行科学观察和探究活动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此外,一些人为因素,如兴建住宅等,会导致社区绿地面积减少,造成社区植物资源的变化;面对社区植物环境的变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原因以及可能对本地区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影响等。 (三)促进生物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方式 除了强调学校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外,《标准(2011)》也强调教师应成为生物学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使用者。显然,这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给教师的“平稳”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与挑战。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生物学课程的基本要素和时空间范围都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主要表现为:课程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和具体化,教学手段日益多样化,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也不仅仅局限在固定的课堂之中,课程不再是学生学习类目名称的简单集合,而是教师、学生、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等要素的有机整合。生物学课程资源涉及的范围也在日益扩展,即由教室延伸到校园、家庭、社区,由有限的校内自然资源延伸到校外的各种社会资源,并逐渐开始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对象,甚至被直接引入学习课堂。由此可见,如何充分发挥社区植物资源的各种优势,高效开发和利用社区植物资源,进而丰富学生的生物学课外实践活动,不仅是生物学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也是教师实现专业化成长的重要途径。教师只有重视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掌握新的信息技术并提升自身信息素养,才能不断提高选择、组合、优化、开发和应用课程资源的能力,才能更好地成为学生学习和未来发展的引导者和指路人。 二、开发与利用社区植物资源的实际教学功效 (一)提高生物学课堂教学的成效 社区本身是学生生活的环境和学习的环境,贴近生活的教学会使生物学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具体体现为: 1.社区植物资源可以成为生物学教师直观的教学资源,有利于帮助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例如:教学《花的结构》一课时,教师在课前可以引导学生到自己居住的社区中采集一些花朵,学生带着自己采集的花朵在课堂上进行观察时,容易产生对探究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对比不同的花是否具有相同的结构,从而帮助学生归纳出花的基本知识。 2.社区植物资源可作为德育陶冶环境,帮助学生形成环保意识。《标准(2011)》指出:“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是九年义务教育重要的培养目标”[4]。社区植物不仅能净化空气而且能美化环境,作为一种生物学课程资源,也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审美情趣,增强对生命的热爱之情。例如:在学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一节课时,教师可将书本中“设计”栏目根据实际情况改编为“绿化社区的设计活动”,并依据学生家庭所在社区对他们进行分组,让他们利用放学后的时间仔细调查社区内植物的品种和分布情况,以及各种建筑物的位置;学生在课堂学习上,教师可帮助他们画一张草图以显示社区内植物和建筑物的位置,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设计出本社区的绿化平面图或制作沙盘,并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在参与设计的过程中学习有关常见花卉、林木、草皮等植物的知识,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爱护植物的情感。 (二)推进生物学实验与探究活动开展 实验与探究活动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主要渠道,人教版教材中安排了不少实验与探究活动,而这些活动中有很多是需要利用社区植物资源来开展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利用社区植物资源作为教学材料,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服务。 1.社区植物资源为实验教学提供了许多适合的实验材料。例如《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观察叶片的结构》、《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探究二氧化碳是不是光合作用的必需材料》和《扦插和嫁接》等实验均能在社区植物中找到理想的材料。教师也可以把学生带到学校附近社区开展课外活动,利用社区丰富的植物资源识别植物,指导学生采集、制作植物标本,开展实践活动。 2.社区植被构成的生态环境是重要的探究活动资源。例如,在教学“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测量社区中的草地、灌丛、小树林等不同植被类型的湿度和这些植被所在区域空气湿度,并以此为基础,与学生共同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在教学“调查校园、公园或农田的生物种类”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到自己居住的社区进行植物种类的调查并完成调查记录表。 3.社区植物资源为教师开展生物学课外活动提供条件支持。一方面,课外活动能弥补课堂教学在时间、空间上所受的限制和不足;另一方面,课外活动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自主设计活动过程、自主合作,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合作精神以及科学素养。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参加社区的绿化活动”,让学生跟随本社区的物业管理部门或绿化养护工人一起志愿参与半天的绿化养护活动,学习一些绿化养护技巧,如除杂草、修剪、防治病虫害等,并记录工人们每天的工作流程。让学生亲自参加一次绿化活动,相对于观看宣传片、制作手抄报而言,更有教育效果。 三、有效开发与利用社区植物资源的策略 开发与利用社区植物资源作为生物学课程资源,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将具有教育价值却未被充分认识和利用的社区植物资源纳入生物学课程资源的范畴;二是对社区植物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和开发,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和指导意义。总体而言,教师在开发与利用社区植物资源促进生物学教学的有效性上,主要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展开。 (一)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学生在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应扮演着主体性的角色,这是因为一切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其最终目的是指向于学生的发展的。所以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生物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去,同时,教师也要为学生的课堂学习创设良好的保障,为他们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氛围,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另一方面,教师在生物学教学中,应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不断激发学生对生物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欲望,鼓励他们大胆提问、敢于质疑、勇于创新、不断实践。 (二)主动转变观念,努力实现教学内容与社区植物资源的深度融合 教师是课程资源的研究者、开发者和实施者。在生物学课程改革中,教师应主动适应学校教育发展的需要,积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努力促进社区植物资源和学校课程建设的深度融合。首先,教师要建立广义上的课程观,即要充分认识到生物学教学不仅仅局限于教室和实验室,生物学课程资源也不仅仅局限于教学中有限的校内条件和环境,还包括学校之外的社区教育资源。因此,教师应主动突破狭义的课程观局限,将目光投向整个社区环境,充分重视社区植物资源的开发价值和实际功效,树立大课程资源观。其次,在学生观上,教师应充分认识和了解学生的学习个性和学习偏好,有针对性地开发与利用社区植物资源,努力实现生物学教学内容与社区植物资源的深度融合。 (三)结合实际条件,有选择性地开发与利用社区植物资源 有效开发和利用社区植物资源既需要师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也需要结合学校条件和学生家庭、社区的基本情况,精心选择与生物学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且适合学生学习的社区植物资源。第一,注重基础性,即在允许的范围之内,选择对学生具有教育意义和价值的社区植物资源。第二,联系实际情况,发挥本地优势,因时、因地、因校开发出适合学生学习的社区植物课程资源。第三,针对生物学课程目标,开发出与之息息相关的社区植物资源。第四,注重经济效益,计算投入产出比,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资本投入换取最大的产出。 (四)主张探究学习,将课内学习和课外活动进行有机结合 探究学习是指运用探究的方式进行的学习过程和活动,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发现问题,以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对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达到问题解决和知识获得的过程与活动。[5]探究学习鼓励学生亲身实践和体验学习,鼓励学生从探究活动中发现问题,从中掌握正确的问题解决方法,以实现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目标。从中可以发现,探究学习具有“问题性”、“能动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的特征,这也就决定了探究学习必须要实现课内学习和课外活动的有机结合,才能发挥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实现课内学习和课外活动的有机结合,需要依托于一定的外部条件,而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开发与利用社区植物资源进行学习,则是实现二者有机结合的最佳方式之一。这是由社区植物资源的特点决定的。所以教师一方面必须要创造条件,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生物学课程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生物技术给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巨大影响,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知识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教师应将生物学课程中的基础知识,如光合作用、遗传规律与社区一切可以利用的植物资源进行密切联系,创设适合学生探究学习的情境,倡导课内课外同时同步学习,将生物学课堂延伸到社区环境中,营造出开放的“教”与“学”环境。提高生物教学效果的社区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策略研究_社区功能论文
提高生物教学效果的社区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策略研究_社区功能论文
下载Doc文档